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到武功第一然后呢?
就好像公主和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就没有然后了
因为然后不好看,王子找情妇,公主变肥婆,柴米油盐酱醋茶
这点我倒认为传统武侠比金庸武侠设定还能好一点,比如《白眉大侠》,文学方面当然不能和金庸作品相提并论,BUG也多,最大BUG是年龄问题,越老越厉害(武圣人等顶尖高手年龄成迷),而且基本上徒弟再厉害也不如师父(金灯剑客只能排老四)
不过类似《白眉大侠》《三侠五义》这些传统武侠,至少大侠们是有职业的,要么是开封府的护卫,要么是保镖、要么是土匪山大王,要么是和尚老道(香火钱),最不济也是原本有良田千顷,但是他却心思不在钱上,挥金似土。类似拜山、盘道、规矩等很多,金庸武侠这些很少涉及。
剧情发展并不是很强调争武功第一,武功上更强调“师承关系”而不是“秘籍”,行事风格更多是“行侠仗义”“捕盗捉贼”“江湖恩怨”,“独霸武林”这种愿望几乎没有,所以更多的是一种意识形态和为人处世的宣教,金庸武侠更多讲的是情,传统武侠几乎没有儿女情。
槽点1:交通成本几乎不花钱,不费任何精力。
武侠世界里动不动就召开的那些金盆洗手大会,比武大会,联盟大会等等,掌门人们就不累吗?
动辄从云南跑到河南,从江浙跑到蒙古,从新疆跑到湖北……
如果少林说要开会,几乎所有人都会在同一时间收到消息,然后在约定的日子同时赶到。
掌门人一番披星戴月之后,也丝毫不需休息或考虑水土不服,通常拿起兵器就是干。
这里特别点名一下余掌门,无论福建的灭门行动(2000公里:高德地图)
湖南的金盆洗手(1300多公里)
还是河南嵩山的少林聚会,五岳联盟大会(近1300公里)
余掌门永远都是主动热情,从不迟到,仅为看个热闹就出动几百弟子来回跋涉几千里,这里面光是路费恐怕都是个惊人的数字。
槽点2:民间各种天下第一,天外飞仙。朝廷却还是现实那个靠堆人数的朝廷。
什么三省六部,将军元帅,沐猴而冠的碌碌大众罢了,在咱江湖草莽面前 一个个形同跳梁小丑,插标卖首之辈尔。
至于皇帝老儿,他有几门神功? 任督二脉打通了没?
但我一直以来有个问题,中原高手们在偷皇宫御菜,杀朝廷命官的时候,那叫一个轻松写意,霸气外露。
可一旦面对蒙古,金国等大军进犯的时候,就纷纷收敛了神出鬼没的神技,转而一本正经跟人打攻坚战去了。
话说洪七公你好歹也顶着个英雄豪杰的名头,有时间在南宋皇宫偷菜吃,怎么就不去金国皇宫干点有意义的事情?
就算金国皇宫守卫森严,那去干掉几个军政大臣总不难吧?就比如完颜洪烈那守卫水平,你身为四绝之一还不是随便杀?
点赞已经过百,那就继续来侃一侃吧。
槽点3:主角是孤独的,同辈之间甚少能有肝胆相照之人。
这里重点还是金庸。毕竟古龙书里的兄弟情也通常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哪怕傅红雪这种悲情苦逼男主,也有叶开在背后含情脉脉关注着。而同样苦逼的狄云就只能形单影只了(女主走开!)
天龙八部倒是个例外,但这是整整跨了三个国家才凑齐的兄弟!
神雕侠侣虽然也有耶律齐这样的正面友人,但和杨过更多只算是点头之交,且后期也基本被拉开一道鸿沟了。
其余像郭靖,张无忌,狗杂种,令狐冲,狄云…… 要么被身边同辈所嫉恨,要么被利用,不是情敌就是反派,存在的作用就是为了衬托主角的厚道重义,不忘初心。
槽点四:基本不存在阶级差异,甚至阶级矛盾!
大理皇室操心最多的不是国家经济,资源分配,制度改革。一帮子上层精英整天跑江湖去跟那些古惑仔打架。
书里说段家喜欢按江湖规矩办事,可就算如此,你皇帝王爷王子们需要亲自跑异国他乡去跟人互殴吗?
比如哪天释永信开个武林大会,邀请各国格斗高手前来嵩山切磋,结果一群民间拳击手,摔跤手里面混进了泰国国王,王子,半决赛普京突然杀到,开始了一场柔术与泰拳的大战。 一旁的朱明王室后代,五百强江苏企业董事长朱日清凭着祖传拳法在旁虎视眈眈。
其他比如乔峰一帮派头子与大理世子结拜。大金国小王子与江湖卖艺女子爱恨缠绵。
半生没迈出过少林寺的小和尚能与西夏公主情投意合。
这违和感就相当于胡车儿与曹植结为兄弟。
扶苏与荆轲的女儿爱的轰轰烈烈,
第三个暂时还没想到对比……欢迎举例。
总结:以上的槽点归槽点,但并没无任何贬低作品的意思,武侠毕竟属于幻想题材,它总会有跟现实矛盾的地方。说出来图一乐即可,评价一部商业作品的好坏,更多还是应该从主题思想,趣味性以及文笔这些来入手的。
看了一圈,没人说医学问题,那我说说吧。
武侠小说里人体的脆弱性是薛定谔的:
肢体砍断或骨折,基本只是一时痛苦,过后就没事人一样,可是现实显然并非如此,断手断脚可没那么轻松;反观躯体受创,现实中若没有刺伤心脏或大血管,不会迅速死亡,就算是缺医少药的战争年代,被子弹击中躯干,得以幸免的也不在少数,然而小说里无论胸腹哪里被刺都死得非常快,甚至钢针等小暗器也能不合理地迅速致命。这反差有点莫名其妙啊。
然后,不管是什么内伤,都会吐血……当然我们知道这完全不符合生理常识。。被重击后最容易受伤的是肝脾等实体器官,但肝脾破裂是不会吐血的……要是打到消化道出血,那可得多重。。
就是“天下”太小。
武侠人士活动地域的设定。古代没有高铁汽车,十里八乡就得走半天,武林人士轻功好,但是肯定也不会比马快,不然出行也不用骑马了,但是骑马即便在平直大道上走一天也就是走一两百里,古代的公路又少,多数都是土路,还要翻山越岭,马也跑不起来,百里之遥可能要走几天。比如从洛阳到扬州,现代的公路都要上千公里,那不要走个把月?
但是武林人士说聚一块就聚一块,说遇上就遇上,不管是武林盟主还是魔教头领,说找到就找到,千钧一发之际,都会赶巧有人路过……。按这些个概率,各大门派、武林盟主、诸多豪杰大侠……可能都聚集在千亩左右的地域里,就跟大学的一个校区差不多,各大门派像各个院系一样近,说去找事须臾之间就到门口了,所以才经常有主要人士的事被别人撞断,就像在哪里哪里撞见别人的好事,瞬间传遍校园一样。天大的事,不管是争夺天下第一、各派纷争腥风血雨、魔头重出江湖、正邪大战……都发生在这个千亩地域里。在这个地域里,有一个城镇或者一条街道,几家客栈、酒馆、妓院、赌场……、一片树林、几座庄园一两个山寨,一座山而且要有悬崖,悬崖下面得有江河,更重要的是要有山洞,里面比房子大的那种……这些就足够天下豪杰折腾了
顺便说一句,金庸的武侠除了融入历史之外,还是有地域概念的,大漠、海岛、江南、襄阳、临安、大理……,只是武侠人士行动有点快,不算太离谱,但有些地方离的太近,比如情花谷就仿佛是郊外一处旅游地,离襄阳、古墓、全真教、桃花岛近的很,须臾即致,却在里面繁衍好几代人都没有被发现。梁羽生的也差不多。其他人的武侠就严重多了,架空历史也架空了地域,几乎完全没有距离概念,看小说还往往觉察不出来,但是一看电视剧,翻来覆去都是那几个地方旮旯,天大的事都发生在同一个小镇子周边。
【江湖】与【庙堂】,【武林】与【朝廷】的平衡,可以说是一塌糊涂。
以金庸小说为例,整个世界,是依托于漫长的中国历史而存在。
因此,许多真实历史的帝王将相与知名人物,从耶律洪基到成吉思汗,从崇祯帝、李自成、皇太极,到顺治帝、康熙帝、乾隆帝,从王重阳、丘处机、张三丰,到彭莹玉、徐达、常遇春、长平公主,纷纷在小说中粉墨登场,成为直接参与主线剧情,和小说主人公们互动的重要人物。
金庸小说的主人公,甚至直接参与了真实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如萧峰平定辽国耶律重元之乱,郭靖镇守襄阳率领宋军抵抗蒙古,杨过飞石击杀蒙古大汗蒙哥,韦小宝指挥雅克萨之战等等,也极大增强了小说的历史感和厚重感。
然而,这个和历史融合的金庸世界本身,他是不自洽的,不可能自我循环运行的。
当武功高手们拥有“武功”“真气”这种特权,他们就自然而然地成为“超凡阶层”,即使是一个田伯光级别的三流高手,也根本不会将几百个普通兵卒或衙役放在眼里。
当令狐冲能够把财主白剥皮一生积蓄“化缘”的时候,当黄蓉能够只要高兴就随时去吃大户的时候,当萧峰能短了银子就随时去县衙借几百两库银的时候,当沙通天、灵智上人这种三流武林人物,也能把宋朝皇宫当自家后花园闲逛的时候……
但凡资质尚可的精英人士,哪个傻瓜还会老老实实去寒窗苦读,科举做官,维持社会秩序?哪个傻瓜还会老老实实去做生意进行商品流通?去放贷搞活金融?
当然只能和真实历史上大家挤破头去考科举一样,人人都纷纷去名山大川,拜访名师苦练武功了。
而各国皇室也必然是如金庸笔下的云南段氏大理国一样,必须要掌握全国最高端的武学典籍(一阳指、六脉神剑)和武学精英团体(天龙寺),才能够吃得下饭、睡得好觉,皇位坐得安稳。
更加糟糕的是,因为皇室高手和武学精英对于普通大众那强势的武力压制,犹如天鉴不可逾越,因此如真实历史中多数奴隶对少数奴隶主、多数农奴对少数贵族这样“威慑能力的平衡”,也就变成了不可能实现的条件。
当金庸世界的拥有武功的高帅富们发现,即使不必去保障没有武功草民的利益,自己的权益也丝毫无损时,他们的理性选择,必然是进行必胜的零和博弈。
而由此诞生的,绝不可能会是接近真实历史的世界,而只会是一个类似于铁木真统一蒙古前的漠北草原那样,整日都杀得昏天暗地,星月无光,强者为尊,而弱者毫无人权。这样的末世世界,剥夺了一切人世间的伦理、道德、爱恨情仇,只有生存和死亡才是永恒。
以金庸先生的笔力和想象力,他可以构建出一个以云南一省之地为治下的大理国,毕竟历史上该国鲜为人知,可以信笔涂鸦,却难以构建出一个自我循环运行的真正完整世界,只能强行照搬真实历史的进程去推进剧情。
如《倚天屠龙记》这部将“庙堂江山”与“武林江湖”紧密合一的小说,朱元璋这个真实历史旷代英雄的存在,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处妙笔,虽然甚至并非出于作者的本意。
看看张无忌这个主人公,被开尽了各种金手指,种种神功外挂(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极拳剑、圣火令武功),背景外挂(千年大宗师张三丰最钟爱的徒孙,明教鹰王外孙,狮王义子),
最后也不过在少室山一战,带着中原武林除张三丰外的几乎所有高手,却被区区2万蒙古兵,直接逼入绝境,居然要靠书中被丑化、弱化了无数倍的朱元璋去发兵救命。
文人虚构出来的爽文偶像,在真实存在的伟大英雄面前,何等不堪一击!
因此,张无忌身为明教教主,抗元义军首脑,在通行版《倚天》书末,却被朱元璋这个下属,一杯迷药酒就轻松麻翻,自此生杀操于人手。新修版《倚天》书末,朱元璋明知自己武功平平,不是张无忌一招之敌,也敢联合一群军中将领,公然逼宫。
看看朱元璋这个成功者在真实历史的经历:
开局一个碗的叫花子,没有任何以一当千的神奇武功绝技,亦不是任何半仙之体世外高人的徒子徒孙,却能统领麾下将士历经百战,
不止是收复了南宋丢失近百年的江南,不止是收复了北宋丢失二百余年的中原,而且收复了晚唐五代丢失了四五百年的云南、贵州、甘肃、辽东、燕云、河套地区,
更进一步追到漠北草原,把称霸亚洲百年的蒙元帝国打回原型,重新变成一群游牧部落。
大明洪武二十年,明军在捕鱼儿海之战大胜,扫灭北元政权,威震漠北草原之时,甚至毫不夸张的说,朱元璋一个人就做完了相当于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西汉五代皇帝的伟绩丰功。
朱元璋去世前,明朝疆域:
朱元璋不止是从零开始,重新建立了一个亚洲大帝国,更在唐朝灭亡五百年后,重建华夏独尊的东亚朝贡体系,开国200年内都是当时世界无可争议的第一强国。
——如果不是确实发生过的真实历史,这样的神话,究竟有谁能想象?
如此盖世英雄,才称得上一声:【大丈夫当如是也!】
甚至可以说,《倚天》小说中,这位伟大英雄被丑化得越是人品卑鄙、行为猥琐,就越让张无忌这个文学形象从创造之日起,就带着不可避免的“剽窃原罪”,也注定对张无忌的任何夸赞与吹嘘,都犹如空中楼阁,轻轻一推就倒。
毕竟真实历史中,“组建义军,驱逐蒙元,重光华夏”的历史功绩,连小学生都知道另有其人。
再看看金庸小说里的清朝:
清太祖努尔哈赤,是被《碧血剑》男主角袁承志的父亲袁崇焕,“一炮糜烂千里”的红夷大炮轰死的。
清太宗皇太极,是被睿亲王多尔衮和孝庄太后这对奸夫淫妇,合谋杀死的。袁承志亲眼目睹了全过程。
清世祖顺治帝福临,是被神龙教假冒其孝惠皇后,杀了宠妃董鄂氏、四皇子,伤心绝望,假死出家的。
清圣祖康熙帝玄烨,生母孝康皇后也是被假冒的孝惠皇后所杀,还管杀母仇人叫了20年的“皇额娘”。
清世宗雍正帝胤禛,是被江湖侠客半夜割去了首级,死无全尸。
《书剑恩仇录》:【哪知乾隆变盟之后,深恐红花会前来报复,想起二十多年前雍正皇帝半夜里被侠客割去首级的惨状,甚是寒心,因此这几日来外衣之内总是衬了金丝软甲,果然救了一命。】
清高宗乾隆帝弘历,是海宁陈家的野种冒充,甚至都已经不是爱新觉罗氏的血脉了……
虽然很多人因为不爽金庸在小说里,对皇太极、康熙帝玄烨等清朝帝王才略的肯定,骂他是“查包衣”,可真把金庸写的这些书扔回大清朝,海宁查氏只怕留不下一个活口吧?
开国六代帝王,史书中各个雄才大略,在金庸世界却是三个不得好死,一个年纪轻轻就伤心出家,一个幼年被杀生母,沦为孤儿,最后一个更是野种冒充……
江湖武林人士对满清王朝的打击,难道还不够狠?
就这样还让他们坐稳了两百多年江山,难不成还真是【我大清天命所归了】!?
所以,哪怕小说中的天地会、沐王府、九难师太、归辛树父子们,能够刺杀成功,再多杀一个“鸟生鱼汤”的康熙帝,对历史大势又能如何?——小赌怡情,意淫伤身,耗子尾汁。
因此,最终后果便是金庸笔下的这些主人公们,带着一身本可改天换地的武功,却无法改变真正历史走向,不得不带黯然归隐,甚至强行被“战死殉国”如郭靖,“阵前自杀”如萧峰。这也极大降低了读者的成就感和阅读愉悦感。
武侠小说太多,设定太多,不能一概而论。
武侠小说写嗨了,有写外星人的。就以金庸武侠小说设定说事。
金庸武侠小说的设定,是把武林人物的武力值(魔法值)设定的太高,而朝廷组织的武力值太低。
按照这个武力值设定,朝廷不应该存在。
按照金庸的设定,武林人物能轻易进入皇宫,把皇帝干掉。
林震南还是一个有武术的企业家,全家被杀,镖局被灭,朝廷无能无力。刘正风已经朝廷官员,居然全家被杀,朝廷不管。
按照这个设定,江湖才是影子朝廷,所有做买卖的都得给江湖人士纳税,官员选拔任用需要江湖人士认可,甚至谁当皇帝都得是江湖人士决定。
给皇帝喂一颗三尸脑神丹,天下就是你的了。
社会秩序是不存在的。
年纪越大,功夫越高。
真实世界的武术家顶多是到了晚年身体好点,腿脚好点。
天下那么大,武林人那么少,为啥走到哪里都能遇上?
最不合理的就是武侠门派为什么会存在这个问题。
自古以来,占个山头自称势力的理由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是信仰为主,比如中国各个山头的各家庙宇。他们之所以能长久存在,关键原因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一种是生存需求,比如占山为王的土匪和只求自保的田庄,参考水浒传。他们之所以存在,关键原因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需求。
武侠门派存在的必要性在哪里?
在大部分武侠小说中,门派基本上都以练武为主,即使是少林寺,也很少照顾到修佛的需求和必要性。
那么生存需求呢?理论上是存在的。但是既然你们的主要存在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田产,或者说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那么为什么大部分门派都不是光明正大的住在自己田庄里?或者干脆正大光明的住在城里?为什么大多都是住在深山老林里玩神秘?
我知道,住在深山老林里是为了贴合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地标。但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这些所谓“门派”之所以能存在,完全是因为信仰需求,是源自于宗教理由啊。那就又回到了第一个问题,基于宗教理由存在的门派,为什么不修宗教?
请问,这些门派存在的主要纲领是什么?也就是说,怎么说服一帮人聚在一为了某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这个目标是什么?
即使是单纯的利益结合体,那也应该有最基本的主旨啊。比如大块分金大口喝酒之类的,怎么都没有呢?
我觉得所有武侠小说最不合理的设定就是官府朝廷军队的极度弱化。似乎天下大事,开个武林大会就可以了,你集会要是在深山,估计不会引人注意,要是在闹市,那么多人拿着兵器,干什么,朝廷早派兵来了。整天数一数二的剑客比武伤人,早上了通辑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