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故事。
某天,某唱片公司的一位企划兼词作人,托人约我见面。见面第一句话是 —— 内地似乎没有像你这样写词的人,签公司了吗?
我说,我自己做工作室,除了商业合作,只填自己工作室的音乐人的词,自由度大,所以可以这么玩儿。
他又问,能挣钱吗?
我说,版权通过代理平台有收益,创作通过线上预售能保本,但并不稳定,演出……看情况。一年下来紧巴巴能过。
他说,这已经很厉害了,跳过唱片公司,直接自己做。
我说,是运气好。
接着他问我一年的创作量。
我说大概二三十首,不一定,你呢?我反问他。
今年就两首,公司比稿通不过,尽全力想写好,一旦被否太消磨创作积极性,马马虎虎一写,废了也不心疼,但通过率也就下来了。他说这话的时候明显有些颓丧。
我说,是这样的,创作有时会变成一件需要权衡的事,要保住积极性太难。最近XX影业找我写一首电影的主题曲,三稿过后,甲方还是不满意,修改意见给得模棱两可,我于是提议让他们在我的基础上作他们满意的修改,之后我再作调整工作就好。最后,他们给到的版本我比较不太能接受,于是跟他们说想放弃署名。
怎么不能接受?他问。
我说,太……土了。那些句子我初中QQ签名都不会用,他们觉得受众就能听懂这个,能有传播度。
他说,哈哈,我理解,但这样不好吧,署上名算个合作案例,不然这单白做了。
我说,我也理解,但我强迫症。
他苦笑,我经历过太多次,强迫症早被磨好了。
对了,你怎么知道我的?我忽然想起,问他。
他说,最近正巧读科幻小说读得入迷,看见朋友圈里有人分享你的《曲率飞行》,最开始以为你是独立音乐人,一搜发现还真只是写词,就心想现在怎么会有写词人写这样的题材。你再之前是写民谣的吧?我不太听那类,之前有看过你的名字,但是没了解。
其实我一开始想写后摇来着,取个很怪又好看的名字就行了,省事。我开玩笑道。
你有什么欣赏的作词人吗?他问道。
我说,挺多的,罗大佑,李子恒,黄伟文,林夕什么的……
都是港台,内地有吗?他继续问。
我想了一下说,内地有很多歌词很好的乐队和音乐人,像刘弢,姬赓,杭天……这些,但纯粹的作词人似乎不太有。很多主流音乐的词作从我的角度来说,都很好,但是那种符合市场创作要求的好,不是我喜欢的那种好,比如很多网络大俗歌的词,洗脑上口,三观朴实,就很好,这个回答很个人。
你觉得内地以后会出现像林夕和黄伟文这样的词作人吗?他聊得有些来劲。
现在的音乐环境情况下,我觉得不会,起码我接触到的甲方爸爸不需要,我所见的市场也暂时不需要。以后不一定吧,这个是看环境,不是看人,毕竟全世界的音乐市场也没中国这么在乎歌词,有才华的人多,缺的不是这。我回答得有些怯。
说着,他跟我讲了很多,他想写但没法去写,因为一定公司通不过的题材。我觉得大部分都很有想法。
我说,等我回去也搜搜你的作品。
他有些不好意思,连连摆手说,还是别了别了。他说,他最近也开始和一些相对独立的音乐人合作,不收钱,也不要版权,就为能写一些自己想写的东西,等有了满意的作品再分享给我听。
我说,好。
临别,他拍了拍我的肩说,你这样挺好,要坚持啊。
——————
广告时间。
纪录片《自行车与旧电钢》 拍摄于徐州,主角是两位边缘的音乐人 —— 张鹏程和张宜苏。
影片斩获独立影像展年度十佳纪录片、入围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纪录片,历时五年才登上大银幕。我和我的枯鱼肆音乐工作室作为首映礼发起人之一,与大象纪录诚邀大家一起观影。
下周六15:00,天幕新彩云影城650人巨幕厅,由枯鱼肆音乐作为发起人之一的《自行车与旧电钢》北京首映礼现场,特邀导演邵攀和传奇主角张宜苏到场交流。
http://wechat.elemeet.com/#/fund/apply?fundId=16813&ch=poster&u=30812 (二维码自动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