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三、四线城市生活是种怎样的体验? 第1页

  

user avatar   gao-lei-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概是小地方日子过于平静如水,所以婚外恋和出轨特别多。


很多人都是急忙忙找一个体制内/有编制的人结婚了,然后再去寻求真爱。


而且感觉除了当事人(丈夫/妻子),似乎所有人都知道谁谁谁和谁谁谁是婚外恋。


user avatar   qin.ch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的家乡在吉首,一个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小城市。

首先,先澄清一点,虽然是少数民族,但不是每天穿着少数民族衣服,也没有说什么土家话或者苗语,大部分时候和汉族的城市差不多。我父母不会说民族语言,我奶奶会一点,我当然也不会说,但是这个地区的所有人都会想法设法地成为少数民族因为高考可以加分。(方言我们是会说,但是土家话和苗语则不会。)

在小时候的记忆里,生活的节奏非常慢。我清晰地记得,父母每天中午11:45下班,买菜回家做饭给我吃。吃完饭之后一般都会睡午觉。准确的说来应该是冬天不睡午觉而夏天睡。那个年代,在吉首这个城市,冬天和夏天的下午上课或上班时间还不一样。冬天的时候两点上课,而夏天的时候则是三点钟上课,这样中午给了你充分的时间去睡午觉。现在回想起来,这种生活的确是太逍遥自在了。后来去上海读书,很多人嘲笑我们和很多内地城市的人中午有午睡的习惯,觉得这样的话发展太慢,我完全能够理解。这样的生活的确适合居住,适合养老,但也限制了整个城市的发展速度;人利用时间的效率偏低,社会发展的脚步也比沿海地区缓慢。

城市很小,所以市区不管什么地方,走路即可以到。我小时候父母都是走路上下班,我妈后来买了辆自行车,上班下班我就坐在车的后座上。那是我童年无限好的回忆,记得我当时问妈妈树上的知了为什么要叫,马路为什么夏天会被晒出油(那个年头的路比较烂),为什么有这么多书要读;后来我中学的时候母亲不幸去世,但是所有对这些事情的记忆就仿佛还在昨日。

城市小,所以公交车也不多。我一直到初中就只有一路公交车,叫1号线。我读了高中后,变成了3路(1,2,3号线)。当时去长沙,看到他们有100多路公交车,觉得特别牛逼。后来到了日本的大阪和神户,发现他们公交没几路,但是地铁和JR有无数站。再后来,到了美帝,发现他们公交奇缺,整个城市缺乏公共交通系统,很多时候没车就好似没脚。我还清楚地记得,的士最开始起步价是3元。

城市小,所以熟人经常在街上碰到。之前的同学朋友也经常在网吧的时候可以碰面。另外,我父母几乎认识很多小店的老板或者老板娘,问他们打折和聊家常是常事。另外,本来城市地处山区,所以很多名牌没有,或者就是价格贵。淘宝发展起来后,的确使得我们城市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个档次,但是比起北京和上海,我们的快递费相对较贵,因为一来远二来山区交通不发达。

我读本科之后2008年左右吧,市中心开了第一家肯德基,当时第一天排队排到肯德基店外100多米的天桥。我很能体会当地人那种吃肯德基就好像进行了一次高档消费的感觉。而麦当劳,星巴克,赛百味则至今都没有,而且未来几年有的可能性不大。山寨的德克士到有过,可惜后来倒闭了。

吉首的米粉一直是一绝,我个人最喜欢牛肉和木耳粉。最有名粉店是在市医院对街,第一中学校门口和商业城里的停车场附近(具体位置我也记得很模糊了)。另外,根据知友@浮夸推荐:文艺路上和吉首游泳中心附近的醋萝卜,香港街的鸭霸王,还有吉首老粉馆都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其实,最有趣的是,之前每次回家过年:从旧金山飞到北京,再飞到长沙,再从长沙坐车回到吉首,感觉是经历了时空穿越。

小城的风景并不差,很多时候可谓空气清新。旁边有凤凰和张家界。另外还有著名的矮寨大桥。按照规定发图:

欢迎各位知友来吉首和凤凰游玩!

另外也欢迎各位老乡补充你们觉得吉首和湘西令人难忘的美食和地点。可以发在评论,我会把他们更新到我的答案中。谢谢。

--- 网友补充 ---

李一一

吉大毕业,对吉首这个城市由最初的讨厌到习惯到喜欢再到怀念。这必须要感谢大学时期的好友们,这些个湘西土著带着我在这片土地上到处游荡,近到乾州德夯凤凰,远到龙山张家界桑植等等,几乎大湘西的每个县城我都去过。我觉得,对一个地方的喜欢大概源于了解。尽管这里闭塞落后,在我13年大学毕业的时候,这里依然只有3路车,无论打的去哪都不超过15块,然而,正是由于它的闭塞,才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安逸而平和。最后,我好怀念的吉首的食物,想吉大对面老爷爷家的烤鱼青弯弯那边的酸菜鱼周师傅的活鱼馆乾州卖烤乳猪家的白菜谭氏的花甲艺馨的砂钵粉笨山大叔的水晶锅双胞胎家的牛肉小火锅银银餐馆的菜还有古丈的铁板烧和七杯茶阿姨做的果汁,想和你们一起去吃想到哭...

吴银霞

记得大三伊始,因为看了《北京青年》兴冲冲买了去凤凰的票,来了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第一眼看到凤凰古镇,兴奋不言而喻,每天都只睡三四个小时,剩余时间都在外面玩,生怕错过一点点地方,在去苗寨的路上虽然遇到点不愉快,但是乘着木筏经过像画一样的山水,真的是震撼到说不出话,这种感觉永远记得,现在都很回味。题主贴的几张凤凰的图片太眼熟了,回味。

如我律令

09年代表学校去招生,分到了湘西,第一次去长江以南的地方。火车到了吉首,也见了那大桥。待了两天,吃了当地的小吃。那天下雨,我提着几十公斤的资料,坐车去永顺县。全是盘山道。永顺县城很小,中午吃粉晚上吃米饭炒菜。过了八点街上人就不多了,漆黑一片。在永顺待了俩月,回北京又经过吉首。很难忘的记忆。对了,当时还赶上了日偏食。

黄YC

对于作者的家乡,给我唯一的印象就是十多年前有一位叫做谭盾的音乐家,在凤凰开过一场交响音乐会《地图》,这个乐曲灵感来自于作者家长的民族文化,召集了世界各地的音乐家进行创作演奏。但是读完本文感觉当地纯粹的民族文化也渐渐消失了,很难想象当年一个能吸引世界音乐耳朵的地方渐渐被大城市所同化。

南嘉

米粉呀!每次在外面都特别想念吉首的米粉,外面的米粉就是吃不出那个味儿,还有各类凉菜,什么醋萝卜啦,那啥干炒的魔芋豆腐(不过现在的没以前好吃了),山里的东西也好吃呀,八月瓜,杨桃子,山野pao

流沙包

去年10月在吉首待了一天,下午开始顺着火车站前面那条东西路(可以走到KFC的那条,估计是吉首最最繁华?)逛,因为下着小雨,地上有点脏走路要小心翼翼的,不过空气还算是挺好的,因为是午后没有多少人,走到了KFC那里逛了逛商场,路上见到了不少吉首大学的学生,累了就在小超市门口的座椅上坐会,到了下午4点路上人开始多了,看到有很多估计得有80岁的穿着少数民族衣服的矮个子小老太太沿着街边卖菜,每个人挑着一小挑子,里面的菜也非常少,几乎每种就一两把但是是洗的干干净净择好的净菜。在路边买了桃子但是小贩低头找钱的时候顺便把我们的橘子掉包成小的了晚上我们才发现。淋完雨晚上住在火车站对面的如家还是7天洗了热水澡,第二天在火车站二楼发现还能搜到酒店的wifi……我自己生长在北方五线小城市也是节奏很慢,但是吉首的节奏好像更慢。那种慢节奏物质并不是很发达很单纯消费又很低的小城市总让我和我爸回味,说不出它哪里好就是会让人想起来,连那个老旧的火车站都让我很有感觉。快一年了我爸还在怀念吉首待的那一天和在张家界吃面条时排排放的几十种小菜,他倒是很少提起凤凰感觉太商业化了XDD。

陈辉辉

第一次去凤凰是高考结束的暑假,一个人在那边。白天热的时候就呆在客栈看碟,晚上凉快了,吃晚饭就跑到水边呆到游客差不多全走光我再回去,在客栈楼下放碟看到深夜,记得有一次半夜醒来看到屏幕上放的是范玮琪的演唱会,在唱全世界失眠。

第二次去凤凰是和女朋友一起。还是那家客栈,住的人比以前多了。古城的游客也翻了数倍,每条街道每个饭馆都是人满为患。我们一路穿街走巷,每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吃过晚饭,黄昏时你问我今天要不要去河边玩水,仿佛以为这里会成为我们以后的家。


另附带我3月份在凤凰一个清吧里的录像:

凤凰酒吧听唱歌—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3NjYxOTg2MA==.html

--- END ---

覃超帝国:

覃超帝国兴亡史 - 在希望的田野上 - 知乎专栏

- Do have the faith in what you love.


user avatar   yu-ye-71-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这个问题有问题。。。三线和四线城市,是不一样的,不能一起拿来讨论。


user avatar   su-mu-wb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到30岁就已相遍全城适龄青年。








-------------------

<这真的不是我的亲身经历>


user avatar   xiang-yu-qing-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还特意查了下,我在克拉玛依,地级市,百度上说属于五线城市,人口40W吧。

分为独山子区、克拉玛依区、白碱滩区、乌尔禾区

只说克拉玛依区,其他的不了解

克拉玛依区估计只有20W人多点,而且因为是石油城市,很多油田上的人都经常跑一线干活的,周六周日可能都要出去干活,所以人就更少了。

电影院我知道的就2个,百度地图上只能搜到1个,看过几次电影,看的人一般般多,电影院的环境上来看,和昌平的差不多,和乌鲁木齐的也差不多。3D啥的好像有吧,不清楚......


大型商场五六家吧?记不清楚了我很少逛街的,最近还有一家倒闭了的说 ..........不过这里说的大型商场,和一二线城市的大型商场没法比,甚至比乌鲁木齐那个西外环上的友好购物城都差远了,乌鲁木齐算三线吧。

很多商业圈子修的都很好,但是进驻的商家不多,感觉就是修的很漂亮,但是人不多。

能逛的感觉就两条街

肯德基三家,必胜客一家,德克士一家,没有麦当劳,好像麦当劳就没进驻新疆。

最近都在市区工作,9点半上班,1点多下班,中午坐公交车20分钟到家吃饭,吃完饭还能睡半个小时,3点半上班,7点多下班。

电动车摩托车不多,汽车居多,家用的车基本都是30W以内,10W+的居多,宝马啥的偶尔也能见到。至于霸道汉兰达之流太多了,油田上的越野车基本都丰田的。

房价5K到7K了吧。


说实话,克拉玛依很多东西都是往一二线城市靠拢的,譬如大型的图书馆、文化馆、各种公园、体育馆、会展中心、科技馆。很多硬件设施都是国内一流水平,譬如几乎每个中小学都有标准的400M跑道的操场,都有室内体育馆。有个中学的电脑室是清一色苹果一体机(虽然我觉得八成是装了WIN7的2333)。至于公共体育馆就更多了,都是免费的,室外篮球场什么的也很多。

打出租车,以前5块起步,现在到8块了,我坐过的最贵的也只花了20块钱,基本快横穿克拉玛依了。

一个人外出吃饭,20左右一顿,聚餐的话五六十一人,基本和我当初在昌平差不多。

我个人感觉,超市购物、买衣服,也就是一般性的生活用品购买,家庭用品购买,小城市的指不定比大城市还贵。克拉玛依的物价偏高,个人感觉是偏高,对比乌鲁木齐和昌平感觉还是要持平或者更贵一些。

外卖订餐这样的几乎没有,听说本地在做,但是具体的没了解过

网吧不办卡4.5一小时,办卡算上各种优惠是2.5一小时,I5+750TI的机子,24寸屏,基本都在玩LOL。

绿化很好,政府花了大钱搞了引水工程,然后弄了个克拉玛依河,很漂亮,真的是非常漂亮。

很羡慕大城市有各种活动,展会之类的,小城市就很少。

高楼大厦没几个,一般都是政府建筑或者油田公司的建筑比较高。

周一到周五就正常下班,下班后回家,家旁边有个体育馆,里面可以打篮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然后还有个很大的健身室,还能洗澡,都免费的。

不过去的不多,回家后就是吃饭玩电脑啦,偶尔散步啥的。

周六周日也貌似啥事,我就经常出去拍照,生活节奏比较缓慢,可能是因为石油城市,大家虽然收入不高(石油行业收入真的不高),但是有保障,福利不错,五险一金扣的多,所以压力都不大。


总的感觉就是,没啥事做,没啥压力,没啥玩头,没啥意思,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可以,但是年轻人不喜欢这样的环境,还是喜欢热闹的大都市,虽然也有KTV啊酒吧啊咖啡馆啊之类的,但是还会觉得没什么意思。

医疗方面,个人感觉硬件很好,软件一般般,学校资源也是,硬件方面都是朝着一二线城市的标准走,软件方面就差远了。或者说克拉玛依最大的问题就是硬件太好,软件拖后腿,可能是没人愿意来?


虽然在新疆,但是旅游也不是很方便的,譬如去赛里木湖,或者去伊犁霍城看薰衣草,开车估计就要将近10小时。去喀纳斯之类的地方也要开一天。至于南疆的和田啊就更远了,开车估计都有开两三天。

道路方面,南边的道路规划的很好,北边的都是老路,很多都是3车道,还有各种丁字路口,比较差。

公交车都是乱绕的路线,压根没几个走直线的,有时候你走路和坐公交,花费的时间差不多,所有中小学生坐车免费,卡都不需要刷。

有飞机场,火车站,没有动车高铁地铁。

环境方面,空气质量很好,但是经常刮风,而且10级大风都会有,八九级的很常见,这两年好多了,一刮大风,中小学放假。

克拉玛依的云彩很漂亮,而且感觉离地面很近,很震撼的。

降雨量不是很多。


我的感受吗?太安静了,太安逸了,这样的日子不太适合年轻人,我还是希望去大城市生活,但是又舍不得铁饭碗,所以嘛......业余时间努力的充实自己,如果有机会,还是希望能出去看看。


最后上点我拍的克拉玛依。

安静的街道可以让我我玩长曝,很少有车经过。




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之类的




散步的人不多,主要是本来克拉玛依人就不多,但是灯光打的很明亮,政府真有钱。




克拉玛依河




友谊大桥



20KM外的油田




地标





火车站




某个挺有档次的欧式风格小区



补充了一下克拉玛依的照片


user avatar   a-niu-a-n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城市有的一切,小城市都可以找到对应的事物,比如城市中被边缘化了的城区。与大城市不一样,在那里,大量的外来人口总能养活城中村、棚户区。但是小城市的边缘地带似乎只能被永远的边缘化,看不到复兴的希望。

本答案整理至专栏:zhuanlan.zhihu.com/geo-


----------------------------------------------------------------------

说一个小城市的小城区的故事。

A区位于大河下游的芝华市,芝华市是建国后兴起的工业城市,A区便是这个工业城市最大的国有工厂所在地。

芝华市起源于A区,A区本身就是芝华市最早的城区。轰轰烈烈的工业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创造了大量冒着浓烟的工业基地。芝华市就是这么一个典型案例,并且出现在了全国各地的地理教科书上,让这个不大的城市闻名全国。A区成了承载芝华市工业梦想的核心。

A区在那个火红的年代修建了新工房、大澡堂、大剧院、学校等,建设者们在这块荒地上建立起了一个城市应有的一切。国有工厂而非市政府承担了城市居民大多数公共服务。在这个城市,家里有个在国有工厂上班的人是很让人羡慕的。

废弃掉的工人大剧院

A区在芝华市炙手可热了几十年,终究抵不过市场的催命符。

80年代,随着城市规模扩大,面积狭小的A区显然承载不了芝华市打造所在省份提出的东部门户的重任,带领全市发展的重任落到了A区南边B区的头上。市政府带头迁到了B区,A区不经意中感受到发展的失落。


1996年,芝华市第一个商品房小区在B区正式开售,打破了这个城市几十年来一直实行的住房分配制度。这个商品房小区安装防盗门、有精心设计的绿化、还挖了一个小水池,里面甚至有家幼儿园,全市的有钱人都来这里买房。市政府在南边的B区成为了公共服务提供的绝对主角,普通市民发现市政府办的医院也很好,一些工厂医院门前的病人开始选择去市医院看病;市教育局的学校也越来越好,升重点初中的机会比那些个工厂一小、二小要大不少。至于其他的,私人开的饭店也还不错嘛,干嘛排队去买工厂食堂的馒头和糕点;被人承包的市文化宫游泳馆比工厂的游泳池要干净、便宜的多。

城市住房改革回顾:

中国城市住房改革:回顾与展望


渐渐地,与国有工厂没啥关系的人不再去A区,A区能够搬迁的人也都跑到了B区和更新开发的C区。A区只剩下连片的工厂、早已过时的新工房住宅、萧条无人的街道。


工厂设施和城市道路混在一起

萧条的街区:


国有工厂始终没有搬走,依然在大规模生产,而且即将迎来这个国家疯狂的大建设。对于国有工厂来说,这个大建设开启了10年的幸福时代。

然而,这10年终究只是幸福了工厂,而不是A区。


因为这个大建设也让“土地财政”成为了各个城市政府致富的最有效途径。不幸的是,A区的破败和衰落让辉煌的“土地财政”几乎无法惠及这里。


关于土地财政的文章:

刘尚希:正确认识“土地财政”

中国如何消解土地财政?


芝华市虽然有着傲人的工业基础,但是终究离不开土地财政的滋润。一个个地块在城市南边铺开,一栋栋老旧小区被拆除,然而这些都没有在A区进行过。


A区依然保留的旧式住宅


因为A区没有人,准确来说,那里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全区人口还不到其他区各自人口的1/3。

曾有开发商在A区靠近B区的地方开发了一个商品房,然而没有人去买,人们发现A区的空气中始终都是灰尘,工厂运送矿石的大卡车在A区主干道呼啸而过,连窗户也跟着打颤。开发商也没卖出几套房子,便悻悻地走了。小区开发不成,周边配套的商场也只能是规划图纸的美好蓝图了。


城区的背景似乎总是离不开高耸的烟囱和滚滚浓烟


市政府在A区没有卖出多少地,自然也没法在那里投入太多钱搞建设。国有工厂的利税都交给了国家和省里,留在本地的钱少之又少。更何况,厂子已经在芝华市南部买了地,修建了高大的总部,其主导开发的小区也在C区。

A区成为了芝华市的工厂区和工厂工人的卧城。区政府没有太多钱去搞建设,市政府也不可能投入太多的钱在这里,南边的B区、C区可以做城市街区改造,营造精致的步行街,修建宏大的商业综合体,精心维护登山步道。然而A区没有一个像样的商业综合体,人们购物都得往南边跑,由于财政有限,市民公园几乎没有,原有的山体公园也缺乏维护。A区成为了这个城市被遗忘的边缘地带。

早已荒废的登山步道

A区人口少,面积小,发展始终没有起色。2015年,A区正式并入南部的B区,市政府也希望通过经济实力强大的B区去带动A区发展,将公共服务有效地带入几乎被遗忘的A区。A区,这个承载了芝华市工业梦想,但是几乎被大多数市民遗忘掉的城区彻底消失了,年初的那条简短的新闻似乎提醒了市民这个城区曾经存在过。


那里的生活什么样的

工人新村里的孩子互相都认识;

楼下的一块草地到了暑假就是一个小足球场,放两个大饮料瓶便是球门;

每天步行上学,偶尔要迟到了,从学校后院翻墙而入;

中午放学回了家,爸妈早已做了午饭,吃了睡个午觉再去上学;

一楼的小商店、小理发店开了十几年了,爸妈下了班回来有时会去和老板聊几句天;

小商店里卖着各种奇怪的饮料、小吃,虽然被告诫不要乱吃,但是辣条、棒棒冰真的很好吃啊;

乡下来的老人承包了工人新村的车棚,孩子们踢完球会去老人那里的自来水洗洗手;

新村外公共汽车只有两条,前往曾经以为陌生的地方;

爷爷奶奶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和新村里的老人坐在楼下一起聊家长里短;

菜贩到了下午就在路边摆开摊来,菜上虽然沾着污泥,却很新鲜;

到了晚饭时间,新村里飘着阵阵香味;

夜晚,新村里安静地等待第二天的阳光;

早上,新村的老奶奶在卖自己磨的豆浆,买上一袋,开始新的一天;


如今

孩子们再聚只能去市中心的咖啡厅;

早已经没有可以踢球的草地了;

买菜都去超市和集贸市场;

新搬的小区虽然漂亮,但是小区里的孩子从来不会在一起踢球、玩耍;

再回到曾经居住的新村,只有几位老人坐在楼下聊着儿子、孙子;

想找找曾经的小伙伴,早已经不知去向;

新村的小学虽然还在,老师已经调到了其他地方,小学招生人数逐年减少;


可能这样一个边缘的城区从市政府搬走之后就没了复兴的希望。

国有工厂早就不是这个城市一言九鼎的大角色了。

人啊,就像游牧民,逐水草而居,

有能力的去了省会、北京、上海、深圳;

大多数人都在南城买了房子搬了出去;

老年人搬不动了,继续住在这里,只有过年过节时,子女们会来看看老人;

就像乡村一样,这里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却也只能沦为记忆。


user avatar   si-mu-20-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请勿转载。如私信索要授权默认拒绝,抱歉。

有不少朋友觉得一二线也会碰到其中很多问题。我同意。也有朋友认为这跟自己生活的三、线城市不相符。想必那算幸存者偏差了吧。

无论一二线还是三四线,哪座城,不是座围城?无意批判某种生活方式,只是自认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喜好,如有相悖,还望宽容。

还想提一下极少数劝我停止更新的朋友,我不知道你们是出于对小城人涌入一线的担忧还是出于对小城生活方式的维护,总之是不是有些狭隘?

—————————————————

相对早睡早起。

中午回家吃饭,午睡很普遍。

上下班最多不超过30分钟。

电动自行车是最常见的代步工具。

近年来户均私家车保有量正赶超一二线并有大幅甩开之势。

交通拥堵加剧。

走在街上很容易遇到熟人。

混的好点全市人民都能跟你扯上关系。

出去吃饭基本会遇到熟人。

周末看电影一定会遇到熟人。

出去泡个澡通常会遇到熟人。

约炮经常会遇到熟人。

小孩子拥有一个二十多平米的房间并不是什么奢侈的事情。

学生课业压力更大。

无钱势的人找工作更多不公平。

外地人来经商更多不公平。

戴金项链的人更多。

遍地可见66、88、99的车牌尾号。

闹洞房的陋习更普遍。

去乡村散个心很方便。

一毕业就有无数人急着给你找对象。

一有对象就有无数人让你赶紧结婚。

一结婚就有无数人急着劝你要孩子。

一有孩子就有无数的人说哟这孩子长得可真像他爸,另一半说不对像他妈。

单独放开后的新趋势是有了第一个孩子后一堆人来问你什么时候要第二个,而且两个一定要不同性别。

什么?不结婚?是不是不行?

什么?不要孩子?是不是不孕?

什么?同性恋?不是国外才有吗?

考上公务员好像特别了不起。

进国有银行好像钱一定多的数不完。

当小学老师也是很不错的啦,有编制!

医生好啊,有编制,收入高!

城管也不错啦,有编制!

再不济国企。

朋友圈各种成功学、鸡汤、育儿经验、婚姻观、“刚解密的再不看要被删了!”

大城市房价那么高,压力那么大,一个个都不肯回来找个稳定工作怎么想的。

需要更么?

—————————————————

好吧更新来了,这次按照时间轴,可能会比较无趣…

后来那个被匆匆生出来的孩子长大了。

不要问我匆匆是谁。

她是个女孩儿。

几年过去了,还是一半人说呦小姑娘长得像她爸,另一半说不对像她妈。

爸爸妈妈白天工作,孩子爷爷奶奶带。

奶奶:让爸爸妈妈再给你生个弟弟好不好?

不好。

奶奶:我带你去乡下玩好不好?

好!

半小时后抵达油菜花开的农村,她与乡间的小伙伴疯啊跑啊捉鱼啊爬树啊。

次日母亲发现孩子晒黑了一圈,手上还有划伤的痕迹,默默嘀咕。

她爸:嗨,这算什么,我小时候……

她妈:我怎么会看上你这种人。

上幼儿园了,爷爷每日步行接送。

爷爷我想要这个!

买。

爷爷我想要那个!

买。

妈妈我想要这个!

不行!

妈妈我想要那个!

再说我揍你!

母亲默默嘀咕。

晚餐成了每日最欢乐的时光。

王老师今天奖励了我一朵小红花!

吧啦吧啦吧啦吧啦……

浑然不知父母离异的同班同学小汤遭受了王老师怎样恶毒的言语和冷暴力。

上小学了。

换成爸爸每日上班前后开车接送。

可以每天回家吃午饭了,于是午餐又成了每日最欢乐的时光。

奶奶开始每天买鱼买虾精心做午餐。

晚餐逐渐不再那么欢乐。

因为今天还有好多作业要写。

早点写完可以看一个小时动画片。

二年级了,只能看半个小时。

三年级了,不是小孩子了,你只能周末看电视哦。

于是周末开始学小提琴。

四年级了,只能周末作业写完再看哦。

于是上完奥数练完小提琴做完作业闭上眼就睡着了。

孩子爸妈心满意足地关上了门和灯。

五年级了,你要上为初中做打算了,周末要再加一门英语补习班。

为什么?

因为上不了好的初中就考不上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学。

六年级了,你要全力以赴备战小升初。

进入了本市最好的初中。

初中生了,你再也不可以想着玩。

小提琴不能落下,X中有特长加分。

10:40你就睡觉,不能再多背会单词么?

11点还不睡觉,明天上课哪里有精神!

考入X中扩招。

被发现谈恋爱。

女孩子家能不能知道点廉耻?

女孩子要洁身自好!

逢年过节。

几年级啦,期末考试考的怎么样啊。

几年级啦,期末考试考的怎么样啊。

几年级啦,期末考试考的怎么样啊。

考上大学。

在哪上大学啊?不错不错。

在哪上大学啊?不错不错。

在哪上大学啊?不错不错。

又过了两年。

有男朋友没有?赶紧找一个。

有男朋友没有?赶紧找一个。

有男朋友没有?赶紧找一个。

毕业了。

女孩子回来吧。

女孩子要稳定。

女孩子……吧啦吧啦吧啦。

工作了。

赶紧找对象!

(这里重复三遍不够就不刷屏了)

相亲。相亲。相亲。

眼光这么高干嘛。

我看这个挺好。

那个不行!

妈,你找对象我找对象?

……

赶紧结婚!

赶紧生孩子!

于是匆匆生出了一个孩子。

—————————————————

第二段更新的内容并不具有较强的三四线代表性,忙完这阵来努力更新有代表性的。

—————————————————

后来,女孩儿妈妈经不住两边父母数年的劝说,终于答应生二胎。

其实自己也没有多抗拒。

一开始拒绝是因为怕老一辈重男轻女。

可是想想有儿有女也是夫妻俩的愿望。

加上这几年女儿上学了整天坐在办公室看电视剧刷微博也无聊。

那时候二胎还没放开,不过爷爷官场上的老朋友不少,没多费劲就把准生证办下来了。

很顺利地怀孕了。

有无所不能的爷爷在,还愁医院不给告知性别?

B超一照是女孩儿。

所有人吃饭时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连孩子外婆都话里有话:其实两外孙女也挺好的。

终究是妥协了。

没多久又顺利怀上一男孩。

虽说是匆匆生下,但也是精心呵护。

男孩跟女孩儿一样健康长大。

妈妈辞了职当全职太太。

期间家中又买了一套房子,晚辈与老人们分开居住。

人们逐渐发现,男孩儿竟比女孩儿生的更精致一些。

人们没有发现的是,男孩的想法也与姐姐千差万别。

幼儿园的时候,看到那个笨小孩被老师奚落,他没法跟大家一样哄笑。

小学的时候,因为没有办法接受班主任轻微的体罚,他把试卷撕了抗议。

叫家长!

回家被狠揍了一顿。

莎士比亚、雨果、狄更斯,无聊的时候就看看这些,反正也是学校推荐书目。

看不太懂,却一天天倍感孤独。

他不知道为什么周围每个人都在用一模一样的方式生活,为什么稍有异常即被归为错。

我周末不想上兴趣班好吗?

不行。

那我学街舞?

不行,学这个的都不是正经孩子。

不行。不行。每天都在听这两个字。

为什么做什么都要参考别家孩子?

为什么所有人总是在无情地嘲笑那个脸上有胎记的女孩?

为什么有一天老师说应该帮助她云云所有人就都去帮助?

你哪来这么多为什么!有空不能多学习学习?

那我看完这个电视,今天星期六。

我数到三回你的房间做作业。

三声后依然倔强地坐在那里。

又是狠狠一顿揍。

他很久很久以后才明白一个道理:永远不要跟喝了酒的男人理论。

我想去B中不想去A中。

不行。

我想学文不想学理。

不行。

他不是总与众不同。他也看过郭敬明,后来又迷上了金庸。

他不是不想按他们说的考大学云云。

但他已经走上了一条极端之路。

他开始为了反对而反对,反对一切禁锢他的东西。

他被禁锢在这座小城,这个传统家庭。看不到一丝希望,找不到一个有相同想法的朋友,时间被抽空。

这样的环境让他怀疑全世界都是这样,异类的是自己。

他用了十多年依然不能适应周遭对人性的践踏、对传统的恪守。

阴谋论甚嚣尘上。

越是狭隘越是以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

以自己既定的价值观衡量一切利弊。

在别人看来习以为常的鞭策,那些侮辱性的言语和制度,即使通常不是指向自己,他也觉得毛骨悚然。

绝望。

“他们是为了你好。”

“还不都是为了你。”

“以后你就明白了。”

“懂点事。”

他不是不相信情感。如果不相信,反倒能义无反顾地去憎恶去逃离。

相信就只能眼睁睁被看着自己以爱的名义被绑架,以传统的名义被毁灭。

但环顾四周,所有人都麻木而快乐。

这又一次印证了他的愚蠢和不堪。

于是准备了一袋木炭,开个了房间。

点了一下午没有点着。

他放弃了,找了个网吧呆滞地坐着。

他可能意识到了自己的幼稚。

或许还有些信仰之类的东西。

直到,那唯一一个支持他追逐所谓自由的人,离开人世。

Give me your tired your poor,

Your huddled masses yearning to breathe free,

The wrecked refuse of your teeming shore.

Send these, the homeless, tempest-tossed to me,

I lift my lamp besides the golden door.


user avatar   peng-si-si-61-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




  

相关话题

  一年读完1000本书会怎样? 
  圈子小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有个同性恋室友是怎样一种体验? 
  第一次去长春,为什么我会觉得长春这个城市没有活力? 
  太空人穿宇航服是种怎样的体验? 
  男性穿女装上街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为什么知乎的干货越来越少了? 
  拥有一台高回头率的自行车是怎样的体验? 
  女生观看《没有黄段子存在的无聊世界》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中國大陸人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 

前一个讨论
北魏为什么没有像其他五胡政权一样旋起旋灭,还能统一北方?
下一个讨论
近代火器专家穿越到明末有没有可能量产燧发枪?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