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不少高票回答,我只想说:结尾用谢谢的各位,你们实在是太out了。
我上司教训了我好多次,最后一页一定要放ppt的提纲。
我上司的风格是:
较长的ppt,第一页是标题,第二页是目录,然后把目录页原封不动地复制到最后一页作为结尾。
较短的ppt,如果用不到目录,最后一页就简单写一下整篇的主旨。
------
最高票的回答说放Q&A,我觉得光秃秃的屏幕上只放一个Q&A是很不合适的,难道还想让听众问你三围不成?
放演讲题纲不仅是让听众回忆演讲内容并加深记忆的一个过程,而且是为演讲人自己查漏补缺设置的一个缓冲期。
很久没有看到自己想答的问题了,本人PPT水平不高,从
@秋叶,
@曹将,
@Lonely Fish那里学到颇多,也是因为他们开始逐渐重视PPT设计,他们将自己的经验无偿公布于众,首先一表感谢。
私以为,其实没有专门的结尾页的设计,设计都是相通的,无非就是通过不同的形状元素进行组合堆叠。(新手见解,不喜轻喷)
以下是我经常使用的一些结尾页,仅供参考:
最简单的,纯色(可以是白色)+文字组合。但是把他们从最原始的居中拉开一点距离,突然就不是那么low了。
当然也可以是这样。使用一个(古体)字体,“谢”+署名,通过排版也可以出彩。
当然熟悉形状的话,通过形状的组合,如倒三角
这是配合图片的,我当时是用在一个欢迎页,但是都通用的。
这个是在画册中的结尾页,如果你有自己满意的照片,在空白处留上文字,至于如何做的出彩,请参考知乎其它问题,如叶明老师的这个回答“给照片配上文字有哪些好的排版?“
给照片配上文字有哪些好的排版?这个逗号是我比较喜欢的,忘记是谁先用的了,逗号的含义很多,可以表示意犹未尽,总之留下无限遐想余地。
最后还是一个图文背景。用的是网页设计中比较流行的GHOST BUTTON,细线条的组合,加点模糊可能就有感觉了
其实总结一点,就是平常少见的组合,这样B格可能会高一点,物以稀为贵嘛,当然以一定美学基础为前提:)
总体风格要保持一致,不要为了结尾而结尾。
感谢支持!
-----------------
2015/1/3更新
感谢
@崔小梦提醒,本文共引用3张照片,其中带有Night字眼那张是我自己拍摄,暂不提供清晰大图了,示例为低分辨率修改图,望谅解。其余两张均来自http://Unsplash.com(无版权免费图片网站),请放心使用。
图片下载链接
[1]
https:// s3.amazonaws.com/ooomf- com-files/U7Fc1sy5SCUDIu4tlJY3_NY_by_PhilippHenzler_philmotion.de.jpg[2]
https:// s3.amazonaws.com/ooomf- com-files/L6sQn4GyQdSBW7pLgEz7_DSC_0013.JPGPPT字体为 造字工房尚雅体 和 Century Gothic。
谢谢邀请,作为一名PPT设计师,分享一下PPT结尾页的常见用法。
做事情,讲究有始有终,做PPT也一样,我们不仅要重视封面的设计,结束页同样不能马虎。
我们大部分看到的结尾页好像都一样,要么是“Thank You”,要么是“谢谢观看”,感觉不到任何的诚意或者说新意。
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结尾页除了说【谢谢观看】,到底还可以写点啥。
这种方式特别适合企业,显得很正式。
我研究很多500强企业的PPT,发现他们在结尾页的时候特别喜欢放上本公司的LOGO。
比如阿里巴巴的
英伟达的
比如罗技的
我最喜欢的,还是诺基亚的。
如果我们是给企业制作PPT,那么最后一页放上我们的LOGO是一种保险的方式。
当然最好是要找一张好看一点的图片做背景。比如刚刚罗技的结尾页,我们加一张罗技产品的图片,是不是更有代入感。
中国人,确实比较含蓄,比较懂礼貌。
你看明星在获奖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感谢家人,感谢导演,感谢观众等等。
所以,如果最后你确实想感谢一些人,我建议你直接具体的点出来,不是概括性的说谢谢。
概括性的:
具体性的:
这个案例是我临时举得,非真实案例
发布会结尾用这样一张幻灯片,然后讲上一个关于米粉们的故事,是不是比直接说“thank you”要好。
在个人的转正汇报上,我们是不是可以具体到某几位同事。
第三种 不说谢谢,说展望
我们在结尾的时候,不一定要说感谢,我们还可以说说企业的愿景,说说我们对未来的展望。
之前,我们给企业定制PPT的时候,有这样一页,直接表达企业的愿景。
在对外分享的时候,我有时候会放上这样一页。
小米每次发布会的时候,也会在结尾放上这样一页,表达小米的使命。
还有红米Note发布会上,雷军的那页“我所有的向往”,就非常的经典。
真正的自信敢于面对台下所有的质疑。
在分享结束的时候,留出10-20分钟,和大家进行一个互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以我们可以在幻灯片上加上“欢迎提问”这样一页,用来传递信号,告诉读者接下来是提问环节了。
当然,除了英文,中文也可以设计的很出彩!
第五种 联系方式
我们在分享结束的时候,除了说感谢,还可以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和现场观众进一步交流。
个人分享的时候,如果你不介意,可以放上自己的二维码。
http://weixin.qq.com/r/_USUjMPEBJ57rYfv9xHr (二维码自动识别)
一些企业PPT也可以在结尾页留下合作的电话和邮箱,这样可以方便被合作者者联系到。
今天的内容就是这样,现在你知道如何正确说再见了嘛!
除了说谢谢,点赞也是一种礼貌哦,哈哈,欢迎大家看完点个赞。
© Copyright
本文作者利兄,PPT设计师,公众号利兄日志创始人。
利兄日志是一个以PPT分享为核心的公众号,学习PPT的朋友欢迎关注。
这是我见过最炸裂的结束语。
谢邀!我只分享一个现下最流行的方法,绝对让尾页逼格满满!罗永浩雷军都在用的「金句法」。
提到这份方法,你可能会觉得很陌生,但你一定见过这样的页面:
这样的页面还有很多,多是以一句话收尾,但这句话不是普通的话,一般是一句金句,一句现场的观众看完后,忍不住拍照发朋友圈的话!
但问题来了,我们不是大才子,如何才能快速的创造一句金句作为PPT结尾呢?
在这里大家分享几个金句常用的万能公式!
什么意思呢?这里面有两个元素,分别是A和B,而这个句式,是指元素在句子中的位置。
比如咱们先来看一个金句,这里的两个元素,分别是『武器』和『爱情』,它们的位置分布如下:
明白什么叫ABBA句式了,对吗?
那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个句式,来创建一个金句呢?这里有4个具体的方法。
重新定义法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推翻之前的概念,重新来定义一个新的概念。
比如说像这一句,有人想预测未来,但我们的新结论是,未来不可预测:
这里比较关键的在于,我们要提出一个打破别人认知的新论点。
什么意思呢?比如像这一句,重新定义了『信念』的含义,这就是一个新的论点,对吗?
明白了吗?
从属关系法
这个很好理解,简单来说就是,A包含B,他们之间有从属关系。
像马云,曾经在退休演讲上说过一个金句,很经典,是这样的:
阿里包含马云,对吗?
那再比如像书中提到的一个金句,关于父母和子女关系的,如果我们用在相关主题的分享中,也会很精彩,对吗?
词语翻转法
听名字就知道,就是把前半句的词语,反过来进行表达。
比如说像这一句里的『相信』和『看到』,就是典型的语义翻转:
那咱们来找个例子练习一下。比如说我们做了一个以坚持为主题的分享,那我们的结尾,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
主动和被动调换
利用这个方法,来创建出的金句,太多了。随便说几个,你肯定听过。
比如像尼采的金句,从你看深渊,变成了深渊看你:
还有像《三体》里很有名的一句,也是一样:
再比如这一句:
这都是把主动和被动的位置,发生了调换。
那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应该怎么去利用这个方法,来写一个金句呢?
比如你是一个产品经理,你要分享的主题是与用户做朋友,那么,你的PPT结尾页上,就可以这样写:
对吗?
与上一个句式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多一个新的元素。
什么意思呢?先来看一个书中分享的案例,是这样的:
早起是A,B结果是自律,C结果则是习惯。
明白了吗?而我们要利用这个句式,来写金句时,同样有两个具体的方法。
观点对比法
简单地说,就是前半句和后半句的观点正好是相反的,以此来强化内容的含义。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要做一场关于职业选择的分享,你要鼓励观众坚持职业,不要轻易放弃。
你可以怎么说呢?比如像这样:
『坚持』和『放弃』就是一种对比,对吗?
比如像臧克家的一句名言,也是这个方法的表达结构: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臧克家
观点升级法
与上一个方法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把某前半句的观点,进一步给强化了。
比如像书中提到的一个金句是这样的:
『生活』是基本要求,『生存』极限要求,对吗?
那我们可以来练习一下这个方法。
比如说我们要做一个销售动员大会,为了鼓励同事们有更好的业绩,我们可以在结尾页这样写:
『完成业绩』是基本目标,『达成奇迹』是升级版目标,对吗?
关联词句式
有本书中对这个方法有很多的解释,但我的理解,很简单,你可以理解为说唱里的双压。
啥意思呢?举个例子,是书里面提到的一句汽车广告文案,是这样的:
这里面就出现了两个词语,他们的尾字是相同的,所以,能否选好这两个词语,很关键。
比如书里还提到过一个金句,是这样的:
『酸楚』和『清楚』是双字押韵,对吗?
我顺着这个方法,也写了两条金句,给各位分享一下。
比如我们在分享某个人物的成功故事,是不是可以这样来写 PPT 的结尾页呢?
再比如像这一句,『成就』和『不将就』这两个词语的含义,是有关联的,所以,适合用来写金句:
当然,除了上面的这3个方法之外,这两本书里,还提到了其他的方法,比如像:
拆字法,就是解读汉字的偏旁部首,从而得出一个结论,这一招,《天天向上》的主持人汪涵特别喜欢用。
还有像分类法,提问法,否定法,我就不挨个来说了。
为啥呢?借用贺嘉老师的金句就是:
不要写多,因为这样读者能记住的太少,而是要写少,这样读者才能记住的更多。
好了,以上。
最后:
你今日留下的每一个点赞,都将成为来日他人的称赞。
So long, and thanks for all the fish.
真正的自信敢于面对台下的质疑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组关于程序员的漫画,觉得用来回来这个问题很贴切!侵删
-----------------------------------------我是分割线-----------------------------------------
请各位大佬支持一下我的这篇原创问答:
Acknowledgement...
Sponsorship...
This project is supported by...
Special thanks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