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日本人会天天吃怀石料理、神户牛、腿长一米的帝王蟹么?
日本人一般吃的是什么?一坨米饭,一点咸菜,一块鱼或肉(有可能是油炸的),浇上特别特别咸的酱,再配一堆生的圆白菜,以及一碗能随时析出氯化钠晶体的味噌汤;一碗面,汤又浓又油又咸,配两块炸鸡,再来点生的圆白菜。
觉得还不错?你旅游一个星期,天天吃,感觉确实不错,然后回国了,写了篇游记,日本风景美服务好美食多。然而你住个仨月试试?保你满街去找中餐馆。
日本正常的饭不仅不像那堆日吹号说的那么健康,反而是油大,盐多,还没什么认真调理的蔬菜,日本人真正不容易肥胖的原因,是他们吃得少。你想想,每天给你这种破饭单曲循环,你还能一顿吃三大碗?除非你是净坛使者。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日本哪有啥好吃的?
的确日本最让人羡慕的就是,他们真的很瘦。走在日本街头几乎都看不到胖子。
不过有趣的是,日本人并不爱运动。根据医学期刊《The Lancet》调查「全球最不爱运动的国家」,日本才排到第十一名。而美国反而是最爱运动的国家。
那么为什么不喜欢运动的日本却是全球最瘦的国家呢?
瘦只有两个主要因素——饮食与运动。
排除了运动,那原因就自然归于日本独特的饮食文化习惯了。
看看日剧和动漫里的便当,是不是都满满当当五颜六色的?这正是日本特色的“彩虹饮食法”。
“一天吃30种食材”,这是日本厚生劳动省在1985年《为了健康的饮食生活指南》中提倡的饮食目标。此后,30种食材这个概念在日本简直深入人心,被很多主妇当作准则来安排一天的饮食生活。所以人家妈妈的便当就是摆的那么好看啊,毕竟食物素材多~
日本传统饮食文化推崇“新鲜至上”,所以很注重食材的季节性——春季吃纲鱼,初夏吃松鱼,盛夏吃鳗鱼,初秋吃蜻花鱼,仲秋吃刀鱼,深秋吃经鱼,冬天吃河豚....
日本主妇喜欢每日去采购应季的新鲜蔬果和海产牛肉等,很少吃饼干,糖果类的高热量加工食品。
所以,种类丰富的新鲜食材选取为日本人保证了日常营养的均衡与充足。
日本四条流的第四代传人四条隆彦在《日本料理做法》中称:“日本料理有一条原则,即其美味不能掩盖食材原有的滋味。”
所以为了保留食材本味,日本人很少添加辛辣和油腻的调味品(芥末自己随意放),做菜以煮、蒸、烤为主,甚至生食居多,比如北极贝刺身,生鱼片,生蛋拌饭,秋葵豆腐....而在中国,不来个红烧糖醋油煎爆炒的,那还叫个大菜?
日本人最爱的寿司(甚至被列为“日本人临死前最想吃的食物”top1....),和中国习惯的“饭要趁热吃”不同,是以凉米饭做寿司底的。热米饭放凉后会产生更多的抗性淀粉,这种淀粉不容易被消化吸收,所以GI和热量较低,饱腹感更强,甚至作用类似于“膳食纤维”。当然吃了也不容易变胖了。
即使是天妇罗这种油炸食品,在日本“油炸之道”的影响下,也讲究面衣要薄到不能再薄,表面不能溢油,用面巾纸去吸纸上不能留一丝油痕。
于是这样的原则注定了日本饮食清淡,少油的特点,在最大限度保留了食材营养和原滋味的同时,也减免了额外添加的油盐带来的热量爆炸。
精致的和风餐具,细心繁复的摆盘,吃饭之前要双手合十说到“いただきます(我开动了)”,每一口都细嚼慢咽,用心品味...(当然现在年轻人吃饭都是在玩手机了)
这样的餐桌礼仪背后,还真有大文章。
日本人的摆盘,讲究的是色彩搭配和摆放的艺术化。别看一碟碟定食眼花缭乱的,但其实以怀石料理为代表的传统日本料理,偏爱以很小的碗碟做容器,食物的分量都很少。都说日本人是“用眼睛品尝食物”,或许用眼睛和胃一起吃饭,赏心悦目后,胃也感觉更容易饱了吧。
有位新加坡华侨对日本华裔作家陈舜臣说:”生意伙伴请我去了料亭,漂亮的盘子里盛有少得可怜的食物,这也就算了,但那根本不是吃东西的地方,太干净了,我老担心洒一滴汤,滴一滴酒。”陈舜臣感叹:“在中国吃饭,最后肯定是酒洒了,饭桌乱了,大家都捧着肚子心满意足的景象。”
日本有句俗话“七八分饱人不老”,他们吃饭的细嚼慢咽,除了能更细腻的品尝食物味道之外,也能更仔细的感受七八分饱腹感,及时停筷子。这也有些类似著名的“正念饮食”~
日本自诩“彻底的食鱼民族”,可不是盖的——岛国日本四面环海的地理优让他们海产品消费量世界第一,日本每年人均吃鱼100多公斤,比大米消费量还高。
海产品里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硒能帮助调节内分泌水平,保持代谢平衡,这是易瘦体质的基础。
硒的功能:修复细胞,排毒解毒,调节内分泌,调节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平衡等
鱼是所有肉类中蛋白质消化率最高,脂肪热量最低的,还含有丰富的无机盐,维生素A,维生素D,Omega-3脂肪酸和牛磺酸。同时像三文鱼,金枪鱼等海鱼里还含有一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DHA(俗称“脑黄金”),这种脂肪酸对大脑的发育和记忆力思考能力十分重要有益,也有降胆固醇,防高血压等作用。
像裙带菜,紫苏等海藻类蔬菜也是日本人的最爱,一碗醋拌海带和紫菜汤是餐桌标配。海藻类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多聚糖,以及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有助于防癌,降胆固醇,排除毒素。
低脂高硒高蛋白的优质蛋白质和海藻类蔬菜摄入,十分有益于健康苗条。
日本人对发酵食物的痴迷已经众所周知人尽皆知了,纳豆,味增,泡菜,酱油,其次还有“渍物”, 就是腌制的各种蔬果。
这类发酵食品都含有发酵用的乳酸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是肠道的清道夫,能促进体内消化酶的分泌和肠道蠕动,清除肠道垃圾。像纳豆和味增这种用豆类发酵的食品,还含有丰富的大豆异黄酮,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E,钙和矿物质等,纳豆也早就被证实可以防大肠癌,降胆固醇,预防高血压,改善便秘等。
据说日本人的长寿就与常吃味噌有关。他们至今保留用纳豆和生鸡蛋拌米饭吃的传统,配一碗味噌汤就是他们习以为常的早餐。
不过我们中国东北的豆瓣酱和豆豉也不差啊~
日本人爱喝茶,这习惯最初是向中国古代学习,之后引进并改良,培育了日本茶道。
茶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还含有儿茶素,茶多酚等特殊植物化学物,有抗癌,抗肿瘤,降胆固醇降血脂等保健功效,也促新陈代谢和帮助分解脂肪。日本的癌症发病率相当低,可能和他们常喝绿茶有关系。
不过虽说茶是源于中国的,但日本饮茶量却比中国多得多,茶饮产业也更平民化,大麦茶,玄米茶,乌龙茶,抹茶....无论是在街头售卖机,路边便利店都能买到无糖瓶装茶,日料店和餐厅也都会提供茶,市民都有无时无刻饮茶的习惯,甚至还吃茶泡饭~
日本茶饮料大多是无糖的,反观中国的货架却长期被含糖果汁调制乳和碳酸饮料占据。在茶的本土发源地中国,喝茶的氛围还不如喝咖啡浓厚。(看看难得的无糖茶东方树叶的风评,就懂了)
和西方人相比,日本人出行更喜欢散步或骑自行车。
日本人走路的平均速度是世界第一快,尤其是在东京,大阪这类人流量大的城市,日本人更是走路带风,甚至小跑。(可参见上学路上叼面包日剧跑经典画面)
另外,日本是一个多山、多丘陵的国家,有些道路很多上下坡,所以对日本人来说,通勤不是单纯的走路,而是上上下下的爬坡运动,无形增加了运动难度和运动量。
而且日本出租车价格及其奢侈,以前日本的TripAdvisor做过“1000日元到底能跑多远?”的调查,如下图。1000日元相当于60元人民币,日本东京以2.896km,位居倒数第二。在中国3km也才是打车起步价8元的水准...
所以对他们来说,能走路就别打车了。
近年来,日本社会还有一个新观点:“下层人士”才发胖。
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称:“下层人士”的特征是缺乏自律性,凡事懒散。他们懒得出去买东西,懒得自己动手做饭,天天吃快餐或在便利店买便当。那都是些高热量、低营养的零食,他们不停地吃,便成了肥猪一样。”
所以,哪个日本人还敢当肥宅啊~
同时日本国情也很特殊,作为一个老龄化和少子化日趋严重的国家,政府十分注重国民健康和医疗费负担,于是控制体重这样一个最直接的利于健康的方法,也自然被列为国计广泛普及了。
一个国家整体的健康与体重的关系,远非一两个原因就能解释的。它一定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才形成了一个国家的整体水准。
当然,并不是要去刻意效仿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只是日本无意中做到了“膳食多样化,清淡烹饪,饭量点到即止,日常适量运动”,才潜移默化的成为了世界上最瘦的国家。
但是在中国,蔬菜水果又便宜,又不限糖,零食又多,菜色丰富,夜宵市场发达……胖也就胖了吧。
——
够全了吧,打字不易,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点个赞嗷~
以上,关注 @柴桑
我,一个沉迷养生的90后营养师,在我的公众号(柴桑小灶] 每周分享年轻人的朋克养生指南。为这操蛋的生活压力操碎了心。
里面有一一营养学/减肥辟谣/冷知识,养生/减肥/日签
后台回复【减肥食谱】 , 可获得一-份我为你私人订制的减肥食谱!
后台回复【断食】,即可获得高阶断食减肥攻略
后台回复【减肥药】or 【代餐】, 我帮你省钱:了。
有啥问题可以后台留言,我会挑选题专门写攻略,祝我们养生愉快~
看你呆多久了。。。
在日本也就前两三天觉得啥都好吃,第四天开始你就会怀念国内的饭菜了。
吃得不过头!
好吃的东西多了,法国菜比日本菜更好吃,也没多少大胖子,管得住自己的食量,这就是优雅,是风度,是教养。
“好吃不好吃,都是一碗饭;
高兴不高兴,过好每一天。”
这才是本事!
在日本留学的我,每次想到吃饭就发愁,真的不好吃啊,也可能是个人口味吧,我一个西南妹子突然到一个没有辣椒的地方真的很难受...每天就是各种饭团,寿司,拉面,天妇罗,肉盖饭......中华料理店很多,但是我感觉日本人对中华料理的理解基本上就是勾芡,各种粘稠状物体铺在饭上,还有日本人对担担面及担担口味的蜜汁理解。
关于吃不胖的话:
1⃣️ 我感觉日本人的饭量蛮小的。便利店的便当啊甜点啊大都小小一个,店里吃的话普通量的一碗饭或者面真的不多,当然你可以加量,在学校食堂吃饭价钱蛮实惠的,量也是比较感人,就拿这个乌冬面来说,我觉得我要是张大嘴吐露的话,三口就能吃没
这个饭的话,五口吧...其实刚来上学的时候,觉得是好吃的,吃了几顿真的就不会想点了...
这是食堂面的菜单,我感觉都是酱油味,我的味觉可能有点问题哈哈哈哈
这个肉三口没,最后就剩一碗无处安放的饭
很素,除了那个炸虾,感觉都没什么油
牛肉盖饭,依旧是一坨肉加一坨蛋
我好像偏题了...对不起大家....
日本人也很喜欢自己带便当去上学上班,便当盒一般都小小一个,真的很mini。我每次都在想他们吃得饱不。
2⃣️饮食结构满健康的,讲究荤素搭配,油也蛮少的,不像我们大中华料理浓油赤酱,而且喜欢吃海鲜,特别是各种生吃,也不过多的加调料什么的,喜欢食物本来的味道,给你们看一波超市买的便当吧
卖的盒饭里配菜都很丰富,每次我去逛超市都觉得很健康!很养生!他们也喜欢吃冷的,饭团寿司什么的,都是买来直接吃,不加热的,沾点酱油芥末就行,可能这样不容易胖哈哈哈哈,我也不知道我在说啥了....
3⃣️他们的水果真的好贵啊,特别是含糖量高的西瓜葡萄什么的,榴莲的话我没在日本见过,曾经试图买点,找了好多超市都没找到。香蕉是最便宜的了,苹果橘子草莓也还行。
他们的水果基本都是可以论个卖的...
好了,就胡言乱语到这里
说日本人日常饮食健康的各位,我都笑出声了好么!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的!!
旅游吃的东西和上班族日常吃的怎么会一样!
大家以为日本人天天吃的都是这样:
其实大多数上班族中午饭吃的东西,都是这样:
大块炸猪肉+米饭+味增汤+鸡蛋+各色小菜
拉面加饺子,拉面加炒饭,拉面加猪肉,拉面加盖饭任君选择
大块肉排+米饭+汤+咸菜
中式汤面+小笼包两个烧卖一个+春卷麻团小馒头+小碗沙拉
当年上班的时候,最烦恼的一件事就是找不到健康的午饭,大家居然还说日本人瘦是因为食物!好桑心啊。
第二烦恼的事就是这些为上班族准备的午饭都量太大,别看每一个都小小的,这么多样,试着吃一下,女生很难都吃完。
第三烦恼的就是这些午饭饮食结构太差,不是碳水化合物的盛宴就是各种油炸食品。以至于午饭绞尽脑汁,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蔬菜多的每天都要去刷。
有的人说,可能出去吃的不健康,可还有帶便当的啊。
……并不是家家都会做那种网上图片一样看起来好看又健康的便当的。
比如这种:
蔬菜太少了好么!!
因为日本传统饮食里,蔬菜的份量本来就是挺少的。在日本料理里也多是以小小的盘子盛一个「小钵」的形式。如果放到便当里就只有一口的量(我另一个答案里写过,江户时代很多武士贵族也只是吃吃咸菜的)。
下面这个还是做的比较健康的便当,大家可以研究一下除了好看之外,到底有多少蔬菜。
更别提日本上班族还爱喝酒,尤其啤酒。和一群同事一起去居酒屋,大家第一杯都要啤酒。你不要?就是不合群。
居酒屋喝完一轮,上司找你单独去吃个拉面,你不去?(喝完酒一碗面是很多上班族的习惯)
所以说日本人的饮食习惯,我真不觉得有大家说的那么好。
来看看1947年至2017年的日本人均BMI表就可以明白这一点。随着改革开放(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MI是一路上扬的,男士直接从21飙到了24,而女性却在1970-1980年后反而一路下跌了。
我们再看看中国的总体平均值呢,
好像…差不多???
中国年轻人的BMI,很难找到数据,但有一项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撰写论文中调查的沈阳大学生数据,平均值在21以下。
所以就BMI来说,中国人和日本人胖瘦程度其实差不太多!!但BMI并不能反映出真实的脂肪水准,一个全身肌肉的人和一个满身脂肪的人,可能有一样的BMI。如果大家直接观察后,还是觉得日本人更瘦,那么有两个更加可能的原因:
1. 「日本人瘦」的印象,主要来自日本女性。
2. 日本人更注重运动,因此在相似的BMI水准下看起来更瘦。
下面是简单的论证。很多是我的推论,并不是100%严谨的,仅供大家参考。
证据就是这张日本男女各年龄段的BMI随着年代变化的图。左边男,右边女。
这个表比较复杂,我们只看右边的女性部分。来给大家解读一下。
首先,我们刚才提到,1980年代后,日本女性的BMI平均值反而开始降低了。
这个转折点,正是日本经济开始腾飞的时期。
在那之前,因为女性要生养孩子,在家庭里,会优先给到她们更加充足的营养,所以女性BMI比男性高。而经济好了之后,营养不成问题了,大家一起变胖。但变美意识高了,于是女性这部分就又开始人为下降。
如果我们看17岁那条线,会发现并没有其它年龄段减的那么厉害,一直保持在一个很稳定的水准。
减少幅度最大的,是20-29岁人群,平均值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甚至都低于21!!这是平均值啊!!!太可怕了( ゚O゚) 其他年龄层虽然BMI整体比20代高,但也呈下降趋势。
我猜想是因为17岁以下的孩子很难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有主导权,基本就是妈妈做什么,学校给什么就吃什么。而20-29岁则是步入社会,可以自主控制生活习惯,又需要恋爱结婚的年纪。所以这个下降很明显,是人为造成的。
也就是说,只看日本自古的、天然的饮食习惯的话,他们的BMI和中国是差不多的。饮食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什么优势。很多女性都是特意节食加减肥搞出来的。除了运动之外,酵素减肥在日本女性里特别流行。之前也有认识的小姐姐跟我推荐过汉方(中医)减肥的。总之就是她们对瘦这件事情非常执着。
另外,即使体重偏高,她们也有一套可以掩盖身材的搭配方法,让自己看起来依旧很瘦。
下图同一个人,不同搭配,看起来胖瘦可是完全不同哦~女人是不是很可怕!吼吼
从高中起,就有着各种各样的运动社团,从各种动漫日剧里大家都很熟悉了。这些社团几乎是每天都要训练数个小时,也就是说他们从小就可以保持一个高频率高强度的运动量。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上野公园碰碰运气,那边有一些运动场,经常可以看到小娃娃们穿着制服踢足球,打棒球。
我们都知道,如果曾经高强度锻炼有过一身肌肉,其实后面再重新锻炼出肌肉就会简单一些,身体是有记忆的。也就是说确实存在着『身体底子好』这件事。
前些日子我和朋友去一家温泉旅馆玩,在商店里遇到一个老爷爷搭讪。老爷爷全身穿着网球运动服,他自己说已经七十多岁了,但是那个腿型……比我还好看!全身都很精壮,尤其腿部肌肉发达匀称,光看身材的话,和20多岁的程序员比,绝对分不清谁是老头(开个玩笑
生活过就知道,从盛夏在外面踢球的小娃娃,到这种精壮的老爷爷老奶奶,在日本真的是随处可见。我们不能说所有人都这样,但从直观上来讲,碰到的频率真的很高。
要说日本人吃的健康,除了饮食油少这一点以外,我未必同意(尤其上班族)。但全民崇尚运动这一点,确实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而且他们是否运动不仅和年龄无关,也和忙碌与否无关。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同时坚持参加马拉松和铁人三项,在日本拿过名次,甚至还去那种极端条件的生存训练营。他自己的推特签名是『制霸了撒哈拉沙漠、南极和亚马逊雨林』。
他其实是一家比较知名企业的社长,按理说,他应该比任何人都更有理由说自己没时间锻炼。
所以如果说在肥胖这一点上,中国有什么和日本不同的话,我觉得问题不在于饮食,而在于锻炼强度和普及程度。不过大家也看得到,以知乎为首,从几年前开始中国人对各类科学健身和运动越来越感兴趣了,这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经济富裕的人,自然就会更多地去关注食品健康和科学锻炼。
也希望我们的教育系统,以后能够让孩子们也能从小有更多的体育课的时间吧。
再次总结一下我的观点,日本人的BMI,其实和中国人差别不大,但是他们【对身材的控制意识】和【体育锻炼】这两点确实比较强。
最后给大家看一个视频,是日本一个【非常特别的偶像团体】,叫做Senior Monsters。咱们总是说日本老龄化老龄化,其实他们最近在搞一些很有意思的活动,就是从步入老年后,如何开始享受第三人生。希望我们这一代人在变老之后,也能开始思考这样的生活。
日本Senior Monsters舞蹈 https://www.zhihu.com/video/1084408995615313920作为一个到日本留学以后4个月减重50斤(170至120)的曾经的大胖子,我想我是有资格发表一些看法的。
首先反对说日本好吃的不多所以日本人不胖的。
好吃不好吃是主观意见,我们觉得不好吃,只能代表在日本的中国人可能会觉得日本餐厅不好吃,由此变瘦(然而事实也并非如此,有很多中国女孩来日本留学的前几个月会变胖)。
由此得出日本人觉得日本大部分料理不好吃,所以瘦的结论是不符合逻辑的。
事实上日本人肯定是觉得日本饭菜好吃的,不然不可能每个城市都存在那么多居酒屋,寿司店等其他以日本料理为主的饮食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虽然不排除能真心喜欢上其他烹饪方式的人存在,但是大多数人喜欢的还是从小到大吃惯了的烹调方式。相信这也就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为什么妈妈的味道为什么永远无法取代的原因吧。
那么基于以上的基础论证,我们来谈谈为什么日本人爱吃他们认为好吃的日本料理,然而还是普遍不胖的原因。
①无热量饮料的普及
在日本短期旅游的人可能不会注意到的事情就是,日本对于无热量饮料的普及度是远远高于国内的。在超市和便利店,你可以很轻松的买到品种丰富的无热量的茶饮料、可乐、咖啡以及无酒精啤酒味饮料。
对于肥胖原因有一定了解的同学一定会知道,导致肥胖两大元凶就是含糖饮料和垃圾(高反式脂肪酸)食品。而在国内,在大部分的超市和便利店,无糖饮料的选项几乎是不会进入大家视野的。而一瓶零售便携的500毫升的含糖饮料往往就包含了250大卡左右的热量,并且几乎完全不影响之后的饮食摄入,从而导致热量的过多摄入。
②小学生餐食的控制
在日本,小学乃至一些中学实行午餐的配给。午餐的菜单是由专门持证的营养士进行搭配的。并且对于离开学校的饮食,学校也会对家长进行教育和指导,以防止学生摄入过多热量,糖分和油脂。这也就导致了日本儿童的肥胖率十分低。并且更重要的是,这帮助绝大部分的孩子在少年期就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要知道,青少年时期的肥胖会极大地影响之后的肥胖。
③与中国不同的餐桌文化
要说聚餐,日本人也是很爱聚餐的。但是和国内一些地域为了表现主人的热情,所以有了桌上的盘子不能见底,见底了是主人没招待好,以及不断的劝吃(耳熟能详“诶你怎么不吃啊这个好吃多吃点“)的文化相区别,在日本的聚餐往往是按人头收费上菜(日文名: コース料理),在就餐中也是大家聊天归聊天,吃饭还是各吃各的,极少会有劝吃的情况出现。这也就导致了在日本聚餐很少会有吃撑的情况出现,无形中就少摄入的很多热量。
④少食文化
和也许是由地大物博但是历史上又反复出现饥荒的中国形成的“多吃是福”“孩子就应该白白胖胖的才可爱”这种文化不同,也许自古以来的贫瘠和资源匮乏使日本人形成了少食的惯性。少食更多的不是因为不想吃,而是因为吃不着。道听途说,日本战国时期某强势的地方领袖发大愿,一统日本后一定要天天吃豆腐。从这个传说中就可以看出古代日本的资源有多么的匮乏。
然而这种少食习惯养成后形成的日本的少食文化无疑是日本低肥胖率的原因之一。一部分留学日本的中国女生往往会感叹为什么食堂里的个别日本小哥可以把便当塞进只比筷子盒大不了多少的便当盒里,而且一中午只吃那么多,这让天天喊着减肥的女子们情何以堪。
更新1:关于食品价格(可跳过,下面还有原回答)
评论里面出现了大量认为日本食物贵所以吃不起所以吃不饱所以瘦的逻辑。这个逻辑我认为是有点问题的。就像评论回复中有人就说到,我们不可以以我们的收入去衡量日本的消费水准,所以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食物支出占收入比例的问题。这个定义耳熟吧?下面会出现。
拿统计数据说话,扔两个链接。
来,政治课复习:
恩格尔系数=购买食物支出÷可支配收入
恩格尔系数越低,意味着人们可以在为了生存的饮食以外的方面花更多的钱。所以恩格尔系数越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生活水平越高,也是作为发达国家的一个衡量标准。
这两篇报道引用的都是官方数据,还是有一定信赖度的。我们可以看到,相对于中国2017年的恩格尔系数达到了29%,日本2016年的恩格尔系数是25.3%。换句话来讲,平均上来说,日本人其实是有余地提高自己的饮食支出的。所以“食物贵所以吃不起所以吃不饱所以瘦”这个逻辑是不成立的。
更新1内容完,以下继续原回答。
⑤少油饮食
这个问题下有回答说日本人推崇含脂量高的A-5级牛肉和金枪鱼身上脂肪含量最高的部位(大トロ),并由此推断日本人的饮食其实也不低脂。
事实其实是相反的。肥胖是习惯病,一个80斤的妹子今天去吃了顿神户牛,明天也不会变180斤。至于每100克标价5000日元(相当于300人民币)A-5牛肉,显然不可能是天天吃的。如果有天天吃的土豪或者富婆,我们做朋友好不好。
所以讨论肥胖的原因要看日常的饮食习惯,而推崇的饮食方式往往是和日常的饮食习惯正相反的。正是因为平时吃不到,难得吃到的时候才会稀罕。
日本人平日的饮食以各式饭团、水煮或烤制的鱼鸡牛猪肉、(凉拌)蔬菜、豆制品、乌冬面、荞麦面为主。虽然也存在炸猪排,天妇罗等油炸食品,但是食物的主基调还是少油的清淡食品。
当然另一方面,大多数日本人对于碳水化合物的狂热确实是中国人无法想象的。比如炒面面包,拉面下饺子这种碳水+碳水的组合估计全世界只有日本人干得出来。这也是为什么糖尿病成为日本国民病的原因之一。
更新2:关于油炸食品(可跳过,下面还有原回答)
回复中出现了认为日本油炸食品很多,比如炸串、炸鸡块、炸肉饼、可乐饼(炸土豆饼)、天妇罗,好像万物皆可炸,什么东西都不要浪费,裹上鸡蛋液面包糠下油锅,隔壁的花子都馋哭了,所以日本人饮食并不少油的观点。
那么我在上面也已经说了,确实日本人有很多油炸食品,但是主基调还是清淡的食品。然后还有一个就是,日本人和我国人作比较是不是真的少油摄入了呢?
还是看统计数据。
这个是日本民间的统计,信赖度没有那么高,如果有更高信赖度的数据欢迎指出。
我们直接看表14,植物油的消费量。虽然全是日文,但相信大家中国,日本,和表最后一列的合计还是可以看懂的。表的单位是千吨。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植物油消费总量是31562千吨,日本是2576千吨。根据维基百科,中国2017年人口是13.86亿,日本是1.268亿。那么折算下来,中国植物油消费量大约是2277千吨/亿人,日本大约是1939千吨/亿人。可以看到,日本人均的油的消费本身就比我国低15%左右。而且正如评论所说,日本大部分是油炸,而不像中国是炒菜。除了被炸物吸收的油以外,大部分油都被倒了。实际上摄入的油脂其实比起我国的烹调方式下,裹在菜上的油(尤其是淀粉勾芡后),下饭拌饭的油,相信还要少很多。
顺便一提,上面链接中的表14的第四行是美国,消费量16428千吨,美国人口3.257亿,折算5043千吨/亿人。美国人肥胖的原因可见一斑了。
更新2内容完,以下继续原回答。
⑤周围的人的体型导致的惯性
这个听起来有点玄学,但是是真实存在的。
试想你周围的人同年龄的人绝大部分都是瘦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大概率,你和你的朋友们都会觉得这种瘦的体型才是“正常”的。然后你也会不自觉地向那种体型靠拢。
而要是你周围的同龄人或长辈都在向你灌输“中年发福是幸福的体现”、“小孩子就该白白胖胖的”、“男孩子不能太瘦,不阳刚”、“女孩子脸上要有点肉才有福气”这种概念,并且身体力行给你看,你自然也会觉得他们说的才是“正常”的,吃下一口薯片,一口薯条,一口汉堡或者一口芝士蛋糕的罪恶感也被这些话给抵消。你的体型也就会向他们靠拢了。
⑥适宜运动的环境
这个就是我个人在日本成功减肥时的体验了。
在日本绝大多数城市,良好的空气质量和合理的居住区规划以及干净的街道,给普通人很好的跑步健身环境。我在日本居住的这几年,跑过的路包括但不仅限于河边连续长达两公里的亲水平台,海边连续5公里的港口,围绕着皇居连续8公里的人行道等等。并且在这些路上永远有其他晨跑的人陪伴。
想象一下,你前一天晚上做好了晨跑的计划,早上你被刺耳的闹钟叫醒,你的惰性让你再睡五分钟而你无法抗拒,尽管你知道这时候的五分钟可能相当于两小时。你开始想像一会儿跑步要跑过的路,你想到了干净而宽敞的专用人行道,你想到了海边的海鸥盘旋在蓝色的大海上,或者你想到了皇居周边金色的银杏叶和被风吹起漫天的落叶,或者你又想到了河边早起钓鱼的老头和遛狗的阿姨伴随着湍急的水声,这一切都让你跑步变得不再只是疲乏和意志的对抗,而变成了一种可以期待的享受。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我能够在这里成功减肥的原因,也是曾经和我同行在同一条步道上日本瘦子们的体验吧。
以上就是我根据个人体验总结的日本人为什么瘦的原因吧。
最后的最后,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于日本料理的评价是,“真香“的店很多,但得会找。并且最关键的是……选项太少……一个一周吃3次咖喱4次中华的人如此说道……
技术上:光刻机的制造和使用工艺。
金融上:打破美元的霸权。
军事上:台湾问题。
别的问题(房产绑架经济、老龄化、东西部平衡等)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都是可能通过发展来解决的。
上面列的3个问题是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
会的,因为如果中国成为最发达的国家那就意味着一件事情,那就是中国的经济,科技,军事,文化都已经成为了最强,当中国的文化引领世界的时候,那么国家就会有意无意的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观念输出到世界其他国家,就想现在的美国。这是一个国家强盛起来的象征,也是保持自己霸权的一个方式(别说什么和平崛起,这话也就是说说而已,太平洋虽然大,但是他只能卧着一条龙)。
当中国成为最强者的时候,白人会被歧视,中国会变得自负,中国人的民族观念其实很强大的,从古到今都是。咱们大天朝在古代的时候不是也称北方游牧民族和南方的部落为蛮夷吗,即便是到了清朝都快要死的时候也依然说着师夷长技以制夷,注意,是夷。宁愿骨头被打碎,也不愿意底下高贵的头颅,这是一个民族崛起的根本保证,永远都觉得自己是最好的。
梦然想到这几年经历的思想变迁,我怎么感觉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大家想想中国从开放初期的对西方无限崇拜,到现在的对西方的某种嘲讽,这才是多少年的时间,中国对西方的态度就已经经历了90度转弯
前段时间高晓松被喷偏向西方说话其实就是这种思想的转变,这一方面和中国年轻一代变得越来越自信有关系,也和高晓松他们出生的时代有关系,他们在树立自己人生雏形的时候碰到了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情,那就是共产主义的崩塌(苏联没了),欧美文化和思想横扫整个世界,说实话现在想一想当时的那个环境里的中国人听绝望的,因为差距太大了,大到了让人绝望的地步
举个例子,苏联解体的时候爆发了海湾战争,那场战争美国人告诉世界战争还可以这样玩,新时代的战争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那场战争将整个西方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科技、思想差距赤裸裸的摆在了台面上。所以他们那一代人的经历导致了他们对西方实际上是有点崇拜的,(其实高晓松算是那一代人里面相对来说对西方仰视程度比较低的,这是我个人的感受,因为他自己也在感受这么多年中国的转变)
同样的。人都是一波一波来的,当中国崛起改变世界的潮流其实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一代人而已,那白人至上的这种思想转变为中国人至上其实也就一代人的时间而已,
归根结底,这东西需要实力的证明
这么多的赞没想到,既然大家有兴趣听那就在说点题外话
这次的疫情真的是对中国的利大于弊:
利有这么几方面:
第一:制度
说实话这次的疫情之前中国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对美国开始发起了挑战,但是西方世界长达数百年的影响不是那么好转化的,中国从改革开放开始才参与到世界事务中来,其影响真的很小,仅仅是局限于东亚地区,而西方的思想文化依然是整个世界的主流。这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人家几辈子的积累凭什么你数十年的寒窗苦读就能超越,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但是这次疫情(截至目前为止世界感染人数已经破亿了)却给中国提供了露脸的机会,这个机会真的很不容易,它一下子将中央集权这个制度的优越性直接展示到了全世界的面前,疫情面前中国的人员组织速度,物资输送以及人员配和和西方世界的混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是美国,毕竟美国是西方世界的领导),所以数百年来的政治制度的最优解(民主)开始有了松动,毕竟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很明显当前世界能抓老鼠的当然是中央集权制度
第二:这次疫情是中国拓展地缘政治利益的一个绝佳机会,当前中国的疫苗已经问世,这个时候一手拿着疫苗,一手推广自己的影响力,岂不美哉。
第三:这是中国发展自身的一个绝好的机会,经济的发展不光要有出口,还要有内销,美国之所以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一个原因就是美国经济的的消费能力,美国超强的消费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自己的经济地位,中国将来也会走类似的道路,打造一个超级消费市场,借助经济来扩大政治的影响力,疫情的到来直接将世界其他国家的消费能力一下子就直接干没了,但是中国因为控制的号,那现在为什么不开始将中国打造成一个具有经济内循环能力的超级消费体呢,借助超级消费体的经济来推广自己在亚洲的影响力不要太爽
第四:那就是实现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早点实现自己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愿望可以提前实现了,这也是最直观的好处
第五:说实话一情之后整个中国的技术能力感觉应该会焕然一新(毕竟作为当前世界的工厂,当其他国家停止了转动,那么自然而然就只能将先进的制造能力向中国转移)
弊端:
前一段时间金刻羽被喷的很惨,但是感觉那姐妹无比的冤枉。具体为什么冤枉,我这样来解读一下。
她说中国应该支援世界防疫物资,当时好多人说她屁股决定脑袋,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个是必须的。不知到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次疫情让其他国家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世界太依赖中国了,特别是制造业,一个疫情的肆虐让其他国家明白了全球化不是只有好处的。他们突然间发现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这个世界离开中国玩不转了。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有一个离不开的美国就够了,但是现在又出来一个中国,任谁都不想平白无故的多个爹,那怎么办呢,简单,中国的制造业不是强吗,那我就自建产业链(不是全部建,是有选择的建造),这个现象说实话对中国的影响挺大的,制造业对目前中国经济的影响很大很大,更别提咱们国家还在制造业升级的阶段。那这个时候中国怎样做才能阻断他们自建产业链的想法呢?简单,支援。(一个非洲经济学家曾经说过,援助杀死了非洲。因为大量的援助让当地的工业会破产的,毕竟有免费的谁还愿意花钱呢?)。进行强力的支援,借助中国强大的制造业能力向他们倾销防疫物资,直接将它们想要自建产业链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让他们的制造业胎死腹中。并且在支援的时候还能赚钱(疫情期间的防疫物资再便宜也不可能比之前的便宜),还能向世界宣传自己,打造自己大善人的形象,又能够促进自己制造业的发展,还能借助防疫物资寻求政治利益,这简直就是一箭五雕的事情,但是金刻羽提出来之后直接被喷的微博都关闭评论了。真心觉得这姐妹听冤枉的。直接被一圈无良的媒介给冤枉了。
上面说的弊端就是疫情让世界开始有意识的摆脱中国制造,这是对中国的一个小小的挑战。
弊端二:
中国再也不能韬光养晦了,一个疫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影响力,自然你就不能按照之前的路子走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了,我们和西方世界的对立就变得更加的尖锐了(思想文化军事)。例如在世界贸易组织中享受到的好处的就要减少了,这些都是肉眼可见的弊端。(美国对中国企业开始进行制裁就是一个很好的展现)
弊端三:这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弊端
那就是贫富差距,中国的贫富差距记忆中挺大的,这次疫情毫无疑问会在之前的基础上再次扩大我们本就不容乐观的贫富差距。这是我们国家的执政党需要思考的事情。毕竟中国数千年的发展史证明了一件事给,那就是只要中国不自己内乱的话他就是老大。说实话贫富差距这个对任何一个想要逐鹿中原的国家都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因为你在保证竞争力的同时就很难保证财富分配平衡,反之也一样,所以怎样去寻找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就是我们这个国家的统治者-中国共产党需要解决的一个很是棘手的问题
弊端四:
疫情加速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里,这个世界有更多的事情需要中国的参与了,但是需要问一句的是,中国自己有没有做好这个准备呢?我想还没有,毕竟疫情是突然来的
上面就是我补充的,都是瞎写的,大家就权当乐子看看就行了,别喷我就行。哈哈哈
再说一点,刚刚看到消息,中国2020年新生儿仅有可怜的1000万人,中国人口锐减将会成为中国将来最为头疼的事情,这个也是东亚三国最为头疼的事情。中日韩三国的生育率一个比一个感人,但是美国的人口可是一直在增长的。
说句实在话,没有人,一切都玩完,还什么复兴,人都没了复兴还有个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