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跟你说下弹鼓遇到的问题吧。
手动装填弹匣我可以一边看电视或者一边聊天装弹,拿过来就可以直接压了。
弹鼓不行。你得注意点。不然全白压了。而且弹鼓不可以装太满,所以你得记得你装了多少。不然屁股会多出班长的鞋印
弹匣很方便放在身上各个口袋,不掉出来就行,咣当就在加一个。
弹鼓不行。你得注意点,这玩意咣当起来能捶死你。
弹匣装在身上紧急匍匐也无所谓了。
弹鼓不行,实在硌得慌。
弹匣装箱很容易,依次排列就行了。不行掉个方向装。
弹鼓不行了,空位都够塞个几个橘子的。怎么塞都有空隙。
弹匣更换很方便,例如放在前胸口袋。伸手抽出来用完的在放进回收袋或者插回去。事后重新装填看一眼就知道了。
弹鼓就不行了。必须抓住抓稳,然后解开袋子和扣子掏出来。更换,然后塞回去扣上扣子系上带子。子弹是否充足也不方便直接知道。
弹匣你可以塞的浑身上下到处都是。
弹鼓你就不可以了。除了腰上和后背背包,剩下哪也别想塞。
弹匣也很方便和队友匀子弹,掏出来给他就行。
弹鼓就不行了。只能去找副手要。
弹匣手滑掉地上也无所谓,通常不会摔坏。紧急也可以拿下一个,战斗结束在回收。
弹鼓手滑掉地上是比较容易坏的。砸脚特别酸爽。而且携带数量少,拿下一个也麻烦。所以还是要弯腰去捡。
同时我个人认为的重要一点吧。
越多的子弹越多的重量,越要可靠的质量。越可靠的枪管意味着更多的重量,和越多的钱。
毕竟现在已经不是过去的战场了。不能够及时快速的转移的话是非常致命的。
当然这些是对班用说的,载具就当我没说。
说了这么多,你也明白了吧。
或者你要这样做?
更新一下吧。
说下重量吧。
例如国产5.8MM子弹一颗为14G左右。75发一公斤多一点。
7.62nato也差不多各种型号12到14G
弹鼓重量我也忘记了,不过就算不算它的重量只算子弹也不轻巧了。
如果仔细看看历史枪械进化你会发现不少枪械都使用或者想过弹鼓,最后都放弃了。
因为这个东西确实是过时了。西方来说这些已经变成民用市场了。军用领域越来越少了
更多战略意义的就不说了,你也不见得懂。懂也不会问这个了。就说说钱吧。
首先呢枪械在发射子弹过程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弹壳会带走一部分。剩下的会留在枪管,越多的子弹意味着越少的发射间歇。为了匹配上子弹数量就要去防止变形等问题就要考虑加厚枪管。同时额外的弹鼓重量也要加强机匣的强度。
但是一般又不会连续发射那么多子弹。大多情况是打打转移打打在转移。如果真的需要这么多量的子弹去压制弹匣更换时间也很短2。3秒的事。
就像现在手机一直在变薄增加使用手感,你非要套个壳。
完全本末倒置。
设计师好不容易百般测量思考终于重量品质都可以保证了,你非要加个弹鼓。整个毁了。
就像81式。简单粗暴装上弹鼓就是班用火力,原因是枪管统一按照机枪标准还有结构强度。
虽然方便但是谈到钱终归还是有那么点难受。
看到评论有个人再讲加长弹匣。
这里说一下吧,加长弹匣一般在民营领域。军用是很难出现的,除非你考虑把你所有的士兵口袋都加长。所以宁可多一排加宽也别想加长
不可靠的原因
大部分弹鼓属于金属弹鼓,为了减重外壳一般比较薄,受磕碰后容易发生塑性形变造成供弹故障。有传言称演习时会在携行包具里面塞入气泡纸和泡沫板保护弹鼓。
不好用的原因
1、弹鼓使用发条供弹,装退子弹繁琐,容易掉子弹。
2、重量大影响战术动作,尺寸大影响携行。
弹鼓比起弹链优点是封闭性比较好,不容易像弹链粘上泥沙造成故障。空间利用率,尺寸重量啥的未必比弹链好。
目前看未来班用机枪似乎是希望双路供弹
预防小儿麻痹症的 糖丸!
太好吃了!当时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排队吃药,我一边乖乖站队一边奇怪为啥没人哭,后来到我了,吃了一颗,哇(๑ŐдŐ)b!好好吃!
当年年少无知的我还以为从此一天吃一颗……然后希望破灭……>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