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四世确实有点晚节不保的感觉,单看他30岁以前的战绩,简直可说是小号亚历山大(重新统一罗斯各部的伊凡三世是巨人的肩膀),22岁灭喀山,26岁灭阿斯特拉罕,仅此两点就让斯大林服得五体投地了,毕竟苏联的体量有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但是他活到了1584年,结果之后留下了一串残暴统治的纪录(比如屠了早已归附自己的诺夫哥罗德),利沃尼亚战争苦战20多年以失败告终(这场战争加上大北方战争让俄国人意识到了与西欧的差距,所以更推崇彼得和叶卡捷琳娜),与克里米亚汗国的战争虽然取胜但损失不小,最后只得了个雷帝的称号。
仅就远征喀山而言,战役学上确实是可圈可点,可以说是经典,伊凡这场战争可以说有效掌握了天时、地利、人和,最终保证了一战灭喀山汗国的战绩。
天时:首先利用喀山汗国内乱之机扶植了一个傀儡可汗,然后在此人被喀山人推翻之后以此作为出兵理由。从盛夏的6月份开始出兵,因为后勤补给顺利而在2个月后的俄历8月23日推进到喀山城下,再经过2个月强攻后10月2日破城,避免了在严冬顿兵坚城之下。
地利:俄军擅长后勤,或许就是从莫斯科时代开始的。从莫斯科到喀山仅直线距离就达到800公里,实际行军约1000公里(按照俄文百科),但俄军准备非常充足,充分利用了伏尔加河的水运来运输辎重和攻城重炮,水陆并进,所以推进速度非常顺利。经过这一战,伏尔加河纤夫的吃苦耐劳可谓一战成名。
人和:早年的伊凡锐意进取,大举改革军队,首先他仿效西欧和奥斯曼军队建立了俄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射击军,远程用火绳枪射击,近战则用长柄斧肉搏。并且通过铸造和从欧洲购买等方式集结了150门大炮,远远超过了守军的火力。此外,伊凡还建立了俄国历史上第一支工程兵部队,在战役中俄国工兵不断进行战壕作业,一直将战壕推进到喀山城墙脚下,最终起到了奇效。
除此之外,伊凡还倾俄国全国国力而出,集结了号称15万人的大军(估计有水分,但真实兵力已不可考),保证了对喀山军形成明显的兵力优势,结果一上来喀山军就被围进了城里,只能龟缩防守坐以待毙,之后虽然几次用骑兵试图反击,但俄军阵型严整,基本上都以惨败告终。
最后伊凡还雇用了一批西欧顾问,其中一名英国人(俄文名叫Rozmysl)起了关键作用,据说在他的建议之下俄军用坑道潜入城墙边,然后用黑火药炸毁了喀山城东南段一大截城墙,俄军遂蜂拥而入。
攻灭喀山具有很大的战略意义,从此以后俄国的总体力量开始大于蒙古鞑靼人的力量,并且取得了继续南下的跳板。4年之后俄军又如法炮制,继续沿着伏尔加河南下远征,攻灭了已被内乱大大削弱的阿斯特拉罕汗国。
更重要的是,广阔无垠的边疆开始出现在俄国人面前,哥萨克的不断东进使得俄国在百年以后开始逐步压缩蒙古人的战略空间。在攻入西伯利亚汗国之后,伊凡的帝国已经扩张到了大体这个形状,比之前历代莫斯科大公的经略所得还要大一些。
伊凡与各金帐汗国的交战最激烈的大概要数与克里米亚汗国之战,顾名思义,克里米亚汗国因为临海,比较富庶,而且与奥斯曼帝国结盟,有稳定的财政来源,鼎盛时号称拥兵10万。1568-1572年奥斯曼、克里米亚趁俄国陷入利沃尼亚战争泥潭之机对俄宣战,但奥斯曼军队的反攻受阻于阿斯特拉罕的坚城之下。1571年,德夫莱特·格莱汗所率的克里木亚大军在莫斯科郊区放火,被顺风吹向莫斯科城内引发火灾,结果城中大部分木制建筑被烧毁,烧死了数万人。
但1572年俄军在莫洛季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这一战俄军运用了俄式车营战术,即首先用本方骑兵与克里米亚游牧骑兵交手,不利则退入车营,引诱对方进入追击状态后,射击军再用火绳枪近距离齐射,经过几番较量,德夫莱特·格莱军大败,被击退回了黑海沿岸。
不存在秒杀蒙古人
且不说雷帝在位时无法解决克里米亚的频繁入侵,而且直至他逝世也不能说算完全征服了西伯利亚汗国
所以在大众认知下,造成“雷帝秒杀蒙古人”的印象无非三场战斗:喀山、阿斯特拉罕和楚瓦什角。
然鹅就算是这三场战斗,严格说都不能算是雷帝的一世之功
让我们来康康雷帝继位时莫斯科大公国的态势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他的爷爷早就把公国势力范围扩展到喀山西北的维亚特卡和彼尔姆,已经可以对周边附属于喀山或西伯利亚汗国的诸民族施加政治影响力
他的爸爸已经帮他在伏尔加河上游处修建了Vasilsusk要塞,距离喀山只有不到200公里水路
他的先辈长年采取的骑兵掠夺战术,也大大加剧了喀山汗国内的ZZ动荡,甚至使莫斯科有能力一度把自己的傀儡卡西莫夫汗Canghali扶持上喀山汗位
很多人觉得这个时候的罗斯人面对的是诸个鞑靼人汗国组成的想象共同体,但事实上在金帐汗国早已分崩离析的前提下,雷帝接手的国家已经从西面和北面对喀山呈现合围态势
当然,仅仅是这一小段200公里不到的临门一脚,加上南面有克里米亚军的骚扰,都已经让年纪轻轻的雷帝头疼不已,在征服喀山之前,毛军其实已经分别在1547年和1550年有过两次失败的围城经历。
所以怎么说都不算是秒杀。
不过在这两次试错的期间,雷帝也不是说全然没有成果。除了火器和后勤上的成功以外,另外两个因素也不可忽视
一个是把修堡大业推进到了与喀山已经咫尺之间的Siviazhsk
一个是对骑兵部队征召制度的改革。1552年最后一次进攻喀山,叔伊斯基家的Alexander Gorbatyi率领的骑兵军在南线防备克里米亚军偷袭之后成功与沿河推进的步兵和大炮在Sviazhsk汇合,又绕行东面击退了来援的鞑靼援军,是这场围城能够成功的最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