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何爱荷华州和新罕布什尔州对大选如此重要? 第1页

  

user avatar   talich 网友的相关建议: 
      

跑题长文,慎入。

----

这两个州的重要性,是由初选制度决定的。

初选制度为什么是这样的?历史决定的。

初选是为选出本党的总统候选人。所以,首先要回答的,是推举出的总统候选人,应满足哪些条件。

常见的条件,想想大约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 候选人本人,要个人能力过硬,有领袖之材,以党为先,值得信赖
  • 在本党内部,要能够获得党内各方的支持肯定,令人信服地得到候选人提名
  • 在对手候选人的挑战下,能够激发起本党选民的投票热情

综上所述,为了让这个候选人能获得党内各方的支持肯定,这个人一定得是大家通过一个被党内各派认可的形式推举出来的,才能让大众信服。

初选制度就是这样一种推举候选人的形式。但是,初选制度只是一种方式。

不要初选制度?没错,初选制度是直到 1970 年以后才被扶正的。在此之前,十九世纪就没有初选,20 世纪的前大半个世纪,初选大多只是做个样子。

为什么?

这是著名政治摄影记者 David Hume Kennerly 拍摄的 1976 年共和党党代会上的两张照片:

(图片取自

‘I Want to Be With the Circus’

,那里还有更多 Kennerly 的精彩照片和他的解读)

图中的两个人,一位是在任美国总统,杰拉德・福特,一位是 76 年竞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位置的里根。本来现任总统代表本党竞选连任,是很自然的事。不过福特虽为现任总统,但是他没有参加过竞选。他先是 73 年取代因为贿赂丑闻辞职的副总统 Agnew,74 年又接替了因为水门事件下台的总统尼克松。76 年的大选,他和里根一样,都是第一次参加总统竞选。

结果里根在初选中对福特发起了巨大的挑战,拿下了 23 个州 46% 的选票。在党代会上福特拿到 1187 张人票,堪堪胜出里根的 1070 张,艰难拿下了候选人提名。

然后,在出席记者会时,福特走到里根的屋子,邀请里根一同参加。里根同意后,就有了左边在通道里的一张,双方表情严肃,就像战斗还没结束一般。几分钟后,在记者招待会上,两人谈笑风生,气氛一片合谐。

对于福特,他的不高兴很自然。作为一国总统,竞选连任,居然遭到本党内部的强力阻击,这等于是把党内的矛盾,亮给大家来看:原来共和党内部分裂如斯。这样来,推选总统候选人的过程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意义:团结本党的支持者。而对手看到这场情形,也势必以此为切入点,大肆宣传中伤。

所以福特最后要力邀里根一同出场,来显示党内的团结。但是,里根到头来失意之情溢于言表,没有为福特出力拉动自己的支持者,最终福特失利,不仅福特自己,很多政治研究者也认为双方的矛盾是重要推手。(4 年后,爱德华・肯尼迪在民主党初选也来了一次,分裂了卡特的阵营,再加上伊朗门,让卡特败走。)

没错,初选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是内斗。

虽说,攘外必先安内。但让大家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之下,互相抺黑,从来都不是一件多好看的事。从党的角度,当然要文斗,不要武斗,只切磋武艺,不能以命相搏。但对于候选人来说,竞选就是你死我活的事。而本就都是一家人,政治主张可能相差无己,所以拼到狠处,一些完全没关系的私事,也都被抖落出来,屎尿齐泼,场面有多好看?

别的不说,就这 2016 年的大选吧。我很期待看到共和党的初选辩论。到现在(2015 年 6 月 16 日),已经有 12 位政客宣布参选,还有至少 9 位表示有兴趣,可能参选。

想像一下,在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辩论时,有 20 个人站在台上,而时间只有 90 分钟。每个人都要珍惜自己那宝贵的几分钟来让观众记住自己。这会是说相声,还是选美?你比得过 Donald Trump 么?

于是,不出意外的,冒出一个方案,主持辩论的 Fox 新闻台

宣布

说,只有在最近五次全国民调中排前十的候选人才能参加辩论(10 个人 90 分钟,场面也不好看啊)。

于是乎,问题来了。那极有可能被刷下去的,不出意外会有 Donald Trump(松了一口气),但也九成会包括:Carly Fiorina,唯一的女候选人;Ben Carson,唯一的黑人候选人;Bobby Jindal,唯一的亚裔候选人......

一个已经被对手挂着老白男人标签的共和党,真想用实际行动向对手证明他们是对的,我们就是连辩论的机会都不给这些来自弱势群体的候选人?

于是,不出意外的,又冒出一个补救方案:

​Fox 新闻台准备让没有入选正式辩论的候选人参加一个在正式辩论前的次一级辩论。

好吧,那些人到底是次一级的,是吧。

说了半天,就是说,初选是一个风险很大的活动,因为它把自己党派的内部矛盾,给放大了出来示众。

所以呢,20 世纪以前,是没有什么初选的。在 20 世纪上半叶,仅有的初选也是个样子。因为候选人是在党代会上,由代表们投票决定的,而这个过程,一个是短,就那么几天,一个是封闭,等到硝烟散去,一名被大家认同的候选人就诞生了。

但是

其实这些理由,都是事后诸葛亮。

更本质的原因,是人家当初根本就没想过初选这事。因为美国的党派,是个从国会里诞生,由上向下形成的组织,没有宪法规定它要有多民主。它的目的只是要让认同并有能力也愿意推进本党纲领的候选人拿下竞选。

而这个选择候选人的过程,也自然在一开始,就牢牢掌握在本党的领导人手里,他们就是以 Democrat/Republican National Committee 为首的本党各级负责人,在任的或曾经的官员,各地各级的党内干部与地方官员。而就是这些人,几百上千人,要选出本党的候选人参加总统大选。

这就是权力的滋味啊。

这当然不只是投下光荣的一票,而是参与到决定国家前途的政治幕后交易中的快感。

这是著名的 1920 年共和党的党代会,因为候选人必须要拿到多数人的支持才能服众,所以经过 10 轮内部投票才分出胜负:

(表格取自:

1920 Republican National Convention

最终的候选人 Warren Harding 在第一轮时的票数才在 12 名候选人中排第六名,但是到第七轮投票以后开始窜升,到第九轮升至第一名。

这就是党内政治谈判的结果:每个人都有自己力挺的候选人,也有自己憎恶的候选人。在一开始,每个人都会投给自己力挺的那个候选人。但是,当没有一名特别强力的候选人时,就会出现票数分散,无人能有绝定性优势的情况。这时,政治交易就开始了。如果自己支持的候选人无望,你是会投票给自己憎恶但很强力的那个候选人呢,还是一个没啥优点,但也没啥让你讨厌缺点,能力平平的老好人呢?当然是后者。

Warren Harding 的竞选经理就是打得这个算盘,最终把那些失意者的票都收拢过来,让大家安于这个大部分人的第二/三选择,让 Harding 成功上位。

但是,这样一个通过党代会推选候选人的过程,也不会是完美的。前面说了,对候选人的推举,有三个基本要求。作为由党内人士推举的候选人,其个人能力等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也通过各方妥协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但是,竞选是由选民来投票,这个由少数党内精英幕后内定出来的候选人,如何能激发起选民的热情呢?

这是美国大选的投票率:

(图片取自

Voter turnout in the United States presidential elections

在 1828 年大选,杰克逊民主开始后,整个 19 世纪美国的投票率就高居不下。

而这些总统,你听说过几位?

那个时代的党派政治,是以党为中心的,选民是对党忠诚的。发动他们投票的,是深入到每个选区乃至每个街道的整个党派体系。选举本身是个敲锣打鼓的节日。他们出来投票,投得是党,而不是候选人,不管是推得哪个候选人,他们都会支持的。不支持也没关系,反正选票是由每个党自己印的,大不了不印对方候选人在上面(!!!)。自己填候选人名字?每个人投票都是在其他人的注视下,以公开投票的形式进行的。你试试?

这种党派政治,换来的是选民对本党的忠诚。从推出候选人到大选,通常只有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这个候选人的直接作用,也往往是帮助把自己所在州拿下,剩下的,就交给党的体系去运作了。也因为如此,在二战以前,美国两大摇摆州,俄亥俄和纽约州,各自出了六名总统。

直到二战后,民权运动爆发。

可以看到,两党选民的忠诚度,在 60 年代末至 80 年代经历了一个低谷。(图片取自

stevenwwebster.com/rese


zhuanlan.zhihu.com/cnpo

一文中,提到了危机和变革的关系。民主党在 1968 年大选,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危机。

我在另一个答案

为什么 1968 年前后,中法美日捷等多国年轻人都陷入了狂热、造反、激进当中? - talich 的回答

中提到一些,抄来:

1968 年 3 月 31 日,总统约翰逊因为越战泥潭而主动退出了民主党候选人提名,给了反战运动一次推动自己政治诉求的机会,让民主党初选火药味十足。...... 6 月,反战候选人罗伯特·肯尼迪被不满美国中东政策的阿拉伯份子暗杀。由于罗伯特·肯尼迪的突然去逝,反战阵营没能联合起来,而是继续分裂成两个阵营,和未参加初选的副总统休伯特·汉弗莱(Hubert Humphrey)在芝加哥的民主党党代会上一争高下。... 青年国际党在 8 月的党代会期间在芝加哥组织了“生命节日(Festival of Life)”反战大狂欢,数万抗议者从各地赶来,通过一次反文化的大展示来公然表达对执政党的不满。可想而知,这种不合作的态度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冲突,将党代会变成一次媒体直播下的大型骚乱。最后,反战运动无功而反,休伯特·汉弗莱轻松拿下总统提名。

结果,在随后的大选中,由于民主党内部分裂,尼克松凭借精心打造的法律和秩序的形像,堪堪险胜了汉弗莱不到一个百分点,民主党失去白宫。

对于民主党,痛定思痛,他们开始反思为什么会失去这次总统大选。这就是

McGovern-Fraser Commission

McGovern-Fraser Commission 的结论是,失利是因为候选人没有得到选民的支持,由党内大佬们内定的候选人,和初选的胜者反差太大。他们的建议是,以后党代会的代表,不应由各州的党内领导人政治家内部决定,而是应该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来决定,并且要给弱势群体(女性,少数族裔,年轻人)以相应的代表。

这个建议的直接结果,就是大部分州为了让过程透明化,选择了初选的方式。而共和党呢,也如影随形,于是,初选制度就形成了:

(图片取自

nytimes.com/2015/04/17/

基本上,各州大约就这样几种,一种是半开放式的初选,只要不是对方党的注册选民,大家都可以来投票(新罕布什尔州就是)。一种是封闭式的,只有本党选民才能投票。还有一种是党团会议,党员在各地区聚在一起先讨论议题,最后选出支持者。比如爱荷华州(这只是选出本选区参加州里党代会的代表,最后,几个月后,在州里的党代会才会推出正式的代表)。

规则变了,格局也就变了。

这次,决定候选人能否拿到支持人票的,是选民。每个选民只能选一次。给你一次机会,你是投最心仪,自己力挺的候选人,还是自己的替补选择?

很显然,候选人若想在初选人胜出,必须有个性,有颜值,有自己的死忠粉。因为只有你的死忠粉才会投你,把你视为备胎的选民和那些憎恨你的选民,对你的实际价值都是一样的:没用。

初选,也就必然会是剑拔弩张。

怎么办?

你总不想大家在全国 50 个州一起选一次,最后选一个得票 20% 的家伙成为本党的候选人吧?

党要做的,是要让这个民主竞选的过程走得光明正大,又要让得胜者胜得令人信服,把各派选民都尽可能的团结住。但是党无法让已经投票的选民们再来一次。选民没有妥协以取得共识的机会,党能做的,只能让无希望的候选人早早退出,将分歧尽可能的控制在小范围。

那就让初选摊开来,从小的竞选开始,在仗还没打大时,就结束战斗。

对,通过几个小州的初选,让候选人尽力拼杀,得势者涨势,失势者尽早地黯然出局,让形式迅速地明朗化,让后面初选的竞争成为走过场,变成对最终胜出者的强势肯定,成为万众拥戴的候选人。

最开始的两个州,爱荷华州的党团会议,和新罕布什尔州的初选,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

如果说竞选本身是一次创业的话,它的产品就是候选人,市场份额就是支持率。而这两次选举,就是公司第一次正式的业绩公告。

在此以前的“看不见的初选”(invisible campaign)里,候选人可以把握自己的竞选节奏,选择合适的时机来造势,避开对自己不利的活动,但是,到初选开始时,就躲不开了。如果以前是铅球标枪比赛,现在就是发令枪响,你就陷入到和其他人的生死比拼中,只有向前冲了。因为,镜头只会注意那些领头羊。不管是媒体,党内大佬,还是党外的团体,都会以前所未有强度审视比赛。这两个州的结果,就像是整个行业的拐点,过了它,大家就加速前进,一旦落伍,就很难跟上,各种支持也会离己而去。

像企业的业绩报告一样,这两个州初选的成绩好坏本身,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毕竟这两个小州,其实没有几张人票。重要的,是候选人的成绩,是超出了预期,还是低于预期。

就像 John McCain 在 2008 年,他自知自己在爱荷华不受欢迎,干脆放弃了在那里的宣传,最后拿到第五名,虽然低,也符合预期,对他的竞选没有什么大影响。反过来,大热门 Romney 在爱荷华只拿到第二,然后在自家门口的新罕布什尔也拿到第二,都低于预期,也就很快就退出了竞选。反过来,John McCain 如愿拿到了新罕布什尔的第一名,确立了自己的领头羊地位。

但是,回来说,为什么要选爱荷华州和新罕布什尔州来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呢?

嗯,其实,上面的这些解释,还是事后诸葛亮。

政客没有那么聪明,他们没学过对策论,意识不到这初选的重要性。媒体也没那么聪明,也没有意识到这初选会变成这样的激斗。

毕竟,大选是四年一次的。打个比方,如果你有一个竞选算法,但是四年才能提交一次,还不保证数据是一样的(其实是肯定不一样了),你如何优化它?大家相信的,还是经验,“传统智慧”。只要传统还工作,就不放弃。

所以,大家也是慢慢明白初选是怎么回事,这规则也是慢慢安定下来,也慢慢被大家适应的。

这是民主党改制后最早的两次初选

(图片取自

http://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15/06/04/us/politics/stacking-up-the-presidential-fields.html

你看,1972 年,到党代会时,还有八名候选人赖在那里。到 1976 年,也是到最后了,还有六名候选人在争夺。

在 1972 年时,只有一位候选人 McGovern 早早的宣布了参选,其他人都是在初选正式开始前一两个月才不着急不着慌的宣布参选的,没把这最早的初选当个事。

没错,按照惯例,早早宣布参选,是示弱的表现。

这是从 1952 年至今各候选人宣布参选的时间(截止至 2015 年六月 4 日,取自

Rick Perry runs for president: Second time round

可见在 1950 和 60 年代,大家都是在到大选前一年内才宣布参选。

不仅是候选人持怀疑态度,民主党的内部大佬,尤其是各州的党内人士,对初选的意见是很大的。因为初选制度的出现,他们就从直接决定候选人的代表,变成了旁观者。(其实当然不是如此。作为党内大佬,他们的影响力依然巨大,他们也拥有巨大的资源,可以推进自己支持的候选人。只是无论如何,他们都要开始学会和其他利益团体竞争,共享这个竞选舞台了。)

所以这上上下下对初选的不看好,让 McGovern 占了便宜,又有尼克松的帮助,让他拿到了初选。嗯,这个 McGovern 的名字很眼熟吧。没错,他就是民主党改革委员会 McGovern-Fraser Commission 里的 McGovern。为了参选,他提前退出了这个委员会。可能只有他真正意识到了自己一手设计的竞选模式的意义吧。

所以呢,爱荷华州完全是碰巧成为了第一个州。

前面说了,爱荷华州不是初选,而是党团会议。最终的代表要在州党代会上选出。那年的全国党代会是五月,爱荷华州民主党人则需要在党团会议后印出相关的开会材料等文件。为了赶出时间,爱荷华州就要求把党团会议时间向前调,被接受了,就这样成了第一个州。如果说大家早就意识到初选的重要,估计这头名的位置会争破了头。

而新罕布什尔呢也成了第一次进行初选的州。而这两个州通常是前后脚的进行,与后面的初选州有两三周的距离,这间隔,也就更突显了其意义。

1976 年初选,是真正改变大家对初选的看法的人。

因为这一次,不被党内大佬看好,缺少资金与名望的卡特,耐心地在爱荷华州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做初选宣传,甚至就直接住在支持者家中。结果以 25.6% 的票数得了第二名(高居在上的第一名,叫“尚未决定”)。同时,《纽约时报》的头版文章里更是少见的渲染了这第二名的重要性(黑体为我加):

Former Governor Jimmy Carter of Georgia scored an impressive victory in yesterday’s Iowa Democratic precinct caucuses, demonstrating strength among rural, blue-collar, black, and suburban voters.

把南方候选人可以赢下北方州的观念给推了起来,让卡特成了热门。卡特又以 28% 的票数拿下新罕布什尔州。虽然输掉麻省,他以 42%,34.5%,48% 的票数拿下 Vermont,弗罗里达,伊利诺利,很快就拿到了绝对优势。

1976 年的另一关键点,在于“水门事件”爆发,美国的大选制度也随之改变,个人捐款上限有了限制,像尼克松这样从一个支持者手中就拿到两百万美元的事情没有了。竞选筹款必须开源,同时这也意味着资源是有限的,必须尽可能早的锁定那些金主,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初选开始的势。

就这样,在 1976 年初选中,媒体与钱都开始就位,作为打头阵的初选二州,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现在的候选人,也其实把经费都算到初选的第一个月,因为他们也知道,撑不过第一个月,钱不花也没有,撑过了,就能锁定更多的钱。

当然了,其他州也很快意识到了这个 front-loading 的重要性,都试图往前移:

(图片取自

nytimes.com/2015/04/17/

当然,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全国委员会也不是傻子,他们不会让一堆州都挤在第一个星期,把竞选变成一个本党在全国的大摊牌,自然会对那些擅自提前选举的州以严惩。其中 2008 年,共和党规定不能在 2 月 5 日以前举行初选,只能有党团会议,但是包括新罕布什尔州在内的五州还是把自己塞进了 1 月,最后代表数被砍掉一半以示惩罚。到 2012 年,大家又回到了爱荷华和新罕布什尔第一第二。

所以呢,爱荷华和新罕布什尔州,在初选形式确立后,就基本上保住了自己的前两顺位。其他州只能往二月和三月扎堆。

不过,对于民主党来说,初选改革还没完。

1980 年大选,卡特败给了里根,不少人把这归咎于爱德华・肯尼迪对卡特的挑战。于是民主党又初选改制,在民选的党代表之外,又把那些党内官员们加了回来,成为“超级代表”,以制衡选举的内斗,加强党的领导。

1984 年,民主党初选依然打到最后时刻,Walter Mondale 在超级代表的支持下胜出,但是依然惨败给里根。

(图片取自

http://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15/06/04/us/politics/stacking-up-the-presidential-fields.html

民主党只好再次改制。这次他们认为,必须获得南方选民的支持,才能拿下白宫。所以在初选中,要给南方州更大的话语权。在不改变爱荷华州和新罕布什尔州的头名顺位的前提下,民主党引入了“超级星期二”,让南方州集中在一起来初选,通过一次决定的代表数之大,而不是时间早,来对竞选施加影响。

(图片取自

http://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15/06/04/us/politics/stacking-up-the-presidential-fields.html

最终在 1988 年,还是北方人 Dukakis 赢得了超级星期二,也最终获得了提名,但同样竞选惨败。

这次初选中,可以看到,有一名候选人,黑人领袖 Jesse Jackson 一直坚持到党代会前一个月才宣布退出。最后 Jackson 拿到了近 30% 的选票。

但这还没完,Jackson 虽然失利,但是这 30% 的选票让他在党代会上有了更大的发言权,要求民主党对初选进行改革。虽然 1976 年的初选中已经要求代表分配为比例制,一些问题在随后的初选被改掉,但在某些州,因为规则问题,依然存在为胜者追加额外代表名额的现像,令 Jackson 拿到的代表数远低于票数。比如在宾州,Jackson 拿到 28% 的选票,但只有 8% 的代表。这让 Jackson 感到不公平。

最后,还是为了党内的团结,民主党再次改革,所有州的初选,都要严格按照得票比例分配代表,所有得票超过 15% 的候选人都能分到相应的选票。同时,民主党同意消减超级代表数量。就这样,民主党的初选改革,经历了近二十年才算完结。

2008 年,奥巴马,正是利用了当年 Jackson 争取来的绝对比例分配制的规则,大州小输,小州大赢,成功战胜了希拉里,拿到总统提名。

2008 年的初选也是史上非常有意义的一次初选。

因为在共和党看来,2008 年民主党初选本来应是一个党最不想见到的初选场面。前文说了,初选的问题,就是在于内斗。初选竞争的越激烈,斗得越凶,对党的形像越不利,越不好团结本党的选民。所以初选的实际竞争,要越短,仗打得越小,越好。

一种让初选变短的方法,是像全国大选那样选择团体制计票,就是赢者通吃。这样一名候选人就算是以微弱优势获得胜利,也拿走全部代表。这样胜者获得的势,是超过了表面上的得票比例的。势的速涨,也就能加快竞选的进程,让胜者迅速显出胜势,让初选的悬念消失。

虽然说共和党没有规定每个州以何种方式计票,但大部分州都选择了团体制。一定程度上,这让共和党的初选持续时间都不长:

1980 年

1988 年

1996 年

2000 年

2008 年

(以上五张图片取自

http://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15/06/04/us/politics/stacking-up-the-presidential-fields.html

反过来,民主党则是选择了比例得票制。比例分配制很难让胜者拉开距离,而落后者也很难快速追上,这样当遇到两名旗鼓相当的候选人时,就会把仗打得很长,谁也赢不了谁,造成严重的内耗。本来民主党内的派系就多,纷争就乱,恰恰是因为这种内部的斗争,又妥协成了采用比例得票制,简直就是恶性循环,只能让内部斗争变得更激烈。

2008 年民主党初选,正是这种糟糕设计的完美体现。

但是,民主党胜了,胜得酣畅淋漓。这当然有布什留下的烂摊子的问题,但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民主党的初选虽然漫长,却异常的和谐。双方都几乎只采用正面的宣传方法。仅有的几次大型负面攻击,都遭到了各方谴责,而同时另一方也应对有方,没有陷入到互黑的陷井中。希拉里团队的负责人 Mark Penn 也因坚持想用负面攻击手段挽回败局而被整个团队质疑并淡出。

是的,民权运动让民主党不得不开始改革,经过了近二十年的摸索才把规则定下来,又经过了近二十年,民主党的候选人们才搞明白了,如何把这样一个本质上是内斗的初选,变成一个正面的,团结党内群众,选过初选来发动党内民众的活动。初选,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比其他的候选人好/其他候选人比我差,而是证明自己更有机会打败共和党的候选者,最大程度实现民主党的愿景。这漫长的初选,也就变成了对候选人一次次地细细审视,帮助他/她发现自己的问题,修正自己的态度,以获得更多的支持。这样,既使败走,也无损于自己未来的政治生涯。

其中 2008 年的民主党党代会,就尤其精彩。(参见:

美国的党代会具体做什么?两党候选人早已确定,为什么党代会还是受关注? - talich 的回答

)而这次 2016 年的初选,Bernie Sanders 在宣布参选时,就强调,他不会针对希拉里进行负面攻击,都反应了民主党的这个想法。

现在,改革的皮球就踢到了共和党那边。

改,还是不改?

共和党选择了改革:整个三月的所有初选,都必须采用比例得票制。

(图片取自

http://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15/06/04/us/politics/stacking-up-the-presidential-fields.html

共和党的初选,如愿被拉长了。但是效果并不好,罗姆尼虽然胜出,却被黑得不成样子。

让事情偏离预想的,是 2010 年的两件大事。

一个是茶党的兴起。茶党和共和党的传统势力在很多问题上都相差甚远。而茶党支持者在 2010 年中期选举中的巨大胜利,让他们在初选中选择了更激进的态度,并把这种强对抗带入了初选,将共和党内部的分歧前所未有的放大了。

一个是 superPAC 的出现。来自于党与候选人之外,无限制,不受控的钱,为竞选增加了变数。尤其是这些 superPAC 因为理论上和候选人无直接关系,这也让它们觉得选择负面广告这样的攻击性策略,是更合适的手法。这就好像 2008 年初选中,比尔・克林顿会充当黑脸,说一些希拉里不好说的骂人话,暗示奥巴马在打种族牌:

no one in our campaign played any race card, that we had some played against us, but we didn't play any.

毕竟,规则在那里,对候选人没有什么约束力,全靠大家自觉。像比尔・克林顿的话最后反而把自己给黑了,共和党初选中充斥的大量负面广告,最终也让初选失控。共和党全国委员会本来想着大家是比着抺黑奥巴马,结果却变成了互黑。

本来民主党内部的分歧,一直是民主党内部头痛的事。这也是民主党虽然人多,却在大选中只能和共和党平分秋色的原因。但现在,共和党也终于摊上了这个问题。至少在 2012 年,共和党显然没有经验,不知如何应对。

回来说这次初选。

共和党今年的规则没有大变,只是初选从二月开始,二月只安排了四个州。同时,三月中开始,各州就可认选则赢家通吃的团体制,等于是稍稍加速了一下,可能会让初选能略快一点结果。

现在看来,肯定是赌,对手只有一个,就是希拉里。只要大家把枪口都对着希拉里和奥巴马,就好办。的确,在很多共和党活动中,现在的几个候选人,几乎是轮翻上阵的挤兑希拉里。

让人意外的,自然是如今居然跳出了这许多的候选人。共和党是否能应对好,保让大家不会在最后撕破脸,就很看党的掌控能力了。

到现在,这第一个变数,就是前面提到的总统辩论。

初选开始前的夏天,会有很多地方有所谓的 straw poll,尤以爱荷华州在八月份的

Iowa Straw Poll

最吸引人。straw poll 是个半筹款半民调的聚会活动。候选人要通过竞价获得向选民讲话的机会,最后做个投票看谁最拿了多少票。

虽然是非正式的投票,因为是爱荷华州的第一次如此的投票,自然吸引了相当的媒体关注度,在这里获得一个重要的名次,也就能提升形像。

但是今天,straw poll 取消了。

因为候选人辩论也在八月。如前所言,只有全国民调排名前十的候选人才能参加。

在爱荷华州的非正式活动,和在全国选民面前露脸,谁更重要呢?显然大家认为辩论更重要。

这就是一次变向的初选啊,还是全国范围的。这是要打大仗?更糟的是,这判卷的全国民调,还不是掌握在党手里。这党岂不越来越靠边站了?

或许过四年,问题是否会变成,初选的电视辩论为什么这么重要?

Rick Perry:我知道,我知道,要改革。




  

相关话题

  为什么国家不禁止香烟? 
  朱元璋搞藩封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吗?朱允炆削藩是必须的吗? 
  经济学考研有什么推荐的学校? 
  特朗普连任的可能性大不大? 
  为什么美国的轨道交通没有那么发达? 
  旅游管理的职业前景如何? 
  驻美大使馆更新赴华检测政策,规定了航班、检测要求,中国公民、留学生需要注意什么?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能显示各大国情报工作的能力吗? 
  日本陆军如果很拉胯,那为什么太平洋战争前期美军在菲律宾兵败如山倒? 
  刘强东性侵案将在 9 月 11 日开庭听证,可能会对案件走向产生怎样的影响? 

前一个讨论
中国人是相对来说自私的吗?
下一个讨论
每天和异地女朋友聊天、发短信都能聊些什么呢?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