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到我以为短道速滑是要背手的
想必这两天大家刷她的解说也发现了,她除了有过人的冰雪天赋外,她真的是短道速滑领域里,最全面的专家啊。
希望大家提到王濛的时候,不仅仅知道她是短道速滑名将,以及青岛风波。
她是中国最优秀的短道器材专家,开创了短道器材的先河。
对短道运动员来说,冰刀是最重要的武器。而冰刀的调整技术含量很高,涉及刀刃的宽窄度、弯度以及弧度。刀刃与冰鞋的结合,还要考虑结合的位置以及角度。王濛是开创了国内短道速滑器材的第一人,她对冰刀了如指掌,甚至一度连国家队的器材教练都向王濛学习过冰刀知识。她有极高的悟性、极敏锐的脚感,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时间在冰刀技术的研究上,其他运动员训练后通常花10分钟整理器材,而她至少花一个小时。
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1500米决赛前,周洋的冰刀踢折了,她穿着备用的冰刀以一敌七夺得女子1500米金牌,而备用冰刀的弧度及弯度与主刀一模一样。而周洋的冰刀一直都是由王濛负责的。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李坚柔500米“幸运夺冠”,与大赛前王濛力主说服教练让坚柔换了Maple的黑管冰刀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内心OS:老张,08年奥运要是有王濛一半认真,也不至于拿着备用板儿的鞋底子苦战冯天薇了)
除了对冰刀有极深的研究,她还是一个吃透比赛规则和裁判长判罚倾向的人。
这次解说大家也发现了,她对短道的判罚规则,真的是了如指掌啊。
她经典背手过人的名场面,就是希望通过少摆臂减少给裁判判罚自己的机会。
看到知名媒体人张宾老师分享的说,在温哥华冬奥会打破韩国16年垄断的3000米决赛接力赛时,王濛在主教练提请申诉时预料到韩国队可能被判犯规,因为她熟悉这位裁判长对内道超越的判罚倾向。一般到大赛前,王濛会提前了解谁执法,提前将裁判的执法比赛视频找出来反复观看,了解裁判的判罚尺度,并在比赛规则允许的前提下,抑制多国强敌。濛主复出时,就用这招压的韩国天才少女沈石溪想超越超不了啊。
王濛的英语也很棒啊!!
2010年10月王濛去宾夕法尼亚大学学英语,主要就是她在看到韩国被判犯规后主教练只会nonononono的场景给了她很大的触动,她希望自己有一天当上教练,在犯规时能与裁判据理力争。
这样能力全面的濛主,在哪里都会闪闪发光啊!
无论有没有点火,她都是老百姓心里最好的短道速滑专家!!!
王濛的基础天赋特别吓人。有兴趣可以找她的纪录片来看,她的力量训练是单独列出来的一栏的,因为一般女孩达不到她的深蹲重量。
以此相对应的,她的爆发力也是顶级的,在500米起跑里王濛几乎没有落后过,甚至有过好几次最外道出发抢到第一领滑的逆天情况。至于体能,因为王濛另一个天赋点造就了她滑起来比一般人省力,所以几乎没有见过王濛滑到力竭的情况,比较难判断。
在基础如此强的情况下,王濛还有两个特别可怕的天赋点,简直就是天生滑短道的天才。
一是她的冰感。关于冰感这个东西,我咨询过不少专业选手,没有人能给出特别准确的定义,说起来特别玄乎。笼统地说,就是王濛能把冰刀用最适合的角度蹬到冰面上,不轻也不重,所以每一次蹬冰她能比一般人滑出更远的距离,能量损耗更小,更省力。大家津津乐道的全程背手滑,也是因为王濛不摆臂,也能用单纯的交替蹬冰滑得比对手更远,这就是冰感好的体现。
另一个体现在过弯上。过弯道的时候一般都是蹲低、保持倾斜角度、压一个长弯,很难蹬冰,甚至可能因为蹬冰失去平衡和节奏导致减速。所以过弯比的就是,谁能在减速减最少的前提下,压着标志块(可以理解为场地的线)过弯,防止对手从内道超越。
王濛经常过弯是不摸冰的,因为她单靠核心和双脚的平衡就能用一个很低的角度绕过去,甚至在离心力很大的情况下,她还能加刀,在弯道时完成外道超越。
2010年温哥华冬奥的1000米封神之战也能体现王濛逆天的冰感和平衡能力。
倒数第三圈,韩国的朴大脸面对王濛和周洋的夹击,选择在出弯时上手推开了领先的王濛。
这就导致王濛几乎要失去平衡了,下图可以看到王濛的冰鞋已经几乎要蹭到地面。换做一般选手,可能已经完全摔出去了,但巅峰的王濛有多可怕呢,她不仅在特别极限的情况下把身体拉了回来,用一刀调整姿态,然后加两刀完成了加速,最后以领滑一小截的位置进入下一个弯道。
硬件本身已经够强了,王濛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滑商极高。别看她好像大大咧咧的,但在场上她其实是个观察特别细致的选手。当然,我相信这也得益于她超乎一般人的动态视觉,熟悉竞技体育的都知道动态视觉对一个顶尖选手来说有多重要,你可以理解为普通人看起来很快的东西,在她眼里就是慢动作,所以才会有我的眼睛就是尺,电子计时没有我准的梗哈哈。
王濛和安贤洙两人就是短道速滑领域至今为止的完美模板,教科书般的天才,目前看来短期内很难出现天赋与他们并肩的新人。
以上
以女真人和原辽东军为主的重甲步兵(包括各种工程兵,像推盾车的)、重甲骑兵。
以蒙古人为主的冷兵器轻骑兵。
以三顺王(孔、尚、耿)军队、佟氏武装为主的汉军重炮兵。
以原辽东军火器兵为主的火器营。
全员重甲,全员骑马机动。
1、后金军的甲胄、装束、武器,与大明辽东军基本一样,这个之前我科普过,这里不再赘述。
后金、清军在关外推行剃发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战场识别。不然两边打起来,都不知道该砍谁。
2、明军的红衣炮是找葡萄牙人代工的,后金(清)军的红衣炮,才是国产的。后金的铸炮技术,原胜于同时期的明军。
明军的红衣炮,都是从澳门运过来的,后金第一次入关的时候,葡萄牙人将红衣炮运到涿州,发现了后金骑兵,葡萄牙人死活不往前走了。这时,被崇祯打为阉党的冯铨主动出资,招募家丁、乡勇,这才把这些炮运到了北京。
明军装备的红衣炮少得可怜,松锦大战中,十几万明军装备的红衣炮不足二十门,而同时期清军一年就可以造六十门。
下面为松锦大战之后,清军缴获的明军火器。
松山之战,获红夷炮5门,发熕炮2门,大将军炮146门,二将军炮737门,三将军炮1237门,行营炮200门,佛郎机33门;
锦州之战,获红夷炮7门,发熕炮1门,子母炮3门,大将军炮18门,二将军炮147门,三将军炮176门,行营炮33门,佛郎机12门;
塔山之战,获缴获红夷炮1门,发熕炮2门,大小将军炮409门,佛郎机37门;
杏山之战,获红夷炮2门,大将军炮6门,二将军炮122门,行营炮182门,佛郎机65门。
清军共缴获大小火炮3583门,其中红衣炮仅15门,佛郎机也只有百余门,其他大多数火炮都质量低劣,不堪使用。
说说后金将红衣炮国产化的过程。
孔有德投降,他在登州跟着孙元化打过工,孙元化是火炮专家,所以孔有德的几个部下,像王天相与金世祥也学习了不少火炮知识,对原理、架构都很精通,结构制造就没有问题。
然后需要解决的就是制作工艺。当时后金军中有一名汉族工匠刘汉,他精通冶铁技术,以复杂的退火、淬火程序处理火炮的不同部位,造出的铁炮接近钢炮的水准,质量已超越欧洲同时期水平。
崇祯四年,后金成功仿制了明朝的红夷炮,因满人对“夷”犯忌讳,故改称“红衣大炮”,定名“天佑助威大将军”。相较明朝的红夷炮,后金版的炮架先进,高低角可调,转向也方便,并有瞄准装置。
皇太极在八旗军设置新营“重炮军”,满语为乌真超哈,汉旗军都统佟养性任总兵官,曹振彦任教官,开始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重炮兵。
3、入关初期的清军,从人员构成上来说,是吴三桂辽东军(4万,打完李自成后约2万)+三顺王辽东军(1万)+佟氏兄弟手下零散投降的辽东军(1万)+祖大寿系辽东军(1万)+建州女真本部(2万)+努尔哈赤、皇太极掳掠的东北索伦诸部壮丁(1万)+漠南蒙古军(3万)。
以上人数为估算值,但误差不会太大,合计约11万人,原辽东军占了约半数,这就是入关前后清军的全部家当。
入关后,姜瓖的宣大军8万、河南地主武装约10万、南明江北四镇23万、左梦庚部(左良玉之子)约8万,先后投降清军。
这才让清军有了绝对的兵力优势。
而后期抵抗清军的,湖南何腾蛟,主力为原李自成大顺军的李过、高一功部;东南郑成功,主力为原海盗集团;西南孙可望、李定国,主力为原张献忠的大西军。
基本就这么个情况。
说明一下。
辽东军所谓的“军事地主制度”,就是明朝的卫所制度,即军籍即户籍,平常当地主,打仗的时候每户抽丁上阵,打仗→抢人、抢地盘→分地、种地。
努尔哈赤把这一套学来,搞出了八旗。
在清军入关前,关外最大的三股地主势力,即为吴襄系(辽西走廊南侧)、毛文龙系(辽宁半岛沿海)和祖大寿系(辽西走廊北侧)。在清军入关时,这三大系都给清军打工了,你说这得分多少地。
有很多朋友会说,人家毛文龙就占着个皮岛,怎么成地主了?
其实呢,在毛文龙死之前,东江所控制的地域甚至要大于明军在关外控制的地盘,请看下图:
图中深红色部分,即为毛文龙屯过田的地方。
所以,满洲不等于女真,八旗更不等于女真,它是一种满、蒙、汉相结合的军事贵族团体。
八旗军的主力,就是辽东军+爱新觉罗宗室+北方来的野人女真、海西女真+漠南蒙古。
上文所谓“祖大寿系”,并不是祖大寿一个人,而是一个利益集团,简单列一下辽东军投降后金军的情况。
李永芳,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游击,带500人投降;投降后金后授三等总兵官。
这位仁兄有点意思,明明是一个地道的汉人,投降后却处处满洲化,最典型的就是给他的儿子起名,请看:
三儿子,李·刚阿泰,后官至宣府总兵;四儿子李·哈什库;五儿子李·巴颜,一个汉人,官至正蓝旗二把手,后封一等昭信伯;六儿子李·呼图礼;七儿子李·胡拜;八儿子李·克胜额;九儿子李·克德。
个性不?
孙得功,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游击,开广宁城投降;投降后后金封爵封三等梅勒章京。
石廷柱,瓜尔佳氏,汉化满族人,投降前为关宁军广宁卫守备,协助孙得功开广宁城投降;后历任昂邦章京、总兵官、镶红旗汉军固山额真、镇海将军,因战功卓著,死后追封太子太傅。
金砺,汉族,投降前为辽东军武堡都司,协助孙得功开广宁城投降;投降后金后战功卓著,官至川陕总督,加太子太保,授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孔有德,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皮岛总兵毛文龙麾下参将,带3000人投降;投降后初封恭顺王,后改封定南王,顺治九年因被李定国击败,自焚而死。清廷破格予以厚葬,并追谥为武壮。
耿仲明,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皮岛总兵毛文龙麾下参将,带3000人投降;投降后初封怀顺王,后改封靖南王。顺治六年,因其私藏逃人,多尔衮追查不休,耿仲明畏罪自缢于进军广东途中的江西吉安。
尚可喜,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皮岛总兵毛文龙麾下副将,带军民万余人投降;投降后初封智顺王,后改封平南王。康熙十五年被其子尚之信逼迫而死。
祖大寿,汉族,李成梁管家祖承训之子,李家衰落后辽东最大的地主家族,吴三桂之娘舅。投降前为大明辽东军总兵,先是被围大凌河投降,再是被围锦州投降。投降后授汉军正黄旗总兵,跟随清军入关。
祖大乐,汉族,祖大寿之堂弟,投降前为关宁军副将,松锦之战后投降;投降后无记载。
祖大弼,汉族,祖承训次子,祖大寿之弟,投降前为关宁军副将,松锦之战后投降;顺治时授散秩内大臣,隶属汉军镶黄旗。
祖泽远,汉族,祖大寿从子,投降前为关宁参将,松锦之战后投降;投降后战功卓著,官至湖广四川总督,一个人管半个南方,爵位为得世职一等阿达哈哈番。
祖可法,汉族,祖大寿养子,大凌河之战中作为祖大寿的人质被扣在后金营中,祖大寿降而复叛后归降后金。皇太极对其信任有加,授汉军正黄旗副都统。后跟从睿亲王多尔衮入关,战功卓著,封为左都督,充任镇守湖广的总兵。
祖泽润,汉族,祖大寿从子,投降前为大明锦州副将;投降后战功卓著,为汉军正黄旗固山额真。
吴三凤,汉族,吴三桂长兄,投降前为辽东军参将,大凌河之战后投降;
张存仁,汉族,投降前为辽东军副将,大凌河之战后投降;投降后因其文武兼备,备受多尔衮赏识,先后任兵部尚书、直隶三省总督,爵位为一等精奇尼哈番。
洪承畴,不介绍了;吴三桂,不介绍了。
东北黑龙江流域的索伦诸部,也是八旗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雅克萨原住民,达斡尔族博穆博果尔叛逃,皇太极北伐,一次性抢回来近5000人;
尼布楚原住民,茂明安蒙古人,一千余户南下,加入后金;
索尼的赫舍里氏、沙尔虎达的瓜尔佳氏等等,之前都不是建州女真,都是从北边过来的。
真正的建州女真,能凑出一万壮丁,就顶天了。
我理解里,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这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技术开始后经济发展太快,在这种高速发展下做技术导向企业就是不可能的,你做技术带来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加了外资杠杆的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哪怕企业真的技术强壁垒高能活过竞争,企业里的员工也必然要被大量挖角,因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理性选择也是赚快钱。2000年赚了1000万的和2000-2020每年100万收入的在2021比资产时前者几乎无悬念完胜的背景下,没人会有心思在一家公司搞什么技术的,必然都是想着快,抄,上,做出影响力,跳槽,收入翻几倍,下一轮。
等中国也一年增长两三个点,利率接近0,普通搞技术的可以30混到60的时候,这种公司反而会更容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