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为什么有三家大核工业公司(CNNC, CGN, SPIC)? 第1页

  

user avatar   tuisi19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某种意义上来说,Rosatom和CNNC是对标的。中国也只有一个大核工业全系统公司。

1953年苏联中型机械部→1986年苏联原子能部→1992年成立俄罗斯原子能部→2004年国家原子能署→2007年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Rosatom)

1956年中国第三机械部(三机部)→1958年中国第二机械部(二机部)→1982年中国核工业部→1988年中国核工业总公司→1999年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新)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Rosatom和CNNC是从上游矿山到下游运营,具有完整产业链的系统公司。

另外还要提到,中核建CNECC,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1999年自中核中分拆出来,具有核电工程建设、核军工业务,2018年重新合并回中核集团。2018年(新)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更为完整和强大。

---------------------------------------------------------

基于核电这个核系统中的一部分的视野看,中国才有三家核企。以下都是基于核电视野。核电以外的全核工业产业系统,几乎都在中核内部。

---------------------------------------------------------

CGN: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原名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1994年引进法国技术,向香港地区售电的大亚湾核电站竣工并网发电。需要一个运营主体企业,并且国家也希望通过运营的利润进一步发展,建设更多核电站。于是单独成立了中广核。

早期中广核就是一个纯粹的发电厂,虽然是核能的,后来逐步自行发展出核电技术研究设计方面的能力。但也只是局限于核电站的前期研究设计,和后期运营维护,目前还不是完整的核工业系统企业,也没有更上游的产业链。

SPIC: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由原国家电力公司分拆出来的中电投公司,与国核技公司合并而产生的。

原国家电力公司2002年分拆,诞生了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个电网公司,以及华能、大唐、华电、国能投、中电投,五大发电公司。

国核技公司是2006年为引进美国西屋AP1000三代核电技术,而专门成立的任务型技术公司,从中核集团中划出上海728院,作为技术引进承接主体。严格地说,他不是工业企业,就是纯粹的技术研究企业。AP1000技术引进消化完成后,中电投确实有大型工业建设能力,也希望由此把自己转变为核电工业企业,因此国核技并入中电投,成为国电投核能部。

AP1000技术说真的挺不错的,非能动+做减法,确实是划时代的思路革新和技术更新换代。中国只花了5亿美元+4个堆订单,获得了几乎全部知识产权转让,并且中国有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

国核技获得的AP1000技术也提供给中核和中广核,中核和中广核分别消化AP1000技术,进一步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即中核ACP1000和中广核ACPR1000+,这两种技术后来经过一定整合,称之为华龙一号

随着三门、海阳,相继建成。国电投也有意争取建设全国产型AP1000型核电站。毕竟从头到脚都已经引进消化,大量中国工业企业(哈电、东方电气、上海电气、一重、二重、沈鼓、大高、苏阀、上重)为AP1000技术国产化已经投入了巨资进行消化攻关,如没有订单将白白浪费这数百亿投入的研制工作。

最初国家一度决策今后所有反应堆都走AP1000一个堆型路线。但后来由于AP1000技术跨越太大,设备投产长期拖延。最终放弃了这个思路。

引进了法国三代EPR堆技术和俄国三代VVER1200技术。EPR堆技术和VVER技术,与中国自己的CNP路线相似。都是传统做加法思路,通过不断改进升级,提高安全性。好处是技术比较成熟没有跳跃性。

当时AP1000,美国堆迟迟不开工,中国堆也严重延误。而法国三代EPR堆高调宣布芬兰 OL3、法国 FA3开工。最后中央决定引进EPR技术,两座堆订单,用于台山核电。

结果中国的AP1000三门、EPR堆台山,都已经2018年建成并网发电。而EPR堆高调宣布芬兰 OL3、法国 FA3还坑着,已经超支三倍,号称2020年可以商转并网发电。至于AP1000美国南卡罗莱纳州ⅤC Summer二号三号机组,2013年开工,2017年完全破产,导致东芝西屋巨亏。AP1000美国佐治亚州Vogtle机组,目前在联邦政府输血120亿美元下后,仍在建设,目标2020年建成商转并网发电。

中核ACP1400和中广核ACPR1000+都有吸收EPR堆的设备改进上的技术成果。


过去从大亚湾引进法国M310核堆技术以后,在中核下属的核动力院,先后国产化完成CNP650(秦山二期),随后并进一步研制了CNP1000(1997-2002年)。

中核集团层面,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20002年先宣布下马,过了一年后2003年把CNP1000的研制任务又宣布重启,但是从核动力院转到728院承担(当时728院已经在承接AP1000技术转让消化任务了),结果直到728院划出,CNP1000也没有完成,于是CNP1000又回到核动力院。CNP1000以及后续吸收AP1000部分技术的CP1000始终没有开花结果。

同时,核动力院院长赵华试图让核动力院成为中国西屋那样的NSSS公司(核蒸汽岛系统供应商),包括引进法国EPR技术路线,均因为和集团之间的矛盾而胎死腹内。最后的结果是赵华帅五十多名骨干出走中广核,加入了中广核刚刚成立的广核核技术院。此后在中广核实现了引进EPR技术路线的设想。(中广核二代半CPR1000堆型,本来就是中广核委托中核,基于岭澳核电引进项目而研制的,彼时中广核并无研究院)因此赵华加盟中广核后,如鱼得水。最后中广核得以迅速推出融合了法国EPR技术与美国AP1000的三代堆型ACPR1000+。

此外中广核先后获批了大量CPR1000堆型的核电项目如阳江、红沿河等。

另一边,中核集团由于CNP1000以及后续CP1000始终未满足批准条件。最后自己也使用几乎差不多就是CPR1000堆型的设计方案,只不过不能叫CPR1000,只能叫M310++改进型。如福清、方家山。

中核ACP1000和中广核ACPR1000+融合为华龙一号时,最终还是中核在堆芯上的全产业链优势而略胜一筹。中广核ACPR1000+被迫放弃了赵华弄了很多年的157盒堆芯组件设计。原因在于中广核没有能力自己建设从矿山到燃料棒的更上游产业链,作为一家中国核电企业也不能受制于外国供应商。华龙一号使用了中核177盒堆芯组件设计,但在其他方面都保留了各自的差别。

(157盒堆芯组件设计就是AP1000正统设计,渊源自西屋314堆经验。177盒堆芯组件设计,来自于CE公司的SYSTEM80系,但SYSTEM80系本身也是AP1000的技术渊源之一。)


核电的话题都放在这里吧。

俄系本来是压水堆和沸水堆并行,自从爆了切尔诺贝利之后沸水堆路线就停了(日本出事的福岛核电站也是沸水堆)。压水堆VVER系,经历了VVER440二代、VVER1000二代半,到VVER1200的三代堆,逐步改进发展。VVER系目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的三代堆,已经建成十多个。

VVER1000(AES-91)引进,在田湾1、2、3、4号机组。中国坚持引进选装新技术“水润滑主泵”,而非标配的油润滑主泵。新技术“水润滑主泵”原本是俄罗斯准备用在下一代VVER1200上的新设备当时俄国还没有实际应用过。中国引进后确实花了好几年磨合。但应当说俄国技术是相当优秀的。

目前已经进一步谈判引进了VVER1200技术,将用于建设田湾7、8号机组。

PS Rosatom集团内部,俄国同样有圣彼得堡设计院和莫斯科设计院的型号之争。早年第一批开工的VVER1200上,有圣彼得堡原子能设计院的V-491 型反应堆,莫斯科原子能设计院的V-392M 反应堆的区别。其中列宁格勒和加里宁格勒两核电站建设了V-491 型,新沃罗涅日建设了V-392M 。

最终证明两家兄弟的设计都是成功的,这些核电站也都已经成功建成商转发电。最终两种型号进行了有限的融合,形成了出口标准型AES-2006型。



再多说说。其实法系和美系的区别没大家想像的大。

法国M310堆型的爹,就是西屋转让的M312堆型技术。

法国三代核电EPR的爹,是法国法玛通M310堆型和N4堆型+德国西门子PWR堆型。其中N4堆型的技术继承占比最大。

而N4堆的爹,P4 和P4`,就是西屋转让的M412/M414堆型技术。

德国西门子PWR堆型的爹,也是西屋转让的M312堆型技术。但是西门子PWR堆型,把三环路改为四环路。更接近M412堆型的结构。

你硬要说法系和美系技术差异多大,那就没意思了。

有些事情上找爹党很无聊。但是这事情,真的是同一个西屋爹啊,西屋70年代的二代堆三胞胎生出来的娃。

中国引进M310堆技术以后,进行所谓自主创新的秦山二期(CNP600/650)。实际上相当程度上参考了西屋212堆型。M310堆源自西屋312堆型模式的三环路,改为类似西屋212堆型两环路。燃料组件由157盒燃料组件(渊源自西屋312堆型),改为类似西屋212堆型的121盒燃料组件。

秦山二期期初时以为做减法比较容易,三环路减为两个环路,而且有现成的西屋212堆型思路可抄。结果并不顺利。

同水平做减法的国产化,尚且不顺利。提高水平做乘法,能否顺利,就很可疑了。这就是为什么国务院采纳六专家上书,全面引进西屋三代核电的根本原因。

PS 核电这里和很多其他领域类似,当代的水平已经提升到天下一流,于是会误以为仅仅20-15年之前,水平不应该多差。

实际上我举个比较明显一点的例子:同样2004年,J10刚刚开始量产,进气道插着六根加强筋是他显著的标志,性能只相当于1980年的F16A,还要低于1985年的F16C。让人十分沮丧于中国航空工业的整体水平。(当然,比之前老军迷们指望J7/J8的时代已经好得多了。)

今天,四代机J20都量产了;J10的全面达到三代半(美标四代)水平的,使用DSI进气道的J10C已经被批准可以外销了。

那么是不是2019年的我们可以说,2004年,中国完全可以直接拿出吊打F16C的水平的作品吗? 显然不是的。

是因为我们这20年发展的太快了太成功了,20年时间在各领域大大缩小差距甚至赶上了。不能因此以为20年前我们的差距就不存在了。


但即便如此,要是你在哪个军迷群里说中国2019年在核潜艇的核动力上已经赶上或超过了NAVY在1990-1年的海狼级的S6W堆的水平,怕不是会被人笑裤衩红过头吧。S6W的W代表的就是西屋(Westinghouse)。(当然,西屋的军用部分在西屋出售给东芝之前已经预先剥离出去了。)



喔,我这里补充下科普:

从反应堆内引出加热过的水,进入蒸汽发生器,在蒸汽发生器中通过热交换冷却,然后回到反应堆内。这叫一回路。反应堆及一回路上的管线设备,及整个安全结构,被俗称为核岛。

发电用水,进入蒸汽发生器中,通过热交换冷却一回路的水,同时自身被加热为蒸汽,然后进入汽轮机-发电机组,蒸汽推动汽轮转换为旋转动力,旋转动力转动发电机,切割磁力线产生电力,最后剩余的水蒸气被冷却水冷却,通过烟囱排放掉的白烟只是冷却水产生的水汽。这就是二回路。二回路上的管线设备,以及整个发电机组,及整个安全结构,被俗称为常规岛。

蒸汽发生器相当于一个巨大的炉子,只不过不是用火烧水,而是用一回路的高温高压热水(300-350摄氏度),加热隔着炉板另一边的水。

一回路的水由于不断循环流过反应堆堆芯被加热,这个过程中会逐渐积累起微弱的放射性。所以不使用反应堆直接加热的水/蒸汽,去推动发电机组。而通过一回路二回路互相隔开。

非压水堆,有些出于安全考虑,设计有三回路结构。一回路加热二回路,二回路加热三回路,三回路才驱动蒸汽轮机-发电机组。

然后,我们要说说上面提的环路是什么意思。同样的技术、设计,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功率。蒸汽轮机-发电机组,有自身的特点,不宜造的太大或者造的太小。

于是一个反应堆,就可以引出两、三、四环路,每一组环路都包括一回路和二回路,也即一组环路,就包括一直到到最后发电机组的完整一组设备。二环路设计,就是两组发电机组;四环路设计,就是四组发电机组。从而实现常规岛部分规格一致。

一个反应堆功率可以设计的大一点,带动四个发电机组,也可以小一点,带动三个或者两个发电机组。典型的西屋二代堆设计,Model 212是两环路,就是30万千瓦*2=60万千瓦发电能力,Model 312是三环路,就是30万千瓦*3=90万千瓦发电能力,Model 412是四环路,就是30万千瓦*4=120万千瓦发电能力。

反之,西屋三胞胎,你得到了其中一个的技术,改造成同水平的另外两个兄弟,如德国西门子80年代把三环路放大成四环路结构,或者中国在本世纪初把三环路缩小成两环路结构,这是一种同水平改造。

秦山二期可以说标志着中国终于在2004年赶上了西屋1974年的水平,这种背景下决策引进最先进水平的三代核电技术,是相当正常的决策。





西屋AP1000的技术转让是基本全部完整的。(有一些仪器设备上确实让中国追加多掏了钱,但没有扣下不给的。)受惠于技术转让的不仅仅是国核技/中核/广核。还包括大量中国工业企业(哈电、东方电气、上海电气、一重、二重、沈鼓、大高、苏阀、上重等等),全都实现了技术飞跃。这种飞跃不仅仅是核电领域,也会体现在制造其他产品上同样获得助力飞跃。

有些传闻完全是误会。有一些技术转让他不是包括在中核与西屋的转让合同中,于是就有所谓百分之多少多少技术并不转让的误会。实际上很多技术转让是另行签订的,由部件承建企业(哈电、东方电气、上海电气、一重、二重、沈鼓、大高、苏阀、上重等等)单独与对应的外方签订的。这些企业人家又不归中核集团管辖,当然也不可能由中核集团替他们签合同。

这里有个插曲,上海电气与意大利安萨尔多谈判若干核级设备订单附带技术转让的过程中结下的友谊,最后促成了后来上海电气并购意大利安萨尔多40%股份,从而掌握其在重型燃气轮机和特种发电设备上的核心知识。

早期引进谈判时,AP1000有些技术确实是源自军用技术,或者干脆就是军用软件上开发的,因此被美国方面禁止出口。西屋为了实现可以100%出口并转让的投标门槛,进行了全面修订,把所有禁运清单上的技术撇除,另行选择技术或重新开发了一系列技术进行替代,特别是主屏蔽泵,实际上是使用了新技术重新开发的,包括热工软件都是重新写代码,这些技术都100%提交转让了。(当时没有订单西屋就要饿死了啊,中国也是乘人之危,才便宜搞到手。)

原来的主屏蔽泵设计,是经过美国核潜艇动力和核航母动力堆验证过的,可靠性很高,但技术也就是90年代美国水平。新开发主屏蔽泵,用以替换的技术实际上更先进,但是验证不充分。这是后来AP1000工程中,主屏蔽泵拖延多年的根本原因。但是,主屏蔽泵虽然拖延多年,但实际上在2015年就已经全部完成了,没有问题了。

AP1000之后又拖了三年,完全是因为各种无中生有的质疑,迫使核安局再三组织专家评审。最后导致几位专家公开在国务院领导面前开炮:没有问题就是没有问题,再检查一遍究竟是什么意思?非得搞点东西出来让领导批改一下才行吗?



美国主泵一直有工人因素导致的生产缺陷问题,这是大家早就知道的美国去工业化问题,国产化版本就没这种问题。所谓三门2机组的问题已经按计划完成修复(扔了美国零件换上国产零件),2号机组在2019年10月已经重新反应堆装料,进入恢复启动运行阶段,经皮肤11月29日重新临界,恢复发电(见 三门核核安发〔2019〕365号、国核安发〔2019〕239号、关于释放2号机组主泵恢复后首次临界控制点的通知)。大家不要大惊小怪放大问题。

三门核电一号机组,到2019年12月,已经圆满完成首个燃料循环周期,情况优秀。三门核电二号机组重新临界后,目前满功率运行,计划2020年12月上旬完成首个燃料循环周期。

台山EPR的压力容器不合格,就是日本造假丑闻嘛,三菱-神户制钢。怎么会有人说是法货? 说实话,评估研究了一整年,反反复复评审了那么多次。认为含碳量稍微高了点,但是用到整个蒸汽发生器到期一起更换没问题。所以才批准装料发电的。


目前华龙一号的进口部件比例其实比AP1000还高。华龙一号中核也就86%国产化率,广核更低一些。国电投的新的AP1000堆,大概能做到93%左右,并且里面没有任何受制于美国的成分。


结论 中国只有一家 完整的大核工业全系统公司。那就是中核集团。

但是广核集团 与国电投 正在努力,并且即将成为成为NSSS公司(核蒸汽岛系统供应商),成为核工业中产值最大的这一环节的核心工业企业。

至于核电环节之外的各位,摸摸哒。














又修正了一些小错误,感谢大家支出。感谢诸位业内人士提供帮助。




  

相关话题

  中国为什么有三家大核工业公司(CNNC, CGN, SPIC)? 
  中哈合作核燃料组件厂投产,设计年产 200 吨核燃料组件,对于两国核工业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经过天津大爆炸之后,为何很多理科生仍然坚信群众反对核废料厂是因为科普不足? 
  中国为什么有三家大核工业公司(CNNC, CGN, SPIC)? 
  中国为什么有三家大核工业公司(CNNC, CGN, SPIC)? 
  中国为什么有三家大核工业公司(CNNC, CGN, SPIC)? 
  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就读是种怎样的体验? 
  中哈合作核燃料组件厂投产,设计年产 200 吨核燃料组件,对于两国核工业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中国为什么有三家大核工业公司(CNNC, CGN, SPIC)? 
  中国为什么有三家大核工业公司(CNNC, CGN, SPIC)? 

前一个讨论
镇江划给南京,宿迁划给徐州,江苏双核发展是不是这样才是发展之道?
下一个讨论
《蒙古秘史》中采用的汉字标音应该如何理解?





© 2025-04-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