艺术天赋,绝对远远胜过努力,但是有天赋,不代表你可以不努力。这不是悖论。所以这个问题,没什么探讨的意义!
从一个小故事说起。
几年前,我在英国上表演的短期课程时,结识了一对英国夫妇,两人皆快六十岁。男的是本土的肯特郡人,年轻时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某高中当过物理老师。也是在那里,一场学校间的艺术交流晚会上,他遇见了自己的另一半,这个肯尼亚女人,她是另一所高中的声乐老师。
故事到这里看起来颇为寻常吧?只不过是年轻时有追求的英国人,在非洲遇见了一段情缘,然后两者回到英国生活的故事。
如果是这样,他们的故事也不会对我的人生观产生深邃的影响。
这位英国男士,满头凌乱白发,衣服永远陈旧但很整洁,是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土木工程系的毕业生,毕业后直接去非洲支援教学,一去就去了十几年。先是在南非的几所大学任教,给每个大学编纂了物理和数学的教科书,然后去的肯尼亚,在一所男子高中教物理,一教又教了好几年。中途他回英国读了环境工程学硕士。我问他原因,他说是因为喜欢。然而他这辈子没从事相关的工作,我认识他时,他仍在英国的一所普通高中教书。(我没有问他为什么没有大的抱负,我也很庆幸自己没问,因为现在看来,我当时如果问了,可能会令自己羞愧一生)
那位肯尼亚女士的经历更加传奇。出生在肯尼亚的一个村庄里,从小就喜欢唱歌(可以认为这是天赋,但很多人都喜欢唱歌)。她告诉我说,小时候为了学习声乐和单簧管,她要背把刀,走十公里的山路,找附近城市里的一个老教师学习,经年不断。后来,她是肯尼亚第一个来英国学习古典音乐的女性。她的单簧管是专业级别的,声乐也是,但是她从事的教育,她的硕士方向,也是儿童音乐研究。
我认识他们后的第一感觉是,为什么这样的才华会被埋没?因为他们近六十岁还住在非常偏僻的小镇,还在还房贷,但是屋子里古典音乐唱片堆到了天花板。我问这个肯尼亚女人,她为什么不出本书,写写自己的那么多经历,因为欧洲的很多著名音乐家,她都认识,也认识她。她随后从书橱拿出一本极为厚重的书籍,说:
“你看,这是我这几年的音乐研究,还没有整理出来,太忙了,哪里有时间写自传。”
那时我正在业余时间参加了一个业余的合唱团,乐团指挥就是这个肯尼亚女人。除了这项工作,她还在另一所初中教声乐,仅此而已。
她当时鼓励我把钢琴捡起来,因为从中考开始,我就没怎么碰过,一没有太大的兴趣,更是没有时间。我听了她的建议,有时间就刻苦地练。然后她让我去参加市里的比赛,我竟然莫名其妙地去了,还拿了几个奖。但是我知道,这些年没有练,加上本来的天赋不足,我不会成为一流的钢琴家。
一次我在她家,她鼓励我去考皇家音乐学院,她说我只需要把声乐考到最高级,加上钢琴,就可以。在两夫妇面前,我回答:
“我觉得我在音乐上没有足够的天赋,也没有好的技巧,不会成为一流的钢琴家。像巴伦勃依姆(很有名的国际指挥家,钢琴家,社会活动家),我永远达不到那种高度。”
她想都没想,似乎有些生气地说:
“你怎么知道你没有天赋?你一天才练几个小时琴?你如果像很多专业钢琴家那样,每天练五六个,七八个小时,日复一日,还不行,你才能讲你自己没有天赋。其次,为什么一定要成为一流?音乐世界里有很多可以做的工作,你只要喜欢,有才华,就应该去培养自己,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演奏家,成为万众瞩目,每个人要做的是"Stretch"自己的才华到极致,而有天赋的人,是要尽其所能,运用自己的天赋。”
我那时感觉,我的世界豁然开朗,也一下子明白,他们为什么可以一生选择了默默耕耘,从不自怨自艾的工作和生活。因为人的成就,是贯穿其一生的努力,而天赋也好,才华也好,只是给人初始的兴趣,初始的敏感,能让人朝一个方向开始前进。
我后来选择的是表演,因为这也是我一直想做的。在这条路上,我更是时时想起这位肯尼亚人的话,和这对夫妇的生活。我想到比我聪明那么多,艰苦拼搏那么多的人,都在谦卑和不为人知中默默前行,我更没有理由打着“天赋不足”的名义,给自己不去努力的借口。我越来越发现,天赋会给很多人以莫大的优势,你所没有的,别人有,那就是他的天赋。但是人最终是和自己的竞争,如果毕加索总想成为贝多芬,我想他也不会成为毕加索。
回答题主的话,并不是模仿毕加索、莫纳的人没有超越和创造,而是他们中聪明的人选择了继承,并在自己的眼界和风格上,走出了自己的路。他可能是安迪沃霍尔,可能是草间弥生,也可能是任何一个正在艺术的道路上努力的人。因为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另一个人是在多么努力的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等他们成功了,闪耀着的时候,没有人会在意他们的过往,只会惊叹他们的成功。而大多数在艺术上有所成就的人,对于再惨痛的过往,也都不很在意。
还是那句话,为什么要只追求一流?艺术世界里有无数的工作等待人去做!非一流不可,不一流就放弃艺术的,我相信艺术也会同样地放弃他!
大成拳的阴招儿挺多的,封眼、插眼、戳喉、踩脚摁倒打百汇、上星、哑门、濂泉、人迎……
我该怎么证明自己是正当防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