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数字鸿沟而已。这个鸿沟关键是还会世袭。
不会用qwerty键盘盲打,只是一个最基础的问题,实际上连qwerty键盘盲打都不太会的人很有可能word excel操作非常不熟练,而且既不会进行软硬件维护也不能配置高度个人需求导向的软硬件环境。高度个人需求导向的软硬件环境是不仅是个人生产力德倍增器,而在自行配置高度自定义的软硬件环境中得到的决策实践更是对一生发展都大有裨益。
实际上PC的发展已经很明显的反映出两类人在价值创造上的差异:
需要pc(包括服务器和工作站,以及这些机器组成的计算机组)作为辅助工具的,能负担的成本相对更高,也就是收入也更高
而不需要这些的,除了一小部分老年人外,大部分年轻人都更差一些
学商科的,学工科的,学cs的,学理科的,学医甚至现在学社科的想要有所成的哪个不需要强力的pc?
这些时候就不是自己组装个机器,装个系统那么简单了,要自己配置环境,有些要自己开发工具,有些要自己开发模型,这些技能越早掌握,越熟练,显而易见就越好。
小学的时候玩冒险岛,不会打字,
所以ID叫“song4350”,羡慕那些不仅会打字,还会火星文的弄潮儿,
一个人刷刷刷,然后有人说话就F2给个笑,或者F3噘嘴,用表情代替语言,感谢大佬就一直按↓↓↓磕头,用肢体代表语言,
后来玩DNF了,没办法,组队要打字,喷人要打字,刷喇叭打打字,得熟练啊,
再后来因为聊QQ,打字就越来越熟练。
今年看了很多面试的大学毕业生,打字快慢且不说,入职的很多女同事都要问我很多问题,word,设置屏保,电脑卡,总是有弹窗之类的。
我国很多学校对于计算课其实都是可有可无的态度,有的是只给你讲计算机历史,第一台计算机叫什么,认识键盘鼠标显示器,显卡内存的讲深点都不会涉及,更别说计算机逻辑了。
加上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解决生活问题,娱乐问题,办公问题,我曾经近一个月没开过家里的台式机。
移动设备普及和电脑消退带来的问题。这不仅仅导致大学生不会使用物理键盘,还让他们对文件目录毫无概念。
2017 学年开始,大学教授开始留意到新生对于文件目录毫无概念。叫学生从某目录打开某文件,学生完全不懂如何操作。学生调试程序时遇到最多的问题是「文件不存在」,他们搜索不到解决方案就发邮件问教授,教授问学生「你把文件保存在哪个目录了?放在桌面了吗?」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现代操作系统和云存储都在弱化文件目录的概念,你有应用、游戏、文档、图片、音乐、电影……但你不需要知道它们背后是一个个的文件或目录。
类似的事情不仅仅发生在计算机使用上,每一年都有一些历史性的概念在消失,不懂的人就无法把名称和概念联系在一起。我之前在网上就看到过一个这样的年份清单,每一年都有哪些概念对那年出生的人消失了。
例如说,英文里常说的「把车窗摇下来」早就随着车窗摇杆消失了。在某一年之后出生的美国人不会再看到车窗摇杆,他们只会用按钮控制电动车窗,无法理解为什么存在「摇」这个动作,尽管大家口语说的还是这个动词。
「存盘」这个动词估计也快要消失了。我在知乎输入答案都是自动保存的,我从来都不需要刻意存盘,写好了就发布。玩网游的话也不会有「存盘」这个概念,你离线时是什么样子的,下一次上线就是什么样子。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如果有一天要用到一个需要保存的软件,估计会一直不保存知道工作丢失。
以前教过信息技术。
大约在2010年及以前的时候,特别是2005-2010这段时间里,学生打字根本不用教的,坐到电脑前立马能切换输入法打字。
但是到了2015年以后,小孩子们就普遍不会打字了。
原因就是小孩子从从小玩电脑变成从小玩手机了,从玩lol cf变成玩王者荣耀刺激战场了,到了大学也不是一人一台电脑宿舍玩一天了。虽然近十年信息技术教学明显加强,但学生从日常娱乐中获取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下降明显,随着2005-2010电脑普及期这段时间购置的电脑逐渐淘汰,小孩子接触的电脑也就越来越少了。
至于如何看待,没啥好看待的。近期未成年人限制手游了,大约会有小一部分会回流pc游戏,用pc多了,打字又会快起来了。但是总体来看变化不会太大,毕竟移动设备只会越来越普及,家里有电脑的越来越少,但长远看,原来玩电脑长大晓得PC游戏好玩的那一批玩家在成年后,许多也会购置高配置电脑,于是他们的子女使用键盘情况可能又会稍微好一点。
亚当斯三定律。
日本人早在几年前就观察到日本有这个现象了。
70%的大学毕业生对自己使用PC的水平没有信心,很多人明明电脑显示器不能触摸却试图触摸操作。
大学生・新社会人の7割が「タイピングが苦手」と回答 - ライブドアニュース
调查200名大学生和刚上班的毕业生,70%认为自己不擅长打字。
而且日本人都已经习惯这样了,他们认为40多岁的职员使用PC办公的水平才是最高的。
这种现象主要的原因在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平常上网设备早已从PC为主变成以智能手机为主,很多学生最初接触的计算机类电子产品不再是PC,而是智能手机。
哪怕在国内,这其实也很好理解,80年代末~90年代的时候,宣传的口号是“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哪怕是无法配置电脑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人群,不少都会搞一个印着键盘布局+五笔字根的键盘模型纸板练一下,使得他们从小看来,QWERTY键盘是输入数据的最主要手段。现在在智能手机上还在坚持全键盘打字的,多半接触电脑接触得非常早。
但2006年以后出生的孩子,不少几岁就开始最早接触的计算机设备,不再是PC而是功能手机和智能手机,对他们来说,默认输入手段是九宫格键盘,带有预测功能、在线热词更新、甚至生成个性化输入模型的拼音或者笔画输入法,而不是当年需要死记硬背的五笔,没有什么智能没有在线词库的拼音输入法。
因此很多人实际接触到PC机键盘的时间点,实际上都到了大学时期,某些专业甚至大一还接触不到。熟练度降低也是自然的。
不过我们在这方面比日本的优势大得多,主要是一个我们有日本人所没有的庞大PC游戏玩家群体,这个群体平时离键盘更近。
又不是做打字员,打字顺畅不顺畅有啥重要的,提出这个问题本身就很奇怪。
就像说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了还不会做设计一样,真正业内人士并不会对此奇怪。即使是设计专业研究生毕业,学校阶段最重要的是仍基础知识的积累,而不是对规范和常规设计尺度的把握。
因为当代大学生的网恋(电子宠物)都在手机上而不在电脑上了吧。
像我们80后当年接触网恋的时候(2000年前后),最热门的小说是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这部小说也被当做是第一部网络小说,讲的就是网恋。
然后我们那时候去网吧上网,是得算着时间的,QQ开四五个聊天窗口,然后几乎可以一口气打两个小时的字。
那时候打字根本不需要刻意去“练”,因为不知不觉就熟能生巧了,虽然现在也想不起当年聊的是些什么了,当年聊的那些“美眉”(哈哈哈哈,也是个上古词汇了)如今也都没有联系了,但是打字这门手艺算是练成了。
而当代的大学生,网恋应该基本上都在手机上吧,再加上有微信语音和视频聊天这些更适合交流的手段。
就算是不聊天,网恋也可以一起打游戏、一起追剧啥的,有的是更多娱乐手段了。
而不像当年,真的是只能干聊。
所以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呀。
你看再早一点的70后60后,谁还不得好好练练字,因为那会儿没有网友,只有笔友,见字如面可不是说说而已。
甚至在职场,很多人仅仅只是因为字写得不好看就失去了一些机会(或者仅仅因为字写得好看就获得了工作能力上的认可)。
而我作为一个敲着键盘长大的80后,我的字就写得奇烂无比,因为我就几乎没怎么用笔写过字。
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是,我发现我进入职场以后,像我这样80后写字难看的人真的好多,而且大家也越来越不倾向于用写字是否好看来判断一个人的工作能力了,甚至职场里无纸化办公都慢慢成了趋势,除了需要签名的时候,其他时候甚至都很少会写字了。
所以也不要另眼相看不会全键盘打字的90后00后了小朋友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嘛。
也许到了下一代人进入职场的时候,全键盘也会慢慢被淘汰,谁说得清呢?对吧。
你要不要先问问那些,不下载手机app不让用电脑版的产品经理,为什么这么设计呢?
「上中小学不让用手机」,「没有手机不让用电脑」,「网页用xxx,滚过去用app」,「大学寝室桌子上不能出现电脑」。所以你让人家怎么玩?
讲个笑话,Nga原神版上有小孩说用手机玩远比用Pc玩舒服。鼠键玩游戏都不会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