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网友集体想的俞飞鸿、陈数、袁泉、曾黎主演的女性剧《淑女的品格》,现实可行吗? 第1页

  

user avatar   imWangc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微博当天我就评论转发了。



首先我很高兴。

因为之前每当我提出类似思路的剧本主题意向,总是会被第一时间枪毙,策划们直接就说观众不会有共鸣,没爱人看,玛丽苏霸道总裁才是王道。

这次,网友至少用热情的转发点赞让各个影视公司看到他们在选题上的滞后、品味偏差、以及对观众喜好的过度揣测。我很欣慰。


说说问题吧。

脑洞方向很好,可是落点错了。不应该落在“精英”和“不婚主义”两个标签上。

这个脑洞目前是【按照个人看法去定义什么状态的女性是潇洒的】。

如果过分强调【精英女性不婚才是潇洒的人生】这不就跟那些认为【女人必须嫁人才有幸福】的逻辑一样存在强迫性,一样偏激,一样排异么?只不过从一个极端到了另一个极端,把嫁人换成单身,把幸福换成潇洒。本质上是一样的狭窄。

照目前这个精英人设写,也就是个中年版《小时代》,女版种马文,直男癌变成女直男癌而已。(但后续给出的人设细节看来,也不精英。 )

一个好的影视作品,不应该去定义社会普遍标准,统一价值取向,更不该诱导人群对立。

好的主题应该引起广泛的思考,让观众的视角和思维都多元化起来,更容易理解和包容那些和自己不一样的选择,而不是去给人群打标签,拉一批打一批,散播敌对情绪。

好的主题应该是展现所有女性都有选择不一样人生的权利。结婚也好,不婚也好,离异也好,丁克也好,花痴也好,厌男也好,都没错,都是选择而已,不存在对错和优劣,更不需要被别人来评价和干涉,都可以自在而行。

只要能面对自己的选择,并且能承担这个选择带来的结果,那么女性无论处于何种身份,何种阶层,何种姿态,何种年纪,都应该能积极面对生活,活得体面潇洒精彩。至于结不结婚,何时结,跟谁结,生不生孩子,何时生,生几个,这些就都不是问题了。


至于这个脑洞要怎么具体落实到剧本上,最终能拍出个什么东西,就完全要看主创人员们的水准和到底是不是真的理解“独立女性”这四个字了。

但是目前看来,我还没发现哪部剧真的很好的实现了这个主题,很容易就被弄成了用女性独立的壳包着玛丽苏内核。比如著名的《我的前半生》。不但玛丽苏,还三观崩坏。

更多的情况是,由于有话语权的人的某些局限性和偏见导致独立女性在影视作品中最终被歪曲为:孤僻自负,张牙舞爪,内心脆弱,假装强大,抵触男性,排斥爱情,抗拒婚姻。

其实,女性独立本质上跟性格、爱情、婚姻、男性没有任何敌对关系。女性独立,意思其实就是字面上那么简单:女性,独立,无需依赖,不用攀附,没有缺失,是拥有独立人格和自我价值的完整个体。


做为编剧,真心希望今后影视剧的主题更多元化,探讨问题更深刻,更具有思考性。

作为观众,出品方不要总是为了三到十八线城市的观众而忽略一二线城市的品味。真的不想再看那些脑残剧了。

(这不是我的观点,出品方就是用大数据把观众划分成各个群体,再针对群体定制和宣传。小时代就是三到十八线城市捧红的。这个年代,数据说明一切。)



user avatar   zhao-huan-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上去很美

仔细看很丑

从人设就看出来依然是充满YY的现代玛丽苏罢了,什么独立女性女权?狗屁,一个个不是总裁就是大腕的,潜台词是什么。就是除非你是这种精英,才有资格谈不婚主义,不然你还是老老实实结婚生子去吧,就这个意思呗?

——————

有人说,人设里她们的职业不算很夸张?贴出来看看咯

俞飞鸿,正经研究生毕业设计师,作品美感与实用兼具。【娇娇嗲嗲一抬眼别人半条命都没了】,跟客户讲生意的时候又冷清清。其实私底下是拼酒狂魔。

陈数,老师嘛,聪明脑瓜,课堂上幽默风趣对待孩子温柔有耐心,【男女学生各施招数各展本领吸引这天仙老师注意力】,其实毒舌又冷漠,课下手机里跟闺蜜吐槽这帮孩子,嫌弃得要命。

曾黎,公司总裁,【啥都没有就是有钱,最开心的事儿就是给仨闺蜜花钱】,尊重男性同时在职场里打败他们,喜欢的东西:棒棒糖和仨闺蜜。

袁泉,主任医师,【爱干净得要命却还是心甘情愿跟那三个人住在同一个房子里】。【对待外人能不说话绝对不蹦一个字儿】,但在闺蜜里就是一唠叨老妈子。

看看这一个个描写,勾人,天仙,穷的就剩钱,然后还有个好像不是活在中国体制下的“主任医师”,什么好词儿都堆身上了,还说不是yy?自己拍着良心问自己,普通姑娘有几个通过奋斗就能到这种描写的?不就一中女版小时代吗,曾黎那人设直接把顾里搬来的吧?

想知道真正描写独立女性的剧不会去看看隔壁国的日剧吗?人家哪个描写独立新女性的剧是非要往主角身上堆各种buff的?人家可以就是一普通女职员,女学生甚至是大龄离婚女性,不需要靠精英的光环助阵,不看日剧也可以看看港剧啊,tvb90年代诞生过很多职业都市剧,里面的女性都很摩登独立自主,有哪个是需要靠“花不完的钱”“抬眼就能勾男人”“大家上赶着讨好她”这样看的让人尴尬癌发作的标签来换取独立自主啊????人家就是普通的职业女性不可以?所以说这种设定的潜台词非常恶心+恶毒,她看似描写了四个独立女性,但这四个没一个是接地气符合现实得,都是高高在上的,就连当老师当医生都不像活在中国体制下的描写,这种暗示不就是:如果你没有这么牛逼,没有这么多buff,那就老老实实被传统束缚吧,普通人,不配拥有这些自由的灵魂


user avatar   aya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四个女主角的故事不是不能编,也不一定编不好,但是有个严肃的问题摆在编剧面前:

你打算怎么处理四个主角的爹妈跟女儿在婚育问题上的矛盾?

五美颂,哦,不,欢乐颂里面感情问题上最洒脱的安迪直接来自孤儿院,跳过这个问题。四个不婚的女主,总不能集体从孤儿院出来吧;四个人的爹妈都开明到大手一挥女儿你开心就好不结婚就不结婚……这剧情可信度还不如四个女主集体从孤儿院里出来的呢。

他们有爹妈,剧情就少不得花式翻新的逼婚。

逼婚剧情*4

想想就太惨了,太惨了。不管剧情编得好不好,都实在太惨了。

还是去看点不费脑子的傻白甜爱情戏吧……


user avatar   qiancai_said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把这个脑洞设想的原文放上来,如下图所示:



这两天和好友聊过这个问题,大家普遍觉得这个设定离现实差距较大,不大改容易让人出戏。


“不现实”的原因和女权无关、和性别无关,主要还是一些基本的经济规律问题


当看到“40岁不婚主义精英女性”这个标签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我的一位大学老师,是男的。


该老师名叫陈江,是一位全校闻名的网红老师,因为未名id是“idiot",他也被大家叫做“呆呆老师”。


正好,这两天,有关他的一则新闻火了:




呆呆老师和《淑女》中陈数老师的设定很像——“聪明脑瓜,课堂上幽默风趣,对待孩子温柔有耐心”。


可以通过这两篇文章来感受下这位老师为什么那么受同学们的欢迎:



呆呆老师应该是全省前几名或者是保送进的P大,属于当年P大新生里的佼佼者。他于1996年拿到本科学位,2002年拿到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现在是电子系的副教授,年龄应该在44岁左右。


大概在3、4年前,也就是《淑女》中所设置的40岁左右的年龄,呆呆老师发过一个微博,说了自己的经济状况:

  • 从留校开始一直住在学校分的半个世纪楼龄的筒子楼单身宿舍。
  • 在P大任教十年出头,攒下积蓄约200万。
  • 学校正在分肖家河的福利房,2.5万一平(当时周边房价5-6万),只有使用权无所有权。


呆呆老师自曝在年轻时也有过几次恋爱,甚至还有一段跨国恋,但一直没能成功走入婚姻。在长时间的单身生活里,就是上课、做研究、论坛灌水、打网球,也算过得潇洒。


这样的生活状态应该蛮符合《淑女》中的设定:一颗40岁的自由灵魂。


那么问题来了——要怎样的物质条件才能支撑这样的“自由灵魂”


呆呆老师的履历:顶级大学中的顶级新生,大学里成绩极其优秀,博士毕业留在母校任教。几年前,40岁左右做到了副教授,分到一套福利房,手上200万现金——扣除房款首付后应该还剩下几十万。


《淑女》中设定的陈数老师显然离这样的level十万八千里,而只是一位中小学老师。考虑到她手下是一堆“私下里嫌弃得要命”的孩子,说明这个学校不是顶级中小学——如今的顶级中小学里大都是些家庭条件好、智商高、课后教育繁重、自我管理良好的二代们。


一个普通中小学的40岁老师,拍出来大概是这样的:


陈数老师早上6:00从昌平沙河的50多平破小区小一居里醒来,洗漱完毕,没时间化妆,裹上羽绒服,6:20从家出发来到地铁站,买了个鸡蛋灌饼上地铁。


在生命科学园站被挤得双脚离地,在西二旗站换乘挤了三趟没上去,到知春路站下地铁后扫了个车胎漏气的ofo,在寒风中骑了快两公里,终于在7:30分,差点迟到前,赶到了知春里中学,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袁泉医生、俞飞鸿设计师,也是同理。


更可怕的是,《淑女》中的设定是:俞飞鸿是“正经研究生毕业的设计师”——这话说得好像其他几个连正经研究生都不是一样......那她们的社会层级、经济条件可能就更堪忧了。


当年我们高中唯一考入清华土木的同班同学,如今就职于全国第2 NB的建筑设计院,他的上司是一位37、8岁的中年女性,同济建筑系博士学位。


这位上司因为读博错过了我国大兴土木的黄金年代,如今只是一个基层小领导,在五环外有一套小房子,而因为这套房子面积小、离单位远,所以她就把自己的房子租出去,在单位附近租了个老破房子。


如果俞飞鸿只是一个“正经研究生毕业的设计师”,那么她在毕业时几乎不可能进入NB大单位,而只能去找民营小设计公司,一个月工资刚好覆盖房租+吃饭那种。混到40岁时,要是能达到上面这位同济博士的水平,应该就属于烧高香了。


《淑女》的海报是这样的:



一个自食其力的单身女性,在40岁时要能保持这样的精致容颜,至少需要满足下面这样的刚性要求:

  • 住房离单位近,这样才能不把时间消耗在通勤上,才能有足够时间化妆、打扮、保养、健身。
  • 如果是住在6环,上班在3环,那么因为前胸贴后背地挤地铁,发型、妆、熨整齐的名牌衣服,出地铁,再骑一公里ofo,基本就废了。


而如前面所说,以《淑女》中的设定,除了曾黎总裁以外,其他几位基本都得跪。


所以,我觉得从真实角度考虑,不如把演员换成这个风格的:



当然了,如果大家接受曾黎总裁买个核心区大四居来包养剩下三位这种设定,那么这个戏就要好拍一些。


比如下图,一般电视剧里精致中年职业女性的房子都是这样的:



这样的房子,在北京,离公司不太远的地段,大概四五千万一套。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曾黎要负责包养剩下三位,那么她的资产和收入应该要比剩下三位之和大至少一个数量级。


这样阶层差距的四个人是如何凑到一块儿的?——大学室友?


可以随便打听几个样本,如今在同一个大城市里的大学室友平均多久才能见一次面......


如果把城市的设定放低两个level——从特大城市降低到中西部省会,四个姑娘都是本地人,大家从小玩到大,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样会好拍一些。


如今三线省会也建得很摩登,现代都市剧里该有的场景也基本都能找到。


要是把城市的设定再往下放,那就变成4个小城市二本毕业中年女性的故事了,拍出了人民群众的中位数、很接地气,但恐怕不太符合这片子的初衷。


于是,为了减少经济压力,我们把城市设定从特大城市改为中型省会城市,这样起码体制内的陈数老师和袁泉医生还是相对容易立足的,再加上父辈在本地的积累,让她们有一定物质条件来保持自己40岁时的精致。


然而中型省会也有自己的问题。


在特大城市保持单身有几个好处

  • 逃离传统亲友圈的压力
  • 陌生人社会,可以自由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 容易找到这样一组志同道合的伙伴


当四位姑娘一旦身处老家省会,问题就麻烦了。


想要像剧中所设定的那样在各自岗位上混出点名堂,那拍出来大概就会是这样的画风:

  • 工作日住自己的房子,和闺蜜一起玩。周末实在耐不住老妈的夺命连环电话,回父母家住。
  • 亲友多、中小学同学多、大学同学多(本地大学,主要在本地招生、本地就业)、工作中认识的需要打交道的朋友多。
  • 单位食堂解决午饭,晚饭和周末充斥大量的饭局。
  • 剧中本来设定的是晚上在吧台和品红酒的帅哥约会,而实际上却只能是吃大圆桌饭、和油腻的中年男女们一杯杯地干白酒。


更重要的是:


亲戚、同事、同学、朋友,四个维度的人群,乘上结婚、生子、去世,三个维度的人生大事件。


每个月一小半收入就变成了红包送出去。而由于自己选择了“单身”,基本就是只出不进,相当于纯纯的上缴“单身税”


还不光是“单身税”。


40岁的中年人,父母也65-70岁了。


如果父母和自己身处同一个城市、甚至同一个省。那么,对于40岁的单身人士而言,空闲下来是陪闺蜜high、去找帅哥美女,还是陪父母?——这个剧还怎么拍?


经过上面这样一拆解,我们就发现了这个片子所面临的核心矛盾

  • 居住在中小城市的家庭女性们,受不了压抑的现实,向往成为特大城市有学历、有能力的独立事业女性,从而希望能拍出这样一部脑洞片来满足幻想。
  • 居住在特大城市的有学历、有能力的独立女性中,也只有极少一部分能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达到剧中所设定的那种“美丽、有钱、自由、想爱谁爱谁”的物质基础。大部分人都只能在平凡而枯燥的通勤和工作中慢慢逝去容颜和体型。


实际上,这和性别无关,其本质上就是“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越丰富、人类越自由”、“经济独立才能带来人身独立”这样一些基本的经济规律。


一位在我眼里收入蛮高的师兄,娶的是另一位收入也蛮高的师姐,两人高考时分别是全省第3和另一个省的状元。


前段时间一起吃饭聊天,聊到如今大城市极高的离婚率,这位有钱师兄是这么说的:


“离个屁,都是为了买房子假离婚。在一线城市身价没个几套房、没个大几千万资产谁敢真离?离婚了住哪里?”——其实这段话反过来就代表了单身的成本。


我把这个《淑女》的脑洞发到了一个好友群里,一个朋友是这样回复的:


“如果她们是大城市土著多产家庭的女儿,而且父母比较开明,那还比较现实"。


现实就是这样。


要想个人独立、自主、自由,而且不是那种孤僻、厌世地不与社会互动,还要在电视上拍出来体面、好看,那背后就必须要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


而一旦这种支撑不是自己混出来的,而是来自于父母或者配偶,那独立、自主、自由就必然会大大地下滑了。


我想到的一个思路就是大改曾黎总裁以外三个人的能力设定:

  • 陈数老师高考全省第18名,北大本、硕学历。毕业后不是去的公立中小学,而是成为了学而思的早期骨干员工。学而思上市后陈数老师收获了上千万的股权回报,目前是海淀区的大区总监,年入税后200万+。
  • 袁泉医生高考全省第5,协和八年制本博毕业。导师是心脏方向的中科院院士,由于成绩极其优异、和导师关系也好,毕业后成功留在了协和医院心脏内科,40岁时成为远近有名的该方向手术权威,出去"走穴"参与一次大手术,收获几万"会诊费"。同时在某在线医疗平台上成为大V名医,10分钟在线资讯费1200元。
  • 俞飞鸿设计师高考全省第2,清华建筑系本硕毕业,进入体制内某顶级建筑设计院。由于赶上了中国基建大爆发黄金10年,刚毕业年入50万+,投资眼光极好、而且当时全国普遍还没限购限贷,在全国各地每设计一个新区就高杠杆买一套小房。


只有这样level的优秀女性,才有可能做到特大城市40岁精致面容和独立、有钱、自由的美好生活。


然而,这样一路走上来的美丽女性,往往早就被各路条件更加优越的英雄豪杰娶回家了。


就算她们40岁时还是单身,也没时间和闺蜜们一天到晚腻在一起。


这种level的nb人物,半年能约上一次饭就很给你面子了。



ps: 最新消息,呆呆老师上周遇到真爱结婚了。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ba-po-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


user avatar   gu-duo-ying-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




  

相关话题

  网友自曝「妈妈长期遭受家暴,最终被父亲泼汽油烧伤去世」,如果属实其父面临哪些责任?遇到家暴该怎么处理? 
  母亲该不该用自己的命换孩子的命? 
  怎么看待《披荆斩棘的哥哥》林志炫不让赵文卓开空调事件,以及林志炫的回应? 
  经常晚十二点后睡觉到底对身体有多大危害? 
  电视剧《雪中悍刀行》中,徐凤年为什么要藏拙? 
  为什么我觉得李若彤的小龙女并不好看? 
  对女人来说投胎在哪个国家最好? 
  如何看待主持人刘欣因下飞机取行李无人相助而发微博称「没有爱心的人是丑陋的」? 
  有哪些强行结束故事并重启,或在完美落幕后强行重启的作品? 
  记者卧底曝光卫生问题后「奈雪的茶」致歉:两家涉事门店停业整改,奶茶店食品安全问题为何频发? 

前一个讨论
金庸武侠小说里最厉害的武功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男人活到中年,怎样才能不变成既油腻又猥琐的那一类人?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