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没有规则的地方,好比一个黑洞,需要道德这块石头去填补。又由于道德能约束的总是听话懂事的好人,所以老实人总是被牺牲,好人总是没好报。
假如把家庭视为一个小型社会,当哥哥和弟弟为了一个梨起了争端,妈妈表面是站出来处理问题,实际是维稳:让哥哥和弟弟快别吵了。
要达成这个目的,在弟弟和哥哥之间,妈妈总会选择控制哥哥,因为「弟弟不懂事」。控制哥哥的方式,要么动武,比如弟弟哭了,妈妈装模作样给哥哥打一下,要么讲道理,比如孔融让梨。
也就是说,妈妈说「弟弟小,让给弟弟」,很多时候是用道德这种看似体面的方式来维护家庭和谐,尽快平息麻烦,并不是为了要帮助哥哥建立美德。
另外还有逃避自身责任的问题,明明有两个孩子,为什么你当妈的不能买两个梨,或者把一个梨切成两半?
也许弟弟会贪多,但既然是弟弟贪多,那该教育的是弟弟,而不是哥哥。换句话说,当妈的应该让不懂事的弟弟尽早懂事,而不是让已经懂事的哥哥还要更懂事。要让闹的别闹,而不是让本来就安静的人站出来掏块糖去哄那个闹的人。
其次,孔融让梨是一个被曲解了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原文: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翻译一下,就是孔融之所以让梨,是因为他觉得自己食量小,所以吃小的就够了。而不是他宁愿自己不吃,也要把梨让出去。孔融是在自己已经满足的情况,不贪多,而不是压抑欲望,假装自己没有需求。
孔融没有撒谎,没有虚伪,没有饿着渴着去换一个道德高尚的奖赏,只是拿了他认为他该拿的。但我们当下教育的尊老爱幼,基本等于教育我们要学会撒谎,学会虚伪,学会牺牲现实利益去换一个道德标兵的头衔。
这事本质上比不尊老爱幼还虚荣可憎,偏偏我们就是这样被教育长大的。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这样教育出来的人,好人不像好人,坏人则更像坏人。哥哥不是由心而发做心胸宽广乐于奉献的好人,只是迫于大人的压力。弟弟则完全不知道自己处于什么道德处境,只知道自己一哭,就有梨吃。他不知道他吃的那个梨,实际上给他带来了一串「贪婪、不懂事、强盗」的帽子。
我是家里最小的,上面两个姐姐。我从小被两个姐姐让到大,但坦白说,成年后,当我意识到在亲戚家人眼中我是一个「自私的孩子」时,我很不开心。我不知道我小时候做过什么。我想吃梨,我哭,这是天性,谈不上好坏。我哭,爸爸妈妈就逼姐姐让。姐姐让了,我吃了。结果就是姐姐懂事,我不懂事。
看明白了吗?
问题出在大人身上,我跟姐姐都没有获得好下场。我姐没有吃到梨,我吃到梨了,但我因此收获了一个自私自利不懂事的标签。凭什么我就不如姐姐?都是一个娘胎出来的,凭什么小的就永远刁钻骄横不懂事,大的就永远超凡入圣仿佛没有人类欲望?
这显然是大人出了问题,而不是孩子生下来就一个带了懂事的基因,一个带了不懂事的基因。做孩子的都是被逼着懂事,被逼着不懂事,完全是在茫然无知中,被一个梨,推向了道德的两种极端,而这两个极端,离真正的美德,十万八千里。
真正正确的做法,是制定一个合理的规则,家庭也好,社会也好,哥哥和弟弟,要么按食量分梨,要么就随机摸梨,大小好坏全凭运气。规则之外,再讲道德。比如弟弟哪天贪玩,忘了吃午饭,下午饿得不行,这时哥哥有个梨,正好没吃,让给弟弟。
把东西让给比自己更需要的人,而不是把东西让给比自己更老更小更不懂事更傻更坏的人,这才叫美德,才叫人类情义和高尚情操。
妈逼的,永远只是妈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