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啊,终于有自己能答的题啦~
长更~
1.『おもひでぽろぽろ』 最初是看二熊《时间的女儿》里面讲到这个词 。 这部动漫的中文名是《岁月的童话》 但日语中ぽろぽろ的意思是眼泪扑簌流下。
所以,中文意思大概是“每每想到那些回忆,就忍不住潸然泪下”。
这部动漫里面的恋爱典范大概就是
雨の日と曇りの日と晴れと、どれが一番好き。
晴天阴天下雨天,你最喜欢哪一个?
あっ、同じだ。
啊,我也是。
因为找到了共鸣而开心,因为喜欢的人跟自己有同样的喜好而开心。第一次体会到这种好像有人跟自己一样,被喜欢上和喜欢上别人的幸福感。
里面还讲到了一首松尾芭蕉的诗。
行(ゆ)く末(すえ)は
誰(た)か肌(はだ)ふれん
紅(べに)の花
下面这些是个人的理解,有可能不太对。因为红花是用来染色的一种染料。
那这首词的意思是:
将来,谁会触碰到你的肌肤呢?是红花。
顺带一提,口红的日语是くちべに。
其实个人认为日语里面很多拟声词拟态词都很有意思。虽然老师对此的解释是因为日语里面的词汇太匮乏,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拟声拟态。
就像我手机上日语输入法打ひらひら,就会自动出现下面这个小叶子
2.花吹雪はなふぶき
花瓣如雪花般飘落
——落英缤纷
狐の嫁入り【きつねのよめいり】字面意思来看指的是“狐狸嫁人了”,实际指的却是日照雨。明明出了太阳却还在下着小雨的画面,用这样的词来形容,是不是还别有一番趣味呢?
寒の雨【かんのあめ】寒冷时节下的冷雨,淅淅沥沥,想到就浑身发抖。
草の陰【くさのかげ】草下的阴影。实则指阴森的坟墓。
月下氷人【げっかひょうじん】月亮下的冰人!看起来很美好对不对?实际上这指的是促和男女婚事的媒人。这个典故来自中国,其实反映的是汉语之美吧哈哈哈
木漏れ日【こもれび】从树叶间隙里透出来的点点日光。
いざ鎌倉【いざかまくら】“发生大事啦”的意思。典故是镰仓幕府时期,发生大事时全国各地的武士都会被召集到镰仓。
絵空事【えそらごと】在现实生活里不会出现的事物,也就是常说的白日梦啦。
大和撫子【やまとなでしこ】大和抚子,日本经典的贤淑温婉国民女性像。
小春日和【こはるびより】初冬时十分温和的天气,宛如春天一般。
十六夜【いざよい】阴历八月十六晚上的月亮,有延滞停缓之意,也表示秋天。(印象菌第一次看到十六夜这个词还是在动漫歌曲里看到的,那时还未学日语,却一下子被这词给迷住了。)
一期一会【いちごいちえ】一生只能遇到一次的事物。
風樹の嘆【ふうじゅのた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想要反哺时才发现双亲已不在,可谓是风树之悲。
雪の上葺き【ゆきのうわぶき】冬天时屋顶上都是雪的样子。
茜空【あかねぞら】紫色夹杂着粉色的天空。
茜雲【あかねくも】粉色的云朵。
東雲【しののめ】日出时分,被染成茜色的天空,想想就很美了。
せせらぎ:森林里小溪潺潺流水的声音,一下子就联想到了日本的四国森林。
翠雨【すいう】雨水打落在绿叶上,像夏天又像秋天。
朝凪【あさなぎ】早晨湖边或海边没有风的样子,安静又美好。
桜吹雪【さくらふぶき】形容樱花如同雪花一样纷纷飘落。
月の雫【つきのしずく】露水的别称——月之雫。
風待月【かぜまちづき】月亮在等待着风,阴历六月的别称。
花残月【はなのこりづき】阴历四月的别称。不得不说,日语里关于月份的词语也太美了!
弥生【やよい】三月的旧称。
水無【みな】六月的旧称。
皐月【さつき】五月的旧称。
若葉【わかば】若叶之年。夏天的季语。
葉月【はづき】八月的旧称。
残月【ざんげつ】天亮时依旧残留在空中的月亮。
穂波【ほなみ】一整片成熟的稻穂在风中摇曳的样子,啊,是秋天的味道。
椿【つばき】可指十一月开放的花,也可指春天。
海月【くらげ】谁能想到海和月的组合竟然代表着的是水母呢?
京鹿子【きょうがのこ】源自和歌舞伎有关的日本民间传说【京鹿子娘道成寺】。
花信風【かしんふう】 春末夏初时节向人们报花将开放的微风。
蝉時雨【せみしぐれ】众蝉一起鸣叫时宛如落雨的声音。
遠花火【とおはなび】在远方观看的没有声音的烟火。
星月夜【ほしづきよ】即使没有月亮也有满天繁星的夜晚。
你看跟谁比了。
撒旦先生不如桃白白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基本上可以认为战斗力数值低于100。
但撒旦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1.空手劈14片瓦片,然后手很疼。
我估计我顶多能劈一片,手还得肿好几天。
按我战斗力只有5来算(干农活的农夫从理论上讲应该比我这个常年码字的强),那么撒旦应该大概有5×14=70的战斗力。
2.被沙鲁扔飞几十米,脑袋着地,落地后只是皮外伤。
3.被小特兰克斯打飞,直线飞出去,脑袋撞墙,仅皮外伤。
这两条换成正常人足够致死。而撒旦基本没啥事儿,可见战斗力不低于初登场战斗力只有10的小悟空。
我认为撒旦应该约等于参加天下第一武道会的小林,可能稍微弱一点。
18世纪,北京话在奉天府(沈阳)、锦州府 取代了原本一直通行到明末的昌黎话(由满文《三国志》对音可证)。
奉天府的北京话,是现代东北话(哈阜片~大碴子味)的正源,当时的沈阳话是大碴子味(饿=ne),跟近代闯关东之后受胶辽官话强烈影响的“曲么菜味”沈阳话不同。
锦州府的北京话,是现代锦州、葫芦岛、秦皇岛几个区县(秦锦片)的正源。秦锦话从锦州府扩张,在卢龙(永平府城)取代昌黎话的时间应该晚于锦州,具体时间不明,可能是19世纪。秦皇岛由于形成市区的时间已经是近代,一开始就是说秦锦话。
18世纪的北京话另有两个分支:顺天府(北京)& 承德府。朝阳、赤峰的建置虽源自承德府,但近代受移民(主要是汴宋官话)影响形成的单元音化“干面子味”跟承德已明显不同。
了解了昌黎话之后,越来越发现,现代东北话虽然音系在17~18世纪被北京话洗掉了,但是词汇却可能有相当大的数量,是从明代辽宁(昌黎话)继承下来了。几个最基本的例子:
A、“没”的两个声调—— mei4来 vs mei2钱;
B、嗯呐,来自上古燕国【诺】(na:k),昌黎话最大特征;
C、唠嗑;;;D、屯里、屯下、老屯、XX屯 等等“屯”相关词汇;;
E、扔=leng,这个词原本以为是胶东话影响,现在看来是明代辽宁继承而来。
F、朝鲜朴氏=piao,这个很可能说明,丹东在明代并不说胶东话。
等等等,还有很多很多。
现在觉得,东北话的历史纵深一下就不一样了,
他全面融合了 幽州(北京)、平州/营州(卢龙/昌黎)、登州(牟平/蓬莱)的文化厚度,
近代在黑土地上,迎来了空前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