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的标语用得是现代电脑字体,至于是什么体,就不多说了。
电影里先在白墙上铅笔画字型,然后红底色和黄字分别描的做法是错误的,那样很浪费时间。
我父亲的字写得很好,用毛笔写书法,用刷子写标语都很666。我经常跟着描字,慢慢也就会了。后来我上学时,除了班里的黑板报,校团委的也都是我包了。
一般通常的做法是,先满刷红底色,户外用油漆,户内可以用水粉(那会叫广告色或宣传色,玻璃瓶铁盖或黑塑料盖)。这样,不会写字的人也可以做,多叫几个人,干着快。
在写之前,一般会按墙的比例做个小稿,算好标好天地左右和字高字宽,字距行距,按实际尺寸标。
墙干了,可以开始写字了,一般叫两个帮手用粉线打格。打下手的人给粉线上粉的时候,我先用丁字尺、三角板或卷尺在墙上定点位,然后指挥拉线的人弹线,画好格子后,就调色准备写字。
象电影上那么大的字,一般是用粉笔双勾好轮廓,然后用至少两三厘米宽的小刷子蘸油漆细心的再勾一遍,剩下的笔划中心就是帮手们涂了。
很多时候,写小点的字,我都是看情况,选合适尺寸的刷子或油画笔直接写。一般看字的内容和字的大小,选的刷子要比笔划略细些,刷子毛带上油漆一按一拖,出来的宽度基本差不多正好。所以严格意义上讲,我们那会写得绝大多数都是各种等线体,不是黑体。只有醒目重要的地方,写黑体才做边角的夸张,写标准的黑体。
我上小学的时候,刚有了即时贴这种材料,背后自带一厘米大的格子,那会商店的玻璃上流行贴字,父亲因为字写得好,经常有人来寻求帮助,后来觉得可以挣点钱,看到路边有人收拾店面就去问要不要贴字。我们全家经常一起动手给他剪字或给字套白边。我带点剪下的料头去学校,同学们都争着要。
上初中以后,我也能帮父亲写字了,为了偷懒,直接就在及时贴背后写反字,可能是与我是左撇子有关系,很快就适应了,我与弟弟的组合经常比父母亲快,很自豪。后来父亲也适应了,给厂里做版报有时候就带我去,让我给打下手,师傅们都说我毛娃娃也是大师傅,父亲听了也很高兴。后来市场上的电脑刻字机逐渐多了,加工价格下来了,慢慢手工就做不过电脑了,也就不干了。对了,那会的电脑还是DoS系统呢。
我上大学的时候,电脑喷绘还很贵,记得有一百多一平米,那会人们普遍工资才二百三百,路边常见的广告牌都是水泥电线杆子立起来的,牌子一殷高八米,距地还有至少一米八,多数都是油漆画得。我和同学还画了差不多一千平米,大字小字可是写了不少。连工带料从二十五涨到三十五,后来觉得是体力活,技术含量低,就不画了。
父亲年前不在了,偶然看到这个问题,突然就想起了暑假父亲带着我去厂里做版面打下手,(其实是喝给工人们发得汽水),寒假给全厂的人写对联,连着几个办公室都是铺天盖地写好的对联,那个情景再也见不到了。
父亲灯下练字,带着我爬梯子、脚手架刷字、全家写字剪字、寒风里,八米高的脚手架上我和同学画广告,那是我的芳华。
谨以此回答纪念我的父亲,我写美术字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