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从日本出版业的独特现状说起。
与中国不同,日本出版业主要由东贩和日贩两大发行商承揽图书发行业务,而非其他国家常见的多种渠道发行或出版社直接发行。而多数规模较大的出版社在这两家公司中均持有股份。
为维持出版市场的稳定有序,避免价格战等形式的恶性竞争,战后的日本仿照当时德国和法国,推行“图书再贩制度”。何谓“图书再贩制度”?出版社将书刊通过发行商出售给书店,此为第一次贩售;书店将书刊销售给读者,此为第二次贩售。图书价格由出版社决定,并通过发行商监督书店按定价销售,严禁书店擅自降价促销,以此确保作者、出版社、发行商、书店乃至印刷厂等整个出版产业链的利益。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在日本全国无论何处,任意一本相同图书,在任一家书店或网店,其价格乃至上架日期是相同的。日本的书价数十年来未有太大变动,而作家与出版社正是借助这一制度获得了稳定的收益,读者们也在恶性竞争被尽量规制的大背景下享受了优质的阅读资源,可谓三赢。而日本大大小小琳琅满目的各式书店也正是凭借这一制度得以顽强生存。东贩与日贩将出版物销售给书店的同时,允许书店将半年内滞销的书刊退回,降低了书店的运营成本。电子书在多数出版社和发行商看来不能直观的增加收入,反而会破坏整个出版生态体系,更会给实体书店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多年来以Amazon Kindle为代表的电子书发行商迟迟难以打开日本市场,也很难获得日本读者的认同。
此外,文库本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读者的购书成本。日本文学界依然遵从杂志连载——汇集为单行本发行——一至三年后文库本发行这一传统。多数文学作品的盈利主要来自相对廉价的文库本,为何?大约单行本三分之一的价格,袖珍便携的体积,不逊与单行本的装祯和质量,以及庞大的印刷量(多数书籍不愁买不着,相比之下国内不少图书发行三四年左右就只能淘二手了,比如天国的《布拉热洛纳子爵》),随处可见的书店也是一大助力。
而诸如Bookoff这样的连锁二手书店,既有助于读者将不想保存的实体书转手卖出,又便于有意的读者廉价购入,且价格统一(收购价为原价一成,二手贩卖价为原价对折),品相有保证(日本爱书者甚多,不少二手书品相不逊于新书),更别提以东京神保町为代表的独特的二手书店文化了。
日本国内公共图书馆的普及和日本国民对于阅读和图书馆的钟情也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电子书的影响力。
最后一点,日本民众在通勤途中手捧文库本阅读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剪影之一,所谓积习难改吧。你让他们(不少是中老年人)换成Kindle阅读器或手机平板,他们要么觉得文库本那么便宜干嘛还买这么贵的电子产品,更多的是习惯了纸质出版物的感觉而不愿选择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