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 B 站视频揭秘卢本伟《绝地求生》开挂,被卢本伟寄律师函以“告上法庭”恐吓?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wei-lin-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律师函这种东西是用来刷新诉讼时效的,新案子诉讼时效几乎全满你发个毛的律师函。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想具体谈谈律师函的性质,发现 @逻格斯 已经捷足先登了,就不在这里班门弄斧(链接:知乎用户:如何看待 B 站视频揭秘卢本伟《绝地求生》开挂,被卢本伟寄律师函以“告上法庭”?

在这里强调一下,律师函不同于起诉书,律师函也不是提起民事诉讼所必须经过的法庭程序。真要想起诉的话,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并抄送被告即可,不需要提前以律师函的形式通知被告,完全可以“悄悄地进村,打枪地不要”。

其次,律师函并不代表对法律问题的正确解读,仅仅是基于客户所提供的信息,按照客户需求对法律问题的分析。如果客户提供的信息错了,法律分析再准确,结论也很可能不正确。譬如,如果律师函中称对卢本伟开挂的指控构成“诽谤”,而有证据表明卢本伟确实开挂的话,诽谤就不可能成立,因为无论民事还是刑事上的“诽谤”都要以捏造事实为前提。除非,卢本伟举证称自己在直播时并没有被蛇咬伤,或者更深一层,举证称自己近期和UU没有共处,因此“松鼠打不过仓鼠”称其“中了蛇毒”属于诽谤。(我倒是很期待法官看到这一主张时的表情。)

既然说真话不能构成诽谤,那是否可以构成侮辱呢?这关键就要看“松鼠打不过仓鼠”的行为是否具有民事侵权法意义上的主观过错,是否造成了自己人格权和名誉权的损害。

“毒”在电子竞技和游戏直播中是一个广泛被采用且不带侮辱色彩的诙谐说法。例如,说黄旭东“一口毒奶”并不会被理解为指控黄旭东在吕布、明皇等人的饮料中下毒。游戏直播领域有其特定的文化现象,例如,尽管现实中在的杭州市拱墅区的确可能存在一家“拱墅驾校”,但网友说孙一峰是“拱墅驾校校长”,并不代表捏造孙一峰从事该行业的事实,也不会被理解为贬低(或者抬高)杭州市拱墅区驾驶学校的教学水平。

当然,卢本伟可以向法官举证科普“蛇毒”这个词的来历,甚至称up主的言论侵害了他和UU的隐私权。但同样,up主也可以列举其他游戏直播中出现的“蛇毒”梗,证明该言论行为本身没有主观过错,而仅仅是在使用电子竞技中常见的诙谐说法,俗称“玩梗”。另外,“开挂了”也是一个广为流传的网络用语,除了指对方使用作弊手段不正当进行游戏之外,也可以是指对方水平高超,智勇双全。称对方开挂,和人格权、名誉权上的损害,不一定具有因果关系。

从法律以外的角度,卢本伟执意起诉对自己有百害无一利。按照网络热点事件正常的规律,这件事迟早也会淡出公众视野,然而诉讼过程就意味着将热点的持续时间继续拉长。更何况,随着现在庭审过程的公开性大大提高,双方举证的过程,就是大家眼睁睁看着更多实锤接踵而至的过程。

最后,千万别告诉他你家地址!!


user avatar   bi-li-bi-li-7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近期,我们注意到我站up主“松鼠打不过仓鼠”在11月29日上传B站的视频中(av号16763170),指出某直播平台主播“五五开”(本名卢本伟)在直播游戏《绝地求生》过程中使用外挂。后续我们接到用户反馈,称该主播在直播中公开威胁我站up主,要求up主提供家庭住址,声称要寄律师函并将其“告上法庭”。

对于我站up主因为在B站制作投稿而产生的纠纷、因内容受到威胁、或产生法律问题,我们都将为其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B站将尽全力保障其在法律法规及社区规范要求基础上,基本权益不受侵害、创作独立不受影响。

up主维权邮箱:weiquan@bilibili.com。


user avatar   linjian03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看到律师函就很兴奋,其实律师函就是一封来自律师的信,主要有三个目的:

第一,提示,目前国内很多人无知者无畏,通过律师函给对方普法,说不准就低头认错了,对于网络平台经营者,负有“提示——删除”义务,通过律师函可以达到提示的目的;

@倪修智曾帮 @梁悦 的粉丝讨回公道,就只发了一封律师函,详见:知乎用户:为什么美国人对律师那么敬畏,在中国却不行?

第二,中断诉讼时效,法律不保护权利上的睡眠者,《民法总则》规定诉讼时效是三年,诉讼时效经过,会让对方获得一个诉讼时效的buff,发律师函可以中断诉讼时效,让三年时间重新计算;

第三,正式警告,鉴于律师函并不便宜(3000元/份是行情),通过律师函发送警告,可以让对方更加重视,并且切实感受到诉讼的压力。

我甚至已经可以预想到这份律师函的内容,第一段大概是说,我们注意到,你发布了视频,称卢本伟开挂,第二段则引用《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的有关条文,第三段下结论,称这种行为是彻头彻尾的诽谤,第四段要求up主赶紧删除,不然的话,哼哼,勿谓言之不预也。

但律师函的作用基本上也就仅限于此了,律师函不是传票、不是判决书,它的威力根本上来自于案件的事实,即up主“仓鼠打不过松鼠 ”的行为是否侵犯了卢本伟的名誉权。

“卢伟是不是中了蛇毒”,这句话构成侵权吗?

抱歉,太难了。

侵权责任的四要件是“侵权行为”“损害结果”“主观过错”“因果联系”。

首先卢本伟得证明,这句话存在,并且就是“仓鼠打不过松鼠 ”说的。

其次卢本伟得证明,这句话就是骂人的,贬低了他的声誉。

不好意思,两点都很难。

值得讨论的是,“仓鼠打不过松鼠 ”指认卢本伟开外挂,并且发布了视频,这个是众所周知的,唯一的争议在于,他的视频是否能够证明卢本伟开外挂了。

谁主张,谁举证,主张事实存在的一方,对事实负有举证责任。

如果卢本伟就这一点起诉“仓鼠打不过松鼠”,那么仓鼠君就需要拿出证据说服法官,卢本伟确实开外挂了,否则将很有可能承担侵权责任。

但这又能怎么样呢?

仓鼠君完全可以把同样的视频再发一次,去掉所有“肯定式”的语气,只留下质疑的内容,客观地指出这里存在何种不合理之处,疑似存在开挂的行为,然后五五开就拿他没办法了。

总之,看到越来越多的争议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不管结果如何都挺高兴的,毕竟不管双方谁输谁赢,律师或将成为最大赢家。


user avatar   wang-ni-ma-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所谓版权时代明明才刚热起来还没几年,就又有人放下碗筷开始骂娘。

某些网站是盗版时代的遗留物,没错。不过盗版时代结束了吗?没有。国内的大环境依旧不适合将acg这一块实行正版化,太多的东西是会被一棒子打死的。前几天刚闹出的国家队那事足以说明问题了。

往回倒几年,大网站对这块不屑一顾,睿的番剧也是没有版权的。靠着用户这么支持发展成了现在的三足鼎立争版权,不过用户依旧没法获得很完整的体验。某站就相当于当年的逸,是给用户提供更好的环境的。之前用户和网站都对此心照不宣。到了现在,路人和萌二反而挑起某站的事来了。

确实,整个二刺螈圈都是带有原罪的圈子,也正因为如此,一点点法律层面的制裁都是毁灭性的打击。要想让圈子保持下去,就别把他抬得太高。当前这个时期还需要着某些网站,等环境真的变好了,某些网站就会逐渐消亡了。


统一回复一下:如果你依旧认为正义是绝对的的话,那么我支持你支持消灭盗版网站。但我还是想提醒你,极右和极左均不可取,这个事情不是那么绝对的存在。

几十多年来圈子里的人都一直保持着在盗版和正版之间微妙的平衡,享受着盗版又尽量将平衡点靠近正版那一端。这几年的转变本应该是令人欢喜的量的转变,但从来不是质的转变。完全推向正版相当于把自己赤身裸体面向别人。某站是一块遮羞布,遮着我们羞于见人的地方,另一方面我们还没有能力能穿上光鲜亮丽的裤衩。

更新一下

评论区有人指出我打错靶子了,确实,我写答案的时候也很意气了,仅仅说了一些我想说的; 虽然解释了某些网站的主观存在,却没解释客观条件。要说回来,某些网站本身作为一个不合道德与法的网站,于理简直是众矢之的,天理难容,是时代的糟粕,不管是用户反对还是正版网站和社会打击都能把它掐死在摇篮。但它没有被正版大潮淹没。其一,用户有需要,能理解; 其二,正版网站不会自掘自家坟; 其三,社会没有办法把盗版就认定为邪恶。有社会阅历的人都会发现社会对于盗版是明面打击,暗则默许的。这既出于自己利益的需要,也有别人利益链的考虑。

但无论怎么说,有自知之明的人都不会把这一问题拉到所谓明面上来说,因为明面上它就是邪恶,就是违法,势必毁灭。现在无论利益哪方都不愿看到这一点。某些网站也是利益链的一环,不可脱节。


user avatar   jikc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久没上你乎了,我来强答一下。其他答主说的东西大家也比较熟悉了。我换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问:为什么知乎上许多人认为日语引进大量外来语是负面的,是否和母语是汉语有关系?

答:是。

问:为什么?

答:因为汉语长期是“上位语”。


---------------------------------------------------


I. 有关双层语言、上位语、下位语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把维基上diglossia的定义先抄下来。

In linguistics, diglossia (/daɪˈɡlɒsiə/) is a situation in which two dialects or languages are used by a single language community. In addition to the community's everyday or vernacular language variety (labeled "L" or "low" variety), a second, highly codified variety (labeled "H" or "high") is used in certain situations such as literature, formal education, or other specific settings, but not used for ordinary conversation.[1] In most cases, the H variety has no native speakers.

简单地来说,diglossia就是“双层语言”,在一个社区中有用于书面、文学、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上位语”H和用于日常口头交流的“下位语”L。上位语是官方的、用于教育的,因此,上位语总是在通过知识分子和政权机构影响着下位语。单就词汇来说,上位语的词汇总是大量涌入下位语中。

在古代历史上,各个文化圈都有各自的上位语,例如欧洲的拉丁语、希腊语;伊斯兰世界的阿拉伯语、波斯语;佛教文化圈的梵语、巴利语;而在东亚文化圈,上位语则是汉语,或者说是文言文。

上位语有这样一些特点:

1. 上位语长期用于书面、科技、政治、教育等与权力和文化相关的领域,因而上位语带有官方、正式、有文化、先进等色彩。

2. 新的学术成果或者政治行为等等概念往往先用上位语表达,再向下位语传播。

3. 在封闭的文化圈内,新的概念用上位语表达时,往往没有可借鉴的词汇,因而倾向于使用上位语本身造新词。

4. 如有来自其他语言,特别是来自其他文化圈的借词,下位语往往是通过上位语辗转借入。

II. 作为上位语的汉语

好了,我们回来看汉语。虽然汉语在历史上一直有文白脱节的问题,但是汉语作为整体是东亚文化圈的上位语,直到近代,其上位的语的地位依旧有很大惯性。典型的例子包括:日本近代翻译西方的概念时是用汉字造词,这实际上是在用东亚文化圈的上位语(当然汉字已经被日本“内化”)在造新词或古词新用,以对应欧美文化圈的文明成果;越南很多外国的国名是按汉字读的,如俄罗斯叫Nga,是来自Nga La Tư,即俄罗斯,但这个词俄-蒙-满-汉-越一路而来已经面目全非了。

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汉语汉字词是上位语,通常它是第一手的概念载体,即使是在翻译中,它是第一次译文,所以它在同一时代大批量借入同一种非汉语言词汇的情况很少。当然,汉语依梵语借入的佛教词汇是另一个情况,因为在佛教领域,梵语才是上位语。

这里其实还有一个附加结果。因为汉语有上位语的优势,这使得很多汉语母语者或者东亚文化圈的人士感觉借词,比如日朝越借汉语词,是文明不够发达的表现,而汉语因为是发达文明的载体,因此借词很少。在你乎上,有一次讨论数目字“万”,我说这个词搞不好是突厥语等北方草原语言的借词。我猜到有人会反对,但是没想到反对的意见是:汉文明如此发达,数目词不可能是借词。其实,在这个论调中,直接就把借词和文明程度绑架了。但也正因为这样的想法,很多中国汉语使用者也比较倾向于外来的概念要汉语义译,不要直接借入,特别是借音。

III. 作为下位语的日语

我们再站在日本、日语的角度来看。事实上,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已经脱离了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但汉字和汉语作为上位语的历史惯性还存在,所以近代日本翻译作品往往仍用汉字造新词,当然,这和汉字在日本已经内化有关系。不过,由于近来以来日本的发展和中国的贫弱,汉字汉语作为上位语的地位不断衰落,但并没有确立新的上位语。这个时期的日语借词法语、德语、英语各占一席之地。但到了现代,特别二战以后,不仅汉字汉语作为上位语的地位基本消失,而且英语已经成为de facto的上位语。这以后的日语,借词大量的是英语借词,法德等语言已经很少了,即使有,也主要是集中在与国别文化、地域特产等相关的词汇中,新的科技词汇、新概念等,已经普遍是用英语借词。这实际上是上位语变化的原因。

类似的例子,我们可以举一下阿昌语。阿昌语是一种缅彝语,与缅甸语很接近。历史上阿昌族地区大多是傣族土司管辖,上位语是傣语,下位语是阿昌语。阿昌语中很多古典的政治、科技等词汇,都是使用傣语借词。但现在由于汉语的普及和流行,很多地方的阿昌语口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汉语借词,替代了一些原来的傣语借词,甚至是替代了一些固有词。此外,羌语支大量语言过去奉藏语为上位语,现在也大量转向汉语西南官话作为上位语,也是这种情况。这和日语中大量涌入英语借词有一些类似之处。

IV. 日语中的固有词、汉字词与外来词

学习过日语的同学都知道日语中有固有词、汉字词与外来词。一般来说,汉语母语者会觉得汉字词更清楚明了或者相较于外来词更“日语”。但事实上,虽然日语中汉字词的比例非常高,但是汉字词读音的系统并非与日语十分契合。换句话说,即使是现代日语,汉字词的读音体系和日语固有词的读音体系仍有一定区隔。

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日语固有词是没有る打头的词语,但汉字词有,如“留守、類似”等。又如,古典日语少有浊音打头的词语,现代日语因历代音变造成一些浊音打头的词汇(如“出す”)也都很少,但汉字词就比比皆是,如:“学生、雑誌、男子、爆弾、疑問、事実、敏感”等等。再有,日语固有词一般没有拗音,今日=きょう,这样的例子也是历史音变的结果,而汉字词的拗音就实在太多了。

这实际上是说,外来词的概念即使翻译为汉字词,单从音系上来讲,未必有我们想象地那样贴合日语。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日语是一种音拍语,词汇是由多个音拍(mora)连缀而成的,比如さかな是三拍,はずかしい是五拍等等。汉字词和外来词如果简单从音拍上来看,并没有像现代汉语的义译音译那么大的差距。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日:(漢)哲学てつがく[4 mora];(外)フィロソフィー [5 mora]

中:(汉)哲学[2音节];(外)菲洛索菲亚[5音节]

日:(漢)物理的ぶつりてき[5 mora];(外)フィジカル [4 mora]

中:(汉)物理[2音节]、物理的[3音节];(外)菲济卡尔[4音节]

日:(漢)百貨店ひゃっかてん[5 mora];(外)デパート [4 mora]

中:(汉)百货店[3音节];(外)迪帕特门特[5音节]

尤其是最后一个例子,日语广泛吸收外来语后,形成一些改造的方法,使其适用于日常口语,也就是和制英语、和制外来语。常见的例子还包括プリクラ、パソコン、ワイシャツ、ベビーカー、ジーパン等等。

以上的例子试图说明,如果单看语音结构,日语使用音译的外来语与使用汉字词并没有太大的优劣差别,至少比现代汉语使用音译和义译的差别小。

V. 日本学者对外来语涌入的看法

大家也都观察到了日本国内对大量涌入外来语的批评。为此,日本还设立了国立国語研究所「外来語」委員会。下面抄两段该委员会的公开文书(没时间可以跳过):

外来語・外国語の問題点
近年,片仮名やローマ字で書かれた目新しい外来語・外国語が,公的な役割を担う官庁の白書や広報紙,また,日々の生活と切り離すことのできない新聞・雑誌・テレビなどで数多く使われていると指摘されています。例えば,高齢者の介護や福祉に関する広報紙の記事は,読み手であるお年寄りに配慮した表現を用いることが,本来何よりも大切にされ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はずです。多くの人を対象とする新聞・放送等においても,一般になじみの薄い専門用語を不用意に使わないよう十分に注意する必要があります。ところが,外来語・外国語の使用状況を見ると,読み手の分かりやすさに対する配慮よりも,書き手の使いやすさを優先しているように見受けられることがしばしばあります。
伝え合いとしての言葉を
そもそも,どんな言葉を使うのが適切かということは,話し手・書き手の意図,想定される聞き手・読み手,話題,使われる環境など,その時々の様々な条件によって変わります。同じ内容の話をするにしても,大人に話すときと子どもに話すときとでは,使う単語,声の調子,話す速さ,文の長さなどが変わってきて当然です。また,同じ大人でも,相手がその話題に通じているかどうかによって,言葉選びや言葉遣いにおのずと違いが出てきます。相手や場面に応じて,適切な言葉遣いが変わることにいつも留意することが大切です。このことは,私たちの言葉について国語審議会がかねて提言してきた「平明で,的確で,美しく,豊かであること」を実現する具体的な努力の一つと考えます。

这里面主要说的意思是大量外来词比较难理解,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比较困难。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全社会的交流。他们因此提出了语言的“简明、准确、优美、丰富”的目标。该委员会还提出了外来语替换的提案(具体可参看pj.ninjal.ac.jp/gairaig)。

这里面有个问题,为什么用汉字词就更加“简明、准确、优美、丰富”呢?这实际上就是前文几次提到的“内化”。日本作为东亚汉字文化圈的重要成员,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汉字已经成为其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不论汉字词的音系与固有词有没有区隔,汉字词已然成为其语言的基石之一。汉字和固化的汉字读音已经是日语内在的一部分,即“内化”。从这个角度讲,外来词改汉字词也是用自有文化消化外来文化的方式。

但是针对这点,日本国内也有不同意见。1943年出生的著名日本国宝级日本语专家山口仲美就认为:和制汉语(汉语词)是与中国文化浸淫的时代相称的方法,但现在日本则浸淫在美国文化中,因此也许可以看到用片假名照搬的外来语其含意固着下来。

和製漢語は中国文化が浸透していた時代に合っていた方法なのであって、現在の日本はアメリカ文化が浸透しているのだから、片仮名の外来語のままにしておいて意味の定着を待つべきではないか。

山口仲美的这条看法实际上一定程度上包含前文所说的上位语变换的问题。

以上这些争论说明,即使在日本国内,对外来语的排斥,主要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更多是民族文化和民族感情的问题。

VI. 汉语古典音译词的内化

另外一个比较次要的方面就是汉语自身的音译词问题。实际上汉语的外来音译词很多,但是由于借入时代久远,当时的音译已经参与到后来的汉语音变历程中,变得很“汉化”了,因而让人不觉得是借词了。特别是有关佛教的词汇。

比如,说到中国传统建筑,很多人都说到“塔”。但是“塔”是明确的梵巴借词(梵stūpa,巴thūpa)。再有,刹那(梵kṣaṇa),这样的词是随佛教传入的概念。甚至很多我们熟悉的地名都是外来语译作汉语的。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觉得它们“异质”呢?

现代汉语以普通话为音译标准。普通话音系的特点是声母缺少浊音,辅音韵尾仅有-n和-ŋ,因此音译一些外来词的时候,会拆出多个音节来。但古代汉语的音系更丰富一些,声母有清浊,辅音韵尾有-p, -t, -k, -n, -m, -ŋ,一些音译相应使用较少的音节。这点在佛经翻译上就很明显。一些现代翻译的上座部佛经是用普通话作的音译,与古典汉译对比,往往音节偏多,或者用字明显就是现代欧美音译词的感觉,例如:

Mahāmaudgalyāyana (Moggallāna) 古译:摩诃目犍连;白话译:马哈摩嘎喇那

Mahākāśyapa (Mahākassapa) 古译:摩诃迦叶;白话译:马哈咖沙巴

更加重要的是,佛教已经完全中国化了,有关佛教的词汇,不论是义译的世界、轮回,还是音译的刹那、劫(万劫不复)、涅槃,亦或变形了的音译词罗汉、菩萨、修罗,都成为汉语日常使用的一部分,异质感在历史中已经消失。因此,可以说这些佛教相关的词汇在汉语使用中,没有“外来词的感觉”。

如果剔除了佛教相关的音译词,汉语的外来语直接借词就很少了。即便是现代融入的外来词,所占比较也很低。这也是汉语母语者对直接标音的外来词下意识感到排斥的原因之一。



补充两点:


前面有同学提到外来语的涌入在日本日常生活中带来的种种不便。这个问题从语言发展的长期轨迹上来说,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汉语词汇大量涌入日语时,文化人和普通民众的仅因汉语词造成的语言断层不可谓不大,在历史发展中也渐渐弥合了。这也是山口仲美上面评论的来源,要知道山口老师可是研究平安时代日语文学的泰斗,同时还研究现代日本青年人的日语。


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所谓“语言净化”运动,不论打着什么旗号,都带有明显的民族主义色彩。而东亚世界一些语言放弃汉字词而使用欧美语言音译词的行为又可能带有去中国化的色彩。考察类似外来语这样的问题时,这两个方面的色彩都应当予以重视。


user avatar   a-tu-zhu-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掌控药企的大资本家,还有官。

其实大家都明白。

希望仇医者不要因为自己的懦弱而拿基层医生出气。看到卫计委的大官了吗?您敢动吗?




  

相关话题

  女朋友是虚拟主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B站up主小约翰可汗犯过那些学术错误? 
  如何看待因为lex无职转生事件,b站所有的四月新番,现在全部需要审核的现状? 
  为什么冯提莫离婚会变成黑点? 
  如何评价 B 站 UP 主「电影爆博士」对《流浪地球》的态度? 
  如何评价罗翔发布的B站视频《性侵犯罪是一种高诬告率的犯罪吗?》? 
  如何看待知名主播孙亚龙疑似因妻子出轨导致离婚? 
  哔哩哔哩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如何看待冯提莫12月23日在B站的直播首秀的表现? 
  17 张牌把卢本伟秒了的人是谁? 

前一个讨论
如果自己的孩子埋怨我很穷买不起北京的房子该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很多msl没读过ysl经典,可以说连自己的宗教都认识不清,那么想问他们究竟在信仰着什么?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