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借一个地,我贴一下我在另一个问题之下对刘欢的评价。
开门见山:刘欢,若干年后,也许是惟一一个,以流行音乐人背景,名留严肃音乐史的人。
~~~~~~~~~~~~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他就是那个没脖子的,胖胖的,唱起歌来长发一句一甩的,似执铜琵铁琶的关东大汉般,唱《大河向东流》的胖子吧?
不是。
从他二十多岁开始,他就是一个:标准的、而且极度超前、风格多变的:作曲家。
相比起他国家级的数一数二的歌唱水准,我们就不说了,现在只说他作为一个作曲家的水准。
1993年,刘欢不到30岁时,就为郑晓龙(后来甄嬛传导演)与冯小刚共同导演的风靡大江南北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创作了全套音乐——而且,北京人在纽约中,可远不止一首《千万次的问》,还有更多的,中英双语,全是刘欢词曲唱;而且用了当时甚少人用的电声。
——对,用电子编曲,刘欢也是国内最早的人之一。
赵宝钢冯小刚等人的早年(1995)作品《东边日出西边雨》,许晴,姜文,王志文等一票后来撑起中国影坛的大腕出演,其中全套音乐,刘欢词曲唱:《爱之无奈》,《l'amour》,等等,中法,全是刘欢。
对,刘欢这次又玩起了法语。
上面两个剧,刘欢设置的音乐风格,一个是法国古典与香颂风;另一是欧美流行风。大家可以一听,一级水准。
以为这就是刘欢了?
不,他还有更让人想不到的!
描写胡雪岩的大剧《胡雪岩》,全剧音乐,片头片尾分别是《去者》《情怨》,刘欢词曲,京韵大鼓与戏歌曲,这,可以说是远启周杰伦先声的,标准的中国风。从严肃方面讲,比赵季平把京戏用在《大宅门》的配乐中还早。现在,《去者》,是北京人艺的永远主题曲。
现在流行企业与地方的文化宣传曲,刘欢早年就写了一首《大连之恋》,风格超前,大家可以去听。
官方的音乐, 是不是只有红歌?刘欢为邓公纪录片写的《你是一面旗帜》,新潮而大气。
近年来,《夜》,《奋不顾身》,古典+歌特,刘欢仍然是华语音乐界的探索者。
这就是全部了?
不!
前年大热的《甄嬛传》,全部音乐, 刘欢词曲。此剧音乐一出,古风圈,又被刘欢占领。
刘欢要不出手, 出手时, 写的东西, 一定是该领域里最有格调的.
例如, <爱之无奈>, 无论从流行还是从美声角度评度, 都是从词到曲都堪称上品的杰作.
总而言之,可以看出,刘欢一直极高的水准在音乐中耕耘着,而且拥极极其广阔、开放的视野与胸襟,真正做到了中、外、古代、现代,毫无偏废、同时深耕。有这样认真的艺术家,是我们华语乐坛最大的幸事。
只有刘欢还没做的,没有他做不到、做不好的。
~~~~~~~
本年《歌手》第一期已出,本文附上对刘欢演唱曲目《夜》的评价链接如下:
如何评价刘欢在《歌手 2019》中的表现? - 项海波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774064/answer/572864527
第一季中国好歌曲的时候,那还是一个比较纯洁的比拼原创音乐的舞台,刘欢很卖力。
当时决赛的时候,刘欢力挺一个选手,他对作为评委的100家音乐媒体,说
有的歌是用来唱,有的歌不适合用来唱,但是适合用来听。我们的音乐媒体,不仅要推荐一些有传唱度的歌,也要推荐有【传听度】的歌。
非原话,大意如此。什么意思呢?因为我们国家的现状,是音乐本身卖不了钱的,无论是线下CD还是线上下载,市场基本上是瘫痪的。而音乐人的一大块收入,是KTV点唱,这个钱能收上来。所以市场引导的结果,是整个产业界都更愿意制作和推荐传唱度高的歌曲,进一步导致了各种相对简单肤浅易学唱的口水歌洗脑歌的诞生和传播,题材上大家也都倾向制作年轻人情情爱爱的歌,因为年轻人就这点破事儿而他们是KTV消费主力。
但是这显然只是庞大的音乐殿堂中不甚重要的一小部分。而刘欢则对此现状不太满意,他想要的是音乐艺术品,想要的是全民音乐素养的提升。
所以才有了那几句推荐的话。刘欢在中国好歌曲中一直坚持了这种理念,挑选了很多宜听不易唱,题材丰富多样的歌曲。他面对那个说出“格里高利圣咏”的女孩子,更是激动的说出了“来吧天才”这样的至高评价。
你看这么一个纯粹而高雅的人,不说当个教父,起码当个教授是绝对够格的吧?
更难得的是,这个人并没有因为纯粹而选择封闭,玩自己的小圈子去。而是挺着病体沉下身子,到最乌烟瘴气的娱乐圈第一线去,做力所能及的推广和教育。
这就牛逼了,中国传统文人的至高境界,不是躲起来独善其身,格格不入,而是有能力兼济天下,匡乱扶正,但你要做到这一步,就得入世。用凡俗的手段,在乱世中求取理想的正道。那些越是能在污浊的环境里坚持理想,并取得成果的人,就越是成为典范。
刘欢恐怕是当前音乐界最接近这个境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