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补
江南关于佛教和神学的观点很有意思,可以搜一搜他的一篇随笔《那些年我沐浴神的光辉》
另外我只说到龙族的设定来源于圣经文学,但龙族并不是只参考了圣经文学。
路明非和小魔鬼之间的关系、龙族中爱情悲剧的内核,其实可以通往歌德的作品《浮士德》。(不知道的可以自己去搜)
初看起来,路明非和小魔鬼,象征着二元对立,象征着人性中的善与恶。
莱肯曾说:“圣经文学的情节就是以善与恶之间的巨大神灵冲突为中心”展开的。
这种冲突表现在人物方面,则发生在上帝和撒旦之间、上帝和叛逆的人类之间、上帝的天使和堕落的天使之间以及善人与恶人之间;
表现在故事背景方面,则发生在天堂与地狱之间;
表现在人的内心世界方面,则发生在上帝的旨意与魔鬼的诱惑之间。
但在《浮士德》中,其实有三股主要力量,上帝、靡非斯特、浮士德。
这三者之间形成的三种关系(上帝与靡非斯特,浮士德与靡非斯特,浮士德与上帝)构成了诗剧的形式结构,一部《浮士德》悲剧就是在这些力量和关系纵横交织的舞台上演的。
然而“上帝”的部分我看其实到现在还没有出来,那个人性中的神性,依旧藏在某个地方,不知道是谁。
而浮士德也并不是一个与这二重本性相抗衡的另外一种力量,另外一种本性,它只是一个载体,一个神魔之战的主体,浮士德一旦从迷梦中醒来,他的生命也就失去了宁静,两种截然对立的力量和本性在此展开了剧烈的冲突和搏战,他唱道:
“我的心中盘踞着两种精神,
这一个想和那一个离分!
一个沉溺在强烈的爱欲当中,
以固执的官能贴紧凡尘;
一个则强要脱离尘世,
飞向崇高的先人的灵境。”
反正江南看的书多,有兴趣的自己知网搜“浮士德”“悲剧”之类的,总能扯到一起去的。
关于黑月之潮,这是个基督教式的开头,却不幸遇上了一个日本美学的结尾。
从舞台落在日本的那一刻开始,这个故事就注定是一个悲剧。
1.
首先必须知道的是,龙族的主题离不开基督教,它的很多设定都是基于基督教的,龙族的历史也是按照圣经来描述的。
龙三里昂热提到了这样一句话,“我年轻的时候在圣三一学院读书,老师也曾告诉我要站在更高的地方去看历史,就像站在山上俯瞰下面的战争。”
正好,基督教中有一个核心的概念叫做【三位一体】
三位一体是三个独立的存在——统一的真神有三个位格,即圣父、圣子、圣灵。
圣子是在永恒里由圣父所生,圣灵在永恒里出于圣父和圣子。
圣父、圣子、圣灵同尊荣、同权能。
圣父,基督宗教所相信的三位一体之独一上帝的第一位格。
圣子是指基督宗教所相信的三位一体之上帝的第二位格,拿撒勒人耶稣降生后特指耶稣基督。
「圣子」无限,因为他本是永生上帝,却降世救人,为我们人类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他原不能被死拘禁,所以他死后第三天就复活了。
圣灵是上帝的第三位格,与圣父圣子同受钦崇,同享光荣,是完全的上帝,是基督徒的主。
因着上帝的恩典,圣灵是唯一能施行救恩使人重生的那一位;这救恩就是基督耶稣在十字架上舍命流血所完成的。圣灵住在信徒的心里成为我们的保惠师并使我们成圣。圣灵来是为了启示和荣耀主耶稣基督,引导我们进入一切的真理,并用公义和审判显明世人的罪。
从龙族里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小魔鬼,其实我们可以推测,小魔鬼的原型是圣子,那么路明非代表的原型可能就是圣灵了。
除此之外,四大龙王的原型是【四大天使长】
四大天使长是常见于宗教传统之中的天使,大天使长又称天使长或总领天使,四大天使长为:加百列、米迦勒、拉斐尔、乌列。
加百列——Gabriel《将上帝之秘密启示的人》四大元素中司职水。
米迦勒——Michael《为上帝争战并报复仇敌》,四大元素中司职火。
拉斐尔——Raphael《引领死人离去》四大元素中司职风。
乌列——Uriel《传唤每个人到审判台前》四大元素中司职地。
白王的原型是圣经中的撒旦。
撒旦 (圣经中的堕落天使)
撒旦(Satan)是指《圣经》中记载的堕天使(也称魔鬼),是反叛上帝耶和华的堕天使(Fallen Angels),曾经是上帝座前的天使,后来因骄傲自大妄图与上帝同等,率领三分之一的天使背叛上帝,后被赶出天国。
看看龙族中关于白王的背景故事就知道了。
白王叛乱
白王发动龙族历史上最大的叛乱,三分之一的龙族成为叛军,她背叛黑王之后,曾对自己的所有血裔使用言灵·神谕,这是唯一克制言灵·皇帝的言灵,白王叛乱的时候,黑王面临的几乎是灭族的灾难,因为黑王创造出了和自己不相上下、唯一能挑战自己的存在;白之王欺骗人类,许诺说在战胜黑王之后给予他们自由,因而得到人类的帮助,但最终仍是黑王获胜。——《冰海残卷》
基督教的元素在龙三里也多次出现。
龙三章节名中的新约、旧约,一望无际的雪原上零和零号的誓言。
还有多次出现的撒旦,“那一千年完了,撒旦必从监牢里被释放,出来要迷惑地上四方的列国,就是歌革和玛各,叫他们上来聚集争战。”
以及上杉越死前说的,“那美好的仗我已打完了,当行的路我已行尽了,应守的道我也已守住了。”
2
那么提到基督教,我们不得不说的是,基督教的核心:“耶稣的救赎”、“因信称义”。
得救跟人唯一的关系就是“信”,只要“相信”就足够了。
前面已经提到过,小魔鬼的原型是耶稣,那么他代表的应该是“耶稣的救赎”,所以按照这个思路来,绘梨衣本不该死。
因为小魔鬼在战场上也说过这样一段话:
“也不光是为了哥哥拜托我的事。”这种时候路鸣泽竟然还能微笑,他仰望着漆黑的天空,笑得那么寒冷,“原本在我的剧本中那个女孩是要死的,她死了,圣骸就失去了完美的寄主,你也不会诞生。但我修改了那个剧本,赐予她活下去的特权,这是我第一次为一个人修改剧本,因为她太愚蠢了,愚蠢得让人不愿她受伤害……但你竟然违抗我的旨意!剥夺了我赐予她的生命!你这卑贱的逆命之人!””
所以从基督教的角度看,龙三讲述的不应该是一个悲剧。
问题就出在龙三这个故事发生的舞台,日本。
3
我相信很多看日本小说或者动漫的人,都能在这些作品里面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伤。
这是日本文化中独有的一种忧郁的气息,是一种审美,称之为【物哀】。
日本美学倾向于在寂静与死亡中寻找没,在破碎和消逝间寻找美,在最美好的事物被毁灭时发现最极致的美。
樱花与武士道,正是象征着这种死亡与凋零的美。
【物哀】也是日本传统文学、诗学、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以物语与和歌为代表的日本文学的创作宗旨就是“物哀”。
物の哀れ、幽玄、侘(わ び)、寂(さ び),这些都深刻影响了日本的文学作品。
江南写龙三的时候,很明显受到这种日本美学的影响。
无论是快死光了的女配,还是类似东京爱情故事的车站分离。
从踏上这片土地开始,从镜头拉到那个女孩开始,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完治在爱情面前选择了退却。
路明非在爱情面前,选择了退却。
因这一步的退却,一个本该获得“耶稣的救赎”的女孩,在日本这样一个舞台出场,最终走向死亡的静寂。
4
用村上春树《我们不过是借住者》中的一段话结束吧:“因为不管是樱、萤或枫,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失去它的美丽。我们为了目击那一瞬的光彩,路途再远也愿意前往。那里存在的不只是纯粹的美丽,人们亲眼确认它们失去小小的光芒,看到鲜艳的色彩在眼前凋零,会不自觉地松一口气。当人们目睹一场美丽的盛宴消逝时,反而能找到安慰。”
可惜,我不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