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从70年开始着手修订之前的作品,那时「鹿鼎记」还在连载中。
在「鹿鼎记」连载完成之后,金庸或许是发现修订工作比自己预想得要困难得多,耗时耗力,而且既然开始修订就肯定不能半途而废,结果也是如此,十五部作品整整修订了十年。
修订期间金庸大概是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构思创作新小说的,至少在修订完成前,他不会再有新作问世,正因为预期到了这一点,金庸才会在「鹿鼎记」的后记里说“不出意外的话,这将是我最后一部武侠小说”。
当然他并没把话说死,还特地表示人生总会有各种意外,所以也难说那时金庸是否还有继续创作的意愿。
等到15部小说全部修订完成时,金庸已经56岁,年纪大了,也过了创作的巅峰期。虽说这年纪对作家来说并不算老,很多作家五六十岁仍然能写出很好的作品,但此时金庸早已功成名就,财务自由,开始涉足政坛,还参与了香港基本法的起草,事务繁多,又不需要像当初那样靠写小说来卖报纸,也就顺理成章地彻底封笔了。
写武侠小说对金庸而言本来就是个意外,金庸年轻时就以从政为目标,在北京不得意才回香港当记者,阴差阳错地成了武侠小说作家。他有天分有才华,写小说是他擅长的事,但未必是他真正最想做的事,他对写作的热情也未必那么深,愿意一辈子献身其中,十五部武侠巨著再加上十年的修订,完成这项庞大的事业,或许对他来说已经足够给自己的作家生涯画上句号了,就此功成身退也是一桩美谈。
何况就世纪新修版而言,80年代以后的金庸笔力确实已经无法与巅峰时期相比,即便创作新的作品恐怕也很难达到此前的高度,搞不好还有翻车的风险,晚节不保。所以封笔也是明智的选择。
以上均是个人猜测,不对真实性负责,金老爷子泉下有知,勿怪勿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