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底线就是毛没那个胆量。
张跟着蒋去南京,就再也没回去过,龙云去了重庆,云南王就下台了,量他毛某人是没胆量来的。
45年跟27年不一样,27年蒋对共开了枪,共也反抗了,大家互称对方为匪,打,那是应当的。
而45年八路是国军序列的,新四军也是国军序列的,打,国军打国军?要是他们是叛军就好了。你毛某人不来,你们就是叛军,来了,你就是毛学良。
谁知教员来了,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中共的和谈计划走来了。
此时蒋的计划就是想办法扣住教员,你说会有所谓的谈判底线吗?底线就是谈判必须拖延,必须破裂。
谁知上党一战,国军发现对对方的实力估计错误,常年宣传共军游而不击,结果把自己忽悠瘸了,土工打大兵团居然也打赢了。B计划是不行了,只能C计划,什么?没有C计划,那就现做。
C计划终于给了蒋,C计划就是运兵,大兵团的运。但是需要时间。
那啥,协议不管咋样,先签着,等我运兵到位,出师无名也照样干死土工。三个月解决战斗。
咦,这话咋这么耳熟,娘希匹,不管了,散会。
@抗战史讲解员 的每次活跃都是在证明,官方提出的要警惕所谓“敌对势力造谣宣传”,要对传统和网络媒体保持一定程度的审核与管理,确实有些道理的。
国共45-46年谈判的主线经过和结果,当年就因为双十协定的公布而非常明确了。
关于(中共)军队编制规模。中共从一开始提出的方案就是缩编,最后让步到缩编到20个师。这个数字甚至让国府感到基本满意。
"政府方面表示,全国整编计划正在进行,此次提出商谈之各项问题,果能全盘解决,则中共所领导的抗日军队缩编至二十个师的数目,可以考虑。"《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
而政治的问题核心在于,国民党要求在保持“训政”条件下,独揽国民大会和政府的权利、取缔解放区。(见双十协定第三条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第十条关于解放区地方政府问题)。
双方的核心争议在于,中共方面要求国民党在民主选举之前,仍然由各政党推荐代表时期,国民党在国民大会和政协的代表人数不超过四分之三,在联合政府委员中不超过三分之二,即国民党不得拥有单独立宪立法、发布中央政府命令的权力。
同样理由,中共要求国民党不得以自居“中央”为借口,在民主选举的国大产生前,完全取缔吞并全国所有解放区。但也愿意先做出重大让步,退出了长江以南根据地,并准备退出河南、安徽、湖北、江苏的解放区。
顺便喷一下大概率是打配合的题主,让出新疆省政府主席是什么鬼。以为没人知道毛泽民、陈谭秋是牺牲在哪儿的吗
这个问题反应了,中国教育的失败。如果题主真是大陆人。他的接受教育结果确实令人惋惜。
首先题主对于共产党人了解,应该还不如老蒋深刻。
你先搞清楚国民党为什么非要打仗。
是因为权利分配问题吗?不是
老蒋一定要打的原因很简单,他们在经济上一塌糊涂。如果不能趁着兵强马壮时候,消灭共产党,不需要三年,就两年,人民与军队都会抛弃国府,转投共产党。
共产党的经济工作太好了,在解放区他们可以快速稳定社会,回复生产,而国统区却民生凋敝,资本家与买办集团大肆掠夺财富,而政府却无计可施。整个政府还在为争权夺利奋斗,根本没有为人民做出什么实质性的工作。他们浪费了整整两年时间,而人民等不起。
于此以往,人们必然会投共。
而题主所发出来的东西,更是证明这点。国民党上层幕僚人员根本没有发现这个问题紧迫性。这些政客还在为争权夺利费尽心思。这就是南京政府失败的地方,也是为什么太祖会称他们是反动派(自己做错了,自己根本不知道 还以为是正确的并坚持不改变自己的错误认识。)
反而老蒋却以自己二十多年斗争经验敏锐发现这个问题,基于此他只能先发制人,只有打垮共产党军队,尽可能占领解放区,削弱解放区的战争潜力。才可以有效阻止人们倒向共产党。
而事实证明老蒋的认识是对的,一旦人民认识到共产党的经济政策制度正确性,就会一边倒的投向共产党,东北,华北,就是例子。要知道解放军在发动渡江战役时候,华北还有接近100万国军,虽然没有敌对但是依然没有投降。但是当官兵看到共产党的经济政策效果,加上共产党优待俘虏政策,这些人快速接受改编,放下武器。
而军队一旦觉醒,明白为何而战,也会倒向共产党,比如60军也就是之后的50军。他们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爆发的战斗力,远远高于内战时候战斗力。
这就是为什么太祖说,人民创造了历史,就是因为共产党顺应民意,所以才会最后打败强敌。就是因为顺应民意,共产党军队才会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你以为国民党让出一个副总统共产党人就会心满意足,加入国府,参与到他们枉顾民生争权夺利当中去?要是这样,共产党又怎么可能坚持到1945年?
卖弄手段的人永远也不可能比真正做事的人更获得人民拥戴。
要知道,解放初期,各地政府部门依然是国府原班人马负责行政。而整体改造一直到1958年才算告一个段落。
换句话说,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原国府地方政府实行的,效果很好呀!绝没有南京政府时期那样拖拉,惘民。反而大家都尽职尽责。完成工作。
而且这些官员还参与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的两项。也是做的很好呀!
中国的行政体制非常成熟也不缺成熟的行政管理人员,而缺少就是一个英明的领导群体。
同样的一群官员,不同领导群体,所展现的效率与工作完成度,就是天壤之别。
这就是老蒋最担心的事情。
这个问题表明提问者对中国近代史的无知。无知没啥,多问问也好。
就问题的回答而言,国府的底线从来就不是什么职位,而是延安方面解除武装。毕竟当年没有武装的时候,光头搞四一二多么“容易”啊。
所以双方根本没可能达成一致,那些所有的“努力”都是缓兵之计。
中途岛战役……
中途岛战役……
你要是比绥靖,比卖队友,比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比民众艰苦抗争统治阶级脑满肠肥,比前方吃紧后方紧吃,那二战时蒋光头统帅的中华民国尚有一战之力。
你比综合国力?对不起啊,就你那一年钢产量不足十万吨(1945年数据约12万吨,疑似因为收复了日本人的钢铁厂)的中华民国别说比英国啊,你连当时的印度往前退位了三十年的大清你都可能比不了啊!哦,对了,北宋一年的生铁产量都有可能比这个多!丢先人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