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一个笑话
德棍认为我是苏粉,
苏粉认为我是精日,
精日认为我是美分,
美分认为我是粉红,
粉红认为我是德棍。
在B站上这个笑话就更严重了,如果把网上所有对B站的评价集中一下,那B站用户大概是收着美分反美帝,身为精日反日本,左心沙俄右心苏,扛着红旗反红旗,猛吹印度骂恒河,满口民主搞独裁,大口吃肉玩动保,大口抽烟治雾霾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了吧。
————2019.4.3 一千赞分割线————
我是万万没想到我这个回答居然直接上了1k赞!感谢各位谬赞。
针对评论区里面的某些话我要说一下,我说正文里面说的这个笑话只要讽刺的是在其他大型平台中对于B站用户以偏概全的嘲讽。不是B站用户内部撕逼乱扣帽子(因为这不切题),我承认B站用户乱扣帽子的行为存在,但是这不符合题意。
“看日本动画=爱日本”,甚至更深一步的“精日”?
我寻思了一下,这是童贯童大命运家的逻辑啊……
用童式逻辑用的这么好,难道是大安排家的小号?
(灵感来源于南明弘光朝“南渡三案”之一的假太子案)
1644年,北京城破,崇祯帝朱由检死。留都南京官员分为两派,一派拥福王朱由崧,一派拥潞王朱常淓,内讧一触即发。驻南京的锦衣卫指挥使冯都督,得到一个南逃的千户的报告,称太子朱慈烺已经出逃,化名“王之明”,流落在北方,冯都督在与东林党钱部堂商议后,即决心派出四大高手,北迎太子南下,早定国本。
四大高手(暂命名为赵甲、钱乙、孙丙、李丁)奉命北上。为首的赵甲原是赵靖忠的“义子”,因其义父投清,不被信任,发配至南京孝陵司香,此时无人可派,只好由他领衔北上;钱乙是钱部堂的本家,临行前钱部堂与他交底,说东林党上下一致,决心拥立潞王,为保潞王能顺利即位,因此,钱部堂密令,让他无论真假,都得除掉“王之明”;孙丙一心报国,欲迎回太子,定国本共抗满清;李丁本是李自成部下,归明后态度暧昧,与江北四镇中的李总兵有旧,他在此事中秉承左右两策:如果是福王或潞王即位,他便杀了“王之明”邀功输诚;如果这两王内讧不止,都不能即位,他便挟持“王之明”南归,成为“定策元勋”。
四人北上不久,得知福王已即皇帝位。这一消息令四人不得不重新设计自己的计划。赵甲认为,福王即位,必会将“王之明”认作“假太子”,因此无论真假,他都要杀掉“王之明”,才能在新帝面前邀功请赏;钱乙明白,一旦福王立稳脚跟,去翻当年旧案,他们东林党便死无葬身之地,于是他转而与孙丙合作,保住“王之明”;李丁见福王即位,于是决心杀“王之明”邀功,而孙丙则陷入两难之中。
四人虽各怀心思,但首要任务是找到“王之明”。谁知“王之明”却自己冒了出来。四人于是分别见了“王之明”。最后,孙丙、李丁转而结盟,要杀“王之明”,而赵甲、钱乙则护卫“王之明”回到南京。四人在途中几番交手,最终,孙丙被擒,李丁逃走,赵甲、钱乙,带着“王之明”和重伤的孙丙回到南京。
“王之明”到南京,果然掀起巨浪。已即位的福王,如今的弘光帝下令会审孙丙、让其明白回话。
孙丙于是交待出:经他与“王之明”会面,与保护“王之明”后,发现“王之明”是清人的奸细!他受命于降清的赵靖忠,为的就是掀起政潮,瓦解南明。
于是,各方再度开始争斗。曾经的拥福派首领马阁部最终保护孙丙,为的是将“假太子”“王之明”彻底斗垮!而钱部堂、冯都督再命赵甲、钱乙杀掉被保护在马阁部军中的孙丙。
最终,二人如愿已常,杀入大牢。正要得手之时,李丁杀出,赵甲也突然反水,三人杀掉钱乙,救出孙丙。
原来,二人早已决心降清。他们敬重孙丙,于是想劝他一同降清。
孙丙此时,生无可念,自杀了。
数月后,南京城外郭,观音门外。
“王之明” 、冯都督、钱部堂,以及大大小小的官员在滂沱大雨中跪在地上。
清军要入城了。 他们是来跪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