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读水浒”,这条书评流传了几百年吧……没拦住林教头和鲁智深进中学课本。
最早有看了少林寺就离家出走去河南的,后来又有看了古惑仔就上街砍人的,好像这些年还有看了盗墓小说去挖坟的,那么如果这种这辈子不太可能造出射电望远镜也买不起铁陨石的傻逼都去沉迷三体了岂不是家之大幸国之大幸?
我厌恶三体粉的巅峰是在他们攻占三体吧的时候,当时三体吧还是一个体校的贴吧,一群体校生在里面穷极无聊地发发帖子,很无聊。
然后三体粉来了,体校生们无力地反抗了一下,还是被冲垮了,三体吧正式变成了三体小说吧。
落寞但不善言辞的体校生们,对上巧言善辩的三体粉,自然是斗不过的。
接下来高潮来了,有一些年纪比较大的科幻迷说,这样不太厚道,我们重开一个贴吧吧。
三体粉们集体说:优胜劣汰,宇宙就是残酷的,他们比我们弱小,活该被消灭。
那会儿我就知道了,这帮货换个希特勒也粉的起来,无非一帮没有道德没有脑子的熊孩子罢了。
当时某些科幻圈大咖也说过弱者没有发言权的话,呵呵。
赢了就赢了,没啥大不了的,但对原主人毫无歉意,对失败者毫无敬意,就这帮人还配说自己仰望星空?看的是人类的远方?
我呸!
————
有三体吧小朋友过来拙劣洗地?
我是科幻吧上任吧主无得无失,零八零九年就开始混,科幻迷什么丢人事儿我没见识过?
干得漂亮,现在终于有人意识到三体的毒害性!!!
……………………………………………………………………………
别读《三体》!别读《三体》!别读《三体》!(重要的事说三遍) 三体只能装逼,还毒害年轻人的心灵,腐蚀祖国花朵的三观,书中充斥着负面情绪与消极思想,千万别看,这种书还能入选雨果奖?
多读点积极向上的霸道总裁爱上我多好啊(斜眼笑)
的确不适合,我高中的时候看了三体,迷上了这种太空幻想,于是高考填志愿选了航空航天专业,现在工作了后悔得不得了。
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奖委员会通过投票表决产生40部入围作品,作家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也位列其中。
2012年,我上高中,北大来我们学校宣讲,给重点班的同学一人发了一本精装的厚册子,名为《优秀中学生素质养成手册》。
就是那种,直至很好,全空白,类似日记一样的册子,每一页上都有一个让你审视自己灵魂的小问题。全写完估计至少得坚持写一年。
册子最后的附录页,是一个推荐课外书名单。包括了“理想国”,“物种起源”之类,还有通俗的量子力学科普。
《三体》在其中,排第13。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名字。
然后我兴致勃勃地勾了名单上自己(看名字和百度)感兴趣的书,去图书馆借了回来,厚厚一叠。
理想国、物种起源看了两章就再也没看下去。其他的也就看了几页。
最后看下去的,只有《三体》《平凡的世界》和《万历十五年》。
写这个回答,只想说:
北大的教育专家都没有觉得,《三体》不适合年轻人,甚至还把它推荐给广大高中生。
题主哪来的信心,觉得这个问题成立呢?
推荐书目传送门:
附:北大教授为高中生推荐的阅读书目
1、路甬祥:《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2、李政道、柳怀祖:《科学与艺术》
3、姜伯驹、钱敏平、龚光鲁:《数学走进现代化学和生物》
4、沈致远:《科学是美丽的》
5、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6、徐志伟:《电脑启示录》(上、中、下)
7、林崇德:《中学生心理学》
8、吴海发编注:《中国科学院院士致中学生的信》
9、达尔文:《物种起源》
10、斯蒂芬·R·凰帕卢比:《进化爆炸》
11、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
12、法布尔:《昆虫的故事》
13、刘兹欣:《三体》(Ⅰ、Ⅱ、Ⅲ)
14、艾伦·杜宁:《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
15、汤马斯·佛里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16、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
17、尼古拉斯·卡尔:《IT不再重要》
18、卡尔·萨根:《暗淡蓝色:展望人类的太空家园》
19、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
20、罗伯特·K·G坦普尔:《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
21、《论语》
22、《诗经》
23、司马迁:《史记》
24、曹雪芹:《红楼梦》
25、朱自清:《经典常谈》
26、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27、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28、楼宇烈:《十三堂国学课》
29、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30、李泽厚:《美的历程》
31、宗白华:《美学散步》
32、《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北京大学[微博]出版社出版)
33、《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34、北京大学校刊编辑部:《精神的魅力》
35、路遥:《平凡的世界》
36、费孝通:《乡土中国》
37、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
38、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
39、吕大年:《替人读书》
40、柏拉图:《理想国》
41、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
42、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43、约翰·汤姆林森:《全球化与文化》
44、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
45、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46、阿尔弗雷德·怀特海:《教育的目的》
47、格林·丹尼尔:《考古学一百五十年》
48、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9、阿尔伯特·哈伯特:《致加西亚的信》
50、肖恩·柯维:《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