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个家里条件挺好的高中生说对国际人口贩卖这些议题感兴趣,然后问申大学哪个专业好啊?我查了几晚专业信息给他推荐的list里有political science,这个专业名一蹦出来,他父母的眉头紧皱,说这个专业听中介讲对英语要求高,太难了吧,而且以后能干嘛啊,要不本科就学个英语什么的基础学科做跳板以后去更好的学校读硕士吧,主要是去个排名好的学校。
我:“????”
英语要求高,国内如今一大把不把托福刷上100不好意思说的学生,还有啥做不到的?
能干什么?除了专业要求严格的律师医生之类的什么都能干。专业是什么就干什么的想法本来就不适用了。毕业了就不学习了?新媒体和产品经理哭给你看。
就业前景?早年热门的商科毕业生在国内招聘会上十分尴尬了,当初选这专业的时候没人告诉他们只拿个学历没有国外工作经验回来还是会被淹没在求职潮中啊。
无论你的专业听起来多热门多好找工作,不代表你好找工作。
别人通过选专业走了“人生捷径”,不代表是你的捷径。
实用角度说完了,我从另外角度说两句吧。
首先目前本科和硕士出国主流还是走留学咨询机构(或者部分用,比如文书修改)。
竞争激烈的留学咨询行业里,优秀不优秀的标准几乎已经完全成熟和统一。这是家长这代人的成长背景,社会因素和留学行业的签约模式等等因素相互影响而成的。
家长愿意交大数额的钱让公司来帮孩子去“更好”的学校,几乎是一定会奠定一套固定的、双方认同的价值观基础,即“什么是更好”。 家长对于孩子未来的期望在这样的情况下被简单直接地量化成合同里的服务条款和服务保障——在多少多少标化分下进某排名前多少的学校最好。
家长这一代对留学的了解信息很大来源又都是别的家长和留学机构。
一看这专业我熟人小孩好像都没选呀,那问机构吧。而留学机构必然从自己相信的主流性和实用性考虑,那么看起来”没有未来“,”回报不高“的专业就直接跳过了,想想留学机构的服务性质,为什么要冒这个险?
负责点的顾问可能会自己先了解透彻再说,如果是连官网英文都不晓得翻的留学顾问的话,还可能因为自己不了解、没有相关申请把握等等原因而否定“冷门”专业带节奏 。
(讽刺的是,遇到过申名校哲学专业的高中生,原因只是听中介说冷门专业申请人少,录取概率更大,咳咳咳?)
还有的家长,对留学咨询的想法就是帮我们省事,最好直接给张学校和专业名单。
说到底,选专业这个事情,每个人对于有不有趣,有没有用的理解都不一样,很多高中生英语很好,其实自己做research可以获得很多参考,留学咨询应该是辅助参考,而不是主导。然而,很多咨询顾问害怕自己要学生做这做那显得自己的服务没价值被家长问责,就“替”学生做了,呈现出来的信息是不可避免带着自己的认知偏见。
除了主流价值观和实用性这些常识里的陷阱,很多家长和留学生觉得人文社科,政治科学概念“难懂”甚至“危险”的思想都暗含着强烈的apolitical(不关心政治)成长背景与倾向,即:认为它不相关,认为它不重要,认为我不该关心。
这恰恰是个很大的文化差别,这个倾向带来的文化冲突感也体现在挺多留学生(包括我自己)身上,在留学环境下很明显:不太关心权益问题(特别是别的弱势群体),较少参与学校公共事务,对各类歧视行为容忍度高,很少直接抗议,觉得自己的行动不会带来什么效果,同学说到当下political issues时发现自己能表达的少的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