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你邀我答,我对农村情况也有所了解,但仍不敢正答此题。
这需要提供若干可供参考的样本,我缺乏这样具有实证意义的样本,就算有,也未必适合这100亩地上的选择,这涉及到这100亩地的水利条件,土壤肥力分析,从销售角度说,什么样的农产品,在当地最有销售优势等等,没有一番实地考察,说不清楚。
一号文件明确说,新增的农业补贴,要向专业大户等倾斜,从前在统计上有一作法,50亩以上,列为大户,如按补贴来,50亩是不是一个起点线,补贴主要对种粮户,如不种粮,有没有?假如一亩给100元,100亩是1万元,给200元,是2万元。这没多少。同时你得支付流转费,流转费肯定高于这个补贴,等于没有补贴还得倒贴。
如选择种粮,这里有几个概念:口粮田、改善生活的商品田、用于资本积累的商品田。各有各的账计算。现只对一个人,假定其他事都不干算账:
一亩田,可称为口粮田。你有可能养活自己,但会非常穷困。假定玉米、小麦两季,收获1500斤粮食,自用一般按800斤考虑,包括自食、稍微养点家禽鸡鸭等。出售700斤,得700元,大体只够农资投入。过死不了却穷得受不了的日子。
超过一亩田,可视为超过了最低限度的盈亏平衡点,超过部分,可视为商品田,说其是商品田,是说产出可以全部用于出售,亩毛收入有1500元,用700元作农资投入,还有800元。如有20亩,此时净收入毛算有1万多元。一个人种20来亩地,不依靠农机,最忙时请人帮几天忙,支付工钱后,收入1万元,有可能,只能用于改善一下生活。也就是穿得好点,吃得舒服一点,再加养一个小孩,大体也行。
在30亩以上越接近100亩,就越有可能接近积累点资金,用作新的发展。积累资金,在农村是最难的,如有了点钱,就看你怎么发展了。我见过将一部分田挖成鱼塘,大半幅水塘上搭上架子,种上各种作物的,这就是水中水上都有产出了。
还有进一步的设想,100亩地,全部搞成设施农业,即温室、大棚、育苗、移栽、出售种苗都来,还可以弄出各种花样,搞得好的一亩地弄个上万元产值,都有可能,但投入也大、如雇工工资、农机具购置、设施农业的棚架费用等。
我到上海崇明岛上看过,那里的田地,直接与大学科研机构挂钩,成为他们的基地,什么新品种、新方法都在那里去试,还是有机的,靠近上海这个大都市,就又成了观光农业。结果,上海一些市民,双休日全家出动,去参观,自己在棚架内采摘新鲜蔬菜,然后过秤付钱,成了最鲜活的蔬菜超市。如果是这样搞,收入当然会更可观。
平原上的地,易于耕作。但不利的情况也可能发生, 一阵大风,把棚架吹跑了,一场冰雹的把农作物全毁了,一次行情变动,让你的农产品根本卖不起价,大亏了。你要资金不足,不定一下子就再也起不来了。
还有,有的农作物易受病虫害,需要轮作以避害,有的田地是过水线,大雨后易受灾,有的是冰雹线,常遭雹灾,都需要了解,能避则避。什么地块最适宜种什么,当地农业应该都有普查资料,也需要了解,做到心中才有数。
在这里纸上谈兵,说得再好,至多也只能起点参考作用。要干这件事,得自己实地考察一番,前人是怎么做的,有什么经验教训,民间还有些什么规则等等,总之,不是那么容易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