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非常有必要把水木上这两个帖子搬过来,让更多的高中学生、高中学生的父母看到:
再仔细说说定向生制度的来龙去脉
阅读文章定向生设立于96年,当时整个核工业都是低谷,工物系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师资流失严重,很多优秀的老师出国或者转行IT,招生也常年垫底。
很多人以为定向生的设立是中核推动的,是因为中核需要人才,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当时定向生是由工物系金兆熊积极推动的,一开始中核还有很多的顾虑,对具体的培养和学生分配没有信心,但是金极力推动这件事情,向教育部打报告,又抓住了中核112人才培养工程的契机,促成了这件事情。
实际上,当时参与的一些老师后来说,这件事情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让工物系多招些学生,同时让工物系的日子好过些。否则,依照当时的情况,工物系绝无可能凭添60个招生计划。中核也乐得其中,何乐而不为呢?
很快,这件事的好处就显现出来,某些人名利双收,金依照此举获得了清华贡献奖,这件事情在政治上被无限提高了。另外,既然提到了它的始作俑者,顺带提一句,和金打过交道的人都很清楚,这种老人身上计划经济时代印迹极其浓厚,忠党爱国的思想和完全服从的意志很强,因此能做出这样的决策也可以理解。
前十年定向生的主要问题是培养的问题,这种问题在前几年尤其严重。系里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样培养、管理和分流这些学生,导致了各种尖锐的矛盾。可以说,在前几届的定向班里,学生都是以一种抗争的心态在生活,悲观的情绪蔓延。甚至出现了一些极端的事例,比如装疯卖傻要求退学的,等等。而且系里政策摇摆不定,每年到分流前谣言满天飞,七字班八字班传说“不允许违约”等等,搞得人心惶惶。系里就是简单粗暴的管理手段,再加上各种卡扣,搞得对立情绪十分严重。当然,话又说回来,前几届定向生现在回头看,出路还是不错的,当时除了中核,还可以去广核、九院及其他的单位,选择余地相对较大。但是当时在那种情绪下,很多人不会安心去单位工作,陆陆续续都违约了,留在这些地方的人后来大部分成了骨干,出来的小日子也还算滋润。当然也有先违约后来又回中核的,我们班就有,也还算可以。当不能不说,定向生这个东西多多少少给大家留下了些阴影,本来是最好的青春年华,整天想着要和体质和学校斗智斗勇,这是怎么样一个经历啊!
另外,刚开始定向生招生很混乱,有很多是忽悠来的,还有很多是根本没有定向志愿调剂过来的。在我们班,大概就有七八个人是这种情况,在录取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变成了定向生,不服从就只有回去复读一条路。这些都导致了学生们的情绪很重。合同也设计的很简单,对于培养的细节没有规定,这就导致了定向生的另一个被动,系里怎么说就要怎么听,完全没有抗争的余地,毕竟你的户口档案等的全部掌控在人家手里。具体就不展开了。
定向生合同只签了十年,这十年里,整个核行业形势都发生了变化,中核对于人才的态度也发生了一些改变。所以很明显,工物系是最希望续签合同的,因为这对于它的招生人数是一个保证。在学校里,决定院系规模、地位的很大程度是学生数,甚至包括每年研究生招生的数目也是根据本科生数目决定的。中核内部倒是有很多的讨论,我从人力听到了一些议论,希望停招或者减招到一个班,以减轻每年分流带来的压力。但是,有些东西一旦做起来,就很难停下。
实际上,现在定向生的管理手段已经比较成熟,系里对如何玩转定向生也已经驾轻就熟,招生也规范了很多,我前面说的这些问题少了些,但是招生中的忽悠还存在,经常能听到录取后的哭诉。目前阶段,定向生的主要问题是中核的单位其实并不缺少清华这样学校的人才。一些还不错的研究院,包括核电工程公司和核动力院,对定向生并不感冒,他们现在人满为患,具体情况大家都能够了解。在这种情况下,系里为了完成学生分配任务,只能把学生往燃料厂、核电站送。但是恕我直言,对于中核里很多单位,输送太多的清华学生实际是对优秀生源的一种扼杀。中国的很多单位很奇怪,一边是很缺人才,一边是在不断地扼杀人才,中核很多单位就是这个样子。我们的学生去了,他们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用。当然,我们的学生也有问题,这里不细展开。所以,现在面临的矛盾就是,每年的学生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单位,矛盾就会越积越多。近些年,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矛盾只会越积越深。定向生的出路成为一个最头疼的问题。
总结一下,定向生这个东西从诞生到发展,再到合同续签,实际上就是工物系为了自己院系的利益绑架了学生,中核也跟着从中得利。但是随着人才饱和和公司发展,中核态度开始越来越暧昧,在这件事情没有那么上心,相信行内的人都能感觉出来。
当然,还有2000年出现的九院定向生,对于这种固定地域的模式,我只能说这是奇葩中的奇葩,不过多评论了。
这么多人都看不清定向生的本质
阅读文章我早就指出了,那些办定向生的系都是前几年招生太差,根本没有人愿意抱第一志愿的传统工科系,本来没有人愿意学的系就应该减少本科招生,把宝贵的本科生名额让给热门学科,新型社科等系,而依靠研究生规模来维持科研,这个最基本的市场规律,在中国偏偏就无法实现。相反,这些系生怕的就是学校减少他们的本科招生规模,因为本科生少了,他们好像在学校的影响就小了,就不能提前找直读研究生当劳力了,因此,他们绞尽脑汁就想保持本科生名额。于是就趁乱搞出了这个定向生制度,美其名曰为国家重点行业培养人才,其实本质就是人贩子,欺骗无知的落后地区中学生入行,来维持他们在学校里面的院系规模,学生多了,自然学校拨活动款也多,搞什么党团学生活动也热闹,自然就是某些人升官发财的门路。最后,办定向生还可以从对口单位捞一笔额外的钱补贴系里。这样损人利己的事情,那些落后工科系自然是不遗余力的。就拿工物系的定向做例子,最明显的就是,在上次10年签约完成后,中国的核电教育状况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因为国家大力发展核电,一下子好多学校都开了核专业,人满为患,单是靠市场因素,就有无数的优秀学生愿意去,中核总根本就不愁招不到人,因此跟清华定向的积极性就不怎么高。但是公物系为了维持他们的招生规模,却特别积极主动要求续约,大家看看,这不就是我说的个人利益高于学校利益的最好体现。因此公物系继续霸占两个班60人的定向名额,但是因为现在中核总不care这些学生,所以违约也管得很松,最后结果就是完全失去了定向的本意,拿清华宝贵的本科名额去做这种毫无意义的浪费。清华本来应该逐步调整本科比例,对于那些冷门的本科专业,学校就应该明确,靠强迫本科生去学习是没有用处的,他们以后绝大部分必然会改行。因此不如减少这些专业招生,然后去吸引外校的人来上研究生。这样,科研有人做,系科研就可以运行。那些冷门院系必须改变这种有枪就是草头王,本科生规模就是升官发财,攫取学校资源的反动想法,他们的本质就是把自己私利凌驾于清华学校的发展之上,他们正是清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最大障碍。
工程物理系每年招收三个班定向生,分别到中核总和绵阳的中物院,原来每年招收90个;今年我看招生好像改成了80个,貌似是中物院少招了10个,这个还要求证下。
这么多学生往那里堆,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每年普招学生就没有想过去的么,这么多同学都适合去那里么,都适合做这些工作么?因此,导致的后果是双重的,一方面资源被浪费着,不喜欢做这个的人也要违心的去做;另一方面,大批的人才被摧残着,心里不爽却又没有地方去说。
我认识几个几年前中物院定向班的同学,据说他们班有条件违约的几乎都走了。留下来的也没几个爽的,真正安心想去那里的有几个,他们和我说全班不超过三个。貌似后来思想政治工作做的多了,情况稍微好些,但从全国各地高分招来的学生,高中刚读完就要决定自己后半辈子去四川一个城市呆着,这个确实不免残忍了些。
这个制度的本身是违背市场规律搞出来的,就是一帮人为了维系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而搞出来的一个东西,而以广大考生的利益为代价。。。。真正能招来好学生的院系有几个再办定向这种畸形的班?貌似没有。有人跟我说计算机、电子,那是国防班,纯粹出于学校的任务要求,而非其院系本心,在这些院系内,国防班只是极少数,没有形成市场,而在某些院系,定向生反而成了一个特色和拿来说事的东西。
我跟一些老师和同学聊过,对于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人是敢怒而不敢言的。
国防生和定向生同学现在是弱势群体,他们一举一动都要和主流思想保持一致,他们看看GRE,学个经济类的课程都要偷偷摸摸的,否则就要被领导谈话,评奖什么也都受到不公正待遇,因此,他们不敢说话,只能够把一些抱怨和不满窝藏在心里,只有在私下交流的时候才敢流露出来。因此,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是畸形的,他们本身就对制度充满了不满,深受其害却无能为力。
所以,现在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因为这个牵扯的利益等太多了,不是一两个人能够扭转的,一大批人需要依靠这个制度来升官发财,来宣传自己为国家培养急需的人才,而不管这些人才是自愿的么,真的适合的,真的想去么?清华如果不改变这种狭隘的想法,把大批的人力物力投放在这上面,必将是清华的悲哀。
我现在能做的,就是每到招生有人咨询的时候,清楚的告诉他们,到清华来读国防生和定向生,和上清华是不一样的,同样在一个大学里,你享受不到它的很多东西,不能够自由发展对一个清华的学生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没有一个好的环境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情,没有一个舒心的生活学习上清华还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不是国家行为,而是清华一部分院系以此来谋求生存或者谋求声誉的一种手段。这种制度存在的根本意义不在于其所吹捧的为国家培养了急需人才,这些都可以去调查去看,它存在的意义在于其后面许多不为人知的东西,包括部门利益,包括政治效应等等。
因此,它却是该取消,但一时半会是绝对不会取消的,因为有很多人要靠它搞宣传,捞政绩,维系自己院系的生存。
写在前面:(1)不支持没有从军意愿和坚定意志的学弟读国防生;(2)不认同现有的国防生制度,包括招生环节和工作安排;(3)这个回答批评的是怨天尤人者,不是国防生群体,更不是其他答案下实践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国防生。
此外,定向生和国防生是有区别的,其毕业后的处境、面临的问题不甚相同,而我接触到的主要是国防生,对定向生了解不多。定向招生包括:军工定向生(定向生)、国防定向生(国防生)、空军定向生(空飞班),关于定向招生的具体政策,强烈推荐大家看一下这个答案
如何看待清华的定向生? - 清华大学======================================================================
人生最残酷的事情就是剥夺你选择的权利。
在招生的时候,有人剥夺了你选择其他学校的权利么?有人使用强制手段让你选你国防生么?这话你敢对那些想上国防生但是分数没你高被你挤下去的考生说么?
ps:这里是否存在“欺诈”?
定向招生中存在三个问题:其一是高招中普遍存在的考生对于学校、专业的不了解,填报志愿有机会成本,这不是定向招生制度独有的现象;其二是家长和老师的心态失衡,对名校录取的短期追求超过了对考生长远利益的负责;其三是官僚系统的低效低能、不作为,军方/单位和高校对于相较普通招生有着更高机会成本的定向协议没有尽到完全的告知义务,既耽误了部分考生的发展,又没有达到该政策理想的效果。
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其一,在是否填报定向招生的选择上,并不存在来自军方/单位和高校的强制或胁迫;其三,信息完全对等是经济学假设中的理想状态,现实中并不存在,任何志愿填报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而招生人员可能的误导会加剧这种盲目;其二,考生、家长对于定向招生的信息不充分、对于录取后果的不确定性,是有着认识的。正如另一个答案所说,“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根本没有合同可以看!”,既然合同都没有看到,为什还要填报?为什么还敢填报?因为这是一场被名校情结蒙住双眼的豪赌。在赌场合法的情况下,最好的做法不是相信手气,而是远离赌场。
选择国防生,就是用主动放弃未来的选择,来换取眼下降分录取的好处。
等你来到了本来没有资格来的五道口,发现这世界如此精彩,如此广阔,超乎年少时你的想象,你想创业,你想进投行,你想去MIT,你后悔自己是国防生。。。等到好处兑现了,借助好处把眼界拔高了,到还债的时候了,难免痛苦。
请不要忘了,你现在认为国防生如何之“坑”,是建立在你此刻身在清华的基础上,建立在与正常录取者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而如果不选择国防生,你还会在清华么?
也许你会说,去985好专业比在清华当国防生好多了,重新选择一次我会如何如何。请不要忘了,你现在这么认为,是建立在名校光环对你失去诱惑的基础上,而在高考时,满脑子都是名校的我们,别说国防生、小语种、各种提前批,哪怕出卖灵魂给路西法都是愿意的。
用此刻情景下早已变化了的取舍与偏好,去否认从前的选择,人性的健忘与善忘使然。但人生没有如果。
到了学校之后,发现自己不适合国防生,我支持选择退学,支持选择拿到双证后毁约/服务期限满后跳槽,支持尽一切手段跟军方校方抗争、维护自己的权益。但要记住,这每一步都是你自己的选择,别把一切问题推到制度上,别代表那些想靠国防生圆自己名校梦的考生,别代表那些愿意投身军旅的国防生。
定向招生制度的槽点在于信息不对等,使得有些高考生不完全了解国防生意味着这什么,在之后的学习工作中有被欺骗的感觉;而不是“制度剥夺了你选择的权利”。是你放弃了一部分的权利,用来换取彼时你更为重视的录取。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定向带来的过高机会成本很残酷,但高机会成本正是获得降分的来源。
定向招生退出机制的槽点在于采用了限制证件之类的行政方式、在于协议中对退出机制的规定不明确;而不是其不允许自由退出的“霸王合同”属性本身。用人单位换取的是考生毕业后在该单位的服务,如果服务期满前就可以自由退出,那等于是考生用违约金换得了降分录取,这对其他考生很不公平。此外,假如真的如此实行,定向生也会变成富家子弟用钱换录取的新方式,学校、单位、寒门考生依然是三输。从这个角度看,一个无论如何改进都无解的制度应该被废除。
在招生时弄清楚国防生意味着的一切,是非常非常有必要的,而就高招工作的现状来看,不要指望高中、高校、单位会做到这一点,希望看到有国防生组织起来向学弟学妹介绍最真实的情况。我不想看到考生因为报志愿时的年少无知而后悔,也不想看到未来的国防系统里充满对自己事业毫无热情也没有责任感的人。
======================================================================
写在后面:
在我写答案的时候,题目下还只有几个回答,整体的气氛就是抱怨一切,认为国防生是万劫不复的深渊,觉得身为国防生永无抬头之日,这让人觉得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加之其中对于国防生在校生活和工作前景的描述有些过于绝对化,这和我对国防生有限的了解不符,所以写了这个答案(我周围有休学当义务兵的,有已经读研的国防生哥们儿,有去了保密单位的,有空军委培飞行员班的,他们并没有自怨自艾怨天尤人,没有把国防生说的一无是处,他们都是我敬重的朋友)。而现在问题下面现身说法的国防生人多了,也有了很多不同的声音,我这个答案就看上去有些奇怪了,也显得很不专业。但还是不修改了,因为这话对我自己同样适用:将对自身现状的不满全部归罪于他者,在哪里都是弱者。
成为美国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