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很难讲。NBA三十只球队,每队人员15+2,一共510人。每队五位首发,四到五位轮换,这三百人,90%都可以进入全球篮球战力前三百,没问题(前三百剩余的10%,NCAA占一部分。欧洲还有一部分,例如德科洛)。但NBA球队的第11,12,13,14,15人,是不是世界上最强前四百,或前四百五,其实大概率不是。
我就以马刺举例。
庞德赛特是一年217万的合同。他这种战力的球员,欧洲和CBA都找的到。例如广东队的威姆斯,费内巴切队达托梅。
梅图是一年87万的新秀合同。他这种战力,CBA欧洲也有。新疆队斯托克斯,费内巴切队梅利。只不过他俩没有梅图年轻,谈不上潜力。
沃克是一年236万的首轮新秀合同,如果只看即战力,欧洲的卡拉西斯,罗格里格斯,都是超过他的。包括浙江队的布兰登保罗,上赛季表现也不比他差。
至于拿双向的球员,费内巴切队的韦斯利,CBA广东队的易建联,水准绝对远超他们。但韦斯利和易建联都是乐透秀,年纪也都不小了,不可能放着爷不当,去当孙子。
如果马刺急需人,抛开14,15两个纯饮水机不说。类似9,10,11,12,13,都是可以从海外,或次级联盟随时直接签到的,典型就是莫泰尤纳斯,入队后直接打9,10轮换,每场5-8分钟。但从6,7,8(贝里内利,盖伊,米尔斯)常规轮换开始,就基本只能通过选秀培养,球队交易,或联盟内的自由球员签约获得。
谢邀。
绝大部分是,而且会越来越是。
但始终会有些漏网之鱼,一些怪才游侠,游离在NBA外。而这其中又以进攻妖才们居多。
如萨博尼斯,当初因为美苏问题,被开拓者选了来不了;来时膝盖已经毁了,波特兰媒体开玩笑“萨博尼斯33岁了,膝盖大概133岁了”。
但自从NBA全球化之后,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少了。
更多不在NBA的游侠,可以这么理解:
“与其做天庭弼马温,不如做花果山猴王来得自在!”
先是规则因素。
NBA与FIBA毕竟规则不同。FIBA规则下有三种豪杰,在NBA很尴尬:不算快但娴熟的传统长人、不够硬但灵巧的小个子射手、天才指挥官。
在NBA,他们会被嫌不够快,缺防守,不够硬。就算勉强混进NBA,也得不到应有的地位。
所以许多NCAA的魔王,都进不了NBA。许多FIBA的巨人和神射手,在NBA都吃不开。但这不是他们弱,只是规则产生了落差。
然后是接受度问题。
NBA的外籍球员来去如云,但您会发现,历来最喜欢用外籍球员的球队,有那么几支:
马刺、小牛、爵士、快船、湖人、猛龙、火箭、尼克斯。
这其实跟他们的球探、管理层思路与更衣室风格也有关。
马刺、火箭、爵士和小牛爱用外籍球员,跟管理层习惯有关;湖人快船猛龙尼克斯则是因为大城市相对开放包容,也更容易吸引外籍球员。
实际上,如果您稍微注意下,会发现林书豪在这上头中的四支球队效力过;巴特尔在马刺、王治郅在快船和小牛、姚明在火箭、孙悦在湖人,也都打过——对外籍球员开放的球队,对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也会包容些。
这么说有点敏感,但NBA并不是每支球队都那么开放的。
“你别给我介绍这个法国人,我又不要吃华夫饼;你给我个名字里带维奇的射手好了!”——这话是2000年波波维奇对马刺经理布福德说的,布福德正要他看一个叫托尼·帕克的少年的录像带。
是的,即便用外籍球员通神波波维奇,最初也对外籍球员有点意见的。
然后就是心气了。NBA30个球队,能当老大享有球权的就那么些位,其他都得当角色球员。
那么……说个典型球员的命运:
德拉赞·彼得洛维奇在欧洲天下无敌。四年之间,他在南斯拉夫联赛场均37.7分,在欧洲赛场33.8分——外加著名的单场60投40中得到112分。1986年他就有一场51分10次助攻,和一场45分25次助攻——后一个倒霉鬼是意大利冠军。1989年的欧洲联赛决赛,他面对当时FIBA规则下的大魔王巴西人施密特斩了62分。
这样一个人到NBA之后,一直在开拓者当替补。一半是开拓者有滑翔机和波特双卫,一半是因为当时美国人还不习惯欧洲人。当时连滑翔机都看不过眼:“他每天训练都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他确实努力!”
直到去了网队,彼得洛维奇才出头:场均37分钟内20.6分52%命中率和联盟第二的44%三分率,全季127记远射得手,结果没进全明星。下一年他场均22分,NBA年度第三队,但依然没能入选全明星赛。1993年他车祸逝世时28岁,正在考虑离开网队:因为网不给他续合同。当时他本来要去希腊了,因为希腊有两个球队给他开了三年750万美元。
所以许多可以来NBA闯世界的巨星不来,未必是打不上球,而是懒得来这里吊车尾。
佩贾在国王后来受宠,跟迪瓦茨对他的帮衬有关。
鲁迪·费尔南德斯在NBA第一年进了新秀二阵,打得也并不差,但之后还是回去西班牙了。
蒂奥多西奇在欧洲纵横无敌,最后年过而立,到NBA来玩玩。快船球迷都乐意承认他进攻端打得好,但终究不是在欧洲那么挥洒自如,那还是,回去的好。
AK47在犹他时打得非常好,但因为不太融入体系,跟斯隆的关系并不那么和谐。
比如离开NBA的弗雷戴特,比如后来回了欧洲的萨博尼斯、里布拉卡和舍维德,比如在欧洲打出一片天的美国人霍尔登,比如西班牙之王纳瓦罗和欧洲王雅斯科维修斯:他们的进攻能力都能在NBA打一打,但当不了头牌;做角色球员,进攻效用又抵不上防守问题。
所以不如去个小联盟,自有一番天地。
所以我们看美国队打FIBA比赛,时不时会惊觉“哎对面那个谁很厉害啊,怎么没进NBA呢?/在NBA不显呢?”
有时候是人家不适合NBA规则,有时候是人家懒得去NBA。NBA当然收罗了非常多的英杰,但头牌只有那么些个岗位可以用,还是需要更大量的角色球员。
所以有许多偏才怪才妖才,就这样游离于NBA之外。
比如2010年的马布里,真已经到了NBA是个后卫都胜过他的程度了吗?未必。
但他还是来中国了,另打了一番天地。
无论庙堂多么恢弘,世上始终有“既然不能去NBA当头牌,不如在小联赛里当老大”的游侠啊。
以前未必是,现在会越来越接近“是”。
过去有直到30岁才进NBA、身体伤过的萨博尼斯,有在欧洲毫无疑问是超巨、到了NBA缺陷被无限放大、打了一赛季就回到欧洲的斯潘诺里斯——论实力,没有在NBA打球时他们都足以排进「世界上打篮球最强的四百人」。
拿掉在NBA的经历,他们在其它联赛/世界大赛上的表现、积累的个人荣誉,也都妥妥要比不少NBA球员更具说服力。
另外还有一些各种原因导致错过NBA的潜力股,比如我国当年第一个被NBA选中、据说可以做出罚球线扣篮的宋涛,也是年纪轻轻就表现很出色(22岁受伤直接毁了生涯)。
这样已经具备一定实力、又有很大潜力的球员,未必就要比NBA的边缘球员“弱”。
巅峰期期未在NBA的萨博尼斯、在NBA混不下去的斯潘诺里斯、错过NBA的宋涛——除了职业生涯黄金年龄都在NBA的4、500人外,这三类例子都说明起码过去是存在一些人,具备了相当强实力的。
不过NBA,包括篮球这项运动,实际上很年轻,在NBA之外它的快速发展也就是最近2、30年的事。NBA的球探体系早些年并没有触及太多北美之外的地区,这样显然会有极大几率错过很多有实力的球员,哪怕他们完全具备位列「世界上打篮球最强的四百人」行列。
好比发展更久的足球,欧洲顶级联赛的球探们遍布世界,在南美稍微有点实力的球员很小时候就会被关注,然后纳入他们的培养体系。年轻且影响力、普及度远不及足球的NBA/篮球,这点是无法和足球相比的。
换句话说,过去的萨博尼斯、后来的姚明/诺维斯基/加索尔/帕克/吉诺比利……等这一批人,都依然处于被接纳到被认可的初级阶段——NBA之外还真存在一些强人。
不过NBA一直都在国际化,其中就包含了更全球化的球探系统。SI两年前写过如今NBA球探的工作,他们一年几乎250天都在全世界各地跑,全年都在收集全世界顶尖篮球运动员的信息。
除了北美的各种篮球联赛、训练营之外,国际篮联U18欧锦赛、各种球星的邀请赛(有不少会邀请国际知名的潜力选手)、nike/adidas等各种品牌的世界顶尖选手训练营、西班牙/俄罗斯/澳大利亚等等的顶级联赛、欧冠联赛、欧洲杯、当然CBA他们也都在关注,特别是一些NBA过去短暂打工的。
然后非常快速的把这些信息更新给球队,关注、筛选、联系球员或他的经纪人。类似的事情运动品牌们、职业篮球经纪人们也都在做。
这样的篮球人才“筛选网”这些年越来越密,意味着只要球员具备相当实力,或者尚只是表现出潜力,他们都几乎不会被NBA错过,起码一直是有被关注的。
当这些球员进入自己生涯的黄金年龄,他们因“尚不具备最顶级实力”落选NBA的原因,也会比“实力出众却被遗憾错过”落选的可能性大很多。
另外当年萨博尼斯等,还受制zz因素无法出国打球,包括再晚些的王治郅都是人为因素更晚去的NBA,现在起码这些壁垒都基本消失了。
大体上,几乎可以认为如今在NBA打球的,就是地球上最顶尖的4、5百人。
个人主观的看法,只要有足够时间适应,不管是FIBA还是NBA,实力足够强的球员不会受制于规则,不会差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