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之前,先说明三点重要背景:
1.首先从概念上来说,要对“西班牙的衰落”做出时间上的定义,一般来说,西班牙的衰落时期是约1600年-1680年,在这一时间段内,西班牙由欧洲的主导力量降格为欧洲的二流国家。至于18-19世纪西班牙国家地位的起起伏伏,都不过是在二流和三流之间的徘徊而已。18世纪的下半叶是一个短暂的提升时期,而19世纪堪称全面的低谷,这些时期的状况应该说是西班牙衰落后的发展情况,而不应该被视为衰落过程的一部分。我们不妨看看法国驻西班牙大使在1759年写下的一段话:“根本没办法把西班牙和法国相提并论.....这个所谓的头号君主国人口稀少,既没有工业,也没有纯良的信仰;没有治安,鲜有公正;人民懒惰,难得勤劳;国内没有舟楫道路运河,也少有车辆;总之,该国可以说比其它国家落后两个世纪。”尽管这段话难免有夸张之处,但是足以说明,西班牙的衰落是一个早已经完成的进程。
2.其次从逻辑上来说,要理解“西班牙的衰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非短促的事件。如果要对事件作出归因,那么我们应该寻找事件发生之前的各种原因(cause),但要对过程作出归因,要找的则是整个过程当中的各种因素(factor),这些因素既是过程的推动者,也可能是过程中的表现,换句话说,各种因素是交互作用的,在时序上也很难找到明确的先后。我们既是在分析原因,也是在分析表现。
3.最后从理论背景上来说,“西班牙的衰落”是一个经典而且复杂的学术命题,从17世纪(也就是这一过程正在发生时)开始,不同时代的人就开始基于不同的思想和学科背景解读这一历史问题。17世纪的新教知识分子认为天主教有损于商业精神是西班牙衰落的原因;18-19世纪的理性主义者喜欢强调西班牙的专制、思想控制、宗教排异;到20世纪,历史学家倾向于强调经济因素,例如财政、货币、贸易、制造业,以及各种经济条件同西班牙等级社会的交互作用。总的来看,这一问题有着十分悠久的探讨历史,以及多领域的研究成果。本回答并不打算尝试“解决”这个复杂的问题,而是主要基于20世纪以来经济领域的观点给出导论性质的整理。
以及,给部分刻板印象做出纠偏。
我们先从内部因素来观察1600-1680年的西班牙君主国:
1.人口衰减
在欧洲人口史上,17世纪是个黯淡的世纪,各国的人口普遍出现了短期衰减或至少是增长率的明显降低。在各国当中,尼德兰联省共和国是个特别的例外,因为只有它维持了令人羡慕的稳定增长,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班牙也是个例外,因为它在这一时期以人口的不断下降而出名。在1600-1700年间,西班牙的人口减少了1/4,从大约800万减少到了不到600万,以至于低于菲利普二世时期(1556-1598)的水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衰减并不是均匀的,人口大量减少的是君主国的卡斯蒂利亚、阿拉贡和巴伦西亚部分,而纳瓦拉和加泰罗尼亚的人口是增长的。这一点其实也提示了我们,“西班牙的衰落”其实是由两个相互联系的过程所构成的,一是西班牙在欧洲地位的下降,二是卡斯蒂利亚在西班牙君主国框架内地位的下降。西班牙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整体,它的内部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
毫无疑问,人口衰减既是西班牙或说卡斯蒂利亚国家衰落的表现,也是它衰落的重要原因。缺少人口意味着缺乏劳动力,数量减少说明国家的活力在下降。那么,人口衰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刻板印象给我们的答案是,美洲的移民活动以及17世纪欧洲血腥的国际战争(尼德兰独立战争和三十年战争),但是实际上这两个原因都并不主要。
在17世纪,有约45万人移民前往美洲,这个数字虽然不能说是无足轻重,但是在一百年的时间里来看,平均每年的移民数量不过5000人。而且要知道,1609年对摩里斯科人的驱逐一次性就导致了27.5万的人口流失。移民和驱逐导致的人口外流可以被视为一个人口减少的原因,但并不是决定性的,17世纪来到西班牙的爱尔兰难民就足以弥补其中一半的流失了。
相较而言,战争无疑是个更大的影响因素,但是三十年战争和尼德兰独立战争的作用不应被夸大,它们对于西班牙财政的创伤要远远大于对人口的创伤,因为海外作战很大程度上是由外国雇佣兵参与的,而且破坏并不涉及西班牙本土。事实上,对人口伤害更严重的是一场容易被忽视的战争,即葡萄牙复国战争(1640-1668),这场长达近三十年的战争造成了长期的流血冲突,而且就在西班牙边境上发生。
此外,瘟疫也是个值得注意的因素,西班牙的17世纪是从一场瘟疫开始的,这场瘟疫给人口带来了明显的创伤。但是人口的衰减不能仅靠数量的减少得以实现,还需要的是生育率的持续低迷,这一状况背后的原因不仅是战争和移民,还必然有经济状况的恶化。
2.美洲白银与财政危机
“美洲白银引进导致的通货膨胀是西班牙衰落的重要原因。”刻板印象如是说。
对于这种刻板印象,需要给出的正确评价是:
(1)16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欧洲商品价格的普遍提升(或曰“价格革命”)首先是人口大量增长以及货币流动大大增加导致的结果,美洲白银在其中起到的通货膨胀的作用不应被夸大,同时欧洲自身的贵金属储量和生产能力不应被无视。
(2)17世纪的通货膨胀以及相关的经济危机涉及到了欧洲的大多数国家,并非西班牙所专有,也并没有理由认为由于西班牙是贵金属的第一经手人就受到了最为严重的打击。短期来看,西班牙从美洲白银得到的获益明显高于其负面效果。
关于通货膨胀,不妨来看一张图:
此图是对1450-1750年间白银相对欧洲各地记账货币的贬值程度的整理,白色区域比例越大说明通货膨胀越明显,印证了上文提到的两点史实:其一,通货膨胀是欧洲的普遍现象而非西班牙的特殊现象;其二,西班牙的通货膨胀处在欧洲的一般水平,与威尼斯、奥地利、尼德兰相仿,法国和波兰才是通胀率最高的地区。
美洲白银对于西班牙的最大负面影响不在于通货膨胀,但是它对西班牙的衰落依然难辞其咎,西班牙财政之于美洲白银,尤如瘾君子之于毒品。极高的白银收入带来的是大规模的投机冒险——1570年代,汞齐化炼银法在墨西哥和秘鲁的银矿普及,极大增加了银矿的产量,这使得有着“谨慎者”之称的菲利普二世也开始了更加大胆的外交冒险(在疯狂的1590年代,西班牙甚至同时和英法荷三国开战)。在一系列的庞大开销当中,西班牙先后借助南德意志和热那亚的商人进行汇兑和信贷业务,中途也多次经历破产,但是只要白银不断输入,就总有挽回余地。然而,17世纪美洲白银的接济遭遇了以下两项堪称致命的打击:
(1)白银减产。1598年,美洲舰队为西班牙带来了334.7万杜卡特的收益——这是一个巅峰数字。在17世纪开始的20年内,平均值大约为每年200万杜卡特。然而在1619-1621年,每年的收入只有80万杜卡特。1621年后战事吃紧,收入却再难提升,好的年头不超过150万杜卡特,而坏年头则不到100万。在17世纪剩下的时间里,银矿减产成为了导致多次破产以及其它致命后果的重要原因。
白银减产不是银矿枯竭的结果,而是17世纪美洲殖民地自身危机所导致的。美洲殖民地的1620年代以墨西哥城洪水拉开序幕,随后是荷兰以及英法海盗对殖民地及航线的持续袭击,这些状况导致了殖民地自身财政吃紧,对宗主国供应艰难。此外,由于早期开发以及时局影响导致部分银矿缺乏汞、劳动力、或出现积水和垮塌,都导致了银矿的减产。直到18世纪的波旁改革期间,白银产量才重新恢复到了菲利普二世时期的水平。
(2)白银流失。流失对于减产来说堪称雪上加霜,流失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其一是海盗行为(在17世纪内经历渐强和渐弱的过程),其二是走私行为(在17世纪内始终存在,到17世纪末快速增加),其三是被北方国家制造品挤占市场(在17世纪内始终存在,到17世纪末到达巅峰)。其中需要展开说明的是二和三。
在北方国家制造业不够强大,美洲立足点不够多,以及运输业不够发达的情况下,海盗行为是英法荷的首选。但是在17世纪下半叶,对西属美洲进行贸易(包括合法的和非法的)变成了最有利可图的选项。西属美洲在17世纪已经扩展为一个更有规模的殖民地,特别是在下半叶,长期的印第安人人口衰减结束了,整体人口规模因此提升,同时产业不断发展,墨西哥城出现了纺织业,秘鲁发展起了更大的农业,正在破产中的西班牙制造业此时开始无法满足殖民地日益扩张的需求,而北方强国得以参与到美洲贸易当中,利用走私或者让西班牙商人做中介的方式参与到美洲贸易当中,并取得了真正的主导地位。1689年,在欧洲运往西属美洲的27000吨合法商品中,有1500吨来自其宗主国西班牙,其余的均是主要来自于欧洲其它国家的的制成品;1704年,塞维利亚商业裁判所承认只有六分之一的贸易货物来自西班牙。贸易利润甫一返回西班牙,便被运送散发到欧洲各地,英王查理二世在1676年说:“全欧洲都能见到西班牙的白银”。
上图是1784年驶入加的斯海湾的船只国别及数量,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国对于美洲白银利益瓜分的格局,其中西班牙主要为美洲提供低价值的初级产品,收益相对很低。
就这样,西班牙的白银给自己造成了财政危机,却供养了北方国家的制造业的发展,并为它们把资本主义结构向亚洲传播提供了润滑剂。
3.制造业的破产
17世纪西班牙的制造业不仅没有在原有基础上发展起来,还发生了普遍破产,这一状况可以说有着长期的影响,奠定了几个世纪以来西班牙在国际分工中的弱势地位。
该如何解释17世纪西班牙制造业的破产呢?这个问题写一篇历史学博士论文应该也不为过,本回答在此仅提出几个可供参考的要点:
(1)劳动力的稀缺。(2)财政不支持制造业发展。(3)西班牙社会传统不鼓励制造业。(4)卡斯蒂利亚多山,基础设施的缺位导致交通成本过高,使得西班牙制造业无法和北方国家竞争,也无法形成规模生产。
其实这个问题最值得展开,但是也由于它最为复杂,答主学识有限,在此点到即止。
总的来说,西班牙衰落的内部因素可以从人口、财政、贸易、产业等几方面找到要点,这几个要点也和国际形势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外部因素呢?
本回答对外部因素的整理仅给出一点——西班牙在大西洋体系竞争中的失败。
在16世纪,欧洲经济的重心正在从地中海向大西洋偏移,这一过程最终将在17世纪完成。旧的经济中心——北意大利走向必然的相对没落,但新的中心尚未确定。在这一过程中,大西洋沿岸的国家将展开激烈的竞争。
在1578年,西班牙和奥斯曼帝国议和,终结了数十年来的地中海大战,然后不约而同地背向了地中海——奥斯曼帝国开始了同波斯的长期战争,西班牙则先获取了葡萄牙王位,随后与北方国家开始缠斗。自意或者不自意地,西班牙早早就进入了对大西洋权益的争夺。
对于西班牙而言,1588年的无敌舰队谈不上重大失败(1604年英西两国休战时,议和条件仍有利于西班牙),西班牙最重大的失败是失去了尼德兰。
上图虚线圈代表西班牙在1580-1626年获得的美洲白银的总量,实线圈代表白银在各地的投入。不难发现,西班牙在尼德兰的投入极其巨大。
为什么要如此重视尼德兰?因为尼德兰是通向未来的命门。尼德兰南部虽然仍是西班牙的领地,但是其中心安特卫普已经在被西班牙自己的军队洗劫后,又被联省共和国长期封锁而一蹶不振。阿姆斯特丹在17世纪冉冉升起,它依靠西班牙和葡萄牙业已开辟的航线和殖民地,通过牺牲这两个国家建立起了新的权力。当西班牙再也无法得到尼德兰,而且被它长期压制和夺取的同时,就意味着西班牙在大西洋的争夺战中已经失败了。
包括布罗代尔在内的多位历史学家曾经假设,如果1580年时菲利普二世能够永久定都里斯本,甚至是在查理五世时代就定都布鲁塞尔,从此义无反顾地投向大西洋事务,或许这个国家能够走的更远。但历史没有如果。
西班牙输给了自己,也输给了北方。
最后说一句不是题外话的题外话:政治和经济的衰落不一定意味着文化的衰落,事实上,西班牙政治地位的快速衰落和它文化影响力的巅峰几乎同期。
在17世纪的上半叶,马德里成为了和罗马并驾齐驱的巴洛克文艺风格的中心,西班牙黄金时代(Siglo de Oro)成为了“西班牙衰落时代”的另一个代名词。西班牙的风尚传遍欧洲的同时,它自己却正在走下舞台,巴洛克不愧被称为“矛盾的艺术”。
西班牙的衰落,主要分三个阶段。
首先是第一阶段,即1600-1714年。在这一段时间,西班牙依旧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帝国,其领土包括那不勒斯王国、米兰公国、荷兰南部、萨迪尼亚、西西里、西班牙及美洲南北。在17世纪初期,西班牙依旧保持着脆弱的海上霸权,而其陆上霸权甚至一直保持到1648年(或1643年)。但西班牙的军力相较于它庞大的领土已经过于分散,其压倒性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西班牙哈布斯堡日不落帝国江河日下。
一.军事力量的衰落
西班牙军事力量的彻底衰落,始于无敌舰队被荷兰打败(1639年)
(英国虽然也打败了无敌舰队,但因为当时西班牙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私掠海盗的侵扰,并击溃了英国在每一次击败无敌舰队后的趁势进攻,所以依旧被认为掌握了海上霸权)
唐斯之战 或称 唐斯海战(荷兰语:Zeeslag bij Duins;西班牙语:Batalla de las Dunas)这是八十年战争和三十年战争的组成部分,发生于1639年10月21日。荷兰海军成功地拦截西班牙海军统帅奥昆多率领的一支由77艘西班牙和弗勒芒大型战舰组成的船队。此次海战迫使西班牙最后放弃了征服荷兰的企图,同时也为荷兰赢得了海上强国的声誉。
(笔者引用自百度百科)
在唐斯之战之前,西班牙在八十年战争(西荷战争)中也已落于下风。1628年,荷兰船长皮特·彼得松·海因在马坦萨斯港(古巴)击败西班牙珍宝船队,捕获价值数千万盾的西班牙宝藏船。1631年,荷兰舰队对安特卫普港的西班牙舰队发动了夜间袭击,将港内的西班牙舰队歼灭。1638年8月法国海军也打败了西班牙海军。唐斯之战中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不同于伐英时期可以损失一支再建造一支的无穷无尽的舰队(总共发动了五次无敌舰队远征),在战略上可以拖垮英国(英国在科伦纳·里斯本远征、1595-1596年西印度群岛远征、1596年加的斯远征、埃塞克斯-罗利远征和爱尔兰元气大伤,最终议和结束英西战争),反而是西班牙的孤注一掷:希望通过这次冒险一举结束八十年战争。这一次战败,让西班牙至今都未能重建海上优势。
在海上力量遭遇重大打击的4年后,西班牙陆军在1643年的罗克鲁瓦战役又被法国大孔代亲王击败。在战斗当中西班牙方阵体现出了相当强大的稳定性以及战斗力,但是在机动性上略显不足,这标志着西班牙在战术和战略上的优势都不复存在。
这一系列战争其实都可以被包括在广义上的三十年战争中。在这场名义上的宗教战争中,欧洲各新教诸侯(瑞典,德意志诸侯等)和信奉天主教的新兴强国法国联合对抗哈布斯堡王朝。最终,哈布斯堡王朝战败,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后,西班牙哈布斯堡帝国作为一个军事强国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了。1659年,在《比利牛斯和约》中,西班牙默认了法国的胜利。在帝国的余晖中,剩下的只有不断增长的军事需要和勉力维持的过于分散的军事力量,直至帝国彻底崩溃为止。
二.工业和贸易的衰微和剥削的严酷
西班牙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获取利益主要来自于美洲的金矿银矿,而不是依靠强大的工农业基础和远洋贸易。而其殖民扩张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给国王和贵族增加财富。这虽然让上层阶级有了支持殖民扩张的动力,却导致西班牙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其经济严重依赖于美洲的黄金和银块,其人民对贸易漠视,其海军不能保护运输船队。至1700年,西班牙船只航行美、西的次数比1600年减少了75%,手工业品大量从英国和荷兰进口,出口则停留在酒、油、毛线、铁等,贸易逆差难以被抵消,后果是美洲的金银只是在西班牙经手,之后便源源不断的输入英国和联合行省。
这导致西班牙的手工业完全衰败下去。科尔多瓦和巴伦西亚的的制造业急速枯萎。雪上加霜的是,由于西班牙内陆多山地,道路奇差无比,国内运输尚在原始阶段,导致沿海地区能够买到比本国商品更加便宜的各种物资,进一步加速了西班牙本土各行业的衰败。
雪上加霜的是,此时美洲的金银输入量也在减少。由于殖民地的自然灾害等动荡,以及英荷事实上凭借海军控制了其殖民地,和银矿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西属美洲的金银产量在17世纪较16世纪下降明显,
在这种情形下,上层阶级却不断搜刮、挥霍他们的财富。艾瓦公爵有7200个金银器皿,斯蒂利亚诺亲王以黄金和珊瑚镶造金椅,圣地亚哥大主教甚至想建造纯银教堂。贵族们依靠剥削土著或进口货物致富,全然不顾本国工商业衰败的现状,反而变本加厉地剥削、挤压本土小手工艺人。在西班牙贫困的包围之下,上层阶级依旧保持富有,甚至更加富有。
三.人口流失与宗教迫害
在17世纪早期,人口流失主要由于西班牙政府的主动驱逐。摩里斯科人的驱逐导致西班牙流失了逾20万人口,而西班牙一年向美洲的移民尚不到5000人。
至17世纪中期,人口流失则主要由国内因素导致。在第二部分提到,西班牙的手工业陷入了破产境地,这直接导致的是无数西班牙人生活水平下降,最终甚至被迫放弃家园,直至连国家也弃之不顾了,与此同时,婴儿死亡率不断提高,无数男女选择了进入修道院,数以千计的人逃往远方。马德里的人口由40万减为20万人。
尽管西班牙在不断衰落,宗教裁判所却丝毫不受影响。即便是英国大使馆中的新教仆人也难以免受逮捕,更有英国牧师尸体被挖出鞭笞。改信的犹太人也被焚烧。尽管许多贵族要求查理二世废除宗教裁判所,查理二世却在裁判所大主判的不断劝阻下步调犹豫,甚至在1680年亲临焚烧场观看。西班牙百姓们在衰微的国势下也依旧喜欢观看焚烧的烈火。严酷的宗教迫害进一步加剧了人口的逃亡,也让西班牙难以成为北方工商业者理想的投资地。
此时,欧洲其他国家的人口却在逐渐上升。西班牙在17世纪中期人口约为500万,法国达到了2000万,英国为500万,荷兰虽然只有200万,但考虑到荷兰地域狭小,这反而是相当高的人口了,神圣罗马帝国人口2100万,虽然其并不统一,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却勉力使人口从三十年战争中恢复。西班牙人口的减少,直接影响了西班牙的战争潜力,使西班牙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几乎不得不完全依靠法国的军事力量。
四,内外交困
这一时期,西班牙无论是本土还是殖民地,都受到了动乱的威胁。
在西班牙本土,首先爆发的事穆斯林叛乱。这摧毁了西班牙的农耕。但相比于随后爆发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来说,这一动乱简直不值一提。、
其次是丧失葡萄牙。西班牙霸权的确立,是在葡萄牙王位继承战争中的蓬塔德尔加达海战。在该场战役后,基督教两大殖民帝国中的另一个被并入西班牙,西班牙掌握了自澳门至美洲的庞大殖民势力范围,葡萄牙在亚洲开辟的利润丰厚的商路成为了西班牙的又一支“珍宝船队”
但在1640年,葡萄牙若昂国王在英国和布拉干萨公爵的支持下,发起了复国战争。葡萄牙贵族这一次选择了导向若昂四世,葡萄牙再一次取得了独立。从这个角度来说,西班牙如果在菲利普二世起意迁都里斯本,将西班牙、葡萄牙整合(葡萄牙属于卡斯蒂利亚王国),形成一个面向大西洋的新新兴工商业帝国,可能可以帮助西班牙的工业发展,但葡萄牙的得而复失令西班牙丧失了大部分大西洋沿岸的海岸线,英国和荷兰取得了主动权。
英雄史观常常会因认为历史走向取决于一个人而遭到反对,但在欧洲,有的时候一名君主会因为无后嗣而引起国家的极大动乱,西班牙查理二世(或称卡洛斯二世)就因无后嗣而引发了波旁王朝和哈布斯堡王朝的战争。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因为查理二世将王位让给了波旁王朝,西班牙和法国、巴伐利亚(其怀疑利奥波德二世毒害了他的儿子)一起作战。在战争中,由于遭到了联军的进攻,西班牙被迫号召农民挺身作战。西班牙最终丧失了欧洲的其它领土和直布罗陀,在战争中依靠法军的军事状况也令西班牙的军事衰落暴露在了整个欧洲。
此外,查理五世分治奥地利和西班牙,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正如东西罗马的分治,但在客观上却造成了两个帝国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奥地利难以通过大西洋拓展海外势力,导致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成为了唯一一个没有海外殖民地的列强,本国也依旧处于落后的封建状态,基辛格评价称“奥地利的军事动员没有威胁到任何人,因为这需要在三十天后才能完成。”而西班牙则在维持庞大帝国的过程中屡屡面临困境,在王位转入波旁王朝之手后,更是被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割去了大片欧洲领土。
五.财政困境
因为西班牙珍宝船队的出名,许多人眼里西班牙是=政府享有无穷无尽的财富。事实上,西班牙确实具有相当规模的财政,但西班牙的财政收入却永远无法填补亏空。
早在腓力二世统治时期,西班牙尽管国力昌盛,但在军事方面开支巨大,因此腓力二世不得不多次增税,甚至在1557年、1575年和1598年3次宣布国家破产。在境内,腓力二世执行其父查理五世在西班牙执行的一切强化中央集权的制度,导致阿拉贡王国、低地等地发生暴动。鉴于其这一政策几乎直接引发了八十年战争和摩里斯科战争。此外,他的宗教狂热政策导致西班牙屡屡被卷入宗教战争中,例如远征英国、法国宗教战争、与奥斯曼的战争等。勒班多海战中西班牙取得大胜,但再也无力进行同等规模战争;美洲的收入达到了200万金币,但仅建造无敌舰队的费用就高达1000万金币;西班牙军队一度开进巴黎,却最终遭遇失败。这一时期尽管是西班牙鼎盛时期,在他去世后,西班牙很快衰落了,他试图维持一个天主教大帝国的政策失败了。此外,在中央集权部分实现后,除了因此造成的军事压力,还导致西班牙的官僚系统高度臃肿。庞大的官僚系统蚕食着西班牙的财政储备。
腓力三世即位后,王室债务达到1亿金币,光付债款的利息就需要国家2/3的收入。而不顾国家经济情况的征战和统治,是西班牙的经济始终难以得到发展。财政的困难也使西班牙缺少资金在国内进行经济建设,造成了治安混乱、道路落后等问题。
在波旁王朝入主西班牙后,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包括裁减臃肿的官僚机构,减轻宗教迫害,改善医疗和教育等。最重要的改革,是扩大税基和殖民地改革。扩大税基包括将印第安人劳动由贡品改为贡金,开发烟草等新产品,使税收收入水涨船高,美洲殖民地甚至出现了销售税高于贡赋数额的情况(如危地马拉)。在殖民地,王室强化了殖民地防御,投入了大量资金,修建起诸多堡垒,并吸引了新的人口,打击走私者,开辟新港口以刺激商业,允许殖民地商业往来,大力投资矿藏,包括开辟新矿。在这段时期,西班牙作为头号君主国的活力得到了一定的焕发。
但此时,西班牙也难以避免陷入第二阶段(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衰落。西班牙在实力上已经完全不如英法,也弱于奥地利(尽管哈布斯堡帝国分治时西班牙是其霸权的核心),西班牙工业和英国的差距在拉大,而不是缩小,人口也少于英法。
对西班牙最大的打击,莫过于拿破仑的征服。在宗主国被拿破仑征服期间,南美各殖民地国家纷纷爆发了叛乱。虽然这些叛乱在斐迪南七世复位后基本遭到平定,但革命的火种一旦揭开,就难以平息。西班牙在反抗拿破仑的独立战争中国力大大衰退,难以像16或18世纪时那样投入大笔资金进行大规模军事会战,西班牙甚至无法为士兵发饷。此外,斐迪南七世公开宣称这个国家太自由了,这导致了美洲殖民地的革命高潮更加高涨。西班牙被迫于1819年将佛罗里达以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1820年,一支被派往殖民地的远征军直接在拉斐尔·德尔列戈领导下于加的斯发动起义。
随后,西班牙国内又爆发了民主革命。遗憾的是,这一次自由派革命再一次与当时复辟波旁王朝的法国不相容。法国使用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摧垮了自由派政府。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动荡中,圣马丁和玻利瓦尔两位革命领袖基本完成了南美的革命,建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玻利维亚等新的国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墨西哥的革命虽然起于多洛雷斯呼声,却完成于上层阶级为了防止墨西哥自由派向西班牙一样建立其政府而先发制人的政变。独立后,墨西哥甚至一度成为君主制国家,但旋即被推翻,建立了现今的墨西哥政府。至此,西班牙在美洲的大部分殖民地丧失殆尽,只余下亚洲的菲律宾、关岛,美洲的古巴、波多黎各等少数岛屿。
在第二阶段,西班牙的衰落主要是内在的衰落在帝国疆域上的体现。由于西班牙完全没有跟进工业革命的浪潮,西班牙已经丧失了其实力基础,其衰退并非一次两次改革可以挽救的。波旁改革的最终结果同拜占庭科穆宁王朝昙花一现的复兴一样,徒有其表而缺少长期维持大国地位的动力。
1837年,西班牙在法律上成为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正式形成了一个现代国家,而非由一个君主共治下的诸多王国的联合。一个新头衔被制造出来并赋予伊莎贝拉二世:“尊贵的伊莎贝拉二世,蒙受上帝的恩宠并遵照宪法,是西班牙的女王”。这至少在表面上是西班牙艰难走向工业化的一大进步。遗憾的是,西班牙此时陷入了一系列的政变、革命和暴动中,事实上比法国更频繁,尽管其籍籍无名,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西班牙思想、经济、国力的多重衰落,以至于在许多人眼中,西班牙殖民帝国的最终崩溃几乎不能称“衰落”,只能算是衰退或是瓦解而已,仿佛是英法俄等列强都疏于关注的西班牙终于得到了新兴列强美国的主意,随后便被彻底摧毁。
阿芙乐尔号一声炮响,送来了十月革命,缅因号一声巨响,奏响了西班牙帝国的终曲。美国想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但因力量有限,还无力同英法等国相抗衡,只有老朽帝国西班牙是个好目标,美国人在古巴的投资——主要在糖业和矿业,却逐年上升,为了对抗宗主国西班牙在古巴的巨额投资,夺取古巴得到了资本家的支持,1894年《威尔逊·戈尔曼关税法》以来古巴人的起义也得到了西班牙的支持。“缅因号事件”给了美国人最好的借口。1898年4月24日西班牙首先对美国宣战,次日4月25日美国对西班牙宣战。
在理论上,美国对西班牙作战是有准备的,实际上,军方并没有真正做好战争的准备。动员军队的进程混乱,对志愿兵的训练也不足。此外,陆军面临着严重供应缺乏,尤以志愿兵为甚,常常没有帐篷和伙食用具等基本设备。
在菲律宾,起义军已经在战争中占据了优势,因此美军取得了轻而易举的胜利。战争只在圣地亚哥略有胶着。西班牙派遣了强大的舰队支援古巴,但这支舰队外强中干,缺少维护,原本强大的舰队实力大遭削弱。指挥官雪尔维拉深知,那七艘英武的战舰,吐出七道长长的黑烟,乌黑的船体在阳光下闪亮,有西班牙王室徽章的旗帜在桅杆上高高飘扬,参与的却是一场堂吉诃德式的战争。
不过,雪尔维拉的舰队在引起美国一阵慌乱后,躲入了港口,凭借坚固的工事据守。在瘟疫流行之下,美军原本已经接近战败,但西班牙的古巴总督下令舰队突围。最终,美国从陆海占领了圣地亚哥。
最终,美国和古巴签订了《巴黎和约》,西班牙殖民帝国就此消散在了历史的云烟之中。讽刺的是,葡萄牙自1143年才脱离西班牙,在16世纪还被西班牙占领,其殖民帝国却在1999年才随着澳门的回归而归于独立。
在此之后,讨论西班牙的衰落就已不再具有国际意义。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中并没有西班牙的一员,这就昭示着西班牙的列强地位已经彻底丧失,事实上,从清政府1912年依旧能在中美国家实行”炮舰外交“来看,西班牙可能甚至难敌北洋舰队。
但在此之后,西班牙依旧经历了几次起落。国内战争对西班牙造成了很大破坏,在二战后,由于佛朗哥遭受欧洲孤立与排挤,西班牙经济大大落后于西欧。笔者写作这篇文章时,西班牙则在面临新冠病毒的冲击,这是否会引发其又一轮的衰退,还得看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p社的角度来回答:
塞维利亚不是最终贸易节点。
我努力工作,年收入突破百万。我楼下小卖部老板眼红了。
他说他每天7点开店,晚上10点关店,工作时间比我长,收入却比我低,这不公平。为此,他甚至发展出了一套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要求将卖给我的可乐从一瓶2块钱涨到100块钱。
他说之前他受太多委屈了,等他觉得委屈弥补回来了,他会把价钱降到一瓶4块钱的。但想像原来一样2块钱一瓶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我默默想了一下,走多一百米,用2块钱在另一家店买了一瓶可乐。
这件事被小卖部老板知道了,他生气了,他跑去骂另一家小卖部老板,骂他不尊重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并且在我家楼下贴大字报隐晦地骂我。
你说我为啥讨厌他?
我不只讨厌他,我甚至想报警呢。可惜警察说这事他们管不了。
……
这件事还有后续。
后来,小卖部老板人权组织找到了我,跟我说我楼下的小卖部老板的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不是正宗的,他们才是正宗的。
我说,那你们的是怎么样的?
他们说,我们卖3块。
有几点我想说一下:
1,某些人拿李世民重修氏族志来说事,我不知道他们啥脑回路,重修氏族志将崔姓降为三等本身就是李世民瞧不上老牌士族的表现啊这有错吗,某些精神世家也不必挽尊了吧。
2,说世家不是比官职的我又哪一句说世家是比官职的了(当然在贞观朝你也没啥官职可比了,只好比谁家女儿卖的贵)?但李世民看的是官职你酸也没用啊(当然即便北魏定士族时官爵也是一个最重要的考量,很奇怪一个割据半壁的少数民族政权在某些人眼里倒比李唐合法性更高)。官职代表的是功劳才能,你无功于天下,亦无才势可依仗还有啥可豪横的?新中国都建立了你口口声声祖上八大铁帽子王不觉的搞笑么?
3,五姓七宗们口口声声祖上多牛掰也许在那个时代很唬人,可我们站在五千年历史的尽头回望,也就那样。他们可查的祖宗在他们生存的时代大多也不算什么一流人物甚至有些恐怕正史都无传且也不乏泥腿子出身,那后人有什么资格瞧不起别的泥腿子的?某些精神五姓,怕也说不出自家的精神祖上是谁吧?
4,关于李虎家族,目前的说法有陇西李旁支(人家也没说自己是嫡系啊),赵郡李旁支(陈寅恪考证),胡姓改(法琳和尚说的,因为出家人不打妄语?李世民没杀他,因为李世民心虚?)。第三种说法你爱信就信不解释。就说旁支难道就没资格称郡望了么?世家强大靠的不是什么祖宗荣光,而是家学渊源及人多势众,而这两者都不看什么嫡系不嫡系的,你又不是皇家有一个皇位要继承,当然要开枝散叶人越多越好,否则郡望之下不会又分各房,甚至同姓之间如陇西李赵郡李,清河崔博陵崔本出同源是不是也要分一个庶嫡?你五姓七宗数百年间人才代出,难道全是一脉单传?
因为李世民首先嫌弃了他们,所以才有了世家酸溜溜的瞧不上李家,至于什么血统,旁系,破落户,都只是一个理由而非原因。
联姻也好,封官也罢,李世民看的只有才能功劳,说白了就是官爵,在新王朝建立和建设中有功绩起作用的人,自然身居高位,也自然是皇家的结亲对象,这其中既有老牌世家,也有新兴勋爵,所以出身在李世民眼里不重要,才能功劳才重要。
至于说世家瞧不上李家更扯淡了,崔卢李郑王,李家起码排第三,哪怕李虎一支是旁系,但从李虎开始历西魏北周大隋三代公爵即便崔卢也拿不出几个人敢比吧?郑王以下就更别说了。至于南朝的世家,刘宋,萧齐,陈家建国时全是布衣出身怎么没见世家瞧不起?北朝宇文家,外族;高家,精神外族;杨家,精神高门,怎么也没见世家瞧不起?到李唐这真的贵族上位了,确切地说到李世民这世家就瞧不起李家了,为啥?无非是在李世民这里拿不到好处,酸葡萄心理作祟罢了。往前几百年,南边北边,不管谁作皇帝,都要与世家共天下,所以哪怕江山治理一团糟,一堆几十年的短命王朝割据势力,但最后泥腿子出身的皇家倒都摇身一变也跻身世家了,李唐到李渊这也还是这样,还割据一方就已经到处封官许愿滥赏无数了,这些躺赢的世家照例也很满意。但李世民上位后就不一样了,大刀阔斧精简机构一大批无才无功的二世祖不能再寄生于国家公器当然就动了世家利益了,但这些靠祖辈积累的世家确实在新朝中都是边缘人物没什么权重,又不能硬气一点不食周粟,只能酸溜溜的说些敝帚自珍的话了,可笑现在倒有人还真被唬住当了真了。典型的例子如氏族中排名第一的崔家,族长在贞观朝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五品官,他要有能力有势力他不至于只是个五品,他要有气节也不会去作这个五品,李世民要想向他示好也不会只让他当这个五品,李世民也没必要跟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五品官联姻。
所谓人言可畏,譬如明朝时曲阜孔家,瞧不上江西张家道士气,瞧不上凤阳朱家暴发户,多少人当了真还真以为衍圣公霸气外露,其实不过私底下过嘴瘾,你让他当面说啊?当面指不定是受了啥气呢?
谢邀,关于19世纪的西班牙的书,我看过不少,几乎全部是英文或西班牙文的,列举一些:
Spain, 1833-2002: People and State,by Mary Vincent这本讲了西班牙从1833年费尔南多七世去世后,围绕王位继承爆发的第一次卡洛斯战争到2002年的历史。
The End of the Spanish Empire, 1898-1923,by Sebastian Balfour这本讲了西班牙从1898年美西战争惨败到1923年里维拉借助里夫战争前期西班牙的惨败建立军人政权的历史,并且详细阐述了西班牙帝国终结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根源。
The Peninsular War: A New History,by Charles Esdaile这本是维多利亚时代西班牙的前传,讲了半岛战争及其前后的西班牙,既有各次战役和游击战,也有对于这一时期西班牙社会、经济的描写。
A Military History of Modern Spain: From the Napoleonic Era to the International War on Terror,by Wayne H. Bowen,这本书讲了西班牙从拿破仑时代到反恐战争的军事史,其中对三次卡洛斯战争和西班牙的军事改革的描写十分详细。
Bourbon Spain,by John Lynch,这本是讲波旁王朝西班牙从1700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到1808年半岛战争开始时的历史,虽然不是维多利亚时代,但是讲西班牙波旁改革时期的变革非常详细,我超级喜欢这本书,所以推荐一下。
Imagining Spain : historical myth & national identity, by Henry Kamen,这本书讲了西班牙从19世纪开始塑造民族认同的历史。
The Origins of Military Power in Spain 1800-1854,by E. Christiansen,这本书讲了拿破仑战争前到1854年自由派军事政变前,西班牙军事的发展史及其对政治的影响。
找到出处的先想起这么多,别的以后再补充
吴蜀地广人稀呀,就像现在中国胡焕庸线以西领土占64%,人口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