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下评论区,发现大部分人并没有理解我的意思,应该是我的逻辑和表达有问题,所以在更新回答时随段落附上了思路解析。
周末和朋友逛街时误入了一间高级日料店,菜品的价格贵到令人咋舌。
一份鳗鱼饭就要约400RMB,主打的和牛的价格更是让我不敢直视,索性直接翻了页,思前想后还是没办法抱着“来都来了,就敞开吃”的心态点餐,只好点了一碗最便宜的乌冬,但也将近200RMB了。
作为日料爱好者,我是经常吃乌冬面的,一般吃的都是70RMB一碗左右的,在这家店里虽然面的价格翻了几倍,但我认为溢的价不过是付给了独特的氛围和优质的服务,食物的味道能有多大差距呢?
但很快我就推翻了这个既定结论,吃第一口时我就被惊艳到了,汤鲜而不油,香而不腻,面软硬适中,不咸不淡,确实比我之前吃的70块的乌冬要高出一个档次。
朋友手头比我稍宽裕一些,点了一份牛丼,一份天妇罗和一碗味噌汤,总共要近600RMB。吃的时候她一边赞不绝口,一边艳羡着身边的有钱人。
“有钱真好,在这种餐厅吃饭点菜都不用眨眼。”她挖起一勺汤来。
“也还好吧,咱们这样很容易控制摄入啊,不容易胖。”我喝了一口需要收费的水。
“不啊,你见哪个有钱人吃这些啊?人家不都吃的是和牛?越有钱才越会吃,因为见得多,即使没见过也有人教,才不用像咱俩一样抠抠索索的,点的都是些高碳水的东西。”她忿忿地捣着牛丼里的米饭。
我没说话,默默的点了点头,自嘲地笑了笑。
我怎么能站在一个穷人的角度去揣测富人的心态呢?正如我朋友所说,他们才不会因为价格而去点高碳水的面和饭,应是会不假思索地点上蛋白质丰富的和牛,既饱了腹,又尝了味儿,还不会发胖。
他们就像在普通餐厅一样,配合着优雅舒缓的音乐,与三五好友亲切的交谈着,而不用像我们一样因为穿着休闲装而坐立不安,时刻感觉自己与周遭的环境格格不入。
这样看来,我们其实是亏的。虽然名义上说是来体验一下有钱人的生活,实则什么也体验不到。我们没办法不为价格而忧心,所以不能彻底的放松,去享受、融入环境,高级的音乐和服务反而更令人感到不安。
因为从小就被培养了“延迟满足”的习惯,所以我从来没有产生过无法压抑住的购买欲,但有时我也会认为“延迟满足”不过是穷人的一块遮羞布。
我可以为了更大的目标、更长久的利益去等待,只是往往到了理想中的那一天,我的欲望已经消失了,我是可以得到第二颗棉花糖,可是在等待的过程中,我已经丧失了吃的兴趣。即使比其他小朋友多得到一颗棉花糖又怎样呢?我永远也体会不到他们迫不及待的吃到第一颗棉花糖时的那种快乐了。
回去的地铁上朋友一直在回味日料的美味,她一边翻着刚才拍下来的照片一边说:“以后有钱了咱们一定要再去一次,敞开了吃!”
我没回应,因为不知要如何开口,我知道,以我的性格等到真正变富有的那一天我早丧失了再来吃一次的兴致。
其实有钱人也挺可怜的,他们大多丧失了憧憬的能力,因为所有事物都是力所能及的,而憧憬之所以美好恰恰在于其力所不能及。(又是我毫无根据的臆断)
就像是爬山,虽然如我一般的人总在半山腰吊着,不知何时才能登顶,但总是充满着登顶的斗志,哪怕我已经不再期待山顶的风景了。可有钱人却不一样,在我还在辛苦攀登时他们早已坐着直升飞机飞到了山顶,从山顶俯瞰下去,所有的景色一览无余。
“可是他们也会有看厌了风景的那一天吧?”我想起与老爸讨论此事时我的发问。
“那就换座山,山外有山可不是说说而已。”
“如果已经在珠峰上了呢?”我继续追问。
“那只是你看到的珠峰,因为你眼力所能企及的最高处就是珠峰,他们眼里还有另一个珠峰,穷是没有下限的,同样的,富也没有上限。”
是啊,欲望就像潺潺的小溪,永远没有干涸的那一天。一直饱有欲望,就是我对生活的憧憬,哪怕我已经不想去吃第二颗棉花糖了,谁说那时我又不会想要一块巧克力呢?
PS:评论区重点错啊……不过这家店不在国内……上面我写的价格都是换算过后的,但在当地依然属于中高档餐厅,它家人均消费500-900RMB。
不说特别有钱的吧,就说我这种中产阶级家庭,当我的大学同学们在考虑工作,考虑买房,考虑买车的时候,我全都有了,我考虑的只是如何把江山巩固好,仅此而已
因为没见过
大概一年前?又或者是半年前,在知乎答一个空姐的问题,说提着几十斤东西上飞机,空姐一手给我抬上行李架去了。底下有几个人在死命叽歪上飞机的行李应该怎么处理,不托运最多携带几公斤,结论很简单:我是编的。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的答案底下他们都会用这个事嘲讽我:“这次怎么不提你的飞机和行李了?”
确实难得和有些人多解释,然后我在那个话题底下回复说是私人飞机。收获了几个赞,没人再多BB了。因为他们虽然没见过什么世面,但知道王思聪带狗上飞机,所以他们知道私人飞机的自由度很高,能带个包上飞机自然就很正常了。实际上我有个屁的私人飞机,我家的生意就难得遇到从天上走的,但没有办法,和这帮傻子讲道理,就只能这么讲。
其实贵重物品不好托运想带个几十斤东西上飞机放自己边上没那么难,哪怕非贵重物品想不托运带上飞机也不难。有些情况就是可以直接带的,有些情况地面服务人员懒得管,带上去就丢那了。有些情况你坐那候机就有人来提醒你准备出发,顺便就会问你行李怎么处理。还有的情况随便打个电话就能了事,这些都不难,不需要什么身份地位或者其它的东西就能办到。甚至在有些地方登机,你就是背一包鹅卵石登机也不需要什么特权。
但他就是不懂,不懂的意思未必是没接触过这些事儿,但多半接触得少一点,可能上飞机给他拿了飞机餐就是最深入的探索了,所以就是不懂。拿自己有限的见识当做理论基础去搞他的逻辑推理,推理出来的一切就都是狗屁。
同样的,我说自己的企业投产几个亿,两年摆了几千万利润在那里,于是就有一大帮人去翻我以往的回答,拿出来面带讥讽的跟我说:“你17年9月还在给别人打工,每个月几万块钱工资,到19年你的企业怎么就开了两年了?”
可能在这种人想来,我要办一个企业,我就得揣个几百块钱去注册一个公司,再买块地拿个铲子去一铲一撬的搞定地坪,然后自己买几个罐车啥的去把泥巴地浇成水泥的,跟着再花点时间去人才市场从前场到实验室再到财务什么玩意儿的一个个慢慢招人,期间自己去联系人买点材料像是自己家里装修一样把公司大楼给修起来。一个月打工有几个钱扣掉了生活开支和日常所需,剩下的全都投到公司里面去,说不定资产负债率高得离谱,今天做生意明天就要垮掉了。 紧接着立马有人反驳他,说企业怎么会是这样,肯定是我家里之前就有的产业,只是到了合适的阶段我爸就把公司放给我做了,相当于是子承父业,毕竟好几个亿呢,大摊子也不是闹着玩的。
其实也没有……大概就是N年前提过一嘴想在学校里做点小生意,那会儿的快递还没现在这么发达,也是顺便挣了几个钱,家里对我个人能力有一丁点认可。15年以后又跟家里说在XX地方做商混站可能靠谱,我爸看了一段时间就叫人陪着我去看场地了。也不贵,前后不到一千五百万,一开始就只是做商混站,后来发现一方混凝土20块钱挣不了几个钱,就把产业覆盖的大部分能挣钱的事情都拿下了,也就变成这样了。目的也很简单,这十年不一定回本的东西还真没指望挣多大个钱,但就像是养了一张信用卡一样,有了这企业以后在某些地方的信用分每个月都会刷刷刷的涨,额度越来越高不说,刷脸也越来越好使。也就这点目的,但这种事确实不好解释。尤其是跟文盲或者坐井观天的货色不好解释。
就这种人,关于钱的事情他更适合去讨论个税起征点提高有什么好处,因为3500和他兴许有关,但5000就多半无关,再往其他方向去的道理,他就没有必要参与了。但他自己是不会放弃的,也就是所谓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有他关心。
就很难。
再看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实际上应该叫一千万有900万都是房子,在上海能算富二代吗?
不否认,上海的好些地方尤其是那些被人称为“上海周边”,“一两个站到上海”的地方存在相当比例的百万能买一百平米的房子,但这题主如果是活在这些地方,两套房产加起来九百万,他心里能不清楚自己算不算有钱么?
有句话叫“有没有钱只看你邻居比不比你穷”,这个问题底下堆积着大把大把靠梦想过日子的人,拿着全国的统计结果对标上海的收入水平,告诉这个题主:你就是个富二代。
我点进去直接给我看笑了,身家一千万有900万都是房子的上海富二代,父母年收入加起来能有三十万,在这帮人眼里就是富二代了。
说真的他爸妈要是退休了一年白拿30万退休金再把房子啥的卖一卖搬到我现在住的这种小城市花个三五百万买个小别墅,再给他备个小车,他自己不太张扬的情况下多半还能算个富二代。但在上海,也就是好点的地段买套房的体量。一千万,差不多能买九十多平米,三室两厅一卫,尽量把收纳空间做到墙里面去,可能就好很多。
但我这道理跟他们讲不通,因为这帮人活到现在可能还没消耗到一千万的零头,他理所当然的觉得人一辈子不活个两三百岁的话,能有一千万资产是怎么花都花不完。
所以两者之间本身就不存在道理可讲。他们对有钱人的概念还停留在那种比他们干得多所以挣得多的层次上,所以即便是我发这篇东西,兴许也会有人在心里想:
有钱人一天到晚不知道多忙,哪有空在知乎上跟你一样BBB呢??
你的钱都是血腥的资本运作累积起来的,我们不一样,又怎么体会得到呢?
这样的话我是在自己评论区见过的…它压根就不能接受自己和其它人活在同一个世界,完全不认同自己和别人属于同一个物种,对于别人的不同也没办法没能力去认知,还指望什么体会呢?它可能连自己的生活都不想体会。
想起前两天看的笑话:为什么我不去那种特高级的餐厅
前几天我和朋友去了一家特别高级的餐厅,反正菜单题目你是看不出吃的什么东西的。
然后上来一盘是生牛肉,我和朋友看了看,无语地吃完了。之后,看到餐厅服务员推了一个烧烤架到我们面前。
其实,你们认为的,有钱人的快乐,从富二代开始,就体会不到了。因为他们觉得,生活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这个问题,最好问暴发户。如果去问欧洲的富N代,最多也就是:听我爷爷说,二战的时候,没条件饲养出一匹好马。
因为多数人对于“有钱”的定义太粗暴简单了。
一个常见的观点是,所谓有钱人的快乐,要么是不必为了生存而疲于奔命:清晨七点起床,丧丧迷迷洗漱,换上前一天没洗带有汗渍的工作服,转乘一班公车两趟地铁,到公司楼下,掐着五分钟的时间买一个煎饼果子,在工作间隙趁上司没注意,偷偷咬一口。
要么是用金钱换时间:房间请来佣人打扫,三餐有专业厨师帮着做,孩子被高端幼稚园个人化管理。时间充裕,清散不乱,走在街头,忽然察觉到城市开始降温,下一秒就可以打开手机订机票飞往热带。
这些是有钱的快乐吗,是。
可就像“皇帝一定用金锄头”一样,这是肤浅的,显性的快乐,富有带来的隐性快感,是一座藏在水底难以窥视的巨大冰山。
我的一位叔叔,今年五十岁出头,生意做得算大,涉足房地产,金融,矿产,农资等行业,名下有数家公司。大学毕业以后,他白手起家一直做到现在,在小小的县城里算是成功人士的典范,钱早已经挣够了,每天还是早早起床工作,亲力亲为,闲暇之余坚持长跑,最近还爱上了冬泳。
有次去吃席,一家人坐在他新买的车上,他忽然有些怅然地说,
“年轻时候的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可以买到这样的好车。”
后排有人揶揄,
“都这么有钱了,你还这么努力工作干嘛,钱可是挣不够的哦。”
他说,
“我喜欢那种流畅的感觉。”
当时不太懂,通过写稿实现经济独立的这几年,我隐隐约约知道了一点他口中的“流畅的感觉”。
一个普通人,通过智识的博弈和运气的加持,有了一点点财富积累,可以更自由地运用自身的精力和时间,这是快乐的,更让他快乐的是,人生渐渐变得柔顺的感觉。
就像洗澡,打开喷头就流出温度适宜的热水,把头发淋湿,用洗发露揉搓出绵密泡沫,一边仰头刷牙一边冲洗头发,上护发素之后,周身涂抹沐浴露,再从头顶一下子淋下来,干干净净的感觉。
工作如是,生活如是。
你常常被打断,重组,被无意义事件消磨掉的人生是一堆乱码,他的是整整齐齐的一摞1234567。
人像水流,顺应着重力在走,不必看谁脸色,不必挑日子赶时间,没有龃龉和磕绊,就这么流畅地冲泄下去,汇入江河里。
穷人眼中的有钱带来的快乐,是在高压的海洋里猛地探出头来深吸一口气。
不是的。
真正有钱的人,自在深海里,用腮痛快呼吸。
其实有钱主要是可以规避一些低级的痛苦和烦恼,脑袋里不用想那么多琐事,省下很多时间精力
如果这算是快乐,那也算吧。其实也不需要太多钱,我就自己和学生时代比比变化吧
举几个例子
1 吃饭。学生时代吃饭点菜看菜单,会看哪些性价比高,哪些菜(比如海鲜)价格很高就规避。事实上从来没点过菜单里面偏贵的菜。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不太看菜单价格了,想点什么就点什么吧,吃个饭还算钱太麻烦了,人生本来就烦心事多
2 衣服。学生时代买衣服,在网上的话,就喜欢收藏着,等降价了再买,不降价舍不得买。线下的话,就不太买衣服,觉得线下太贵。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就懒得等降价了,看到什么好看的就直接下单吧。再后来,我又重新线下买衣服了,很少逛商场,要买就买一堆,知道比线上贵,但省事
3 看病。记得学生时代有一次吃坏肚子,腹泻n次,还发烧了,去瑞金医院看门诊,等了3小时,到我的时候,腹泻都好了,烧都退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就不去公立医院看病了,公司里每个人都买商业保险,看病都去私立医院,预约,不需要排队,很方便,去了就看,拿了药就走。
4 恋爱。记得学生时代谈恋爱,吃个饭都要找半天,去旅游吧要对比各种线路,说白了还是穷。现在如果如果和人约会,直接就大众点评里看排名,黑珍珠什么的,或者环境榜,排在前面的订座,很方便,去旅游的话,直接哪个酒店网红就定哪个吧。这些事情都差不了多少钱,
这里面,我觉得最大的快乐,可能就是省了时间精力,可以放在自己真正关注的大事上。然后呢,就是,有更多可能真正地去感受美食,感受服务,感受恋爱,而不是脑袋里一直想着钱钱钱
进一步讨论人生与财富问题,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青锐吴斌”:加入我的小 密 圈“吴斌商业路透社”。
平时对自己的人生事业有思考的同学,可以看下《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看人生》,小密圈的朋友无需购买
因为就是这么教,这么练的啊。
学!
去英国学电影
美国学音乐
澳大利亚学烹饪
新西兰学爬山
法国学酿制葡萄酒
意大利学划船
埃及学如何保护金字塔
非洲学如何保护野生动物
……想学啥学啥,不用怕出国花钱,不用在乎学的东西有没有前途
学完这些把剩下的五千万捐给中国贫困山区,帮助党早日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
然后梦里再要十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