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一言蔽之为速度的快慢——推进速度、传接速度、跑动速度;中场球员则通过其技术、视野、预判、战术以及比赛实际情况等因素决定何时快、何时慢。比如一球领先比赛末段,放慢节奏苟一苟,阿贾克斯就是没苟,才惨被热刺翻盘。
简单说是这样,但事情不是这么简单。因为节奏涉及到时间争夺,和之前关于空间争夺的问题是配套的。因此,我尝试深入挖掘一下节奏这个主题(会更抽象一些)——
节奏能快起来固然是好的,不管是奥巴梅杨、姆巴佩那样的急速飙车,还是克洛普在多特和利物浦最初的快打旋风,不仅场面震撼观赏性十足,还极易吸粉,他们在多数比赛中也能够凭借其超速状态获得胜利。
但众所周知,就算是博尔特也不比球跑得快,所以球队真正在乎的是传接球的效率,这之后才谈得上才球员本身的速度。
其实很多球队在这两个问题上都已经做的不错了,克洛普的多特和这赛季之前的利物浦当属个中翘楚。但老资格球迷都很清楚,大多数快打旋风虽然短时间内可以取得好成绩,但在关键战役总是被那些看上去比他们慢得多的球队轻松拿下。而且这种踢法难以为继——赛季末体能劣势、伤病风险、后防空虚,再加上一味的快就意味着过于简单,就容易被针对,这每一样都能让球队突然崩盘,多特甚至一度崩到降级区。
因此,足球世界存在很多看上去很慢却又战绩彪炳的球队,比如尤文图斯,如果只是泛泛的看球星和进球,斑马军团特别催眠。曼城也算一个,很多时候他们看上去总是不紧不慢。
原因在于传接球和球员本身的快只是最简单的快,那些看上去很慢的球队,完全有能力打出同样的效果。比如下面这个曼城突然提速的配合↓
但他们不会随时保持这种快节奏,一方面是规避风险,另一方面则是他们可以踢出更深层次的快节奏。
简单说,因为现在球场上空间争夺越发激烈,水平越高的比赛所能创造的空间也就越小,我们经常说足球运动员考验的是前30米的速度,事实上在高水平比赛中所能获得的空间大多数时候可能不足10米。
而时刻都能弹射起步的球员屈指可数,那么解决方案是两种——创造更大的空间、创造更多的时间,创造空间我之前讲过。
创造时间简言之就是:
是不是很抽象?下面两个节奏大师可以帮助理解。
这两人有个共同点,都不是科班后腰,但他们来到这个位置后,都在5年内拿下欧冠和世界杯,足见其天赋之高。那么高在哪里呢?
先说可以减少对方时间的小猪。
小猪早年练滑雪,还被传曾是德国滑雪希望之星,不管真假,滑雪造就了他刚柔并济的身体素质,他原地协调能力无出其右。当然这个特点在他作为边前卫出道时并没有太多帮助,边前卫主要功能是突破,但他只是原地打转,还获得过转圈猪的雅号。
范加尔独具慧眼,这个原地技术爆炸同时职业生涯也差点爆炸的边路球员,居然在中路活了!最惊奇的是,在边路转圈是拖慢节奏,但在中路他成为了对方目光焦点,自带“卡顿效果”反而成为了扰乱对方节奏的利器。
看他原地多调整了一个拍子,对方至少5个人被他吸引,那一瞬间就像对方突然静止了一样,让赫韦德斯获得多一瞬间成功插入~
看他就像丢帧一样的带球,两个后卫就像跳帧一样放过了前锋,这不是节拍器,这已经是时空机器了好吗。
看他标志性的原地打转,对方所有人就像傻了一样都在看他,然后凭借原地小技术送出一记准确的转移。
超强的急停转向和原地调整,每一格动作都那么流畅又不那么流畅(哈哈哈),可以看到对方防线球员做了多少多余动作。
看他超级超级巨大巨大的提前量,对面全被忽悠了。。。
看他的动静结合,小碎步调整真是太自然了,在这种危机时刻小猪的各种天然卡顿让对方很容易犯错。
停顿-突然启动-减速-小碎步,4个节奏变化,将对方防线玩弄于鼓掌之间。怪不得当年陶伟看到后腰小猪时发出的节拍器感叹。
施魏因施泰格是典型的“慢速”球员,我所谓的“卡顿”实际上是他自带的节奏变化,但由于他的位置和超强原地控球、调整出球能力,让他的节奏变化极易扰乱对方,即便是把注意力多在他身上集中一瞬间,也就把这一瞬间送给了拜仁或德国队,你看一眼我看一眼他再看一眼,那最后累积起来就是各种纰漏,再加上最基本的节奏把控,巅峰小猪的作用十分可怕。
再说可以增加我方时间的皮尔洛。
我们经常说皮尔洛的视野如何如何,那如果作为他的队友是怎样一番体验呢?
我们无法邀请米兰、尤文、意大利国家队球员来回答,就只能通过自己踢球看球的经验来说了。
假设在场上,我作为进攻球员发现了一个空间或准备进行一个跑位,大多数时候需要一个跑位触发器,即出球球员拿球抬头看到我时再启动,否则容易越位或白跑一趟。具体可以看下面这个B站视频↓
那如果我有一位能够在我发现空间之前就已了然于心,并始终可以快速准确传球到位的队友呢?
那我岂不是大多数时候都能比对手更快呢,因为我甚至可以不用触发器就能启动!即便我的绝对速度可能并没有对方后卫快,但在小范围内我始终是提前启动的,那么我就可以多一瞬间的空位机会,最至少我都能占据小空间内最有利的位置。
把这个情况提高到世界杯、欧冠之中,那么即便只有0.5秒的富余,都能够击杀对手。
而这个队友就是那个睡眼惺忪的皮尔洛。
这样一来,如果一般球队的节奏是“啪啪啪”,小猪的球队就是“啪-啪啪”,而皮尔洛操控下的球队就是“啪啪”。
举个例子:
蓝箭头球员看到皮尔洛拿球,想都不想直接启动,而皮尔洛抬头看见后没有一丝犹豫,直接传球到位。可见跑位的球员对皮尔洛是多么熟悉和信任!
意大利在大家的印象中节奏慢不慢?但在皮尔洛的高级节奏掌控之下,在这一瞬间可以快到极致。
还有下面这个送给巴神的传球↓
越位?不存在的。
对于防守方来说,有一部分预判是依靠观察出球人作出的,但拥有皮尔洛的球队,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省去“抬头观察-前锋启动”这一步骤,那么跑位的球员和防守球员之间就存在一瞬间时间差,相对而言,我方实实在在增加了时间。
当然,并不是说小猪和皮尔洛的功能仅此一家,只是以个中翘楚举例而已,还有众多中场球员有相似的功能。同样他们也不仅仅是这个功能,只是基于节奏而言单独拿出来说而已。
所谓增减时间也并不是他们的比赛目的,这是他们高超技艺的效果,但完全可以说明——节奏——绝不只是表面上加快奔跑,加快传接球速度而已,能够制造对方和我方在某一瞬间的时间差,才是中场球员把玩节奏的较高姿势。
而顶配姿势,当然就是既创造时间又创造空间喽——
时空撕裂者组合:哈维-伊涅斯塔-布斯克茨,就不多说了,回想一下被2011巴萨和2012西班牙支配的感觉就行了。
附送关于空间的回答:
高赞那个回答我真的是无语了。。。那哥们肯定不踢球。。。
节奏,简单点说就是按照九十分钟比赛时间来合理分配体能的一种策略。
真实的足球不是游戏(况且游戏都是有体力槽的),连续高节奏进攻一分钟,体力槽瞬间就空了(类似冲个400米的感觉),一旦被断球,很容易因为体能原因无法有效组织防线,被打反击。然后缓个大约五分钟左右,体力槽又回来了,又可以进攻一波。
比如有的队上来就抢开局,前十分钟猛攻,然后再慢慢倒脚歇一下。有的队就是等对面打完三板斧,然后利用对面体能空槽期,猛攻几波。还有就是在半场结束前猛攻一波的。这些都是节奏。
再细分到每一个进攻波次,提高或者降低节奏,把有限的体能最优化,让十几秒或者几十秒的高速无氧冲刺发挥出效果,就是那些中场节拍器体验价值的时候。
所以其实节奏这个东西吧,其实是对体能的一种无奈的妥协。君不见,在现代训练条件下,球员体能越来越好,进攻节奏也越来越快,越来越持久。如果以后都换成不知疲倦的机器人踢球的话,那就是一直高节奏对抗了。
足球比赛的进攻本质就是创造空档,是个空间的艺术。把本方有限的体能去创造出更多的空间,就是进球的前提。而当防守方体能优势明显的时候,正常节奏和较快节奏难以创造出空档,所以就只能靠那短短的几秒十几秒甚至几十秒的超高节奏来让防守方的注意力跟不上进攻方的速率,这样才能出现空档。而当猛攻几十秒仍然创造不出空档的话,就必须缓一缓来恢复体能。
在不考虑攻防转换的情况下,仅分析一波进攻(毕竟考虑攻防转换就太复杂了):瞄准对方薄弱环节,高强度反复冲击,若是对方顺利组织防守,那就把进攻速度降下来,恢复一下体能,再利用无球跑动寻找对方防守薄弱点,开始下一次冲击,这样几下,就能创造出不错的射门机会。这也是很多教练在看到对方某个球员能力不行或者体能下降后最喜欢的一种进攻策略,比如最著名的那场82,塞梅多完全就是被拜仁左路连续冲击给打崩了。而防线其他人一旦为了这个漏洞频繁补防的话,又会出现新的漏洞,就很容易被多点开花。
好的中场球员就是善于发现对方防守的组织状态,以及本方球员目前能制造空档的可能,有意识的依靠传球来加快节奏和降低节奏。
中路球员通过什么来控制节奏,当然就是传球啊。当横传回传变多,显然就是降节奏,在中后场压迫不够强,空间比较大的地方,就可以慢慢倒脚给前场球员一个休息时间(梦三的高位逼抢就是来破解这个的,高位逼抢完了之后,反而是用中前场的传递来调整节奏,恢复体能,而对方基本没有恢复体能的时间,所以才会很强)。而当在传球过程中,一旦发现对方防线有松动,就会用长传转移和直塞空档来瞬间提速。还有一直典型的提速就是无球跑动速度变快,典型的就是巴萨梦三,大多数时候确实就是在慢慢悠悠倒脚,但看到对方防线有所松动时,梅西或者小白会马上加快自己空跑接应时候的速度,这时候短传频率会加快,很容易造成防守方更大的空档。
我最喜欢的几个中场大师,齐丹,哈维,魔笛,等等都是控制节奏的高手。而今年欧洲杯的佩德里也是这样的,所以可以关注一下巴萨和西班牙未来几年的成绩。
多踢球,跑累了,才能真正理解“节奏”这个概念。
在外拍片,手机码字,等之后再更新动图来详细解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