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读《红楼梦》的时候,也有此观点,觉得『娶妻当娶薛宝钗』,并且对林黛玉的小性儿和刁蛮不齿,因为觉得不成熟。还处处跟人说,显得自己成熟。
我现在观点变了。
细细想来,觉得红楼梦这本书,当真不简单。
小时候,父亲喜欢读《红楼梦》,并且经常在饭桌上或者训话中引用薛宝钗的例子,记得最多的例子就是薛宝钗和贾母看戏,贾母让薛宝钗点戏,薛宝钗点了《大闹天宫》。我父亲说:『薛宝钗怎么可能喜欢看大闹天宫呢?但是她知道,贾母让你点戏,你不能只点自己喜欢看的,你得点家里最有权势的贾母喜欢看的,你看,薛宝钗多会做人……』
大概还有很多次,他都用薛宝钗的例子来试图告诉我,在社会上要会做人,要学薛宝钗。
但是,父亲确实是一个很不会做人的人。他整个人耿直,不善于交际,更常常掩饰不住自己对社会上各种人的愤怒和不齿,所以一直以来都人际关系紧张。
那么,他为何要常常夸赞薛宝钗呢?这难道不是很矛盾吗?一点也不矛盾。
因为,他一直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并不满意,他夸薛宝钗,是因为他渴望改善,渴望改变,但是却力不从心;同时也希望用夸耀薛宝钗来暗示自己,自己并不是笨,也不是傻,不了解人际关系,而是……不屑。
在他看来,《红楼梦》是一本世情之书,是一部人生指南。基于这个意义,薛宝钗成了一个能够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左右逢源的代表性人物。
而我自己从大学毕业之后,开始在社会上不断碰壁,最后渐渐也悟出了一些所谓的人生道理,渐渐觉得情商比智商重要,人际关系决定事情的成败、于是慢慢地也将薛宝钗看成了一个理想的生活助力伙伴。
但是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长,我猛然觉得,如果『娶妻当娶薛宝钗』这个想法是成立的话,也就是承认了『娶妻』实际上是一个功利性行为,而非一个个人情感的需要。娶妻的标准已经不是心灵层面的东西,而完全是一种算计与经营类的东西了。
曾经一段时间我思考为什么『非诚勿扰』这个综艺节目为什么会突然火爆,我最后觉得比较合理的答案应该是,这个节目最终暗示:
在现代社会中,婚姻可以成为改变自己社会地位与命运的最快捷、最浪漫、最低心理负担的手段。比努力学习和认真上进都要快。而这一切,都是中国社会的改革与演进、社会阶层上下流动逐渐进入停滞和固化的阶段必然结果。
曾经一度以为爱情是一切的我,也开始认真思考,我是不是该找个有钱的女人呢?是不是这样就少奋斗三十年呢?整个社会都在流传不同版本的段子,都在说明,一个『幸运』的婚姻,比什么都重要。想想邓文迪、奶茶等等……而这,都是『娶妻当娶薛宝钗』的各种翻版而已。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真有点荒唐。一个人成功与否,在于一件事情,就是你自己。
倘若真有一天,我真娶了薛宝钗,说句实话,我和她根本不可能幸福。因为从根本上说,我不爱她,我不关心她,我驾驭不了她,我承受不起她……反过来,她对我也是一样。
幸福,完全是自己努力而得到的,企图倚靠他人而得到幸福,无非是将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可耻地放弃,妄图永远吃免费午餐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怯懦和恐惧。内心不够强大的人,总是在找各种靠山,在别人的承诺中臣服、喜悦、愤怒、沮丧……
《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简单就在于,每个人每一次阅读,都能从自己当前的社会身份和心态中得到各种各样的读解,并且自认为能找到对照和答案。
倘若读此书之后,真有『娶妻当娶薛宝钗』的想法,一点也不奇怪,只能说,还要继续读,往前走,某一天,林黛玉也不是什么娶妻的最佳选择,甚至结婚也不那么重要……有一天,你会觉得,搞来搞去,拥有娶妻选择权的男一号贾宝玉也不过如此,最终也还是如此之不堪,无奈与怯懦……
反过来,我想曹公还是觉得,只要你是人,终有一天会沉沦,花花世界会白茫茫真干净。彻底丢开《红楼梦》的温柔旖旎,直面现实的残酷人生才最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