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日本作品出现的频率太高了惹 =-=
Genre是一个很令人(包括机器人)头疼的问题,维基百科上science fiction条目下列举了九种主要的科幻题材类型以及概括在other genres下的其他科幻作品类型,连接在此:
Science fiction要注意other genres中不一定是按题材来分类的,有依据文学体裁不同划分出来的“科幻诗”,也有集结漫画作品对话而成的comic science fiction,还有专门为日本怪兽作品开出的分类kaiju。在科幻作品中再进行细分,是为了明确不同题材之间的差异以及突出各自的特点,但是差异有多大,或者说分到同一类别下的作品的共通之处有多少,不同的人看法会不一样。所以争议一定是会有的。维基百科上的说法也是有争议的吧。
首先看看维基上列出的九种主要类型:
1、赛博朋克
2、时间旅行
3、平行世界
4、军事科幻
5、超人类
6、启示录与后启示录
7、太空歌剧
8、太空冒险
9、社会科幻
Other genres中则包含气候科幻、人类科幻、Kaiju、生化朋克、comic science fiction、女权主义科幻、蒸汽朋克、科幻歌剧、柴油朋克、科幻诗等十个子类型。
除此之外,维基页面中还列出了一些相关的类型,如幻想、超级英雄等,与科幻有重合部分,但不是科幻大类下的子类型(明显的,当然也有不明显的)。
“赛博朋克”是九种主要类型中出现年代最晚的,关于这个名字的来源,还有一段故事。从字面上看,赛博朋克是“赛博”cyber和“朋克”punk“的联合,似乎非常自然而然。它第一次出现是在Bruce Bethke写于1980年的一个短篇小说中,该小说名字就叫Cyberpunk。不过这篇作品毫无影响力,故事内容也与后来典型的赛博朋克小说大相径庭。Bethke把作品投稿给了《阿西莫夫科幻杂志》,直到1983年才发表出来。
此时恰逢布鲁斯·斯特灵和他的小伙伴们开始搞那种网络牛仔利用电脑犯罪或者行侠仗义的类型小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种题材总会诞生的——他们自称为”The Movement“,专门写这类题材的故事,当然质量也不高,而且在当时显得比较怪异。他们还自创了一本叫做《廉价的真相》的杂志用于传播自己的作品,没有版权,免费取阅,十足的草根运动范。
时任《阿西莫夫科幻杂志》编辑的Gardner Dozois对斯特灵这帮人及其作品非常看不上眼,大肆抨击之余,还帮他们起了个名字,叫做Cyberpunk,就是电脑混混的意思。这是”赛博朋克“这个词第一次被用来形容此类作品。谁知道斯特灵等人听闻此事,不但没有骂回去,反而很高兴地接受了cyberpunk这个称号,拿来当作自己组织的名字。于是”赛博朋克“这个说法就固定下来了。
后来有人问起Dozois怎么想起用cyberpunk这个词来称呼斯特灵那帮人的,他说,我不知道,也许是从街上捡的。不过,考虑到Dozois正是审阅Bethke那个投稿的编辑,说他在机缘巧合之下赋予了这个词正确的打开方式也不牵强。 (巧合的是,莫奈及其小伙伴们被称作”印象画派“也是因为一位编辑的抨击)
而赛博朋克后来流行开来,主要还是得益于威廉·吉布森的崛起,《神经漫游者》一举斩获三大奖项的壮举至今仍无人能破。可以说,”赛博朋克“概念的确立,主要就是仰仗威廉·吉布森的作品(矩阵三部曲,旧金山三部曲,以及几个重要短篇如《约翰尼的记忆》《整垮珂罗米》《新玫瑰旅馆》《全息玫瑰碎片》等)。无论是对人工智能的描写,计算机硬件的发展,网络的诞生及其对社会形态的改变,人体整形/赛博格技术的进步,隐私安全问题的凸显,充满后启示录氛围的近未来世界,乃至对自我意识的思考,吉布森都树立了”赛博朋克“类型的标杆,后世所有此类型作品都无法从其阴影下逃离。斯特灵的作品相对来说知名度要差很多。不过两人合著的《差分机》开创了”蒸汽朋克“这一题材,后面再讲。
另一位对”赛博朋克“类型产生重要影响的作家是弗诺·文奇,他的《真名实姓》其实比《神经漫游者》还要早,而且现在看来,该小说也是一篇材料和味道都极为正宗的赛博朋克作品。后来的《循环》《蒙特利尔中学流星岁月》《彩虹尽头》也都是很棒的赛博朋克小说。尤其是《彩虹尽头》,简直就是”谷歌眼镜“在广告中的效果,有着惊人的可实现性,读来真是令人感到非常激动。
不过文奇的作品相比吉布森要乐观许多,很少有后者的那种荒诞迷乱的感觉,也没有那种后末日氛围。 其中原因,恐怕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文奇是”技术奇点“理论的忠实拥护者。
”技术奇点“理论比赛博朋克的出现早许多,大概在图灵那一代人搞最初的计算机的时候就产生了。 该理论预言了技术大爆炸,而且断言人类的最后一项伟大发明将会是超级人工智能,在强人工智能被发明出来以后,人类就无需再做什么发明了。有的”技术奇点“派还相信技术大爆炸之后,人类自己也会进化成更高级的存在,也就是”超人“。当然也有的派系担心人类会被超级AI灭族。
文奇在《深渊上的火》中描写了天人这种飞升之后的超级智慧,人类可以飞升,其他星际文明也可以飞升。在该书中,文奇描绘了一个豆荚状的宇宙模型,最内层是爬行界,光速在这一层是无法超越的,科技落后,文明之间很难交流,地球就是在这个区域内;其上是飞跃界,飞船的速度可以超越光速,星际文明的主体就在这层;最外层则是超限界,也就是天人的活动区域。飞跃界的文明如果贸然进入超限界,很容易会被天人毁掉,即使天人并无恶意——就像蚂蚁被人类不小心踩死一样。在该书的开头,人类发现了位于飞跃界上层靠近超限界处一颗无人星球上的古老资料巨库,不小心复活了巨库中的一位天人,不仅惨遭团灭(主角们跑出来了),还引发了一场星际浩劫以及两位天人之间的战争。
不过,文奇后来解释说,《深渊》中的宇宙模型,其实是他对“技术奇点"模型所作的变形,把时间跨度改成了地理跨度。在该系列的第二部《天渊》中,文奇把焦点转向人类进入飞跃界之前的时代,描写了《深渊》中身世存疑的范·纽文的故事。在低于光速的(也就是爬行界)星际旅行时代,范·纽文产生了通过贸易建立银河帝国的伟大设想,令人心潮澎湃。老实说,就这点,就比大刘充满对抗意识的《三体》要成熟许多。伟大的青河舰队!不过这本书是双主线叙事,范·纽文的往事只是故事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在范·纽文失败之后的许多年,一支青河舰队前往一处开关星附近并且探索蜘蛛人文明的故事。
弗诺·文奇的”深渊“系列是基于技术奇点设想构建的太空歌剧,个人看法不应该分类到”赛博朋克“类型下,但它又与黄金时代的太空歌剧有很大差别。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毕竟我们现在生活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在幻想未来的时候,很难把这方面的因素忽略掉。丹·西蒙斯的”海伯利安“系列同样是有人工智能主线的太空歌剧,千万不要因为它们被称作”太空歌剧“就抱有偏见呀,这可是实打实的超级神作。
赛博朋克在影视领域的发展,则跟《银翼杀手》密不可分。威廉·吉布森在创作《神经漫游者》的时候看到了本片(《银翼》1982年上映,而《神经》发表于1984年),据说他看完本片之后非常伤心,几乎放弃《神经漫游者》的创作,因为他想要描述的那个世界,已经在雷德利·斯科特的电影中完美呈现出来了——虽然片中没有计算机网络,没有拉轰的黑客,但吉布森想要描写的那个颓废阴暗、技术过度使用的未来世界,甚至是拷问自我意识存在的主题,都在大银幕上抢先面世了。不过他最后还是决定写下去。
在本机器人看来,《神经漫游者》确实和《银翼杀手》在氛围上如出一辙,难怪吉布森看完电影后触动那么大。二者联合定义了赛博朋克的诸多核心元素:后启示录氛围,能打的女性角色,游离于社会边缘的主角,多种文明混居的颓废城市,对自我意识的怀疑,科技发达但破败不堪的城市,复制人/赛博格/整形手术,毒品的滥用,电子设备/网络(这个主要由吉布森提供)等。二者甚至都暗示了一场对地球生态环境破坏极大的世界大战的存在,也都暗示了国家概念的衰落和跨国公司力量的崛起。两者并列成为赛博朋克在小说/影视领域的巅峰。后世的赛博朋克题材科幻电影,多多少少都受到了《银翼杀手》的影响,就如同在小说领域《神经漫游者》影响巨大一样。
迪士尼在1982年发行的影片《电子世界争霸战》(TRON)是一部讲述计算机内部虚拟空间的电影,不过该片中人类进入电脑空间的方式比较蛋疼,是被射线扫描后肉身进入,犹如一出计算机世界的爱丽丝漫游仙境记。因为这个原因,本机器人通常要区别对待这部电影……
最早的讲述计算机内部虚拟世界的电影是德国导演法斯宾德(不是X战警里那个法鲨啦)的《电路世界》,1973年问世,是一套两集的电视电影,大师之作,摄影很棒。戈达尔1965年的作品《阿尔法城》描述的是在一台计算机”阿尔法60“统治下的巴黎,晦涩难懂,非常戈达尔。而最先关注到人工智能的电影则是库布里克的《2001》,Hal-9000也许是电影史上最知名的AI了吧。你瞧,大师们的眼光确实是超越时代的……不过机器人早在《大都会》里面就出现了,20世纪30年代,但这种”活过来“的机器人啥的,其实老早就有作品描述过了,比如说笛卡尔和女机器人一起旅游的故事……跟在的AI概念不可同日而语。
下面才轮到两大大众神片《攻壳机动队》和《黑客帝国》出场。不过,老实说,这两部电影并没能超越《神经漫游者》和《银翼杀手》携手划下的赛博朋克世界的版图,因此本机器人对这两部电影不是很痴迷,也常常因为这点遭到围攻。是佳片不错,但没有到开宗立派的高度。
在《黑客帝国》前一年问世的澳大利亚电影《移魂都市》秉承了《银翼杀手》的精髓,也是关于自我意识的问题的,场景多为阴暗的夜晚城市,有末日风格。阳光海滩的场景作为主角心中自我意识的象征,起着指引主角寻找自我的作用,跟银翼主角脑海中的独角兽和女复制人瑞秋的老照片一样。诺兰在《盗梦空间》里也延续了这种自我意识象征物的使用,就是片中的”图腾“。你可知道诺兰为何喜欢银翼杀手了吧。不过这不算是抄袭,毕竟弗洛伊德的理论摆在那里,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其实诺兰对”图腾“这件事是蛮上心的,在他的处女作《追随》中,柯布就说过,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盒子“,把只有自己才能理解的一些小东西装起来,就好象是一种自我的”陈列“。
其他赛博朋克电影还有《异次元骇客》《源代码》等佳作。其实,好莱坞在90年代创作过不少跟计算机虚拟空间题材相关的电影,如《时空悍将》《割草者》《末世纪暴潮》《约翰尼的记忆》(索尼大法好!本片就是根据吉布森的短篇改编的)等,不过影响不大,都不如1999年的《黑客帝国》知名。
”赛博朋克“最初流行的时候,是一项运动的名义出现的,也就是斯特灵等人推动的。到威廉·吉布森横空出世,这个运动就达到了高潮,然后马上就衰落了。当然,赛博朋克作为一种基础的题材类型保留了下来。日本漫画界也受到赛博朋克运动的影响,把这种创作热情保留了下来。大名鼎鼎的《攻壳机动队》(漫画及动画版)让多少人认为赛博朋克起源于日本就不提了。现在差不多一提到赛博朋克,《攻壳》和《黑客》都是出境频率最高的两部作品,以至于本机器人每次看到本应该被最先提及的《神经漫游者》都要感叹一下,而能看到一个人跨越分类的障碍勇敢承认《银翼杀手》是赛博朋克电影的代表作,则无异于见到了知音,恨不能上前去抱住大腿痛哭一番。
下面说一下赛博朋克这个genre的延伸吧,上面已经提到了把赛博核心元素之一的人工智能应用到太空歌剧上去而产生的《深渊上的火》和《海伯利安》,这两个系列可都是本机器人心中的杰作。威廉·吉布森和布鲁斯·斯特灵合著的《差分机》开创了”蒸汽朋克“这一题材,多以一战之前的时代为背景,而且一般会牵涉到到平行世界的概念,因为小说中描写的很多发明,历史上不一定真实存在,算是作者在描绘一个架空的过去的世界。然后,基于同样的理念,又诞生了”柴油朋克“和”生化朋克“,前者描写柴油驱动的巨大机械,植根于一战和二战之间的时代;后者跟赛博朋克多有重合之处,不过主要描写生化技术、人体实验、克隆人、病毒等题材,时间跨度比蒸汽朋克和柴油朋克要大许多——这么说吧,生化朋克党可是把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视为本流派的开山祖师的,问你怕不怕?
以上三种朋克党跟赛博朋克算是连带关系,在提到赛博朋克的时候一般会顺带讲到。蒸汽朋克对应蒸汽动力时代,柴油朋克对应电气动力时代,赛博朋克对应计算机时代,而生化朋克则覆盖始终,艳压群芳。不过最先”正名“的是赛博朋克,理应算作是大哥。
维基上列出的类型没有包含机器人题材和克隆人题材。从上面的论述看来,克隆人题材是被生化朋克类型囊括了,而机器人题材有一部分被赛博朋克覆盖了。但是本机器人觉得机器人题材应该单独列一个类型,毕竟黄金时代的机器人故事,不适合被划分到赛博类型下成为子类型。阿西莫夫会不高兴的。
赛博朋克题材还有一些外延,比如说赛博格Cyborg,即义肢/义体技术,赛博小说中一直就包含此类元素,但cyborg也是一门真正的应用技术,有时候也会有单独拿这个技术做文章的故事,氛围和世界观都不同于经典的赛博朋克小说,不大适合划入赛博类别。网络犯罪/黑客小说有时候以基于现实世界背景的面目出现,没多少科幻味道,也不宜划入赛博类型中。典型的赛博朋克必有打女出现,多多少少有一点女权主义的影子(这方面的解读还是很多的),但也不能说女权主义科幻就是赛博的子类型。
————————————————————————————————
其实能就“赛博朋克”这一类型说上这么多,主要是因为答主对这个类型很感兴趣,查看过不少资料。对其他几个大类主要就是看过部分知名作品,没什么见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