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啊,不知道是理解能力有问题,还是心态有问题,对那段《五十年》进行断章取义的解读。
《五十年》的高潮部分在这里:
郭:这一批无知的相声演员,无能的艺术家们,应该对现在相声的尴尬处境负最大的责任,不是我咬牙切齿声嘶力竭,我愿意相声好,茶馆里有这么一句话
张:哪话
郭:我爱大清国,我怕他完了,我同样用这句话,我爱相声,我怕他完了
张:这话不假
郭:我爱他,TM谁爱我啊
张:观众爱你
郭:是不是啊,另外来说有关部门对相声确实太苛刻
张:怎么苛刻啊
郭:要求太多,比如说啊,好过,台上不许打人,打哏不允许,我们很多大师也提到过,不对,不对,不是两个演员一上来,一鞠躬,拿起来你打我我打你,太低估观众们的能力了
张:对
郭:知道吗,打开电视你看去吧,咣一刀被人杀了,咔嚓一刀死了,大伙都知道那是假的,相声这不是真的,比如说我们有一段传统相声,叫拉洋片
张:有这段儿
郭:我扮演一个拉洋片的人,混横不讲理,他扮演一个看洋片的人,不见棺材不落泪,一种小市民的心理,两个人在街头相遇,我们演的是这个人物,你们怎么会当真呢,不是为了打人而打人,这是有情节的,大伙看电视看戏都知道是假的,为什么一听相声就认为这是真的呢
张:对
郭:俩演员这么大的仇儿么,不可能啊,对不对啊,包括语言的限制,好多话不能说,好多话不能说,剧场里还好点,你要去录音啊录象啊,都不可以说,和尚俩字不能说,非典俩字不能说,印尼海啸不能说,文革俩字不能说,不能说的太多了,能说的没有什么了,可是你打开电视看那个电视剧,骂街的,杀人的放火什么都有,怕我们相声杀伤力太大,这太高估我们了,既然我们这么大能耐,这收入怎么上不去呢
张:咳
郭:不是我抬杠,也不是我玩儿了命的胡说八道咬牙切齿,都不是,咱们就事说事,包括说相声必须要有教育意义,要用相声来宣传什么,这是大错而特错的,这是灭绝人性的说法,一百多年前有相声是为什么,演员是为了挣钱吃饭,他是剃头修脚的手艺,观众来说是哈哈大笑,尤其现在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缺钱的,缺车的,缺房子,缺德的
张:咳
郭:缺什么的都有,进了这个屋,我给不了你这些个,我保证这一下午你能够忘掉这些烦恼,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开开心心的,这个年代,说有这么一地儿让你开心,不好找啊
郭:谁说的,相声必须要教育人,谁说的,教育意义,听这段相声要学会什么,听那段就得拦惊马去,不可能的事儿啊,中国京剧院唱一三岔口,看完了受什么教育了,受什么教育了,中国杂技团,耍狗熊的,你看完了受什么教育了,十五个人骑一自行车,你受教育,他违反交规你知道么
张:你这抬杠
郭:非得让相声教育人,非得每段都有教育意义,我不服知道么,让人受教育的形式太多了,放了相声吧,饶了他吧,他也没害任何人,我觉得很好了已经,不用这么苛求
《五十年》这段相声的核心思想是:呼吁相声回归市场。让相声这种艺术形式,从宣传教育工具回到娱乐工具的本来面目。
而不是:厨子不能说相声、半路出家的不能说相声。
说过“没有教育意义的相声”的相声演员有很多;但是敢于公开说“相声可以没有教育意义”的,据我所知,只有老郭一个。
现在我们看看,这些年来,郭德纲是不是一直在这样做?矛盾吗?打脸吗?你给我说说看!
看了一遍回答和各种评论
才明白为啥老先生们那么大能耐,相声还是干不过小品了。
因为有部分所谓的老相声迷就希望相声回到半死不活的年代和境遇。喜欢看老爷子们摸爬滚打,在夹缝中生存。
好在他们是少数。
很多对相声有突出贡献的老艺人都喜欢郭班主,而那些所谓喜欢老艺人的老相声迷不喜欢郭班主。
这不是欣赏艺术,这是欣赏那份做君子养艺人的优越感。
专业的说的不算,市场说的不算
非要这帮人说的算
还真有祖国特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