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中国拥有一票否决权的情况下,日本为什么还有动力四处拉票,推动入常? 第1页

  

user avatar   xie-jing-zhi-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别尬黑,美国也拒绝过这提议,任何正常的五常领导人只要脑子没有问题就不会答应。

学历史,特别是国际历史,脱离具体事件分析、具体数据就胡乱分析,是最忌讳的事情。

日本人入常其实是有历史渊源的,并不是从04年才开始的。他们在国联的时候是常任理事国,后来二战结束了GHQ统治了,日本在美英的撮合下签了圣弗朗西斯科条约,这个条约具体怎么样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一下,主要是四个字 从宽处理。亚洲深受其害的国家,尤其是东南亚的国家,大家都不承认这个条约。一个国家的内阁只能签署条约,只有议会才能通过条约。东南亚人把这玩意儿带回去给议会一看,议会说,好家伙,什么玩意儿啊。印尼马来西亚越南苏联,没一个人答应的。

ps,中华民国当时为了建交,是亚洲政权中为数不多承认该条约的。

于是,日本只能与这些国家一个一个建交。到了55年万隆会议,印度尼赫鲁和周总理和谈,新中国加入万隆会议;于是巴基斯坦就和日本和谈,当时我记得是鸠山内阁?鸠山一直希望恢复邦交,对美独立,并且让日本从“身处亚洲的欧洲国家”成为“亚欧之间的桥梁”。反正,日本也加入了万隆会议。这件事情一部分程度上改变了东南亚国家对日本的看法。

到了56年,日苏建交。日本正式加入国连。日本是目前非常任理事国任期最长的国家,我记得有十一次都是当选非常任。日本人对于常任理事国的野望其实从60s就开始了。60年代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池田勇人所得倍增计划之后,日本跃入发达国家行列,经济扶摇直上,光速起飞,于是开始想办法提升自己在国连的地位,摆脱二战战败国的名声。

在当时,新中国还没加入常任理事国;日苏建交,苏联重心不在日本,四岛问题尚未解决,西伯利亚遗留问题也未解决,且日美贸易有所摩擦,因此苏联不会想和日本闹僵;此外,日美关系也非常紧密,新安保条约签署后,日本拿回主权,但冲绳作为美国对抗中国的前线,依然在美国的统治之下。日本身为西阵营,在东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当时是真的有机会加入常任理事国的。

而日本人从60s到现在,也一直在努力。最直观的数据是国连分担金,大家可以去查一查,前几年顺序是美日中,现在是美中日。日本分担率占到8%,付两亿四千万美刀。这个数字有多大呢?英国法国两个国家加起来才付了两亿两千万美刀。

日本政府之所以至今一直在拉票,在我看来,并不是什么树立外敌,而是当年的经济上的成功带给了他们国民一种自信。在日本国民心里,这样的行为已经成了一种国力与外交手段的体现。日本的政府和税务署很清楚的,他们现在经济根本不行,和当年完全比不了。但为了继续带给国民这种自信,政府依然会继续申请。

此外,日本政府不像我们的政府一样是个集体,他们之间的领导人是会比较的,政治斗争很激烈,党内斗争也很激烈,大致可以分为吉田派和非吉田派。桥本申请了,小泉不能不申请吧?他小泉申请了,你安倍作为接班人不能不申请吧?安倍申请了,民主党代表鸠山不能不申请吧?鸠山申请了,安倍还得继续申请……安倍申请了,令和老爷子总不能不如安倍吧?

说白了,就是个面子工程,多给国连交钱,顺带着告诉纳税人:“你们的钱都给国连啦,没有浪费在不该浪费的地方——如一年一度的安倍樱花赏——噢!”既增强了国民对政府的认同感,同时也为提升税收找了个好借口,何乐不为。


补充一点,日本与东南亚诸国的建交。我就做个引子,不多赘述了,大家感兴趣可以查阅这方面的专业书籍,大多是经济史的,这不是我了解的领域,我说的可能有许多错误,希望了解的人士纠正。

日本五十到七十年代之间与东南亚诸国先后建交。圣弗朗西斯科条约里规定,各国对于日本的索偿仅限于义务,也就是你可以让日本人帮你干活,但不能管他要太多钱,所以许多深受其害的东南亚国家都不接受这个赔偿,于是日本只能找这些国家单独签署条约;而单独建交时,东南亚各国对于日本的索偿太过高昂,光印尼的索偿就是当时国民生产总值的两倍(六百亿美金?可能有误)。在当时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的年代,这是一笔天大的巨款。

于是,日本政府向东南亚提出的新的补偿政策,具体来说就是“用四亿的美金产生十亿美金的价值”。这个政策有些类似我们现在对非洲国家的政策:帮他们建造基础设施,修机场,铺路,规划城市。日本政府希望以此来变相地进行东南亚开发,他们已经看见了不久的将来日本资本外移的前景,想要趁早为自己国家的资本扩张铺路,日本称之为“经济进出”。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之所以会波及日本,与这件事情也脱不了干系。所以说历史是个圈儿。


还有,我觉得ghq这种百度一下就能出来的,自己不察就提问,这样不太好……大家还是要自己主动多查资料,才能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user avatar   bai-tang-de-xiao-lang-g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还真以为,日本傻到以为自己能入常?

椅子只有五把,那是二战打出来的,你祖上不争气或者站错队,那就等下一次洗牌吧。

五常并不是根据什么经济军事科技实力排排座次就行,五常是二战后秩序的一次确认。

那些现在积极谋求入常的国家,像印度德国日本巴西,他们是真的不明白这一点吗?

怎么可能。他们国家高层也不是白给的,肯定比我们懂得多。那为什么还要一个劲儿求入常呢?

第一,这种要求入常的声音,本身就是一种地位的象征。为什么菲律宾不提入常的事?为什么阿根廷不提入常的事?这就是一个分级制度,虽然我做不了五常,但我吆喝着要入常,就代表我是个准五常级别的选手。

这就好像单位评先进,你明知道没你份儿,还是舔着脸报了名。不为别的,就为了让人知道,你不是个甘心当咸鱼的人。

第二,这些国家都深陷国内矛盾。转移矛盾,通常会想到树立一个外敌,把国内矛盾外引。同样,我也可以树立一个看似诱人的目标,给国内老百姓望梅止渴。

第三,抱团取暖。五大流氓在联合国话语权那么重,这几个自视甚高的国家自然不甘心被人指挥,所以谋求抱团一致发声。这和一众国际组织的效果是一样的,拉帮结派嘛,我们姑且可以称印度德国巴西日本等国为“常任理事国扩大合作组织”。(日印德巴,给你们起好名字了,起名费结一下好吗)

这种心态其实很好理解,假如,五常经过一番讨论,终于同意加一把椅子。那日印德巴这几个国家还会合作吗?那还不明争暗斗抢着给对方拆台,抢着给五常送礼?

这么说来,在入常这件事上,他们本来就是竞争和互斥的关系,他们合作个毛线呢?

所以说,一开始他们就不是盯着那把椅子去的。

——————

我是 @纸谈风月 ,其实,我是一枚考研答主,很抱歉在这里认识你……

更多实用内容,请戳:

考研全程攻略⬇️

数学复习全攻略⬇️

英语复习全攻略⬇️

联系导师的技巧⬇️

复试、调剂技巧⬇️


user avatar   shen-long-tian-l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百千外交官衣食所系!”

咖啡俱乐部(UFC)代表声嘶力竭道。

注:咖啡俱乐部指意大利、韩国、巴基斯坦、阿根廷等国,为反对德国、日本、印度、巴西四国入常而发起的“团结谋共识”运动。


user avatar   liang-yan-ping-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喜欢烘焙,刚开始,偶尔做做蛋糕,面包。我的建议准备如下就好,其他东西可以根据喜好慢慢添制。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




  

相关话题

  075两栖攻击舰入役后应起什么名字才符合身份? 
  为什么是祖国母亲而不是祖国父亲? 
  如何评价中国将会成为第一大经济体? 
  为什么旗袍在中国流行不起来和服却在日本这么流行? 
  假设中国占领日本,怎样才能同化日本? 
  美军在二战后期对日本本土多个城市的无差别轰炸是否涉及反人类罪? 
  为啥都60年了台湾还没能解放?百年庆典前能解放吗? 
  如何评价解放军空降兵在小木岭救灾行动中创造奇迹但鲜为人知的现象? 
  请问日本和新加坡的MBA区别,就业上来讲去哪里读更好? 
  日本是否是发达国家中性别平等最落后的? 

前一个讨论
假如我穿越到十七世纪成为一名明朝军户,能跟随督师平闯镇清建立功业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喀布尔机场事件中大量遇难者是被外国军人射杀?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