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为什么近代化的骑兵,即便没有火器也无敌于天下?
我感觉这个问题有点引导人们往“纪律”的方向回答,然而本题的条件根本就是错的:近代骑兵不但有枪械,而且也不忌讳使用它们。而被 @知乎日报 收录的高赞答案,也有诸多谬误。本回答将先指出 @郑伟凡答案中的不妥之处,然后简述近代骑兵的枪支使用。
高赞答案将线式战术的滥觞归于瑞典国王古斯塔夫 阿道夫(郑伟凡将他称作瑞典大公是极为不妥的,他是芬兰的大公),事实上这一点有诸多争议;而长枪兵和火枪手协同合作对抗骑兵,则绝非自三十年战争或者线式战术时代才开始:至少在意大利战争期间,就有过这样的合作,只是这种合作在日后愈加精密罢了。然而,长枪-射击(pike and shot) 方阵虽然给骑兵带来了大麻烦,却没有终结他们在战场上的重要地位,更不是像某人所说的一样“可以没有骑兵,可以没有炮兵”。光是步兵的军队几乎必然会遭遇毁灭。在三十年战争的后期,骑兵在一支军队中的比例不降反升,有时候骑兵:步兵比例能达到1:1(例如威特施托克会战)乃至2:1(例如Jankow会战中哈茨菲尔德指挥的帝国军队)!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快速机动的需要,也有可能是随着步兵中火枪手比例的升高,长矛兵比例的减少,骑兵的冲击变得更有威胁性。可见在指挥官们的心中,即使进入了热兵器时代,骑兵仍然十分重要。
郑伟凡宣称两排横队是纪律性的产物,这里有一个反例:1813年战役中拿破仑命令法军将三排横队改成两派,他的军队此前经历了大规模的老兵减员,纪律性和英军比起如何我不确定,和去年的法军比起来可谓是差了。但拿破仑还是这么做了。
排成横队冲击的骑兵也不是普鲁士或者弗里德里希二世的独创,在奥尔斯塔特战后骑兵的横队冲锋也依然存在。
三十年战争中,不同种类的骑兵使用的枪械是不尽相同的,而不同国家的分类体系也是不尽相同的,当时也没有现代化的工业来标准生产枪械,而从巴尔干,东欧和中欧参与战争的非正规骑兵又携带着五花八门的兵器,这使得讲述有点困难。接下来的部分,无论是数据还是战术,都只是个大概,绝不能视作绝对准确的资料。
当时的胸甲骑兵装备着轮燧手枪,射程大约是25米。理论上骑兵需要左转九十度用右手向敌军开火,以免枪声惊吓马匹,但实际上骑兵们出于各种考虑还是会径自骑马上前射击,任凭火药在马耳旁炸响。火绳枪骑兵还装备着射程更远的骑兵火绳枪,由于装备总体而言较前者轻(不是绝对的),他们会在胸甲骑兵身后列阵,有时也会上前射击并在胸甲骑兵身后重组。总体而言,骑兵们确实使用了回旋射击的战术:有时骑兵单位会集体上前,一排排轮流射击后回转;有时骑兵单位会站在略远的地方,由单排上前射击后归队;也有以列为单位进行的回旋射击。比起直接冲击,这种战术的缺点有:1.士气打击不明显 2.暴露在步兵优势火力下的骑兵可能也会遭遇损失 3.骑兵在旋转的过程中,有可能遭遇敌军骑兵的冲击而崩溃。但是,它确实能给敌军造成有效杀伤,而如果敌军动摇,骑兵们就会使用冷兵器发动冲锋。
拿破仑战争中的骑兵同样使用枪械。某些军队(例如奥地利军队)会将一部分骑兵分散开来,布置在主力前方以资掩护,当然,不同军队的骑兵散兵布置方式也是不同的。法军骑兵常常遭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喜欢在防御战中静止地向敌军齐射,然后被击溃。然而正如纳夫齐格质疑的一样:如果这种战术是鸡肋,为何法军多年频繁地使用它?事实上这种战术在1815年也有成功的案例。米歇尔 奈伊元帅在其著作《军事研究》中也很细心地介绍了骑兵枪械的推弹杆。
其他回答提到了骑兵在马上使用火器的案例。这里补充一个拿战期间骑兵下马用火枪迎击,随后上马冲锋还击的战例。
例子的主角是黑森轻骑兵团,该团最著名的经历恐怕是在别列津纳河会战中与巴登骠骑兵一道向俄军发动“死亡冲锋”。
征俄战役后,黑森轻骑兵团仓促重建,随拿破仑的大军参加了1813年春季战役,并在春季战役末尾随乌迪诺元帅参与了1813年6月法军第一次攻击柏林的战役。然而重建的黑森骑兵战斗力已不如从前,在6月初的卢考会战中被普鲁士骑兵一路狂追至己方阵地,随后被法军一个步兵营方阵围起来,上演了难得一见的步兵用方阵保护骑兵的场景。
8月中旬战事重启后,黑森骑兵团隶属于乌迪诺元帅的柏林军团,准备执行拿破仑计划中的夺取柏林行动。然而全面战斗还没打响,黑森骑兵就在8月16日遭到联军正规骑兵和哥萨克的偷袭,造成13人伤亡62人被俘。(联军在1813年多次使用正规骑兵加非正规骑兵(或后备军骑兵)的组合套路偷袭法军,经常能够得手。)
乌迪诺元帅在8月23日的大贝伦会战失败后,全军朝着维滕贝格撤退。9月1日,法军抵达察纳(Zahna),冯·博伊内堡上尉和格洛克中尉(这两人都参加过别列津纳河的死亡冲锋)等人指挥一个半中队,监视一条溪流上的几处浅滩和两座桥梁。9月2日破晓时分,俄军哥萨克、龙骑兵在火炮的支援下突袭黑森骑兵的前哨阵地。格洛克中尉靠出色的临阵指挥挽救了危局:
格洛克中尉表现尤其出色,为了能够更好地保卫他负责的这段隘路,他命令手下大部分骑兵下马,徒步维持着精准的卡宾枪火力对抗敌军。等到骑兵们必须在优势兵力的敌军面前撤退时他们再次上马,就在此时一名骑兵告诉格洛克说,还有步行的一人落在后面已落入哥萨克之手。格洛克中尉立刻率领整个骑兵排调头发动进攻,救回了留在后方落入成堆敌军中的那个骑兵,把他架在两名轻骑兵的马中间带了回来。经过2小时的交战后,轻骑兵团其余增援赶到,成功击退了敌军进攻。
冯·博伊内堡上尉和格洛克中尉凭借此次战功都获得了荣誉军团勋章。但黑森轻骑兵团的好运没有持续太久,两天后奈伊元帅接替乌迪诺元帅第三次进攻柏林,在9月6日的登纳维茨会战中,黑森轻骑兵先是在敌军炮火下损失惨重(团长慕兴根上校被一颗实心弹打飞了脑袋),随后在联军骑兵的大反攻期间被俄军龙骑兵彻底打垮,战后仅收拢了200人。
首先,几乎不存在没有火器的近代骑兵。其次,题主提到了如下问题:
拿破仑说过,1个马木留克骑兵可以战胜3个法国骑兵,100个能打平手,1000个法国骑兵则能战胜1000个马木留克骑兵。其中战术关键在哪里?
战术关键其实就在拿破仑写的下一段:
在对付马穆鲁克的时候,骑兵将领缪拉、拉萨尔、勒克莱尔将部队列成三条战线,并留有一支预备队:当[马穆鲁克]开始包抄第一条战线时,第二线就要朝前推进,各个中队向左右两侧展开成横队投入战斗。马穆鲁克此时会停下来并企图包抄第二线,但第三线随即延伸[到第二线两侧]并发起冲击,[马穆鲁克]挡不住这种打击,于是被驱散了。[1]
读者显然可以从中看出将骑兵梯次配置以及保留预备队的重要性。不过,拿破仑其实还隐藏了一个同样重要的关键信息,那就是火器。
由于法军和马穆鲁克的大规模交战很少,因此很容易查出他这番话讲的其实是1798年8月11日(共和六年热月24日)勒克莱尔麾下大约300名骑兵(150名轻骑兵、150名龙骑兵)与易卜拉欣贝伊的马穆鲁克后卫部队交手。
拉容基耶在《远征埃及:1798-1801年》里详述了交战过程,皮卡尔的《革命与帝国战争中的骑兵》也有补充:
法军第一线的150名轻骑兵(拉萨尔是其中的猎骑兵指挥官)冲向马穆鲁克后卫,马穆鲁克散开并包抄法军,双方展开疯狂砍杀,法军局势不利,战后统计轻骑兵共有13人当场战死、13人重伤死亡,25人伤情较轻,可以说团灭就是个时间问题。
此时,勒克莱尔动用第二线的龙骑兵(缪拉也在里头)向翼侧展开(有人认为勒克莱尔这是深谋远虑,也有人认为单纯是龙骑兵跑得慢,刚赶到战场),举起步枪(龙骑兵虽然已经是骑兵,但他们的枪支还叫步枪)在马上列队齐射,然后挥剑冲击,这才将轻骑兵救出……接下来,眼看法军步兵也快到战场,马穆鲁克后卫就干脆利落地扔下一部分辎重跑路了。
第一帝国时期,法国骑兵之所以多次站定齐射后冲击敌军或用原地齐射阻挡对方骑兵冲击,实际上就是源于和马穆鲁克、贝都因人等东方骑兵战斗时积累的经验。毕竟,至少从这场典型的法军骑兵vs马穆鲁克来看,火器可是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2]
——————我是无耻广告的分隔线——————
欢迎大家关注本人公众号“奥斯特利茨的旭日”
多谢邀请,相比于近代科技,特别是火药武器对步兵战术的巨大改变,科技对于同样伴随人类战争史的骑兵来说改变则小得多。真正能让骑兵在近代复兴,必须归功于——科学的训练和严格的纪律。
骑兵的挑战
从三十年战争开始,瑞典大公古斯塔夫将火枪兵和长矛兵以大概3:2的比例混合成步兵方阵,是为线式步兵战术的滥觞(当然还有后来的腓特烈大帝)。加上6排左右的大纵深,在火炮尚未兴起的时候骑兵面对着就是一堵堵人墙,中世纪以来一直是绝对主力的骑兵此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名普通的农民使用火枪,在大枪阵的保护下便可击杀一名全副武装的骑士,这样的形式打破了骑兵和步兵之间的平衡。欧洲各国都意识到了这样的变化,大批的步兵成为了军队的绝对主力,可以没有骑兵,可以没有炮兵,但是一定不能没有步兵。步兵团的扩大也导致了战争的规模扩大,例如法国,从路易十三前到路易十四参加三十年战争,法军从几万人扩展到几十万人。
古斯塔夫方阵
骑兵的改变
骑兵的兴衰离不开步兵的发展。插闩式刺刀的出现使得骑兵大克星长枪兵彻底被淘汰出历史舞台,此时步兵只有两种——来福枪兵和燧发枪兵。而且随着死板的线式步兵战术发展,对战双方为了发挥出最大火力将步兵阵型的纵深越改越小,英国红衣军就经常采用双横队的整形以展开较宽的正面。但是这种做法也是很危险的,薄弱的正面很容易被骑兵和步兵纵队突击破口,所以也只有纪律严明英军敢这么做。为了对付骑兵的集团突击,步兵又不得不回到以前的方式——结成大型方阵。拿破仑远征埃及时法军就是依靠这种大阵让马穆鲁克完全没有机会。但同样,结成大阵的步兵很容易被远程火力密集杀伤。这样,近代的三个兵种——骑兵,步兵,炮兵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
金字塔之战,法军结成一个个方阵应对马穆鲁克骑兵的攻击
另外,火枪的兴起也使得骑士阶级一落千丈,骑兵队伍中加入了许多中产阶级。骑兵个人不再有那么强的高超武艺。所以骑兵也势必要放弃中世纪以来那种单挑式的打法,改成了密集式的大规模突击。依靠阵型弥补个人能力上的缺陷,这就是新式骑兵的雏形。这样密集的冲锋对骑兵纪律的要求就相当严格,著名的克伦威尔“铁军”就是这样的新式骑兵,在突击时骑兵排成一字横队,像一堵墙一样压向对手,阵型紧密几乎不会分散。正是这样的军队几乎扭转了议会军对国王军的战争局势。
英国内战时期的骑兵,可以看出还保留着胸甲和头盔。这类骑兵是中世纪骑兵和近代骑兵之间的过度
骑兵的复兴
英国新式骑兵的出现令欧洲大陆上的各国眼前一亮,纷纷效仿组建科学训练和严格纪律的骑兵部队。其中最值得提及的是腓特烈大帝的普鲁士骑兵和拿破仑的法国骑兵。
腓特烈大帝把普鲁士骑兵训练成同普鲁士步兵一般有着严格纪律的部队,连属于轻骑兵类型的“骠骑兵”都能排成横队冲锋,可见训练和纪律有多么的严格。不过普鲁士骑兵的战术略显死板,在耶拿-奥古斯塔特战役中,大批的普鲁士对着达武率领的法军猛攻,损失惨重。这次战役的失败也使得普鲁士认识到腓特烈大帝那种战术的时代已经过去。
当然说道近代骑兵的复兴,是一定要提及法国的。法国作为西欧骑兵传统最悠久国家,骑兵仍然有着至高的地位。骑兵也大多有贵族组成。法国大geming后大批贵族外逃,法军各部队军官也流失很大。就连拿破仑自己所在的炮兵军官班,30个人也跑到只剩下包括他在内的两个人。骑兵损失更是惨重,几乎没有几只像样的骑兵部队。虽然在geming的召唤下组建了大批军队,但是法国还是召回了不少流亡在外的贵族回到骑兵队伍中。同时也从底层官兵中训练骑兵,在拿破仑时期有非常多从骑兵晋升的军官。加上拿破仑的悉心建设,法军又一次成为了欧洲第一骑兵强国,在拿破仑“大军团”里甚至还有骑兵组成的独立“骑兵师”,堪称法军骑兵的巅峰。
法国近卫掷弹骑兵
“两个马木鲁克兵绝对能打赢3个法国兵;100个法国兵与100个马木鲁克兵势均力敌;300个法国兵大都能战胜300个马木鲁克兵,而1000个法国兵总能打败1500个马木鲁克兵。”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在讲法国骑兵的总体纪律战胜了马穆鲁克骑兵的个人勇武,越是小规模的战斗中,个人勇武就越重要,越是大规模的作战,集体纪律就越居主导性。有意思的是,拿破仑后来还从埃及招募了一些马穆鲁克骑兵加入法军中,在奥茨特里茨战役中参战。
纪律严明弥补了个人素质的缺失,但是个人素质不高也导致了法军骑兵过于依赖集团冲锋,虽然有时这样的冲锋带来奇效。在埃劳战役中,法军先头奥热罗大败,法军阵线危在旦夕。此时缪拉集结了法军战场上所有骑兵将近1万人,排成骑兵大方阵排山倒海一般扑向俄军。俄军一溃而散,但是又很快集结起来包围法军骑兵,法军骑兵又冲锋,俄军又散,散了又集结。就这样在冲——散——围的循环中,法军还是站到了最后。虽然骑兵付出了很大代价,但还是逆转了一场必败无疑的战斗。
在滑铁卢战役中,同缪拉一样狂热的内伊元帅同样带领着法军骑兵对英军也展开了大规模冲锋,但等待他们的是英军一个个整齐的方阵。这次悲壮的冲锋也意味着拿破仑的法军已经走到了尽头。
滑铁卢,法军骑兵对英军方阵
总而言之,近代骑兵的复兴主要靠的不是武器和装甲,而是纪律和训练的结果。科学的训练使欧洲骑兵达到了“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的地步,而此时世界其他地区的骑兵则是依然依靠习惯和直觉来作战,骑兵之间的差距也反映出近代军队和传统军队的核心区别就是“纪律、战术和训练”。在八里桥战役中,清军骑兵在英法骑兵面前败下阵来,无论如何骚扰,偷袭,突击,迂回,英法骑兵依旧是摆着密集阵型冲锋。在我们的印象里,总是认为西方列强就是靠着火器征服了世界,其实不然。世界各地传统的骑兵部队在遇到这些欧洲的职业部队时,往往被整齐的突击一击而溃,连步兵拼刺刀也是如此。可见,不仅是骑兵,纪律和训练也是近代军队的强大武器。当然,骑兵兴起也要归功于步兵武器不给力,自动武器如机枪等出现以后,骑兵就被战争所淘汰了。但是威武雄壮的骑兵冲锋仍然是人类历史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武器+训练+纪律使得一个士兵的训练成本大大降低,战争不再是贵族们垄断的活动。伴随着近代军队职业化的是参与战争人数的急剧增长。最终,没有人能够在战争中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