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对民众进行核电知识的宣传,能否改变大众对核电厂的反对态度? 第1页

  

user avatar   wen-min-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会。

能源行业从业者倾向于认为,邻避运动参与者是“蒙昧”的,他们不懂得所反对项目的原理和意义,是“误会”导致的反对。所以我们看到近期PX项目的分子式科普。

这样的科普效果如何呢?大家也看到了。如果科普工作者再抱着解除蒙昧的目的去接触群众,而项目管理者继续期待科普工作解决邻避问题,那么这个问题会愈加严重。

我们试着用成本和收益的思路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一、一个核电站建在我家附近,我要付出什么成本呢?1、我的房产可能会降价。2、可能有污染的风险。

二、一个核电站会给我带来什么收益呢?眼前的收益没有。政府承诺的收益有GDP的上升,可能的就业机会等等。

我们来比较一下成本和收益,可以发现,虽然二者都是不确定的,但是成本一旦发生,是结结实实落在了“我”的身上,而收益一旦发生,也不过是对城市的宏观经济有好处,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所以,这实际是要求“我”付出风险,来为城市的发展做贡献,恰好网络给我提供了低成本的聚集、反抗模式,于是邻避运动自然而然产生了。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来解体,可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

1、降低居民的成本

2、提高居民的收益

3、提高居民的反抗成本

1是不可能的。3是不人道的。只有2一条路可以走。所以,为什么国外大企业特别强调社区贡献,强调本地就业,就是这个逻辑。这里头,没有科普什么事情。只有这个逻辑走通了,科普才能来锦上添花。

在项目的传播工作方面,也并非没有可以提高的地方。中国居民买车的热情,是特别高涨,但是车祸的风险性和致死率都比核电要高。这说明,人们为了享受开车的便利,可以接受这样的风险。为什么人们买车是高高兴兴的,遇到核电就反对呢?因为买车是我自愿的。如果传播工作可以像人们买车一样,做好提前量,有足够信息量,不是下个月就开建了,这个月才通知,而是提前两三年做科普工作,有针对性的解决疑问,相信情况会稍有好转。

我还想说一个想法,邻避运动其实代表了我们社会的进步。几十年前,国家说在哪里建项目,积极分子是拥护,小民们是漠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跟我有什么关系。现在,民众对自己的社区有归属感,愿意付出成本去维护,这其实是公民精神的萌芽。

最后说一下not in my backyard,别在我家后院,邻避。这句话的潜台词可是,不管有多少好处,没有多少坏处,只要我不高兴,就不可以在我家后院,因为,这是我家。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乌有之乡? 
  中国可控核聚变的现状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对比,还有初步商业化的时间表? 
  6 月 16 日普京与拜登将在日内瓦会晤,俄方称「对达成协议没信心」,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众所周知,现在的大学政治课完全没有达到设课的目的,很多学生甚至反感,认为花时间来学这种课还不如多设一门专业课。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或者说这些政治课还有没有必要设置? 
  印度在中国以外的国家有没有这么被吐槽? 
  感觉这两年网络论坛上民族主义迅速崛起,是错觉吗? 
  听政治老师说,在英国不能说杀死女王。从英国言论自由中,我表示怀疑了。在英国说一句杀死女王是否会被定罪? 
  如何看待台湾检察官出具的处分书内容:「支那」不含贬意,属中性用字? 
  假如中国从秦朝开始再也没有旱涝灾害,中国历史发展速度会快多少? 
  乌克兰终止“乌俄友好条约”后会对局势带来何种影响? 

前一个讨论
《生活大爆炸》若保证译制水平的前提下加以国人流行语、方言词汇,其效果将如何?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cet中听力的对话往往是一男一女?





© 2025-05-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