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个战争角度来说,毫无疑问是中途岛。瓜岛是太平洋战争盟军从防御转为进攻的转折点,这一点各回答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但是瓜岛不适合和斯大林格勒,阿拉曼放在一起作为整个“世界大战”的转折。
中途岛非常适合。
中途岛之后,再没有任何IJN机动编队可以以任何形式威胁锡兰以西的航线。而这一点的重要性已经反反复复在之前回答里谈到过了。配合盟军舰队调度和建造进度,IJN绝无仅有的盟军1942年主力舰下水潮前的那一段优势窗口(具体来说,航母领域),在中途岛荡然无存。
早在20年代的战争预计中,香港,马来亚和菲律宾就已经注定被认为会沦陷了;新加坡要塞或许会坚持但是时间无法确定。这是此前二十年里每一年的分析,34年开始防务委员会每年汇报中都会确认的事情。在最糟糕的情况下,瓜岛的攻势可以失败,澳新也可以被封锁,甚至沦陷。这在政治上无法接受,但是在经济和军事根本不会动摇盟军战争机器最根本的运行能力。
但是印度不可以,印度洋西岸的航运绝对不可以,埃及到高加索之间的产油区和42年中至关重要的陆路交通不可以。印度洋掠袭期间,盟军航路损失上升了百分之三十五,这里的主要增长源之一就是西印度洋航线——连接着两伊到高加索(斯大林格勒),海湾,东非(埃塞俄比亚)和北非(埃及),连接着印度到UK/加拿大的关键性航路。实际上,日德之间对航线造成的威胁差别如此之大,盟军对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地区的护航舰甚至有不同的防空反潜标准。而中途岛决定性摧毁了IJN再次发起针对印度洋的大规模航空袭击的能力。
先欧后亚的基本英美战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基于间战设计得出来的结论:如果日本不愿意投降或者和谈,日本本土完全可以继续战斗到地老天荒。盟军唯一赢得远东战争的方式,是全面海上封锁(44-45年中才实现)甚至登陆日本本土(谢天谢地没有)。反之,唯一输掉远东战争的方式只有三种:1,东北(满洲)一线的远东红军决定性崩溃;2,中国战场出现重大变故,导致IJN/IJA有切实可能威胁印度;3,IJA登陆美国西海岸。这五件事(封锁日本本岛/登陆日本本土+满洲/中国战区/登陆西海岸)除了文艺作品之外,真正在现实中没有一件事是在短期内可能发生的。实际上战争结束还额外用上了核武器。远东战争,注定是静态的,是漫长的。我不知道如何强调这一点,这是整个间战对日战争的基石。
欧洲战争不是。
切断英帝国东西联络,或者东线红军决定性战败,那么结果将是灾难性的。当然,UK本土与日本本土相似,仍然很难被直接威胁;但是战争真的进展到这一步,UK本岛的幸存还有多少意义呢?反之同理,德国本土与苏联的路上通路和英法之间的距离意味着击败德国是地理上真实可能的,意大利半岛更是绝佳的登陆点。欧洲战争不能失败而更容易结束,必然得到优先选择。
但是优先结束欧洲战争,需要先控制远东威胁。中途岛就是决定性地解放远东威胁的那个转折点,是实至名归的决定性时刻。在此之后,日军彻底失去了结束战斗的所有筹码:他们无法威胁远东红军(条约),无法彻底打通中国战场,无法登陆美国本土结束战斗,也无法给印度洋地区的盟军造成无法接受的损失了。这一点无关乎IJN有没有意识到的问题,毕竟世界不是主观意志决定的。如果说此前IJN/IJA不愿意在印度洋一线升级战争,在此后他们字面意义上“不能够”做到这种升级了。
澳新可以被封锁甚至入侵,巡洋舰战列舰可以在瓜岛遭受惨重损失,太平洋战争可以再输半年无妨,“世界大战”不会就此结束;但是IJN机动编队的航母必须在年底前被削弱到在太平洋/印度洋两线均可控的水平上,否则输掉的可能就不只是远东战争了。这就是为什么斯大林格勒,中途岛和阿拉曼是“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尽管这三者之间千差万别,在各自的战区中也不一定是情况稳定的唯一要素;然而这三场战役集中性出现在42年盟军战事最吃紧的时间点上,并且带来了超越战区的重大影响,所以被当做了“转折点”。这种说法或许有些老派,但是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