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保持低调,才能避免树大招风,才能避免成为别人进攻的靶子。
如果你不过分显示自己,就不会招惹别人的敌意,别人也无法捕捉你的虚实。
李嘉诚是一个书香世家的“叛逆者”。
据李嘉诚家谱记载,李氏宗亲宋代有进士12人,明代进士10人,清代有进士7人。
其曾祖父李鹏万是清朝每12年选一次的文官八贡之一,祖父李晓帆17岁便考上秀才,伯父李云章是留日博士,父亲也是小学校长。
1928年7月,李嘉诚便降生于广东潮州这样一个书香门第。
童年的李嘉诚非常幸福,因为额头高高,身子小小,还有个“大头诚”的乳名。
1933年,5岁的李嘉诚,开始在父亲的引领下,祭拜孔子儒学,进入观海寺小学念书。
受家庭的影响,李嘉诚自小读书就刻苦自觉,经常点着煤油灯学习到深夜。
可惜“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日军轰炸潮州。1
939年6月,汕头市沦陷,教育科沉重宣布停课。
最后一门课,李嘉诚记忆犹新,是国文老师慷慨讲解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而后,形势愈发恶劣,刚刚读初中的李嘉诚在与家人辗转到香港,投奔富商舅父庄静庵。
逃难途中,11岁的李嘉诚不仅要帮母亲照顾弟妹,还要挖野菜来给家人充饥,这条路他们走了半年。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不可否认,环境的改变为李嘉诚踏上经商道路创造了条件。
年少就有如此艰难困苦的磨砺,正应了孟子的那句话: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1940年7月,李云经一家终于到了香港。
李家本以为踏进香港这个英租界,就可以修养生息,恢复正常的生活。
有钟表富商庄静庵的照顾,李家的确过了一年安生日子。
李嘉诚也在表妹庄月明的补习下,学会了英文。
可惜,时代动荡,风云变幻,从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圣诞节前夕,香港英军向日军投降。
港币不断贬值,物价飞涨,李家生活愈加困难,而父亲李云经又在这时因劳累过度染上肺病。
1943年的凛冬,李云经弥留之际,他把李嘉诚叫到床前,轻声告诫道:
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时莫灰心,得意时莫忘形。
父亲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14岁的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
李嘉诚先在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
人人都说,尤其是香港这样的富庶之地,三教九流,啥人都有。
李嘉诚到这里之后,学到了察言观色,见机行事。
1947年,李嘉诚因不愿长期寄人篱下,便到一家五金厂当推销员,锻炼了出色的口才和营销方法。
1948年,由于业绩出色,20岁的李嘉诚跳槽到了一家塑料花厂的担任总经理。
在这个工厂,李嘉诚学到了宝贵的管理和技术经验,并积累了第一桶金。
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
岁月苒苒,李嘉诚的创业时机终于成熟了。
1950年的盛夏,22岁的李嘉诚凑了5万港币盘下了一个简陋的塑料厂房,取名长江。
初期,靠着自己积攒的人脉和推销技术,李嘉诚的塑料产品很快就卖出去了。
可惜,因为工厂机器陈旧,工人全是新手,玩具做工粗劣,很快便爆发了质量危机。
客户不仅拒收产品,还要“长江”赔偿损失,原料商和银行也开始催债。
年轻的李嘉诚被这样的打击,弄的失魂落魄,脾气暴躁。
这时,他的表妹庄月明支持了他,使他重整旗鼓。
他开始一一拜访银行、原料商、客户,诚恳道歉,得到了众人的谅解。
对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返厂重造,质量一般的卖给次品批发商。
裁剪员工,压缩开支,终于渡过了封厂危机。
在渡过难关后,李嘉诚开辟了台湾的销路,还改进了玩具设计。
通过稳扎稳打,长江厂终于走上了正轨。
这时,因为长年保持的阅读习惯,李嘉诚真正的腾飞开始来临。
1957年,李嘉诚在阅读新一期英文杂志《塑胶》时,发现了米兰维斯孔蒂公司出的新品塑胶花。
李嘉诚敏锐的看到了它巨大的市场潜力,于是不远万里,飞到了意大利,想要掌握这门技术。
可惜在技术保密的情况下,李嘉诚又付不起昂贵的专利费,于是“另辟蹊径”。
通过一些渠道拿到了很多关键知识,通过技术人员的反复试验,终于掌握了这一技术。
由于塑胶花物美价廉,还有李嘉诚的先发优势,所以在市场脱颖而出。
很快他就通过这个品类,赚了大量的钱,成为了香港“塑胶花”大王。
赚了钱后,李嘉诚开始分散投资风险。
1958年,李嘉诚在港岛北角建起了第一幢工业大厦,1960年,又在柴湾兴建了第二幢工业大厦。
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1963年,35岁的李嘉诚迎娶了表妹庄月明。
自此,这段青梅竹马的恋情,终于圆满了。
1966年,随着伟大领袖向全世界发出号召,民众反英情绪高涨,英方暴力镇压,触发左派掀起“五月风暴”。
1967年,香港又发生六七暴动,局势进一步动荡,资本家纷纷抛售物业出逃海外。
李嘉诚以其独有的政治眼光和商业头脑,果断抄底。
到1969年危机结束,李嘉诚已经将收租物业从12万平方英尺发展到了630万平方英尺。
1971年,随着经济复苏,李嘉诚成立长江置业有限公司,集中财力、精力发展房地产。
自此,李嘉诚的地产王国初露峥嵘。
历史总是如此,大起大落,如周期般往复运动。
身在其中,随波逐流者众,被大浪拍死在沙滩上。
唯有能洞穿趋势,审时度势者方能火中取粟。
1972年,李嘉诚将公司改名“长江实业”后骑牛上市,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
它利用72-73年香港大牛市疯狂增发募资,单单73年就发新股募资了5次。
等1975年香港经济进入低迷期,开始大量收购土地。
1981年香港经济新一轮高潮又来了,长江实业在这一年兑现利润14亿。
是1972年的32倍,要知道1972年长实利润仅仅是4375万。
经济繁荣楼市高涨,抛售物业楼盘获取高额利润。
牛市期间,拉高股价,然后套现,储备资金。
经济低迷,收购土地和上市公司,不断高抛低吸。
这就是当时地产资本家的玩儿法。
危机二字,危险中同样孕育着机遇。
1996年5月,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被悍匪张子强绑架。
最终李嘉诚支付了10.38亿港元的赎金,才把李泽钜赎回来。
张子强离开之前,走上来和李嘉诚握手道别,两人之间曾有这样的对话。
他说:我这样搞,你们李家会不会恨我?
李:你放心,我经常教育孩子,要有狮子的力量,菩萨的心肠。用狮子的力量去奋斗,用菩萨的心肠善待人。
张:李先生,我记住了李家的言而有信,你也记住我言而有信,我保证,我及这个组织从此不会骚扰李家人。
此时李嘉诚还不忘了给张子强一些投资建议,他叫住了要走的张子强,问他:
张先生,请留步。有句话我不知该不该说,我不知道你们将怎样去用这笔钱。
我建议你,用这笔钱去买我们公司的股票,我保证你们家三代人也吃不完。
或者,将这笔钱拿到第三国去投资,
要不就存在银行里,它都能保证你这辈子的生活无忧。
老实讲,建议还是很中肯的,如果张子强真的这样操作了,那这笔钱的回报是无法想象的。
2000年以后香港土地供应一直保持在超级低位,有地的人,除了特区政府,就是在70-90年代大批囤地的地产商们。
到今天为止,港岛已开发土地只占了土地总量的20%,其他都被以环保为名,限制开发。
通过人为控制供给和价格,土地越来越贵,手里有地的大地产商血赚。
普通港人则要花掉一生收入的5-7成去供一套小房子。
李嘉诚财富增长最快的时间也是97年之后。1995年他的公司市值是420亿港元,盈利30亿。
2009年市值增长到1万亿港元,相当于港岛GDP的50%,盈利更高达2000亿港元,
15年,增长70倍,张子强如果把自己分得的4亿左右的港币买了长江实业股票。
那他到2009年,就有了280亿的身家。
李嘉诚能对一个绑架自己儿子的悍匪好言相劝,这种心性我也不知该作何评价了。
真是好一个“狮子的力量,菩萨的心”。
人红是非多,作为长期知名的华人首富,也不例外。
有人赞誉他的成功,有人感谢他对汕头大学的扶持,有人骂他推高香港房价,嘲讽他抛售内地资产。
李嘉诚这样回应:
我希望大家不要把我神化,也不要把我妖魔化,其实我像你们现在的同事,也像你邻居的老头而已。
我是一个商人,希望大家不要给我戴上什么帽子,无论高的,还是矮的,我都不想有。
因为我不是道德家、教育家、更不是什么阴谋家、政治家,我仅仅就是一个商人而已。
很多时候,我的选择,是因为我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不是因为我想进行这样的艰难选择。
面对这样李嘉诚波澜壮阔的人生,想说点什么却总是欲言又止。
站在他的立场上,很多东西也许我们也会那样选吧。
只是那些香港居住在几平米空间的10万笼民,怕是恨极那些地产资本家了。
有人在高楼,有人在深沟。
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
觉得文章还行,点赞关注 @卫雅雅 ,解锁更多人物故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