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常识多是约束条件一般情况下的学科结论,如果没有掌握这些结论的约束条件,在分析特殊情况时就会受到常识误导。比如我们常常说喝水有利健康,可前几天某人的奶奶一天喝了三壶水,结果电解质流失太多,进医院了。
经济学常识是一样的。经济学特殊性还在于大部分经济学研究是基于发达国家的,而发展中国家的约束条件和其不一样,因此很多经济学结论是不能照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是很多经济学家没认识到这一点,因此乱开药方,结果事与愿违。
比如华盛顿共识中,要求扩大税基、降低税率,政府支出转向回报率高的基础设施投资,同时要求贸易自由化。这本质上就是要求政府降低关税,同时增加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希望通过降低边际税率和扩大税基带来的收益,弥补降低税率的损失。后者明显是经济学技术上的弹性问题,因此当降低边际税率和扩大税基带来的收益,低于高关税下公共基础投资带来的收益时,就不应该鼓励自由贸易。
以汽车产业为例。征税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在地方征消费税,一种是在国家层面征关税。经济学家鼓励贸易自由,实际上就是同意前一种征税方式,排斥第二种征税。问题在于发展中国家法制情况很差,逃税漏税非常严重,比如即便是今天的中国依然存在大量的套牌现象。在发展的初期,买车的人都是当地有权势的人,征消费税就更难,而关税反而有利于防止漏税。
其次汽车和公路是互补品,没有国家投资公路建设,那么汽车的边际回报率就很低。因此降低税率,不一定会提高消费剩余。此时在消费税漏税严重的情况下,通过名义上的贸易保护征关税,然后将税款投资到交通领域,反而提高了消费者剩余。
为什么很多经济学家反华盛顿共识?为什么经济学家认为以东亚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实际上有利于经济高速增长?原因其实就在于约束条件不一样,发展中国家有自己的法制情况,发达国家自由市场那套利益集团理论虽然也有用,但是在特定时期,利益集团带来的效率损害,低于维持保护带来的投资收益。
说个最近看到的:禁用童工一定会减少童工数量 ?
事实上并没有那么简单。当政策并未完美执行时,或处罚金额不高时,禁用童工有可能反而提高童工雇佣量。
解释如下:
首先,童工现象较为泛滥的往往是发展中国家,并且把童工送往工厂的往往是极低收入家庭。对于这些家庭来说,成年人的收入往往不足以维持家庭基本开销,因而才有必要把家中的一个或数个小孩送去工厂做童工。
设想现在政府禁止了童工,并对发现有童工的工厂实施罚款。这一举措无疑提高了工厂雇佣童工的成本,于是工厂愿意付给童工的工资变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原本依靠童工的工资才勉强维持生计的家庭变得难以维持。因此,在生存压力下,这些家庭不得不把家中剩下的小孩(如果有)送往工厂。
于是,一个原本旨在减少童工数量的政策事实上在一定期间内增加了童工数量。
------------
较早用经济学模型指出这个问题的是:
Basu, K (2005) “Child labour and the law: Notes on possible pathologies”
Economics Letters87(2), 169–174.
http:// papers.ssrn.com/sol3/pa pers.cfm?abstract_id=631173为什么我会最近关注到这个问题呢,因为最近有对于印度童工问题的研究佐证了以上理论,详见:
Why do bans increase child lab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