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罂粟提取而来的止痛神药吗啡,不仅开启了近代化学制药的时代,更是把人类从剧烈疼痛中拯救了出来。尽管此前欧洲已经有用鸦片酊来缓解疼痛,但受原材料,以及制作工艺水平影响,镇痛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且有成瘾的副作用。
吗啡是1806年德国化学家弗雷德里希·塞尔吐纳,经过大量的研究,从鸦片罂粟分离出来的一种黄白色结晶化合物。他通过在自己和几个朋友身上进行小剂量的实验,发现这种化合物缓解疼痛是此前鸦片酊的十倍。
由于服用这种化合物后,会让人产生昏昏欲睡,因此弗雷德里希·塞尔吐纳借用希腊神话里梦神的名字“Morpheus(墨菲斯)”为其命名,传到中国后,翻译成了吗啡。但很长时间一段时间,他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受到重视。
直到1817年,弗雷德里希·塞尔吐纳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科学年鉴》上,才引起广泛注意,医学界意识到这将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药物。1827年,著名制药公司-默克集团正式将吗啡进行商业规模的生产和制造。
最初的吗啡止痛药是口服型药丸,止痛效果虽然强于鸦片酊,但依然起效慢,且会导致肠胃不适,因此没有大规划普及。直到1853年,来自苏格兰的亚历山大·伍德将自己发明的皮下注射法[1],应用于吗啡给药,药效产生更快更强,才使得吗啡镇痛剂在欧洲流行起来。
吗啡的止痛效果毋庸置疑,直到现在还是癌症晚期首选镇痛药,在当时也挽救了无数战场上的士兵,成为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上的救命神药。但与此同时,医药公司为了进一步推广产品,开始宣传和推广吗啡能治疗鸦片成瘾。
在当时,人们也发现,使用吗啡后的瘾君子们,确实对鸦片失去兴趣,并且毫无痛苦的度过了戒断反应。于是吗啡很快就成了人们口中的第一代特效戒毒药物,只是他们不知道,瘾君子们对鸦片失去兴趣,是因为注射吗啡后快感更强,所以才会对鸦片没有兴趣。
直到后来,有些正直的医学家指出,注射吗啡其实比吸食鸦片更容易让人上瘾,但他们的话并没有得到重视,因为医药公司已经掌握了话语权。而当时吗啡也没有受到管制,制造了无数“吗啡瘾者”,其中有士兵,还有医务人员,也为海洛因泛滥种下祸根[2]。
尽管吗啡依然有成瘾的副作用,但直到现在,它依然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癌症晚期患者缓解病痛的止痛药之一,每天世界各国无数的癌症患者,都是依靠注射吗啡让自己从疼痛中平静下来,静静等待死亡的来临。
作为人类最早从自然植物中提取而来的化学药,吗啡在医学界绝对称得上是革命性的突破,在它的的基础上,科学家又发明了不同效果的止咳镇痛类阿片药物,例如可待因、羟吗啡酮、埃托啡、杜冷丁等,广泛应用于现代临床医药。[3]
首先对题目做一个小小的更正,弗莱明是发现了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青霉素及其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理学功能,而不是发明。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共同获得诺奖,诺奖官方对他们的表述也是“发现青霉素及其临床效用”。
说“青霉素发明之前重度感染无药可救”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因为1933年德国生物化学家格哈德·多马克(Gerhard Domagk)就已经使用磺胺米可定(后来定了商品名百浪多息)治愈过一位败血病患者。这比青霉素应用于人体的临床试验早了足足8年。而且他也因为发现磺胺类化合物的抗感染作用而获得了1939年诺奖,只不过因为当时希特勒与诺奖委员会交恶,他没能及时领奖,甚至有传闻称他被盖世太保秘密拘押过一段时间。
磺胺类化合物的抗感染作用更早被发现,所以在1939年打响的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交战国军队普遍采用的急救抗感染药物。一般是对开放性伤口进行第一时间撒粉后包扎,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感染风险:
而青霉素要到1940年才在澳大利亚科学家弗洛里和钱恩的帮助下完成了粗提取(仅约5%纯度),然后在小鼠身上取得了治疗感染的成功。1941年美国都拖拖拉拉参战了,青霉素才完成了首例人体试验。而我们在《拯救大兵瑞恩》中看到的美军医护兵为中枪战友急救时使用磺胺粉的镜头也非常写实,因为即使是到了1944年6月盟军诺曼底登陆后,磺胺粉的急救抗感染药物低位也没有被撼动。原因非常简单——青霉素的产量太低,而且提纯工艺非常复杂。不过1944年,科研人员筛选出了高产青霉菌,优化了提纯工艺,才逐步降低了青霉素的成本。
到了朝鲜战争时期,财大气粗的西方军队已经普遍用上了盘尼西林,而我国受限于封锁的国际环境,不仅自己造不出,连走私渠道也基本上被堵死了。为了保障志愿军的盘尼西林供应,当时只好问苏联老大哥购买一部分。但正规渠道的进口货还是满足不了需求,还是要依靠一部分走私。败退台湾的国民党当局特务头子毛人凤竟然策划了往走私盘尼西林中掺入剧毒神经毒剂的阴险计划。可见当时青霉素的珍贵。好在1949年毛主席访问苏联的时候斯大林答应我国援建制药工业,我国才在1952年打破了西方对我青霉素封锁。在此之前,我志愿军一直在大量使用磺胺类抗菌药。
那么为什么弗莱明和青霉素的名气大过了多马克和磺胺类药物呢?
磺胺类药物至今也没有脱离临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磺胺类虽然抗菌谱广,但主要是抑菌作用,不能起到杀菌作用。而且一旦用了磺胺类,就不能使用青霉素,否则两种不同抗菌原理的药物会互相影响,产生拮抗作用。另外,磺胺类的过敏反应比青霉素还要常见,甚至有部分患者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和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外观非常恐怖,不建议大家搜图。
现在临床上磺胺类使用的就越来越少了,各种合成或者半合成抗生素已经成为绝对的主流。所以说青霉素是开创了人类抗菌药物的新纪元,直接打开了一整个药物门类——微生物发酵产物。目前人们已经在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发酵产物中找到了抗菌药(如青霉素、各种头孢菌素、氯霉素、土霉素等)、抗真菌药(如两性霉素)、化疗药(如放线菌素、平阳霉素、阿霉素、博来霉素)、抗排异药(如环孢素)等等。甚至还有一些特殊的发酵产物(主要是粗提取物)用于护肤品,作为肤质调理剂。
我认为伦琴发现并应用X射线就是最好的代表,这直接开创了医学“隔皮猜瓜”的新纪元,同时还开创了医学影像学这一门新的学科。以X线为基础开发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更是把平面的透视图像整合成立体的,让人们可以不打开患者身体就看到清晰的内部构造,对于诊断和手术规划的意义不言自明。
其次,在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之上,介入治疗技术继“不打开病人身体看到内部构造”之后,把人类带入“不打开病人身体完成手术”的新纪元。比如冠脉球囊扩张加支架就可以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使其血流恢复正常水平,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开胸手术:
推荐一款自己家今年双十一入手的一款电视机吧,具体性价比高不高不清楚,但是使用过一段时间后,体验还是很不错的。
入手的是下面这款索尼43英寸的电视机。
简单提醒一下,如果要买电视机的话,给它预留出的位置一定要考虑好,并且买相对应尺寸的。以免买了安装不了,到头来还是麻烦的自己。
因为自己家还是有小朋友的,而且它有着更加低的蓝光辐射,还有视觉低疲劳模式的配合,不仅是对于小朋友,哪怕是我们成年人也是有很大益处的。
其次有着120Hz的高刷,再加上杜比全景声,配置还是很高的。
而且不仅可以语音控制,还可以能过手机操控,手机投屏,也可以用传统的遥控器。
本是自带的影视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全年龄段的都可以找到自己想看的。
这里就简单给大家做一个推荐,最主要的还是尺寸以及预算问题。要考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