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有几个前提。
刀必须是刀刃长过50厘米的。带有锋利尖端。指甲刀不算。
持刀歹徒需要有持刀伤人意愿,而不是吓唬对方。
拥有格斗技术的人是徒手,用丈八蛇矛和机关枪不算。
格斗的时候,一对一抗正面,而不是从歹徒的盲区
在满足上面几个条件的限制,格斗术没有用。
这是一条真理。
然而那些教格斗的人,特别是那些格斗培训营销号打死也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没法再忽悠别人跟他们学格斗术来防身自卫,没法再收智商税了。
然而,一条条铁的事实,一次次的打他们的脸。
以下是各个主要体育格斗项目的职业运动员死于匕首的案例:
18岁的拳击手被捅死。
这个英国拳击手被人捅了52刀。
退役拳击运动员被邻居捅死。
在所有被匕首捅死的格斗运动员中,拳击运动员是最多的,这类新闻随便一找就是一大堆。
这些都是被捅死的,至于被捅伤和砍伤的,那也是一大堆:
英国拳击冠军Michael Grant在伦敦被人捅伤。
专门的世界职业拳击运动员档案显示,至今总共有337名职业拳击运动员死于谋杀。
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死于匕首,随便举几个例子:
甚至早在1915年就有职业拳击运动员被人捅死。没想到一百多年后居然还有人在迷信职业拳击运动员刀枪不入。
2. 散打
3. MMA
这个看身上的腰带就知道是MMA冠军了,2020年7月被一个18岁的少年捅死。
阿富汗MMA选手,2020年12月3日被人捅死
塞尔维亚MMA冠军Damir Dado Mihajlovic,2019年9月在一家咖啡厅被人捅死。
4. 柔道
这个是南非柔道冠军,奥运会种子选手,2020年8月被歹徒捅死。
这个是俄罗斯柔道冠军,2019年6月在一家咖啡厅与人打架时被捅死。
这个是匈牙利柔道名将,参加过1988年奥运会,取得第五名,在伦敦被人捅死。
5. 摔跤
这位是俄罗斯自由式摔跤冠军Yury Vlasko,曾两次获得全欧洲青少年自由式摔跤冠军,在街斗中被人捅死。
保加利亚自由式摔跤冠军Mihail Ganev在夜店与人打架,被捅伤前胸、肚子和胳膊,所幸保住了性命。
6、泰拳
这个是正宗的泰国的泰拳教练,被一名工人捅死。
这个之所以没死,是因为对方的目标就是他的双脚,而且用的是砍刀。如果是用匕首往要害部位上捅,那他肯定会被杀死。
7. 自由搏击
这个是英国踢拳手(自由搏击),在训练馆里被人捅死。
英国自由搏击运动员Dainius Kasiliauskis于2020年6月12日在街斗中被一名十几岁的少年用剑刺死。
8.空手道
这位空手道黑带大腿被捅伤,再晚送医一分钟就会丧命。
这位空手道黑带再晚送医十分钟就会丧命。
9.跆拳道
印度跆拳道国家队运动员被捅死,生前多次获得全国冠军头衔。
10.巴西柔术
这个是正宗的巴西的巴西柔术教练,巴西柔术黑带,媒体称其为巴西柔术大师,在制止歹徒抢劫时不幸遇害。
11.相扑
这个更不用说了,大师级的人物
12.菲律宾武术(Kali)
这个年轻人是李小龙的徒弟伊诺山度的菲律宾武术学校的一名教练,左边那张照片里的老人就是伊诺山度。
他于2020年5月28日被人捅死。
在他的自我介绍中,他说他还擅长拳击、柔术、泰拳、菲律宾短棍术、菲律宾匕首格斗术、双截棍、短刀、多种枪械远程射击。
13. 中国传统武术
14. 桑搏:
曾在国际桑搏锦标赛上打败“格斗沙皇”菲多·艾米连科的保加利亚桑搏运动员布莱格·伊万诺夫在酒吧斗殴中被人一刀刺穿心脏。后来经医院抢救,总算捡回了一条命
15. 马伽术(以色列军方必修格斗术,号称可以空手夺刀)
而且,哪怕是一个女人拿把匕首,都能捅死练拳击的。
你可能会说上面提到的一些冠军和教练你都没听说过。
那好,柯荣亮你总该听说过吧?散打界的泰斗级大师,下面的视频里KO特种兵的就是他,论反应能力绝对是顶尖的。连他都躲不开匕首,别人就更不用说了吧?
所以,那些整天忽悠别人跟他们学格斗术来防身自卫的人都是非蠢即坏,为了收智商税而在生死攸关的事情上刻意误导别人等于谋财害命:
你学武术都是学的同门切磋吧,现在很少有不同流派互相踢馆吧(法律不允许另说,你看现在还有像以前戏班子一样虐待级练功的吗?馆长是为赚钱还是传世,学员是必须说啥听啥的传统徒弟还是独立客户啊?馆长怕不怕吃官司担责任啊?),徒手技就算踢馆也不会去踢抄家伙的武术馆吧。
那你根本不学这个凭啥就能上手就能怼这个?触类旁通也不带跨界通的吧?
除了汉字、彝文、谚文等极少数文字外,无论欧亚,绝大多数现存文字都能溯源到腓尼基字母,都很难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原创文字”。
“谚文借鉴八思巴字笔画”的说法未有实证,至少组合结构是截然不同的,八思巴字仍以线性排列为主,而谚文反倒有些效仿了汉字的结构。
当代各种文字间的借用关系,主要分为两类:
如果一个区域范围内,大部分语言按第一种方式借用文字,就会让人觉得“文字种类少”。
如果一个区域范围内,大部分语言按第二种方式借用文字,就会让人觉得“文字种类多”。
第一种方式即使用到极限,也就是像越南语这样,多出些变体字母和加符,比如
而第二种方式直接各定字形标准,起步就是abcd和αβγδ的差别。
比如东南亚常见的tuk-tuk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 现实中tuk-tuk指的是下面这个:
这个拟声词来源于机动三轮车马达的“突突”声。
在柬埔寨、泰国、老挝三个国家的写法如下:
一看就是三种不同的文字,没错。
下面放大再看——
是不是好像有点关系了?
如果将腓尼基字母衍生出来的文字体系视为一棵参天大树,以上三种文字的差别,只相当于在一根枝梢末端,几条新杈的距离。
发源于南亚的婆罗米文字系统,则相当于一根繁茂的枝干。
下面再看个例子,
动画电影《寻龙传说》中“龙”的原型,据说参照了南亚神话中的“那伽”。
这个梵语借词用中南半岛几种文字写出来分别是: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先对内部结构进行“对齐”
也就是严格按原字母对应关系来“转写”,忽略各语种正字法的差别
得到这组:
放大再看——
是不是也好像有些关联?
或许有朋友注意到,左边的梵语天城文、缅文,和后边几种文字差别更大。
这是因为,相比于高棉文、泰文、老挝文的关系,它们只能算是“远亲文字”。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相应历史时期,这片区域未曾出现像罗马、隋唐那样的“绝对中心”。
古印度之于南亚、东南亚,古高棉之于暹罗、澜沧,顶多像古希腊之于欧洲多数地区那样,只是处于“文化高位”,而非在整体国力和影响力上的全面碾压。
而在中南半岛内部,西边的孟族、缅族,中间的高棉、泰族,东边的占族、京族,也没有任何一方长期受到整个区域的推崇。
欧洲其它语言借入希腊语的高级词汇,最终还是用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来写。
东南亚语言借入梵语巴利语高级词汇,最终还是用各自改订后的文字体系书写。
甚至,即使在南亚次大陆,天城文也不过是用来书写梵语的众多文字之一。
这就好比,假如东亚历史上始终并立着众多实力相差不远,谁也不服谁的政权,几套意音文字各自发展,或许也就不知分化成多少种文字了。
延伸阅读:
多邻国,免费学习英日韩法德西等39种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