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鄙视链。
越自由地区的民众会不自觉的鄙视不自由地区的民众。
这里我就给大家介绍一本好书,是四川大学王东杰教授的《国中的“异乡”—近代四川的文化、社会与地方认同》
王东杰教授这本书其实就是揭露了一个“自由鄙视链”,四川因为地处西南内陆地区,而且军阀混战频繁,所以在20世纪20-30年代是被当时全国鄙视的对象,就连四川人自己都不讳言:
为各省同胞所不耻,不骂我们是川老鼠,就骂四川人有奴隶性质,为中国民族中之最劣种。
根据王东杰教授披露,当时偶尔有几个“北上广”去四川考察或者出差,回来后都一副今天去朝鲜旅游回来的架势:
而四川有钱人,精英份子也是把自己子女送到“北上广”,乃至国外去留学:
而民国越是“开放”的省份和地区,越是鄙视四川人:
有人可能会说,是不是歧视四川人穷,那些四川有钱人,“北上广”的人还敢看不起吗?
四川有钱人,“北上广”的人也看不起,还在报纸上嘲笑呢:
而且这种鄙视和嘲笑是渗透在方方面面的,比如四川两商行因为军阀混战,回款不及时而倒闭,结果作为供货方的上海商界,就要求四川所有商行从此必须“先款后货”,这不是全国性政策,只是针对四川商行的政策:
更有意思的是1936年四川大学校长夫人陈衡哲女士入川后给“住在北平、天津、上海、杭州、南京,以及华中各处的许多朋友们”写了一封“公信”,讲述1935年底任氏一家四口人从北平搬家到成都的经过。3月1日,该文以《川行琐记(一)》的题目发表在《独立评论》上。4月和6月,她又在《独立评论》上发表了两篇同题文章,叙述她在成都的生活。
陈衡哲女士文章确实写的刻薄,她不喜欢四川的天气,四川的气候,四川的食物,并且认为四川知识女性喜欢给军阀做小老婆,言下之意是相比“北上广”开放地区的女学生,四川女学生更加物质,更加拜金。
然而有意思的是1936年四川舆论界对陈衡哲文章的反击,和今天舆论场某些人的强调简直一模一样,我给大家摘录几段反驳:
“陈女士所指诸短处,为四川所独有,而各省除四川外,有完全无短处可指耶?则我固有证据,以明其不然。陈女士何以独苛责四川?此殖民地中仅受肤浅欧化之洋奴故态”。
(陈文)是一篇有力的反动的文化批判。因为《独立评论》是宣传美国资本主义的好人政府的喇叭。换言之,陈衡哲的《川行琐记》,不是湖南女子眼中的四川,而是美帝国御用学者眼中的中国”。
每每我读到这几段,真的忍不住感叹“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但确惊人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