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选加拿大,那肯定不会让你失望,朋友。
澳大利亚的情况我不了解,不敢妄下论断,另外我也不从宏观的方面分析,只说发生在我自的经历。
来加拿大这么多年,我最大的感受:这个国家,会真正的关注你;你真的是这个国家的组成部分,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
我是2011年移民到这边的,已经十年了,目前在加拿大艺术品生意,开了一家自己的画廊,2017年年末开业,到现在也将近四年了(我在国内也是经营艺术品的,已经做了十五年)。
我的经历与此次新冠疫情有关。
新冠疫情我在加拿大从头经历到尾,我的画廊的经营状况也是跟着疫情的严重程度,还有政府的防疫政策一路起浮,从一开始的正常营业,到后来配合政府的防疫政策休业,再到后来的逐步开放,我一直都在得到政府财政方面针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不夸张的说,没有这波财政支持,我的生意抗不过这次疫情。
我的画廊在市中心比较繁华的地段,月租换算成人民币每个月15万左右,另外我还雇了5名员工,员工们的薪资总支出每个月大约17万人民币,另外再加一些杂七杂八的支出,是典型的小企业,这是前提。
从加拿大这边疫情扩散开始,我画廊的生意跟销售额就直转极下。客人因为疫情风险不再光顾,整个北美所有的艺术展会也全部停掉了,就连运输配货都变得异常艰难,我的销售额和利润锐减到只有疫情前的5%左右,说是凉透毫不夸张。
我的画廊每个月单是房租和员工工资两项,就要白支出32万人民币,在疫情看不到头的情况下,这个代价对我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好在加拿大政府在财政支持方面反映速度比较快,迅速推出了针对中小企业的财政补贴政策,到现在为止已经持续了将近15个月了,并且还在持续。
这个财政补贴的数额随着疫情严重程度从低到高,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财政支持直接覆盖了我房租的75%,员工工资的75%,也就是说我每个月32万的成本,政府直接帮我负担24万(规则方面简单来说就是根据企业去年同期的经营状况决定补贴数额,差距越大补贴越多、差距越小补贴越少)。
依靠这些补助,我的画廊成功扛过了这次疫情,并且期间没有辞退任何一位员工(艺术品行业的从业者培养周期很长,想要培养出一位经验丰富的从业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因此每一位员工都弥足珍贵,角色上更像是合作伙伴)。
否则的话,我现在只能卖房求生,或者干脆破产吃土,外加辞退所有工作人员,为社会输送5名失业者(虽然就算我的员工失业了,他们也会每个月从政府拿到一万多人民币的疫情补助,生活无虞)。
虽然这个国家每年缴的税是挺多,但经过这次,我确实感受到我之前从兜里掏出去的这些钱,派上了用场。社会给了我回馈,没有在关键时刻对我和我的生意见死不救。
加拿大政府本次推出的如此庞大的补助计划当然会背上沉重债务,但总比让无数像我这样的中小企业当场死绝好的多。通胀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到目前为止并不严重,尚可接受。
随着社会逐步重启,目前我的画廊的经营状况又好了起来,基本已经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最近销售额甚至有了一波小爆发,赚了点儿小钱。
目前正在计划联合当地艺术家做几场疫情题材的公益画展,产生的收益捐给当地应对疫情的基金,回馈一下社会。
另外加拿大目前因为应对疫情而创造的低利率环境也减轻了我的很多压力(目前身上背着70多万加币的房贷,现在我所贷款的银行给我的浮动利率是1.25%,固定利率1.89%,应对起来还是挺轻松的)。
说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很简单,就是在加拿大这个国家,你会觉得自己确实在被社会关注,而不是被抛弃的牺牲品,这点体现在方方面面,不单是这次疫情。这个国家几乎没有什么宏大叙事,但在危机来临的时候会尽可能地帮助每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人们也不是依靠宏大叙事凝聚起来的,而是靠社区之间相互照看帮助的点点滴滴而团结。
其实这次很多华人对加拿大政府应对疫情的措施非常不满,觉得不够严厉,进而认为这个国家还有政府非常的无能。其实不是无能做不到,而是在法律层面很多措施他们没有权力去做。
至于歧视,加拿大对华人的歧视并不多,至少我来的这十年只在路上开车时碰到过一次。
我在国内的生意也因为这次疫情损失惨重,已经结业关门了。国内店的员工更多一些,而且大多数已经跟了我很多年了,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确实心有愧疚……很对不起他们。
两个跟着我时间最长的员工,目前正在帮他们办理加拿大的工签,看看能不能把他们捞到加拿大这边。有一位已经成功落地了,上个月女儿也过来了,熬够了时间就可以申请枫叶卡永居。另外一位有点麻烦,但是会继续尝试。
接下来准备专注于加拿大这边的生意了,希望我的经历能帮到答主。
/第一次修改,补充手机稿未完整的描述。
正式回答:
客观权威机构排名:
世界上有两套比较有名的宜居城市排名,分别是Monocle杂志的最宜居城市排名,这个排名中澳大利亚的城市往往会排在加拿大城市之前,另一个是经济学人杂志旗下的宜居城市排名,加拿大的城市整体会获得更高的排名。总体来说,两国城市都是这两个排行榜前十位的常客,区别可能仅仅是由于打分标准和权重的细微差别造成的。
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是世界上唯二个国家GDP和人均GDP同时能排入全球排名前10-15左右的国家,可谓既大又强(这是相对大部分国家而言)
个人主观感觉:
作为两个国家都待过,特别是加拿大待过较长时间的人来说,太细的细节不谈,我觉得两国较大的区别如下,括号里会加入我觉得最能体会该优势的群体,分析主要基于大多数人会选择的多伦多、温哥华和悉尼、墨尔本:
加拿大优点:
1)北美圈:文化、教育、体育、政治、科技,只要你愿意,可以无障碍接触第一手资源。尤其是多伦多,在教育资源、医疗水平、文化活动、体育赛事这几个方面,单就本地资源综合来看,无论是从平均的角度还是最高水平峰值评价,在北美恐怕只输纽约和洛杉矶,在世界都市也是位于前列的。这方面,悉尼还是有差距的(适应人群:英文好,专业强)
2)华人生活:除了大中华地区,符合华人习惯的吃/买/玩(社区生活)综合起来温哥华和多伦多全球最好,没有悬念。(适应人群:英文一般或中国胃)
3)都市生活:大多数亚洲人,应该还是比较习惯北京、上海、香港这样的城市生活的,毕竟便利。多伦多和温哥华的downtown功能齐备,居民众多,很多商店也提供夜间开业,当地人也有夜生活的习惯。不过话说回来,很多人去这两个国家,也是奔着自己有个别墅这样的生活方式的。(适应人群:年轻人、单身者)
4)对移民友好度:多伦多是世界城市多元文化的典范,少数族裔权利和歧视最少这两点,恐怕加拿大的城市还是做的更好的。(适应人群:所有人)
5)远期竞争力:澳洲和加拿大一般资源储量应该是相当的,不过澳大利亚开采成本优势强很多(加拿大的资源常常在山地和林区,具有地势差、运出难、环保要求高的特点)。但是,加拿大拥有一个正在慢慢稀缺的最重要资源--淡水,而且保有量及其可观,可以以一国与其他大洲相比的那种体量。(适应人群:打算世代长期定居的人)
澳大利亚优点:
1)环境气候:悉尼墨尔本气候宜人,碧海蓝天白沙滩,反观多伦多十月飘雪五月化冰,温哥华一年下五个月雨。天气会影响人一天的心情。(适应人群:所有人,特别是老人和热爱户外活动的人)
2)时差:澳大利亚就比中国早两个小时,对于工作与国内联系紧密的人,你一天可以有正常的工作休息时间;对于异地恋的人,你不用早安对晚安时间长了神经错乱连打电话都不容易凑时间(多伦多和北京差12小时);即使你经常飞,都不用调时差,生活在北美的人每次往返这时差调起来都痛苦吧。(适应人群:与国内需要保持紧密的人)
3)政府关系:澳大利亚政府对中国更友好,两国经贸关系更自由,与亚洲的纽带也更紧密,可以更容易的发挥个人双边优势。(适应人群:跨国事业人士)
4)家庭收入:澳洲普遍人均收入要高于加拿大,税负又相对较低(所得税、消费税)。但是额外也要说一句,在吃(餐厅外食)住(买房)行(买车)这三方面,同级别的消费,澳洲较加拿大又高出不少,因此,高收入是否带来更高水平的生活,就见仁见智了。(适应人群:工薪阶层)
综合来说,在两国的普通人生活品质并没有太大的本质区别,其实分不出明显的优劣,只能说看个人家庭情况更适合哪里,就选择哪里。也有不少人,在当地生活一段时间后反而会选择回流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