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哪些入门级古书值得推荐? 第1页

  

user avatar   douzishu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不邀。

多图预警。

古文理解水平停止在高考备战水平实则是比较高的水平了,古文阅读无障碍是看古书看出来的。

题主想看为人处世,陶冶情操的,那么我强烈建议你看一看《菜根谭》。

这本书我已经看了几十遍。

说实话,我颇为反感一些人总是说“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阅读”,以我等屌丝之境界,居然总是要将真名士驳得体无完肤,古谓之蚍蜉,俗谓之中二。

这本书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句子我在初读的时候觉得不可理喻,但若干年后,才晓得真他妈是至理。

光风霁月,草木枯荣,小家碧玉,大冶洪炉。

它让你知道:

势力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而不用者为尤高。

于是我们才晓得,许多所谓的清高是假清高,也明白了,那些在没钱的状态下说我若为官必清官的人多半是假的。

它让你知道: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

诚然如此!

但如果理解无能,则会误解作者的本意。初次看罢,觉得做人要凭侠义,果然被坑。后来才知,所谓三分侠气,便有七分世俗。所谓一点素心,便不必为自己有些心计而懊恼。

才知古人诚不我欺。

它让你知道:

我果为洪炉大冶,何患顽金钝铁之不可陶熔。我果为巨海长江,何患横流污渎之不能容纳。

这意味着,狗屎的存在居然可以滋养我们,于俗世之中开出一朵美丽的花。

看完了《菜根谭》受益匪浅,于是便再翻《围炉夜话》,再看《小窗幽记》,再看《幽梦影》。

深刻的道理。

美腻的句子。

这种程度的古文,不建议你再看翻译。讲真,看过几个版本的翻译,有些完全是理解错误,有些真的是不入世也不出世。

再说入门级的,那便是《经世奇谋》,明代学者俞琳编著,你要看的话,一定要买绿皮的。

(有私信和留言问哪个绿皮的,我看了一下,是我记错了,应该是棕色的。)

绿色的是《菜根谭》:


《经世奇谋》主目录的中心思想主要是:

如何优雅地工于心计?
如何识破自己有没有被人当枪使?
如何快速地领会领导意图?
如何通过细节察觉未来的困难?
如何反驳一个恶心到我的贱人?
油嘴滑舌是怎样一种体验?

总之,好看。

好看才是初读最大的兴趣,能让古文不太好的人看进去的阅读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其古文的水准,其他都是扯淡。

于是你看完明朝的《经世奇谋》,就想着看其他版本的《经世奇谋》。于是你才晓得,《让子弹飞》里真假黄四郎的桥段,早就在《经世奇谋·伪擒李密》里头上演了。那时,王世充找了个长得很像李密的家伙,硬跟人说俺已经把李密抓住了,王世充军山呼万岁,李密军在李密的带领下溃不成军。

看,如果你想当个编剧,这是多好的梗。

如果你不当编剧,想当个高级黑,那就硬说本拉登还活着,他们只不过是杀了替身而已。

如果你不想当高级黑,想当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那么,你去二龙山剿匪,便把二龙山认出你是条子的那个傻逼整死。你可以把白的说成黑的,是的,这就是杨子荣干掉栾平的奥义。

好了,进阶完《经世奇谋》,就该更上一层楼了,我猜你的最终目的,是想写出古文一样的语句,在勾搭妹子的路上无往不利。以及,在未来的人生中碰见任何事都可以胸有成竹。

太难。

不如退而求其次,先看看蒙学。

是的,古代幼儿必背。

不要小瞧蒙学,以鲁迅、胡适等新文化领导者的文字功力,也都在幼年时期学过这些东西。


当然,像《三字经》什么的,如果你不想再看,只是想迅速提高古文的理解力和创造力,我建议你看《声律启蒙》和《增广贤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闹里有钱,静处安身。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浅显的精髓。

深刻的道理。

如果读起来不快乐,那就不要读。

如果读起来觉得很兴奋,那就继续读。

兴趣有了,古文水平水涨船高。于是你可以开始看《世说新语》《资治通鉴》《史记》甚至“二十四史”,古人笔记,散文,谏议。于是你会知道,现在发生的,就是过去发生的,将来发生的,现在在发生着。智者的预言是基于自己的学识,而庸人的言论也是基于自己的修养。但既然读过这些了,你也不会因那些恶俗的评语而感到愤怒,早在此之前,你就晓得了大自然容纳得了鲜花,自然也容纳得了粪土。如果你轻易就被人激怒,很容易就怀疑人生,周围总发生你理解不了的事情,只能说明你不够自然。

最终的最终。

你可以看《易经》。如果觉得没什么兴趣,建议你先看一下

曾仕强易经的智慧全集 曾仕强视频全集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包罗万象,读懂了它,便读懂了宇宙。

读不懂是因为自己程度不够,运用起来不对,那是因为自己理解错误。

总之,世界上有很多人在践行着书中早就写过的知识,只是,相对于没看过古籍的人,看过的人会少走许多弯路。能流传下来并在小范围内广受赞誉的古籍,几乎每一条都是前人智慧的精华。就好比“如何更加顺利地拼装这个玩具”的说明书,自己瞎鸡巴走那些弯路是没有必要的。

时间太瘦,指缝太宽。

人生很短,别把精力浪费在走弯路上。

直接拿来用吧。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回答,可能会把我在知乎上认识的这帮基友得罪完了,但是我还是要说。

首先,就题主的问题,我认为非学术研究的话,所有书籍都应该推荐简体横排,没有简体的才推繁体横排,没有繁体横排才推繁体竖排。

------------------------------------------------------------下面逐次论述-------------------------------------------------------

我们读书究竟是在读什么,读古籍又是在读什么?

以我观察,我们读书的目的,如果不是为了装逼吹水刷书单,那么,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思想,一是技艺。要么,我们从书中获得作者的思想,也许接受也许反对,但总能引发自己的思考,从而获得思想。又或者作者只是讲述了一个故事,而你从故事中思考从而获得了思想。《论语》《庄子》这类书籍,是获得思想的典型。要么,我们能够习得作者的技艺,从而掌握某种技能。大量理工科书籍属于此类,而古籍中,我认为各类诗词选本亦属于此类。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既接受了思想,又获得了技艺。

那么,对于读古籍来讲,如果你的目的是了解《论语》中反映的孔子思想,那么是简体还是繁体,又有什么差别呢?即使我们不知道某些字繁体简体的区别,甚至看的干脆就是白话翻译,但如果对于思想的理解并没有出现偏差,你得到了你想要得到的,那看什么书又有何妨?我读古籍,并不是为了知道“后,与後同”,而是要知道“惟名与器不可假人”,知道“学而不思则罔”。不妨碍理解的“后”无论写做什么,对我来讲没有任何意义。

反之,如果你要学的是文言文,是技艺,甚至你要学的是考据能力,是订异箴讹,那么你肯定需要看繁体,看古人的手抄本,甚至对比不同版本。

再深入地讲,即使着眼于思想,如果非繁体不能见其本意,那么自然也要看繁体;即使着眼于技艺,如果只是学赋比兴之法,起承转合之法,就算是简体的唐诗三百首,又有什么关系?

形式永远不能凌驾于内容之上。

简体繁体,都不过是形式,而我们看书,主要是看内容。形式永远不能凌驾于内容之上。老同志们看繁体竖排的《对联话》、《楹联丛话》,我看简体的《对联话》,最后我成了我,而他们写出了繁体版的老干体。看繁体的价值又有几何?

@務酒者

写答案爱用繁体,难道其答案的价值是在于繁体么?


知识从来不应该有门槛。

人类总结出种种知识,并不是为了束之高阁的。知识天生就应该选择更容易流传的方式,在古籍上,更容易传播的就是简体横排。这好比英文原版书之于理科。原版好不好?很好。但是否一定要读原版?未必。或许你觉得很多中文版的渣翻译毁了原著的神髓,然而这些翻译让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了解了西方的科学。一本简体的《对联话》,让无数骚年(主要是我)入了坑爹的联坛。

的确,很多古籍文献没有简体横排,甚至没有繁体横排。但这并不是简体横排的错误,反而是文献整理的失败。在对联界有一帮人正在将大量的古籍文献整理出版繁体横排版,我认为这是利在千秋的事。如果同时也能出简体横排版,则更善莫大焉。

简体造成的信息缺失,伤害远小于繁体竖排造成的阅读障碍

古籍简体的确有一些问题,尤其是某些简化后合并的字。但就我和我身边的人的经验来看,简体造成的信息缺失,其伤害远小于繁体造成的阅读障碍。很多人看到繁体竖排直接就pass了,但简体横排则有可能看下去,甚至认真研究。事实上,我认为汉字简化是非常成功的,信息的损失很小。无论是对于获得思想,还是掌握技艺来讲,都不会造成很大的问题。读简体的唐诗三百首也能成诗家。

@夜小紫

所说很多古籍没有繁体竖排,的确是一个问题。但是,如我前面所说,这是文献整理者的失败。并且,我认为“有很多人的集子只有繁体竖排”这个问题,答案还真就是:可以不看。一来简体的文献已经足够丰富,穷其一生也是看不完的;二来当某作品集的吸引力大到可以战胜繁体的障碍之时,自然会有人看。

即以学诗而论,我甚至认为,学律诗只看杜集是可以的,不看杜集也是可以的。我就不曾专门看杜集,虽则各选本里面的杜诗不少。专门看的集子,只需要取其所好就行了。没有哪个人的作品,是非看不行的。而即使只看一家之诗,也未必不能通诗法,立宗派。

我个人的情况,繁体不是问题,但竖排于我而言的确是很大的阅读障碍。只有《王荆公诗注》这样特别对胃口的,我才有动力忍受竖排。

白话译文不好不是因为白话不好,而是译文不好

前面还有人说到白话译文的问题,从现在市面上的白话系列来看,的确是阅读体验不佳。但这不代表这条路是错的。这跟我前面说的中英文翻译一样,是翻译质量的问题,而不是翻译这件事本身有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觉得读原文更带感,是因为翻译只注意了意思的准确(有时候准确都达不到),失去了文字的张力。如果某一天,某位有大才学的人能做出非常牛逼的白话翻译,我认为其功不下于原著。

贪图轻松不是一个问题,更不是一个原则问题

再说所谓“想贪图轻松就不要碰古籍”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不是一个问题,更不是原则问题。读简体不是规避困难,而是规避非必要的困难。如前所述,简体造成的信息损失远不如繁体竖排造成的阅读障碍大。千万别说没障碍,有这么多人认为繁体竖排看不下去就是明证。这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为古人习惯竖排而改变,不因为专业研究者习惯竖排而改变。

对于“仪式感”的观点

专业的研究需要保证文献的原貌,需要读繁体竖排甚至需要古本善本。但于普通人而言,我对于所谓“仪式感”是持有深深的怀疑的。一个真的想读某书的人,不会因为繁体竖排的仪式感而开始,也不会因为简体横排的低逼格而放弃。难道夜小紫同学看书竟然要依赖繁体竖排么?

总而言之,我非常,强烈,并且鲜明地反对“只要是能找到,那么必须看繁体,繁体的话最好看竖排”的说法。正如夜小紫所言,没有繁体版的,可以看简体;而我的观点是,没有简体的,才需要看繁体。《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十三经注疏》,《全唐诗》,《全宋词》都有简体横排版,此外还有大量的历代简体诗词选本,笔记,小说,札记,有纸质也有电子书,没有人能把这些全都看完。其实,穷我们一生,《二十四史》也未必能看透彻,能认真看完,得有所悟,已经足以做一个非常有深度的人,跟繁体简体,横排竖排,毫无关系。


对于题主的问题,上面推《古文观止》之类的都很靠谱,不过我喜欢更简单粗暴的推荐:

王力《古代汉语》。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update 2

问题中要求推荐书,但是问题说明中要求推的是读本。说明题主是个初学者,初学者经常混淆这两个概念,很正常。但是分清这两个概念,有利于省下很多阅读方面的无用功。

书和读本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还有一些相关联的概念:整理本、版本

书和版本侧重于信息的形成和聚合过程。比如说,《史记》是“一种书”,但是《史记》在历朝历代,有很多整理本(注解、加句读等,都属于古籍整理,只有难度、层次、形式的区别而已),比如最重要的裴駰《史记集解》、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都是不同的整理本,有人将裴氏、司马氏、张氏三家注解捏合在一个读本中,又创造了一个新整理本,是为史记三家注本。《史记集解》的宋刻十四行本,则是《集解》的其中一个版本;而著名的杏雨书屋藏本,则是十四行本的一部印本

读本侧重于信息的接受过程。普通读者只需选择某一口碑较好的整理本的最易得的印本,作为自己的日常所用读本;文献专业研究者才需要讲求不同整理本的各个版本,甚至细化到某个刊刻者主持的印本,这就是他们的研究所用读本

题主要求的,也是当代读者经常能见到的那种“中华、上古等各大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带注释的古文”,指的是:当代古籍整理者,接受一种书的整理任务之后,排比该书不同时代的多种版本,调阅各版本的印本,参稽异文和注释,研发出来的一种适合市场上最多读者的阅读水平的整理本,试图兼具研究性和普通阅读功能(自然,业内研究者不一定需要这种产品,他们可以选用中华再造善本等其他产品),与前面提到的《史记》三家注本,都算整理本,只有时代的不同。所以,推荐时一定要分清楚:需要推整理本?还是要推书?

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对于没有目录学修养的初学者,应推荐其阅读某一特定整理本,庶免贻误,这也是update1里谈到的“初学要讲版本”的意思。如果发问人还觉得太难念,就要推荐王力《古代汉语》一类的有引导性质的参考书打基础,再读这种整理本就较为容易了。具备目录学和版本学常识的较为高阶的阅读者,才可以仅推荐某种书,让对方自己查找合适的读本。黄侃老师那句很出名的“八部书外皆狗屁”,或者让读《书目答问补正》,也是为有程度的读者说法,初学者慎不可听。

update 1

在围脖上看到某同专业比较牛的老师和学长也就此发表了看法,说读《史记》入门最好。这种看法不对。

首先,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教育,识字关其实都还没过,基本词汇都不具备就读难度太高的书,那不叫读书,那叫书玩儿你。推荐王力《古代汉语》是拿来攒词汇量用的!繁体字不适应的话,找本港台武侠小说,或者民国浅近学术书猛读三天,他书不观,有效验。

其次,就高考训练见识的那点儿阅读材料,就大学语文扯的那点儿选段,根本不足以让人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阅读专题。推荐朱东润的书是攒最起码的泛读量用的!成年人,不先泛读,一上来就让自己练习精读,指定了读本又不提供引导(俗话说的给鸡汤不带勺),很快就会有抵触情绪的。朱氏选集过重文学,也是一大缺点,不得已,用周予同的中国古代史文选配合一下。

再次,哪怕是中文系本科,不刻意训练(老师带读和自学都算)的话,能保证大学四年里真的能读完一整部重要古籍并且这种练习的作用能持之长远?选段和一整部书的训练价值差可大了。推荐《论语》《孟子》是训练读全书用的!《史记》包括十表八书全读,和抽着列传里最blingbling的段子读,是两回事。能读《礼记》难度的材料和已经读完《礼记》,更是两回事。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是看到自己能读某个书的段落,就以为自己能刷整部书,N部书也在向自己招手,只是兴趣还没提升,方法还没学到而已,才会问出“给推荐点阅读书目让我提升提升兴趣呗”的问题。于是一群过来人给推荐他们自己以为很好玩的书,至于提问人能不能以此为津梁,路上会不会跌跤,就没人关心了。我不是题主也不认识题主,只不过自己当年也是这么弯路走过来的,深知给初学者乱推书目之虚妄误人,看到这个问题有感而发而已。

最后,没踏踏实实读完至少五部书,书影都没见过几个,清代刻本都没摸过实物(这是最起码的),校勘活儿都没做过,就别学人家聊“版本”了。“入门要讲版本”这个提法,准确的解释是,刚读一个书的时候要找个好的整理本,没有好的当代整理本,清代人做的整理本也可以。什么是好的整理本,对于不同水平的读者可就不一样了,但至少要保证能帮着你连滚带爬都要看完这部书,而且有所收获。你能用目录了,懂校书了,才能接触到真正的“版本”之学。而实际上大部分读者读书只是为了增加点文化修养而已,不是当文献民工或者古籍玩家,犯不着一上来讲这么高阶的东西。不是叫你非宋本不读,读了逼格不够高的本子更不会导致大脑爆裂。有了好的整理本在手,你也得凭着先前练出来的一副好牙口才能啃下去。翻来覆去啃不下去的话就别硬来了,换个软点儿的练硬了牙口,再战不迟。

——————————————原来的正式答案————————————————————

上面有些答案中光开书单不说读法的做法,对初学者来说,太不厚道了,连我这种文献专业出身的都看不下去了。说点儿诚恳的经过亲测的建议吧。本人偏重经学一点,这里就不推荐韵文类读物了。

题主透露的个人信息,是这么几点:已经高中毕业,能看带注释的文言文,希望看了以后能受到启发,提升为人处事的水平,顺便陶冶情操。希望推荐几本入门书。

这些信息,意味着题主

  • 在一个注意力时段内,能借助现代注释的帮助,粗读难度不超过前四史的小段材料,大致理解语段内容。——接下来应该选择的主要读物的特点是:单册书的装订篇幅不能过大,版面要干净,注释难度不能超过高中语文课本太多,形式也应接近,注释水平应当是业内主流,但不需要涉及业内前沿。
  • 具备高中程度中国古代文史常识,但长久不接触已经深埋在大脑中,需要提示才能激活。——还需要补充一两种系统讲叙古代文史常识的普及书,才能把主要读物捋下来。
  • 高考语文科目,平时训练所读的是经部的四书选段,史部的正史选段,子部的先秦诸子选段,集部的经典唐宋诗若干(可能还有一点汉魏古诗和清诗?)——推荐的读物难度应该比这个高一点儿
  • 可能学的是那种和文科交集很少的理工科专业;甚至已经工作。所以不会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正襟危坐地读书。——这些书应当常见易得,排版尽量接近日常读物,已经电子化,便于通过实体书、手机、平板、kindle等多种方式随时随意阅读,尽量降低形式上的门槛。
  • 要求是很大而化之的“提升为人处事水平”和“陶冶情操”,说明题主尚无特殊兴趣点。——选书应该避免以下情况:主题非常特殊、冷门,趣味过于黄色暴力阴暗,虽然号称思想性强但读起来很费劲。
  • 要求推荐几种书就够。——推书种类,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巴掌能数过来的数,能在一两年内读完且有收获。

前面的答案粗略看了一下,有这么几类推荐:

第一类,传统开蒙型。也就是先读蒙书,再上孝经语孟,再刷五经前四史(幸亏没人推《文选》,谢天谢地),甚至连《说文》都算上,而且最好用竖排繁体读本。这种读法优点是路子正,缺点是回报周期很长,如果没有教练耳提面命,能坚持一个月算久的了。参考

古代人上学从开蒙一直到科举,学习的书籍或者接受的训练的顺序是什么? - 知乎用户的回答

第二类,刷论文参考文献型。比如前面有人说“因为概率上很多人喜欢读《三国演义》,题主你大概也和大家一样喜欢三国吧”,就推荐读《三国志》入手。这种做法看似讲究趣味,有主题导向,其实和导师或者领导砸个项目让你做,本质有何区别?在不了解中国古代史的方方面面,并且发展出自己特别的关注点的前提下,直接砸专门书让读,没准当事人翻一阵子就会想摔书:“这些内容跟我有P关系啊。” 这种读法仅仅适用于某一专题的狂热爱好者。

第三类,八卦文摘型。各种偏门各种重口,反正能勾起趣味就够了。什么《世说新语》、《大唐西域记》、《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笑林广记》、《浮生六记》(坐等推《初学记》、《古今图书集成》或《双梅影闇丛书》内选目的)都来了。请问,八卦勾起兴趣以后,下一步读什么您知道吗?读完了以后能看思想密度更高的书吗?要看这种东西,直接上网搜马亲王、梁惠王等老师们的帖子就好了,重口味搞笑的内容多得是(当然我不是说他们写的东西不好),甚至直接买本《东晋门阀政治》之类,都能现学现卖,何必自己和古籍死磕?如果题主要认认真真读点古籍的话,最好先暂时不接触这类读物。

特别要反对推荐《世说新语》。要读通这书,语言和史料的门槛不低。以题主的基础,只怕是花了老鼻子劲读完,就看到点魏晋风流,计算投入产出性价比,相当不划算。题主要求的是费力不多但所获不少,这种书不适合。

建议题主照着中文系本科生课程的缩水版来走。所谓缩水版,就是遵照这么几个原则来选书和阅读:

  1. 读简体横排带注读本开始都没有关系。
  2. 先爆完基础书,再根据自己的精力啃硬货。
  3. 每天都读一点,但是不要停。一天读两三页也行,兴致来了有空了一天刷个十几页也好。
  4. 如果不是从小读经史,就把文言文当一门熟悉的外语来学,不妨借鉴英语学习方法,积累词汇、语法、相关文化常识必不可少。
  5. 一定要亲自从头到尾,完完整整地读完至少一部书。

————————————下面推书————————————————

一,先读王力的

古代汉语(第一册) (豆瓣)

,(一共四册)

选段篇幅适中,比高中课本长一点儿。繁体横排,字大。注释简明扼要。非常符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读的时候先不靠注释“素读”,注意几个方面:是否适应繁体字,自己以前积累的古代汉语词汇量够不够用,基础语法是否过关。如果能读,就过。如果不能读,抽点时间,像背托福单词一样直接背基础词汇表,别每看到一个不懂的词都要查。英语阅读训练怎么做的,大学毕业的同学应该都有体会。

配套练习册:

王力《古代汉语》同步辅导与练习(配第一册/第二册) (豆瓣)

嫌四册太多的话,郭锡良的也可以:

古代汉语(上) (豆瓣)

(一共两册)

课外读物: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豆瓣)

古典文献、古代汉语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也一样要复习这些书的。

二,再读朱东润编的

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 (豆瓣)

(一共六册)和周予同编的

中国历史文选(上) (豆瓣)

(一共两册)

段子和王书比有点长。也是繁体横排,排版略密,比较考验人的目力和耐心,这也是训练的一部分,请耐心忍受。可能因为这套教材的定位是古代文学,而非古代汉语,有些注释有可商榷之处,大略读得过去就行,不要深究。(本科上古代文学课时,正好古代汉语课也同时讲同样的篇章,我们几个同学较真儿,拿着王书和朱书的矛盾之处去请教古代文学的老师,收了两个卫生球。╮(╯▽╰)╭)

这书的作用是让读者在短时间内过目大批中国古典文献的样本,体会语感。王书选篇不如朱书多,更侧重语言标本的代表性。而且选目也比较经典,不必担心被奇怪的段子带到沟里去,一个字:“正”。所以读的时候要自己注意总结一下有没有感兴趣的专题,以后可以拿着这个专题去请教达人再开进阶书单,就不用还说“我要读点有利于为人处事的书”了。

之所以没推荐《古文观止》,是因为以前见到的整理本都不符合当代读者习惯,直接上来就是竖排繁体黑乎乎一片,很容易吓跑初学者。听说近年葛兆光老师的整理本还好,题主姑且去书店翻翻再定。

三,接着读

論語譯註 (豆瓣)

,或者

论语本解 (豆瓣)

两种都是典型的古籍现代整理本,前面的王力和朱东润的选辑,都只是给你当阅读练习用的,不是书。到了《论语》,才是一部完整的书。在这个阶段,才开始练习怎样耐心地读完一整部书很重要!是打底子用的。不要怕花时间,一定每天读几页,读不下去了就只读一段,十分钟总能熬住的。一个字一个字从头到尾读完。过了这个阶段,才能说真的进了门。

至于《老子》这种先秦经典,并非全不可取。篇幅短小,放在袖子里随手拿出来读一段也是好的(这段开玩笑的)。但是不适合当作给大多数人用的、第一种完整地读完的古籍。需要提前积累一定的生活阅历,或者有关的哲学方面的学术训练;工作有年的普通工科同学未必能有,一开始就上《老子》,恐怕坚持不下来。更别说《老子》整理本争议众多,难以取舍了。不妨找来翻翻,看看是否投眼缘再决定,书店翻翻又不要钱,更不会大脑爆炸对吧XD。

再读

孟子譯注 (豆瓣)

巩固一下之前读完整部书的体验。有这两种书垫底,就能知道如何磕完一整部书,如何集中注意力,如何应对自己的心理波动,如何应付日常琐务的干扰。这种经验,以后只要不是读体量超大难度超高的书(读五经注疏要另说,史部书我没有很好的经验,就不瞎写了),一般够用了。

读过论孟,才能和很多古书的作者有起码的共同语言。

上述书利用业余时间都读完,以高中起点计,大约两年读毕。(我自己用非常少的业余时间,就是每天十五分钟到三十分钟不等,读《论语》朱注用了两个月,《孟子》朱注用了三个月。仅供参考。所用读本见下段。)应该能够克服对文言文的畏惧感,建立起初步的自信心了。而且这些都是朴实常见的读本,要买实体书,或者找电子版,都很方便。

顺便安利一个重口味一点的,字大如钱,版式疏朗,完全符合“竖排繁体”,连什么是鱼尾什么是书口什么是乌丝栏都能顺便学习一下哟,欢迎自取:

四书章句集注 (豆瓣)

再后面,读什么、怎样读,就看题主新发展起来的个人兴趣了。有前面的书打底子,你应该不会像现在这么无从下手了吧。

如果,万一,对经学感兴趣的话,接下来可以这么读

「四书五经」的最佳阅读顺序是什么?每种经书的已出版的口碑较佳的译注本有哪些? - 知乎用户的回答

偷偷夹带一点另类的推荐:

说苑校证 (豆瓣)

,或者

说苑译注 (豆瓣)

,一定要在王书和朱书读完之后再看。只读正文,当故事看,不要读注解和校记,计日程功,读完为度。选择的段子大多富有经典性和故事性,篇幅和难度适中,又不算很蔓衍支离,行文也较为雅洁平畅。实在提不起劲读《论语》这种议论文字的话,《说苑》也是个不错的替代品。

我个人的意见,读古书还是尽量先读点先秦两汉文字垫垫肚子,入门虽然较难,但有了这个基础,扫中古、近古文章则势如破竹。从明清时文或者唐宋古文倒卷而上地读,看似平易,但越到后面越艰难。

别过度追求竖排繁体,这是一个政治正确的阅读门槛,但却是小节。现代整理本还用竖排繁体,有特殊背景,简单说说,有些是因为原书中正文夹有双行小字注,排版需要;有些出版社为了节约制作成本,沿用上个世纪的版子,甚至更糟糕的,直接扫描上版。

身为文献党,早就习惯了竖排繁体,但并不觉得这种排版天生就是正确的。要克服的话也不难,拿个一星期,专门读一种竖排繁体读本,民国书甚至老版武侠小说就可以了,一天能读书的时间都读这个,可能不到一周就克服了。要不要买竖排繁体,要买平装还是精装,和读古书这事本身,关系并不是很紧密。它们只不过是通过某一特定形式,让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毕竟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差异都很大,没有好的习惯,长久下来真的会被书玩而不是玩书,最后就习惯于读现代译作了。如果纯为玩票的话,其实没必要这么大费周章,直接去书店抓一本就行,何必来知乎询问?夜小紫的答案,一方面我很赞同,一方面也觉得重点偏离,答非所问。




  

相关话题

  如果《三国志》失传了,那么《三国演义》具有历史价值吗? 
  蒙古人有精密、系统的兵法吗?若无,为何能击败兵法理论发达的宋将? 
  世界所有人同时穿越到一万年前,多久能恢复现代文明? 
  现实生活中你最机智的一刻是什么? 
  如何评价国庆档电影《长津湖》中陆战一师撤退过程中向志愿军冰雕连敬礼的桥段? 
  你小学的时候流行过哪些不正经的顺口溜? 
  有没有能快速减肥的方法推荐? 
  有哪些你不爱看的书? 
  为何古代经常闹饥荒? 
  历史上,你最佩服的人是谁? 

前一个讨论
雀起乡到烛镇里的蒂莫西爵士是谁演的?他演过什么其他的剧吗?
下一个讨论
朱立伦输蔡英文怎么说?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