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不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时对大清国盛世极尽吹捧了,革命前还允诺日俄托管满蒙了。
崽卖爷田不心疼,武装保卫苏联和支持外蒙脱离民国也不是没发生过,为了革命总是要专注于眼前利益。
观点会随着立场和现实的变化而变化,关键要看忠恕的根本立场和基准点是什么。是国富民强,而不是什么抽象的主义,政权自身的异化是另一回事。
孙中山提出的革命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出自朱元璋《讨元檄文》的一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实际上恢复中华后,中国并不会彻底地驱逐胡(鞑)虏,而是将其纳入华夏,教化蛮夷,用夏变夷,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
毕竟朱元璋的《讨元檄文》还写道:“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
1912年8月,满清退位半年多以后,同盟会发布《讨满檄文》也写道:“维尔胡人,尔在汉土。尔为囚徒,既审斯义,宜知天命,宜返尔部落,或变尔形性,愿化齐民,尔则无罪,尔乃获赦宥。”
哪怕日倭投降后,在中国留下的遗孤也大部分被中国人收养,并将其好好地教育成中国人。
中国的华夷之辩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视夷狄如洪水猛兽的夷夏大防;
二是有教无类教化蛮夷的用夏变夷。
夷夏大防,用夏变夷,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驱逐鞑虏,体现的是夷夏大防。
五族共和,体现的是用夏变夷。
夷夏大防,用夏变夷,二者并不矛盾。
“民族主义,并非遇着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种不同种族的人,来夺我们的政权。曾经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缘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国家。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人的满洲人。”——孙中山
孙中山支持的是“四族融汉”,而不是“五族共和”。
首先孙先生根本就不是五族共和的发明者,五族共和这个思想也不是他发明的。现在网上喜欢拿孙先生《临时大总统宣言》断章取义
“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方爲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爲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
——孙中山1912年《临时大总统宣言》
孙先生是英雄不假但也是政治人物,一个政治人物,为了应付当时复杂的情況,都不免表現出了多面性。就像反蒙元的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会说些认可前朝的话是一样的。
要真正了解一个政治人物的思想,就必須拿出更多的证据,不能光拿一句话以偏概全。
先说说;五族共和最早的出处,并不是孙中山先生提的,是满清两名八旗子弟托忒克•端方,爱新觉罗•载泽在《条陈化滿漢畛域辦法八條折》:“滿漢之界宜歸大同”,“放棄滿洲根本,化除滿漢畛域,諸族相忘,混成一體”。
满清提出什么“满汉一家亲”这样的口号就是看自己统治摇摇欲坠,想给汉人一些小恩小惠来给自己续命。十分虚伪无比假惺惺。
并且,恒钧、乌泽声、穆都哩、裕端等一批滿族留日學生爲主,在東京、北京創辦《大同報》及《北京大同日報》,声称“統合滿、漢、蒙、回、藏爲一大國民”。而他們的倡导,也得到了蒙古族的响应。1912年底,由蒙古族的巴达尔胡等人在北京创办了《蒙文大同報》,以宣傳“五族共和”。
五族共和就是那么来的,先生作为革命者怎么会支持,先生一生都反对五族共和。
“我国人自汉族推覆满清政权、脱离异族羁厄之后,则以民族主义已达目的矣。更有无知妄作者,于革命成功之后,创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之说。”——1919年孙中山《三民主义》
“自光复之后,就有世袭底官僚,顽固的旧党,复辟的宗社党,凑合一起,叫做 ‘五族共和 ’。岂知根本错误就在这个地方。讲到五族的人数,藏人不过四五十万,蒙古人不过百万,满人只二百万,回教虽众,大都汉人。……汉族号称四万万,或尚不止此数,而不能真正独立组一完全汉族的国家,实是我们汉族莫大的羞耻,这就是本党的民族主义没有成功。由此可知,本党尚须在民族主义上做功夫,务使满、蒙、回、藏同化于我汉族,成一大民族主义的国家。”——1920年孙中山《在上海kmt本部会议的演说》
“現在說五族共和,實在這五族的名詞很不切當。”
——孙中山1920年11月4日《在上海中國kmt本部會議的演說》
“所谓五族共和者,直欺人之语。盖藏、蒙、回、满皆无自卫能力。发扬光大民族主义,而使藏、蒙、回、满同化於我汉族,建设一最大之民族国家者,是在汉人之自决。吾人若以救国為己任,则仍当坚持民族主义,实行收回已失之土地与国权,始能与日本、暹罗同為东亚之独立国。勿谓满清已倒,种族革命已告成功,民族主义即可束诸高阁也。”
——孙中山《军人精神教育相关演讲》
综上所述,可知孙先生的意思不是处处给特权,无底线优待,打压汉族的所谓多元“中华民族”概念,而是以汉族为本位,废除那些民族的宗教习俗,语言文字。统一归化到汉文化。
孟子曰:吾闻以夏变夷,未闻变于夷者。
先生就是以夏变夷的意思,虽然看似向现实妥协,可是没有脱离华夏,华夷之辨的汉本位思想。
孙中山:
「我国人自汉族推覆满清政权、脱离异族羁厄之后,则以民族主义已达目的矣。更有无知妄作者,于革命成功之后,创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之说。」——《三民主义》
「现在说五族共和,实在这五族的名词很不切当。」——1920年11月4日《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
「自光复之后,就有世袭底官僚,顽固的旧党,复闢的宗社党,凑合一起,叫做五族共和。岂知根本错误就在这个地方。讲到五族的人数,藏人不过四五十万,蒙古人不过百万,满人只二百万,回教虽众,大都汉人。……汉族号称四万万,或尚不止此数,而不能真正独立组一完全汉族的国家,实是我们汉族莫大的羞耻,这就是本党的民族主义没有成功。由此可知,本党尚须在民族主义上做功夫,务使满、蒙、回、藏同化于我汉族,成一大民族主义的国家。」——1921年3月6日《在中国国民党本部特设驻粤办事处的演说》
时局所限,无奈之语罢了。
孙中山早就否决所谓五族共和的理念了,关于这个,请看以下讲话:
1920年11月4日,他在《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又指出:“现在说五族共和,实在这五族的名词很不切当。”
1921年3月6日,孙中山发表《在中国国民党本部特设驻粤办事处的演说》 是这样说的:“自光复之后,就有世袭底官僚,顽固的旧党,复辟的宗社党,凑合一起,叫做 ‘五族共和 ’。岂知根本错误就在这个地方。讲到五族的人数,藏人不过四五十万,蒙古人不过百万,满人只二百万,回教虽众,大都汉人。……汉族号称四万万,或尚不止此数,而不能真正独立组一完全汉族的国家,实是我们汉族莫大的羞耻,这就是本党的民族主义没有成功。由此可知,本党尚须在民族主义上做功夫,务使满、蒙、回、藏同化于我汉族,成一大民族主义的国家。”
另外,在《在桂林对滇赣粤军的演说》孙中山进一步强调,要“发扬光大民族主义,而使藏、蒙、回、满,同化于我汉族,建设一最大之民族国家者,是在汉人之自决。”
不仅如此,孙中山还在《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的“第一讲”中就一再强调:“就中国的民族说,总数是四万万人,当中参杂的不过是几百万蒙古人,百多万满洲人,几百万西藏人,百几十万回教之突厥人。外来的总数不过一千多万人。所以就大多数说,四万万中国人可以说完全是汉人。”
孙中山的民族理念,由上可见。
孙中山并不支持五族共和。
1919年他在《三民主义》一文中写道:“我国人自汉族推覆满清政权、脱离异族羁厄之后,则以民族主义已达目的矣。更有无知妄作者,于革命成功之后,创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之说。”
1920年11月4日,他在《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又指出:“现在说五族共和,实在这五族的名词很不切当。”
1921年3月6日,孙中山发表《在中国国民党本部特设驻粤办事处的演说》 是这样说的:
“自光复之后,就有世袭底官僚,顽固的旧党,复辟的宗社党,凑合一起,叫做 ‘五族共和 ’。岂知根本错误就在这个地方。讲到五族的人数,藏人不过四五十万,蒙古人不过百万,满人只二百万,回教虽众,大都汉人。……汉族 号称四万万,或尚不止此数,而不能真正独立组一完全汉族的国家,实是我们汉族莫大的羞耻,这就是本党的民族主义没有成功。由此可知,本党尚须在民族主义上做功夫,务使满、蒙、回、藏同化于我汉族,成一大民族主义的国家。”
上海这边现在民办的儿科诊所比较多了,我家附近的是预约制,不排队,不接待临时访问的病人。
挂号500元,就诊时间半小时,中间医生全程陪同无打扰。我看过的医生基本都是几大医院出来的中年人,经验和态度都非常好。
体检的具体费用比如抽血化验什么的另算,而且一般不乱开药不开中成药。
比起带着小朋友去医院排队九小时看诊一分钟还交叉感染,还是看家附近的民办儿科诊所好了。
唯一的希望是公立的儿科能再勉强撑个几年,撑到我小孩不用看儿科为止。
再后面完全市场化再涨价我也管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