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当然影响,但是绝不是唯一因素。
因为勘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这个城市冬天并不冷,海面也不会结冰:
与纬度差不多的齐齐哈尔对比一下,冬天简直相当温和了有没有……
问题的一部分在于——勘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和很多天然良港一样,海边的地形实在不怎么友善:
作为类比,这是几个其它天然良港附近的地形——
就这个地形,你说想放下上百万人也不怎么容易吧。虽然港口条件不错,可是没有腹地的港口等于白瞎。没有铁路连接(连半岛内部的铁路都没有),没有公路外运(勘察加半岛西侧还有许多小居民点公路不通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全靠着本区的几十万人(除去城里就只剩十几万了)消费和生产(还不见得有什么生产,比如克柳奇的主要产业是……伐木)能掀起多大浪花啊。
不如说,这城市有将近二十万人已经很不错了。毕竟勘察加不在任何关键航道上,离世界各个经济中心都很远,本地出产又有限……
这个有限不是一般的有限:没有离港口近的煤矿可以开发,那就等于不能支撑二战之前的各种工业,当然火车也是浮云——就算你可以用烧木材的简易铁道,那差距也太大了。没有火车又进一步加大了开发难度,恶性循环。
没有开发了的油田,当然也就没有石油工业,二战之后的各种工业也别提了,运点油进来那飞机和潜艇修理厂都排队等着呢。
我意外找到了这么一份讲述勘察加半岛矿产开发状况的报告,看了您就明白这个地方多难。
以下截取部分报告内容:
说白了,好到的地方没有矿,有矿的地方不好到;本地需求基本没有,外面需求是有但不够运费。铁路是浮云,公路很简易,到海没有路,海面出不去。1924年看到的煤矿,过了一百年还没有足够开发价值,黄花菜都凉了。
在城市西北方向的河谷中,有一片相当平坦的地域,理论上十分适合大规模建设——然而堪察加的特征(补给完全依赖港口,内陆产业过少)决定了各种优质低价资源与多数工作机会都会集中在港口附近——东西是要运进去的,运进去是要烧油的,然后油也是运进来的,这就简直是双份的坑爹——所以在通勤不便的情况下,人们绝对不会舍近求远。
我粗略的量了一下,从市中心到机场的直线距离就有二十公里——二十公里放到北京,已经够让你从市中心跑到通州——而河谷的顶端距离市中心有近五十公里路程,要知道从二环往东五十公里已经是香河地界了。如果北京只有二十万人,不,我们来个平方,四百万好了,你还用天天从河北跑去国贸上班?
更何况,冷战时候机场旁边可是军事重地,大概存着足以炸平美国西海岸的空射核导弹……粗粗一量机场大致就占了5x4km的区域,旁边不出意外也是高度戒备,在这种地方边上放个几百万人,给赫鲁晓夫怕是也不能同意吧。(不要做在这建个大楼数图95的梦了,内务部的同志找您有事)。
偏远地区人口流失并不是俄罗斯独家所有。毕竟大城市集中了各种工作、交通、医疗、娱乐、教育方面的优势,而偏远地区、尤其是农村除了不用堵车简直什么优点都没有。即使在日本这种极度缺地的地方,北海道(尤其是北海道的偏远地区)随着日本经济腾飞也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人口流失。这些人都去了哪里呢?没错,是东京这样的大城市。
是我我也想冬天随时去池袋哪的逛个街而不是踩着雪对着宗谷海峡发呆啊(不我其实想
我们东北西北的人口流失到北上广也不是一年两年了。
偏远地方的城市想要维持存在,基本靠这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