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刚去凤岐茶社考察过,非常先进的理念和经营方式。
不得不说,凤岐茶社山东本地没有做起来是必然的,山东营商环境问题跟东北有点相似,很多干部没有执行力,一方面是把自己当官老爷,一方面是没有个人利益就什么都不做,因为做什么都有可能有风险,担责任。
1,
14年跟山东某沿海高新区谈落地项目,参考厦门模式,做一个软件和文娱的创新基地,区政府便宜出地,资金和配套我们的资方出,承诺GDP和税收,谈了一年多,各种计划和谈判,来回请专家论证。好不容易计划确认了。
然后在签合同当天,突然告知我们地价变化了(涨了2倍),然后突然告诉我们,搞这个创新基地的税务优惠措施还需要更改,现在无法确认。
事后才知道某领导问我合伙人,建筑施工是否可以包出来给他的关系做,我合伙人没有当场同意。
几个亿的投资,落不了地,人家无所谓。
2,
还看到有很多落了地的项目,然后事后反悔的,三通一平都做完了,基建干一半了,说你当时的合同不合法。这个不详细说了,天眼查查查那些起诉当地政府的吧,山东真的不少。
3,
山东人很仗义,这个是好事,但太仗义了也影响营商环境。
没有关系,没有人脉,在江浙创业,只要项目好,政府真的是为你服务;
没有关系,没有人脉,在北京创业,政府部门都懒得理你,放养,好好干就行;
在山东的大部分地方,基本上寸步难行。
4,
执行力强的时候也有,搞一刀切的时候,有政策了要整治什么,政策的出发点都是好的,执行的时候就变成不管企业具体什么情况,一律切掉(除了自己的朋友以外)。
这风险太大了,一般人扛不住。
——————
好点的地方是烟台和青岛的开发区,其他地方,悠着点吧。
凤岐茶社”在济南亦有实体,曾荣膺济南市“泉城众创空间”称号;2014年到潍坊落户,当地在其开业时的报道称“必将极大的推动潍坊创新创业微环境的改善”。
“浮见”检索公开报道还发现,眼下山东一些地市正在展开一场针对凤岐事件的大讨论、大反思活动。
3月5日淄博市科技局官网上一则会议报道披露,刘家义书记在山东广播电视台《闪电舆情专报》第006 期刊登的题为《四位省领导先后批示 “凤岐模式”在山东落地推广仍阻碍重重》的调查采访上作出了批示。
淄博市科技局局长于秀栋在该局学习批示精神时反思,“凤岐事件”表面上来看是潍坊科技局、人社局在体制机制、政策落实、服务不力等问题,实际上是同志们的思想不解放、服务不到位、政策不落实等深层次的问题。如果记者采访我们淄博科技局工作人员,我想大家不一定能够回答比他们强。
而“四位省领导先后批示”一事,在2018年9月21日的中国科协官网上亦可查到。报道提到,山东省省长龚正,副省长王书坚、于国安、于杰对该省老科协朱正昌、赵振东等院士专家提出的《关于复制、推广“凤岐茶社模式”,打造智慧农业齐鲁样板的建议》分别作出批示,要求山东省发改委、省农业厅、省科技厅、省经信委、省人社厅、省粮食局等部门,与山东省老科协和相关企业研究论证提出意见,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推进落实。
显然,即便有了一个省长加三个副省长的批示,也未见实质进展,这才有了《闪电舆情专报》的报道。
这性质就严重了。
凤岐茶社离开山东,可以说是第一次错过,而等意识到错过了好东西,尚可来得及弥补;却又置老专家的建议、省领导的助推予不顾,等于是第二次错过。错上加错,岂能再容?
同为佐证的是,3月5日《滨州日报》以两个版的规模刊发了对凤岐事件的讨论文章。在配发的“编者按”中,和淄博市科技局一样,再次提到了刘家义的批示。
山东省广播电视台关于“凤岐茶社”的采访文章,指出一家诞生在山东的企业,在山东难以生存,移师乌镇之后却成为了“国家级众创平台”。省委书记刘家义对此作出批示。2月25日,滨州市委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汲取教训,深入查摆剖析自身在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坚决抓好整改,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现刊发部分市直部门、县区在市委专题会议上的发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而署名为“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局长刘峰”的发言认为,“凤岐茶社”问题虽然发生在其他地市,但也给我市(滨州)敲响了警钟。自2月27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凤岐茶社”类营商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活动。
刘峰还以实例反思,今年全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共反映营商环境问题9条,市工商联也掌握大量的问题线索,而我们却“一无所获”。
署名为“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董希国”的发言则直言差距,“凤岐茶社在浙江和山东受到的不同对待,出现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反映出两地发展环境的巨大差距,也折射出部分干部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的严重不足。
检索潍坊当地的官网及相关报道,尚未发现直接点出“凤岐茶社事件”。
以寿光市为例,该市在2月25日、3月4日召开了两次全市领导干部会议,要求“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习省委书记刘家义、潍坊市委书记惠新安和潍坊市长田庆盈批示精神和有关文件精神。”没有点明上述领导是针对何事作出了批示。
最令人感慨万千的,当数山东媒体大众网2016年11月16日的一篇报道,看看题目:《凤岐茶社受邀闯乌镇这一年 山东创服模式在异乡生根开花》。
诞生在山东的企业,在山东都难以生存了,跑到乌镇之后,反倒成了“山东创服模式在异乡生根开花”。
汉语表达,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