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
从听觉角度讲,鱼有两套耳,但却无朵。
--- --- ---
太长不看版:
- 耳,用来感知震动,无论是水中的或空气中的;
- 朵,用来收集震动,传给真正的感受器:耳。
陆地动物,接受空气传来的震动而形成听觉。因此,耳朵的结构,都是有个孔道通向体表。震动在空气中衰减比较明显,想要听力好,很多动物还得特化出一个拾音器,就是“朵”。
鱼类,接受水中传来的震动而形成听觉。水的密度很大,震动在水中的衰减比空气中小。因此,它们并没有向体表长出来这个拾音器,所以就看不到“朵”了。
从位置上讲,鱼的这第一套耳,和哺乳动物一样,也是存在于颅骨之内,也是由第8对颅神经收集信号的。但是不对外开放,却对内开放。
上图里的鱼有和哺乳动物很相似的内耳(inner ear),结构不太一样但也有类似意思的中耳(middle ear),却完全没有一样的外耳(outer ear)和耳廓(“朵”)了。
鱼的中耳(middle ear),是通过weberian ossicles这套小骨头和鱼鳔(air bladder)相连,不与外界直接相通。
而哺乳动物的中耳(middle ear)里,也有很类似的一套小骨头(如下图)
回到鱼类,它们的内耳听到的声音,实际上是体内鱼鳔(air bladder)间接传导体外水中震动而来的。哺乳动物内耳听到的声音,的确是外界气体震动作用在鼓膜(ear drum)上而来的。
但,不管是鱼鳔的震动,还是鼓膜的震动,最后都通过这一群小骨头,传到各自内耳里,就可以解码和感知了。
因此,有人说鱼的耳朵是“有内耳,无中耳,无外耳(朵)”,或者说“有内耳,有疑似的中耳,无外耳(朵)”。
注:不是所有鱼都有以上这套系统的,但是下面这个系统,几乎所有鱼都有。
这个第二套系统,是直接和外界的水相通的。通过体表皮肤上的小孔,直接把水中的震动传导到特殊的感知细胞(sensory cell)上的。这个系统对低频声音很敏感。很有意思的一点,是负责传导侧线系统神经冲动的,不是体壁神经的皮神经,而是脑干的颅神经:
而第一套系统的听神经是第八对颅神经(CN VIII)。因此,不应该说这个侧线系统是体表的本体感受器了,真的和听觉关系更明显了。
这个体系是哺乳动物身上完全没有的。
- “鱼有耳朵吗?”答:有耳无朵,但是有两套(某些鱼)。
- “它们在水里听得见水面外的声音吗?”答:能。
PS:有些灵长目的哺乳动物,特别羡慕嫉妒恨鱼身上的第二套耳朵系统。他们一直在模仿和幻想一种体表的听觉感受器,像小洞一样排列在身体两边,能感到风的召唤,能听到风中的承诺,霸气又时尚...