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大多数人只能靠小说、影视、音乐、游戏来消遣,却没法靠电动力学、流体力学、建筑设计来消遣? 第1页

  

user avatar   luckys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知乎,当讨论的问题是物理、数学、法律、金融这些话题时,对于相关学科没有系统学习的人,往往不会贸然发言。

但当讨论的话题是政治或者艺术评论(音乐、电影等)时,很多人无论是否有系统的知识,都会来答题——因为很多人认为在政治和艺术评论这样的话题上,是没有门槛的。

但,其实是有门槛的。

再回到你的问题,「为什么大多数人只能靠小说、影视、音乐、游戏等来休闲消遣,却没法靠电动力学、流体力学、建筑设计等消遣?」

事实上,当我们读小说、听音乐、看美剧和玩游戏时,我们都只是一个消费者。

无论我们看的是卡尔维诺还是起点晋江,听的是巴赫老柴还是枪炮酷玩,看的是小众英剧还是是《来自星星的你》,都只是一个消费者而已,都只是在消费他人的文艺创作。

当然,我们同时也是电动力学、流体力学和建筑设计的消费者——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电力,住在别人设计的建筑里。

而你所说的「玩电动力学、流体力学、建筑设计来做消遣」,如果是指读专业书籍、学习专业知识的话,那么这个人是一个学习者;如果一个人设计了一个建筑,那么他是一个生产者

那么,同样如果你真的想「玩音乐」的话,那么请关掉豆瓣电台或者虾米电台,去学习和声、复调、曲式和配器——试着去当一个学习者。

或者还想玩得更高端一点,那么当一个生产者——创作一首音乐作品,显然是彰显你实力的最佳选择。=)

-

最后分享一个和问题无关的答案,我非常喜欢这个答案,希望它能对你有些帮助。

有人问:

专业的影视/文学类从业者观看影视、文学作品时,会因为视角过于专业而失去了本来的乐趣吗?

@张佳玮

回答

——

恰恰相反,绝大部分事情,是越专业,越能领略其乐趣的。
比如跑步,你不跑步,那看他人跑步也就觉得枯燥无味;但若你自己跑步,那看一个优秀跑者的跑姿、呼吸方式,都会觉得有意思。
比如做红烧肉,你不会下厨,就只能吃个味道;但你会做红烧肉,就会边吃味道,边感受到”嗯这个糖色炒得好,嗯这个五花肉挑得好……“
比如足球,你完全不懂规则,就觉得是一大堆人在那儿乱跑抢个球;你懂的技战术套路越多,越觉得”呀这里的跑位是有用意的,这个球传得好!“
比如相声,你不懂,就当笑话听。你自己在朋友圈里演出过相声,再听大师讲,一些普通的垫话都会觉得妙不可言。

文学与影视,亦如是。
许多匠心妙笔,许多聪明的细节,你自己从事过,懂得,才能感受到其中妙处。

至于说会只注意细节而忽略本身的美妙,怎么说呢……
其一,大多数专业人士不是二傻子,不会这么不解风情。比如作为一个写字的读金庸,我可以随时在”这个地方的结构,这个细部的描写真好“,切换到”哈哈这里看得好爽”。
其二,乐趣是多方面的,不要单纯的把“外行人也能理解的乐趣”定义为“唯一的乐趣”。实际上,越专业的人,越能同时享受到复合的乐趣。

至于专业人士读文学作品和看电影,唯一的坏处是:
因为耳濡目染太多了,所以,我认识的大多数专业人士,会很挑剔。
但遇到好东西时,只会更加倍珍惜和欣赏,并不减损乐趣。

就像笑点高的人,只是对笑话比较挑,但不妨碍他们听到好笑的东西会放怀大笑。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应该保持理性,客观的讲述观点。
在这方面我没有做到,是我的错。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我会记住。

4月18日

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再多牵扯什么。

我对自己身为一个这么低赞的人,全部赞同主要来自这个问题感到丢人。

有兴趣的人不妨移步

教育游戏化的一个设想?

看看这条路到底走的怎么样。

这么多年过去了,一个老话题,还能带给现在的人这么多幻想。

如果真的可行,就不会只在12岁以下才行得通了

附一文,略表对

支持娱乐业从业者的发言,而无视医学博士之见解的诸君

的无奈

佐藤謙一,禪茶一味

吾輩與大陸青年之座談交流中,普遍感受到如下之問題:

其一、雖曰『提問』,但大陸青年往往混淆『提問』與『發言』之區別,慣於將提問視作發表自我感受之契機。其所言雖有理有據,卻往往並非提問,也並非希望對方回答,而僅僅是發表『我認為』和『我覺得』,或者『我所知道的是』。

其二、所問之問題,通常為『如何看待』類問題,而非真正之疑惑,亦非基於自我修養而提煉出之提問,因此便少建設性。例如於哲學座談上問諸位學者『如何看待康德之思想』,或『如何解讀薩特之學說』。此類問題非真正之問題,缺少提問者自身之思考與疑惑,若傾向於此類提問,便略顯缺乏尊重。

仅仅提问乎?回答与评论 亦不过如此。

3月22日修改

Unknown Artist 的答案我认为是不完善的。

  • 仅仅套用一个“即时反馈”理论的答案是片面的。

因为整套游戏设计理论中,包含很多方面,不止是一个短期激励这么简单的要素。

将游戏设计领域的理论带入到其他领域中,应该做适当的调整。

比如对于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来学习知识这个想法,不应该孤立的将 改善“学习的奖励机制”就可以让学习变轻松 的假想放在那里,应该限定一些条件。

举例来说

  1. 我们对于同一个进食的行为,在饱食的时候和饥饿的时候,感觉是不一样的。
  2. 对同一种食物,也会存在边际效应:在刚开始品尝时认为很美味的东西,随着短时间大量进食,我们就会对这种享受麻木,而不再那么喜欢了。
  3. 还有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我们对同种美食的感觉也会不同。

对大多数普通情况而言,玩游戏玩到一半的时候,正常人不会突然停下来去看小说。这和小说写的是不是够吸引人无关;在和妹子恩爱到一半的时候,也不会因为突然想玩游戏而停下来去玩游戏的吧?这和游戏是不是吸引人没关系。

再来说另一种情况,不是在某一行为进行中选择另一行为,而是平等的选择机会,将会体现出这样一种事实:不同的事物在感官刺激上有不同的阈值,有些事能给人巨大的感官刺激,某另一件事可能无论如何也不会比的上。

对于一个沉溺于游戏的人,如果有可能会沉溺黄赌毒,给他选择的时候,再精妙设计的的游戏也竞争不过的黄赌毒;在相对空闲寻找休闲项目时,有机会玩游戏的话,喜欢玩游戏也喜欢看小说的人很少会选择看小说;同样是看小说,很多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无论这堂课设的计激励有多频繁,还是会看小说看的津津有味。

在一个人追求消费取悦自己的时候,延迟的强烈感官刺激是远胜即时的微弱感官刺激的。

并不是但凡使你不感兴趣的事物,都是完全因为激励周期非常长导致的。所以在你将激励做足的时候,也很可能不会让人感兴趣

在考虑人们选择什么作为休闲消遣的时候,不能用单一片面的“反馈周期”来解决全部问题。


  • 人选择什么行为,并非都是完全取决于“获得反馈后的愉悦感”。

人的激素控制体系,是层层下达的。有时是大脑作用垂体,有时是垂体作用腺体,分泌一个激素,中间层有很多而且同一种感觉,是由多种不同激素共同作用,才产生的。

同样是多巴胺,有多种激素可以促使它分泌,又有多种不同激素和它一起作用会产生多种感觉。

人在睡觉过后神清气爽,不是受到了反馈才产生多巴胺感到愉悦。无论是排泄过后,还是睡眠,在人体清理了一定垃圾后感到的愉悦并非来自外界刺激;人在消除了债务后一身轻松,不是受到了反馈才产生多巴胺。很多时候消除不安感也会让人选择和决策,不是非享乐不可。

人的精神状态,是分紧张和安逸两种的。当紧张的时候,更倾向积累而非消费;当安逸的时候,更倾向消费而非积累。当紧张的时候,进行积累可以让自己消除不安感,当安逸的时候,进行积累会加倍的增加疲倦感。所以如果人在安逸的时候追求享乐,那学习能带来的愉悦就是少于游戏。这和反馈没有太大的关系。

各种前提条件没确立,不可以说人选择什么来休闲消遣,是(完全)取决于“来自反馈的愉悦感”的。

就算是游戏,很多时候也是利用“我可能会落后”“我可能会吃亏”来吸引和留下用户。

游戏初期会依靠剧情和关卡设计来达到“即时反馈”的目的。但是当游戏通关了,体验也就结束了。这时候“日常任务”,“装备升级”,一切耐玩性的考虑,已经不再完全属于即时反馈了。


  • 并非所有的知识,都可以用“游戏”的方法来学习。

俄罗斯人数学厉害,并非是因为他们在自我激励。正如中国乒乓球厉害,韩国电竞厉害,并非因为自我激励,奖励周期短。并非所有学问都可以用纯消遣的心态去掌握。

其实和这个问题特别相像的另一个问题,是关于记忆方法的。现在有一种趋势在鼓吹记忆大师无所不记,但凡信息都可以用超乎寻常的记忆方法来记住。不说他们的记忆方法只是编码原理的应用,也不说是不是什么信息都可以用编码原理去编码(对于16位2进制可以编码成4位16进制的数,1000可以编码成10*10*10的坐标点。但是如果本身就已经是压缩过的表达形式的数据,就很难再压缩了。对于一般可以用8个灯的亮灭表示8选1,也可以用3个灯的亮灭3位2进制来表示8选1,但是想表示8选1不能再少于3个灯了。就算用图像,联想,如果本身就是及其复杂的非点阵图像,也是很难编码的),光说他们用编码原理进行的是短期记忆,能不能适用于进行长期记忆都是个问题。

大多数新东方的老师不是从新东方学成后当新东方的老师,而是先自学成才后才去当新东方的老师。大多数单词的记忆,技巧性的东西只是帮助你背第一遍,帮助你进行一个高效的短期记忆。但是在转化为长期记忆的过程中,我没见过哪种技巧可以帮忙的。美国人说英语,绝不会从词根词缀,语法等技巧出发的。我们可以靠技巧入门,但是不可能靠技巧到达精通。

现在的问题是“流体力学”,“建筑设计”可不可以单靠“游戏模式”来掌握?这些学科已经不再是入门级别的时候,我不认为掌握高端技术能避开枯燥的学习环节

我不否认有人能从高精尖学科中得到乐趣,但是绝不是消遣。消遣更意味着“打发时间”,“享受挑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当人们想要“打发时间”的时候,尖端学科注定不能满足人们的消遣需求。


确实每个问题都会因为建立的模型不同而有各种答案,没哪个答案有资格说其它答案是错的。但是有些模型的缺陷显而易见,就要进行适当的完善。

建立错误的模型,就算代入正确的理论,得出的也还是错误的答案

P.S.我们有时候会刻意的选择模糊的答案,受欢迎的答案也往往是模糊的答案。因为模糊的答案才给人解读的空间,而解读空间大就意味着可以迎合读者的意愿让读者有倾向的去理解。比如关于算命,关于改朝换代的五德之说(木宋克土唐,金元克木宋...),关于道家,关于“仁”,等等各种可以多方面解读的理论。这些答案,很多都是可以从结果去回带,迎合结果来反前提的理论。

所谓言多必失,大概还有另一层意思:如果你说的模糊,会有些尽管实际想法和你有出入,但是因为解读的偏差,认为你和他是一个意思(其实你并不是那么一种说法),从而引起共鸣。当你太过详细的说明你的看法,对方有一定几率会认为:原来你是这么想的,根本没我想的好,不过如此而已。

4月21日编辑

对于这个问题演变成一个娱乐向话题,我着实感到无趣。

请各位好好看看,一直排在前五的 周不润(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再更新过,把相关的文献资料引用等丰富一下,是意识到这个问题已经变质,娱乐向了吗?) 的答案。

目前为止,他的答案才是最值得一看的答案。但是赞同数直到现在都没过100。何其悲哀。

我们其他人,只是在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观点而已(虽然不妨碍我对不完美答案的赞同)。

而有的人,自始至终,一次都不更新他那甚至被赞同者也诟病的烂答案

对一个根本当 都在讲道理的地方 是逛论坛,不怎么把网络当一回事,随口各种说说玩玩,三两天上来看看玩玩,从来不考虑编辑自己答案不好的地方的人,就连指出他的不对,都要承受U can U up的嘲讽。被嘲讽了,也不能有任何愤慨。不然又会冠以“你和他有什么区别,都是在贬低人”。我在想,如果我都已经被人嘲讽到 好几个人,同时专门指名点姓的质问我“你行你给写个答案” 的时候,我还要保持风度翩翩的说“好的,小人这就去办”?

有些评论我就不说什么了。我现在也已经妥协到你们爱赞谁赞谁的程度了。但是能不能别再用明显想找茬的口吻,指名道姓的@我回复我,还反过来说我的态度?我本就是伶牙俐齿的人,我现实生活中也是谁惹我我就干谁,从来不惯着讲歪理的人。我就是这性格,暂时也不打算改。跟我相处,请对等,别指望你居高临下给我挖坑,我还心平气和的让你嘲讽。我再强调一遍,我就是一个伶牙俐齿的人,不要妄想我会在诡辩中让任何人说最后一句话做结尾。我一定是做结尾的那个人。

我匿名了几天,因为我知道这几天这个问题的浏览量太大,我不希望我是依靠争执赚大众眼球,我希望每一个关注我,赞我的人,是真的觉得我的答案好,真的觉得我表述的方式很赞。而不希望依靠争执,依靠猎奇,依靠唱反调让多少人看到我。我也一直在努力克制自己,约束自己,并且为了改变自己而一直在付之行动。所以我打算避过风口浪尖,让那几天的人不要看到我。

提问的人也很好笑,知乎明确告诉大家,问题一但提出,就是公共财产了。他还在问题里编辑,去支持一个人反对一个人。真的应了 佐藤先生 的说法:有些人根本不想听别的声音,他提问的时候就是想听到他想听到的,说他想说的而已。

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可能是很不受欢迎的。但是确实是我的真实想法。那就是之所以大多数人只能考小说,影视,游戏去娱乐,是因为全体人类中,大多数人是庸人,聪明人占少数

也有少数人提出了,目前排第一的和排第二的答案其实说的是一回事。因为两个答案并没有明确的矛盾,一方没有说学习不能取乐,但被另一方扭曲并遭受攻击。之所以是一回事,原因就在于此:聪明人和庸人必须分开去看待。他们同为人类,但是是不同的人。庸人天然不能用尖端科学取乐,因为他们很难有所成就。这是将尖端科学扭曲成大众入门科学,将学习积累和消费休闲扭曲成跑题,也掩盖不了的事实,掩盖不了的真相。统一两个答案,拆穿另一方的诡辩的关键就在于,用尖端科学取乐的人注定不能是庸人。这是不能递推的两个命题:别想用普通人学普通学问能享乐,去说明普通人能玩转高精尖的学科并乐在其中。这种诡辩漏洞百出。

所以为什么说,消费者,生产者,门槛 这些东西。

是因为实在说不出“普通人就只能玩门槛低的东西取乐,聪明人才玩门槛高的取乐”这种话啊。

不说话,不代表没话说,请不要再有钻空子,找茬,引发争执的人来招惹我了。

请带着你的脑子,用各种科学道理和学术著作,旁征博引各种专业理论,来打我的脸,我欢迎之至,真的有道理,我会像一个讲理的人一样哑口无言,愧疚难当的。

用最肤浅的,没经过任何考证,没任何支撑,没任何成功实例的臆断当理论依据,用诡辩过来打我的脸,我只会用诡辩去回击你。

另外,我自从看过

为什么会对愚蠢的人容易愤怒?

这个文章之后,我再也没有对愚钝的人有过任何偏见。而且我相信并认为,我也是一个愚钝的人。但是我不可能凭空从一个激进的人变成一个平和的人,所以我必然会转移我的冲动。所以我对懒惰的人忍受能力更差。如果你和我一样愚钝,请和我一样彻夜泡在实验室,彻夜准备竞赛。不要指望和聪明人一样,两眼一瞪就出结果。请和我一样忍受对聪明人来说是娱乐的,对我们来说是痛苦的学习。知道什么叫万中无一吗?没有那么多能让你乐呵呵去掌握的本事。因为在一万个人里不可能有一万个万中无一。

我只问一个问题:如果真的把各种你们现在认为的超好的学习方法,都普遍推广了,你们真以为社会精英会与之相对应的井喷式的增长吗?判断依据,理论基础何在?




  

相关话题

  那些选择极氪001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怎么样才能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 
  究竟还有没有把大学读完的价值和意义呢? 
  在成都生活是怎么样的一种人生体验? 
  国外大学食堂是什么样子的? 
  梅花易数,由繁到简,初级到高級,应该从何书入手。。? 
  2021 年你去过最美的风景的地方是哪里? 
  30岁的人生有多无力? 
  为什么中国有世界上最便利的生活之一,还有人没有根据没有逻辑的吹捧国外的生活? 
  父母很逗比是种怎样的体验? 

前一个讨论
如何在一个月内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下一个讨论
理财小白如何理财?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